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3677阅读:41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粗纱机自动操作技术及设备,尤其涉及一种粗纱机重新生头 纺纱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紡织行业中粗纱机在正常纺纱过程中,满纱后需要停机进行落纱,然后 再开机重新生头。以往,采用人工生头,即人工将纱线头粘附在筒管的植绒 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纺织行业的从业人员不断开发出适用于粗纱机落 纱工序的自动操作设备,并设计出自动重新生头的方法。但是,现有的粗纱 机自动重新生头的方法及其装置,在重新生头时一开机其锭速即按着工艺满 速运转,而由于粗纱筒管的植绒部比较窄,使得纱条不可能在粗纱机启动的 瞬间即很有效地粘附在筒管植绒部的表面,因此自动重新生头成功率较低; 另外,开机启动后,由于锭速过快,会使得部分锭子产生散飘头,导致产生 大量飞花,这些飞花飘落到棉条或粗纱条上,致使产生大量纱疵,使成纱产 量、质量均大幅降低;再者,在生头后,进入正常纺纱工序时,首先进入第 一层纺纱阶段,这时下龙筋直接向上运动,植絨部上会有部分植绒露出,当 进行第二层纺纱时,第二层纱线即会粘到露出的植绒上,^^到露出的植绒上 的纱线在进入下一道工序时,只能剔除,造成纱线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产品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粗纱 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方法科学,通过调整传动锭 翼电机与传动筒管转动体电机的转速比以及下龙筋的升降方向,达到自动重 新生头成功率高,消除从前罗拉到锭翼假捻器处纱线产生涌头或飘纱的现象,避免产生飞花,降低纱线浪费,成纱产量和质量提高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骤,当下龙筋5 到达生头位置时,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l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 机M2停止运转,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 开始运转,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二步骤, 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l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停止运转,控 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开始运转,运转方 向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同,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三步骤,进入正常纺 纱状态,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先向远离上龙筋 5'的方向运动,当粗纱覆盖筒管的植绒部后,再控制下龙筋5改变运行方向, 向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电机M1、电机M4和电机M5按正常纺纱的方 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作业。
前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中第一步骤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 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运转时,锭翼4和筒管转动体511 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相同,运转的一段时间为1至 6秒。
前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中第二步骤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 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运转时,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 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高于锭翼4的线速度,运转的一段时间 为l至6秒。
前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中第二步骤中,筒管转动体511上 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线速度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小于1. 05。
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粗纱机上,包 括牵伸检测部l,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和65,锭翼4,下龙筋5以及多个检测装置11、 21、 41、 51和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 配设置的筒管52;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l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 接的检测装置ll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 65分别驱动电机M1、 M2、 M4、 M5,并与主 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 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置21与主 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 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
该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 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位置感应信号并发送动作信号。
前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中筒管转动体511是齿轮或者同 步带轮。
前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中筒管上部设有植绒部,该植绒 部的宽度为15至30mm。
前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中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 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所述变速控制器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所述 主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者具有计算机功能的 可编程序控制器(PCC);所述电机是伺服电机、变频电机或者异步电机。
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重新生 头方法在第一步骤中,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不转动,这时纱线不 会输出,所以从前罗拉到锭翼假捻器处纱线不会产生涌头或飘纱的现象,传 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停止运转,可以使植絨部与锭翼压掌的相对位置固定不变,这样能够给纱线粘接在植绒部的动作提供更多时间,使纱线能够确
实粘接在植绒部上;在第二步骤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 动体511的电机M5开始运转时,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 的筒管52的线速度高于锭翼4的线速度,且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 匹配设置的筒管52线速度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小于1. 05,这样可以使纱线 巻绕到筒管上,又不会拉断纱线,从而有效提高重新生头的成功率,避免产 生飞花;在第三步骤中,通过电机M2控制下龙筋5先向远离上龙筋5'的方 向运动,让纱线缠满植绒部后,立刻控制电机M5换向运行,转入正常纺纱工 序,这样在纺纱初期植绒部不会有裸露部分,避免了生头后的纱线粘接到植 绒部上,可以减少纱线的浪费。本发明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结构设 计简单,可以降低设备成本,控制结构设计合理,程序简化,便于操作,使 用效果理想。


