一种纺纱机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680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纺纱机牵伸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W,具体的说是一种有效降低能粍且可稳定控制须条纤 维的纺纱机牵伸装置,属纺织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纺织 中细纱机的作用是将粗纱牵伸,即通过牵伸装置中三对不同转速的罗 拉把粗纱纤维均匀稳定地拉开变细,再经过巻抢形成细纱。在细纱双区牵伸系统中, 纤维在前后廉擦力界的控制下实现变速,完成牵伸.其中,位于后部和前部的牵伸 构件是由上皮辊、下罗拉组成的简单罗拉牵伸,位于中部的主牵伸构件由中上罗拉、上销和环绕在中上罗拉及上销上的上皮圈;中下罗拉、下销及环绕在中下罗拉及下 销上的下皮豳形成弹性浮动钳口,并由此产生中部摩擦力界对牵伸区中的运动纤维 实施控制,主牵伸构件在整个牵伸系统中对牵伸性能的发挥起着关键作用,现有牵 伸装置存有如下问题l.皮圈、皮辊及罗拉等相关牵伸器件的工作档尺寸偏大,使相互接触的罗拉和皮辊与皮围之间的摩擦面积随之增大,与之关联的摇架压力tt对较大。研究表明,须条在牵伸过程中所需的工作区域宽度不超过12亳米,而牵伸 器件较大的工作档尺寸除浪费材料外还会增大相应的牵伸力,致使设备能量及材料 消耗较大;2.中下罗拉与下皮圃之间的包角为65。 -87° ,该包角明显偏小.众所 周知,包角越小,罗拉与下皮围之间的接触弧越短,接触面所产生的摩擦力总和也 就越小,因而需要中下罗拉具有较大的驱动力,^造成牵伸装置动力损耗大的另 一原因;3.弹性浮动钳口及牵伸后区对须条纤维的控制力欠佳,增加了条干的不均匀,彩响成纱质量。 发明内容本发明用于克服已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具有较低能耗和较髙稳定性的纺 纱m牵伸装置。解决上述问题所釆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纺纱机牵伸装置,构成中包括摇架3,罗拉凳13,位于牵伸区前部的前下 罗拉l、前上皮辊2,位于牵伸区后部的后上皮辊7、后下罗拉8和位于牵伸区中部 的主牵伸组件;所述主牵伸组件由中上罗拉6、上销5、环绕上述两者的上皮围4 和中下罗拉IO、下销12、环绕上述两者的下皮圈9组成,其特别之处是所述前上 皮辊2和后上皮辊7工作档尺寸D为15-28毫米,前下罗拉l、中下罗拉10和后 下罗拉8工作档尺寸C为15 ~ 32毫米;所述上皮圈4、下皮图9宽度尺寸B为14 ~ 27. 5毫米,所述中上罗拉6舰尺寸E为15 ~ 30毫米。上述纺纱机牵伸装置,所述下皮图9与中下罗拉10之间构成的摩擦包角ot为 90° ~130。。上述纺纱机牵伸装置,增设可调位压力棒组件,所述可调位压力棒组件包括两 支架15、两调整滑块18和压力棒16,所述两支架相向设置、固定在罗拉凳或罗拉 滑块17上,支架上部设有滑槽15-1,滑槽处设有槽形螺钉孔15-2,所述两调整 滑^别位于两支架上、与支架滑动连接,滑块下部设有紧固螺钉19,所述压力棒 固定在两调整滑块上,压力棒为一根或两根.上述纺纱机牵伸装置,所述上销5、下销12相对应的两工作面增设一对位置对 应的控制凸台5 - 1和呈内凹的控制弧12-1,所述控制凸台位于上销的下工作面, 凸起髙度为5-10亳米,其顶端为圆弧过渡;所述控制弧位于下销的上工作面,控 制弧的凹陷深度为l-5毫米。本发明针对现有牵伸装置的诸多问题对其进行了改进,其主要特点体现在如下 方面l.根据须条在牵伸过程中所需的实际工作区宽度,在保证须条牵伸正常进行 的基础上,优化设计皮圈、皮辊及罗拉等相关牵伸器件工作档的尺寸,改进后的相 关牵伸器件工作档尺寸减少近三分之一,从而显著减少了相互接触的罗拉与皮辊间、皮围之间的摩擦面积,进而减小了摇架压力及驱动牵伸装置工作的动力。