图1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控制原理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控制流程图。 图中主要标号说明
1牵伸检测部、Ml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12牵伸装置、11牵伸检测装置、 M4传动锭翼的电机、4锭翼、41锭翼检测装置、511筒管转动体、M5传动筒 管转动体的电机、52筒管、51筒管检测装置、5'上龙筋、5下龙筋、M2传 动下龙筋的电机、21下龙筋升降检测装置、61变速控制装置、62变速控制装 置、64变速控制装置、65变速控制装置、2主控单元、PLC为可编程序控制 器、6升降平衡装置、53下龙筋位置检测装置、53'下龙筋位置感应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阅图1所示,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结构示意图,其是设置在粗纱机上,包括牵伸检测部l,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 个变速控制装置6K 62、 64和65,锭翼4,下龙筋5以及多个检测装置11、 21、 41、 51和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上 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l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 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 65分别驱动电机M1、 M2、 M4、 M5,并与主 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
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 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置21与主 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下龙筋运行位置检测信号;电机M2通过带动与下龙筋 5连接的升降平衡装置6的上下移动,进而传动下龙筋5的升降;
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 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速度信号;
该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 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下龙筋5停车位置感应信号并发送 停车信号。
参阅图2所示,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传动原理示意图,在 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时,首先,电机M2运转传动下龙筋5向上运动,其它电 机不转,当下龙筋5到达生头位置时,电机M2停止运转,传动锭翼的电机M4、 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运转,使锭翼4和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 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相同,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M1静止不运转,与 正常纺纱时运行方向相反运转1至6秒,本实施例3秒停止;接着传动锭翼 的电机M4、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运转,传动牵伸装置的电机M'1和传动 下龙筋的电机M2静止不运转,控制传动筒管转动体的电机M5转速高于传动锭翼的电机M4的转速,使得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 管52线速度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小于1. 05,本实施例为1. 03,且与正常 纺纱运行方向一致运转1至6秒,本实施例5秒停止;然后,自动运行全车 进入正常纺纱阶段;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先向 远离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向下),当粗纱覆盖筒管的植绒部后,再控制下 龙筋5改变运行方向,向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向上),电机M1、电机 M4和电机M5按正常纺纱的方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的作业。
参阅图3所示,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装置控制原理示意图,该 装置中设置的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和65分别驱动电机M1、 M2、 M4 和M5,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当粗纱机重新生头纺 纱时,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向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和65发出信号, 控制电机M1、 M2、 M4和M5驱动,使粗纱机按预先设计的程序完成粗纱机重 新生头纺纱。
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1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装置12连 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检测电机M1的运行速度,并反馈给主 控单元2,再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1控制电机Ml的动作;
下龙筋5上设置检测装置21,该检测装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检测下 龙筋纺纱运行位置并发送信号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 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2 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电机M2的动作;
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的锭翼4由电机M4传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 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该检测装置41检测电机M4的运行速 度,并反馈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4控 制电机M1的速度;还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 编程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4控制传动电机M4的动作;
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该检测装置51检测电机M5的运行速 度,并反馈给主控单元2,然后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5控 制电机M5的速度再由主控单元2输出信号给可编程控制器(PLC),由可编程 控制器(PLC)输出信号给变速控制装置65控制传动电机M5的动作;
下龙筋5上还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装置53与 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下龙筋停车位置感应信号并将停车信 号发送给主控单元2。在下龙筋5到达生头位置时,主控单元2输出停车信号 给可编程控制器(PLC),再由可编程控制器(PLC)输出给变速控制装置62 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的动作;