同时还以 可节省大量耗材;2.中下罗拉与下皮围之间的包角增大到90。 ~130° ,随包角增 大,接触面所产生的摩擦力总和明显增加,可进一步斷氏动力消耗,同时提髙主牵 伸区的运行稳定性;3.增设可调位压力棒组件,可根据所纺须条的特性合理设置牵 伸后区控制点的位置,因而对于牵伸后区须条控制更为有效和灵活;4.改善上销、 下销的结构,在弹性浮动钳口处增设一个控制点,使弹性浮动钳口对须条形成S形曲线牵伸,加强了对须条纤维的控制力,减小了浮游纤维变速点分布范围,有利于 充分发挥皮圈控制纤维和弹性浮动钳口的优势,进一步保证所纺细纱的均匀性,提 髙成纱质量。上述改进使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长足的进步,有望成为现有牵 伸装置的换代产品。


图l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图3是上销及中上罗拉、上皮图组装示意图(未按比例);图4是由下皮围与中下罗拉构成的摩擦包角示意图;图5可调位压力棒组件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 一根压力棒时);图7是图5的A-A剖视图(两根压力棒时);图8是弹性浮动钳口示意图;图9是下销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图10是上销结构示意图(未按比例);图11是图10的左视图。图中各部件标号如下1.前下罗拉;2.前上皮辊;3.摇架;4.上皮围;5.上 销;5-1.控制凸台;6.中上罗拉;7.后上皮辊;8.后下罗拉;9.下皮圏;10.中下 罗拉;U.张力架;12.下销;12-1.控制弧;13.罗拉凳;R连接架;15.支架; 15-1.滑槽;15-2.槽形螺钉孔;16.压力棒;17.罗拉滑块;18.调整滑块;19. 紧固螺钉;20.纤维须条。
具体实施方式
参奮图1 ~图3,本发明构成中包括位于牵伸区前部的前上皮辊2、前下罗拉1; 位于牵伸区后部的后上皮辊7、后下罗拉8和位于牵伸区中部的主牵伸组件,主牵 伸组件由中上罗拉6、上销5、环绕上述两者的上皮圈4和中下罗拉10、下销12、 环绕J^两者的下皮围9组成.前上皮辊、后上皮辊和上销组合件均位于摇架3上; 前下罗拉、后下罗拉和中下罗拉均位于罗拉凳13上。为减小摩擦损耗本发明对有关 牵伸器件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如下前上皮辊和后上皮辊工作档尺寸D为15-28毫米,前下罗拉、中下罗拉和后下罗拉工作档尺寸C为15 32毫米;上皮圈、下皮 围5LXX寸B为14 ~ 27. 5亳米,所述中上罗拉宽度尺寸E为15 ~ 30亳米.参看图1、图4,为提髙下皮围带动中下罗拉转动的驱动力,本发明下皮围9 与中下罗拉10之间构成的摩擦包角oc为90。 ~130° 。对于大置现有设备改造,本 发明增A^擦包角的解决方案为增设一个连接架14,借助于连接架将张力架11 的位置向中下罗拉处移动,以达到增大摩擦包角a的要求。参看图5~7,为提髙对牵伸后区纤维须条的控制,本发明增设可调位压力棒组 件,可调位压力棒组#^括两支架15、两调整滑块18和压力棒16,两支架相向设 置、固定在罗拉凳或罗拉滑块17上,支架上部设有滑槽15-1,滑槽处设有槽形螵 钉孔15-2,两调整滑块分别位于两支架上、与支架滑动连接,滑块下部设有紧固 螺钉19,压力棒固定在两调整滑块上,根据纺纱品种的牵伸需要,压力棒可设置一 根或两根,压力棒的位置可通调节两调整滑块的位置来实现,还可以将两压力棒分 别位于须条两側,对须条形成夹持状态。总之,本实用新型对于后区牵伸控制点的 设置非常灵活.参看图1和图8 图11,本发明在上销5、下销12相对应的两工作面增设一对 位置对应的控制凸台5 - 1和呈内凹的控制弧12 - l,控制凸台位于上销的下工作面, 凸起髙度为5~10亳米,其顶端为圆弧过渡;所述控制弧位于下销的上工作面,控 制弧的凹陷深度为1 ~5毫米。上销的控制凸台和下销的控制弧通过上、下皮围相互 吻合的对须条20增加一个控制点,构成弹性浮动钳口对须条形成S形曲线牵伸,从 而加强对须条纤维的控制力。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机牵伸装置,构成中包括摇架(3),罗拉凳(13),位于牵伸区前部的前下罗拉(1)、前上皮辊(2),位于牵伸区后部的后上皮辊(7)、后下罗拉(8)和位于牵伸区中部的主牵伸组件,所述主牵伸组件由中上罗拉(6)、上销(5)、环绕上述两者的上皮圈(4)和中下罗拉(10)、下销(12)、环绕上述两者的下皮圈(9)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上皮辊(2)和后上皮辊(7)工作档尺寸D为15~28毫米,前下罗拉(1)、中下罗拉(10)和后下罗拉(8)工作档尺寸C为15~32毫米;所述上皮圈(4)、下皮圈(9)宽度尺寸B为14~27.5毫米,所述中上罗拉(6)宽度尺寸E为15~30毫米。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纺纱机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皮图(9)与中 下罗拉(10)之间构成的摩擦包角a为90。 ~130° 。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纺纱机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增设可调位压力 棒组件,所述可调位压力棒组件包括两支架U5)、两调整滑块(18)和压力棒(16), 所述两支架相向设置、固定在罗拉凳或罗拉滑块(17)上,支架上部设有滑槽(15 -l),滑槽处设有槽形螺钉孔(15-2),所述两调整滑块分别位于两支架上、与支 架滑动连接,滑块下部设有紧固螺钉U9),所述压力棒固定在两调整滑块上,压力 棒为一根或两根。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纺纱机牵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销(5)、下销 (12)相对应的两工作面增设一对位置对应的控制凸台(5-1)和呈内凹的控制弧 (12-1),所述控制凸台位于上销的下工作面,凸起髙度为5~10毫米,其顶端为画5lBt渡;所述控制弧位于下销的上工作面,控制弧的凹陷深度为1~5毫米.
全文摘要
一种纺纱机牵伸装置,属纺织技术领域,用于降低耗能耗材、提高成纱质量。其技术方案是构成中包括摇架,罗拉,位于牵伸区前部的前下罗拉、前上皮辊,位于牵伸区后部的后上皮辊、后下罗拉和位于牵伸区中部的主牵伸组件,所述主牵伸组件由中上罗拉、上销、上皮圈、中下罗拉、下销和下皮圈组成,改进后,前上皮辊和后上皮辊工作档尺寸D为15~28毫米,前下罗拉、中下罗拉和后下罗拉工作档尺寸C为15~32毫米;上皮圈、下皮圈宽度尺寸B为14~27.5毫米,中上罗拉宽度尺寸E为15~30毫米。本发明减少了摩擦面积及驱动动力,提高了牵伸部分零件运行稳定性,可节省大量耗材,有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纱质量。
文档编号D01H5/00GK101225560SQ200810054528
公开日2008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08年2月4日 优先权日2008年2月4日
发明者张晓方, 陆惠文 申请人:河北太行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张晓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