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本发明实施例 选用接近开关、编码器;变速控制器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本发明实施 例选用变速控制装置64为变频器,其它变速控制装置为伺服控制器;所述主 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器(PLC)或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可编 程序控制器(PCC);本发明实施例选用工控机;电机是伺服电机、变频电机 或者异步电机,本发明实施例选用电机M4为变频电机,其它电机为伺服电机。
本发明实施例中涉及的变速控制装置、驱动电机、工控机、可编程序控 制器(PLC)以及感应装置均为现有技术,故不再进行详细赘述;本发明实施 例中未进行说明的内容也为现有技术,不进行详细叙述。
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方法,下龙筋5从落底位置上升, 到达生头位置时,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l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 机M2停止运转,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 开始运转,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接着传动 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仍停止运转,控制传动 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开始运转,运转方向与正 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同,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然后进入正常纺纱状态,控制 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先向远离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向下),当粗纱覆盖筒管的植绒部后,再控制下龙筋5改变运行方向,向 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向上),电机M1、电机M4和电机M5按正常纺纱 的方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作业。
本发明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 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继续运转时,锭翼4和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 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相同,运转的一段时间为1至6秒,本 实施例运转时间控制在3秒;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 的电机M5开始运转时,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 的线速度高于锭翼4线速度,运转的一段时间为1至6秒,本实施例运转时 间控制在5秒;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线速度 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AV)小于1.05,本实施例控制该比值(AV)控制 在1.03。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作任何形式上 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 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骤,当下龙筋(5)到达生头位置时,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停止运转,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开始运转,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反的方向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二步骤,控制传动牵伸装置(12)的电机(M1)和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停止运转,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开始运转,运转方向与正常纺纱运行方向相同,运转一段时间后停止;第三步骤,进入正常纺纱状态,控制传动下龙筋(5)升降的电机(M2)运转,使下龙筋(5)先向远离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当粗纱覆盖筒管的植绒部后,再控制下龙筋(5)改变运行方向,向靠近上龙筋(5’)的方向运动,电机(M1)、电机(M4)和电机(M5)按正常纺纱的方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作业。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步骤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运转时,锭翼(4)和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相同,运转的一段时间为l至6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骤中,控制传动锭翼(4)的电机(M4)和传动筒管转动体(511)的电机(M5)运转时,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的线速度高于锭翼(4)的线速度,运转的一段时间为l至6秒。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步骤中,所述筒管转动体(511)上装有的与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线速度与锭翼(4)线速度的比值小于1.05。
5、 一种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置在粗纱机上,包括牵伸检测部(1)、主控单元(2)、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多个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 65)、锭翼(4)、下龙筋(5)及多个检测装置(11、 21、 41、 51、 53);该下龙筋(5)上设置筒管转动体(511),该筒管转动体(511) 上装有与前述锭翼(4)匹配设置的筒管(52);该牵伸检测部(1),是由电机(Ml)传动的牵伸装置(12)和与该牵伸 装置(12)连接的检测装置(11)组成;该检测装置(11)与主控单元(2) 连接,并发送信号;该变速控制装置(61、 62、 64、 65)分别驱动电机(Ml、 M2、 M4、 M5), 并与主控单元(2)和可编程序控制器(PLC)连接;该锭翼(4)交错式设置在上龙筋(5')上,锭翼(4)由电机(M4)传 动,且与检测装置(41)连接,该检测装置(4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 发送信号;该下龙筋(5)由电机(M2)传动,且与检测装置(21)连接,该检测装 置(2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该下龙筋(5)上设置的筒管转动体(511)由电机(M5)传动,且与检 测装置(51)连接,该检测装置(51)与主控单元(2)连接,并发送信号;该下龙筋(5)上设置与检测装置(53)对应的感应装置(53'),该检测 装置(53)与主控单元(2)连接,接受感应装置(53')的位置感应信号并 发送动作信号。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管转动体(511)是齿轮或者同步带轮。
7、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筒管上部设有植绒部,该植绒部的宽度为15至30mm。
8、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检测装置是限位开关、行程开关、接近开关或者编码器;所述变速控制器 是变频器或者伺服控制器;所述主控单元是工控机、单板机、可编程序控制 器(PLC)或者具有计算机功能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CC);所述电机是伺服电 机、变频电机或者异步电机。
全文摘要
一种粗纱机重新生头纺纱的方法及装置,其方法第一步骤是当下龙筋到生头位,控制牵伸装置电机和下龙筋电机停,控制锭翼电机和筒管转动体电机转,与正常纺纱相反方向运转后停;第二步骤是控制锭翼电机和筒管转动体电机转,运转方向与正常纺纱相同方向运转后停;第三步骤是进入正常纺纱状态,控制下龙筋电机转,下龙筋先向远离上龙筋方向运动,当粗纱覆盖筒管植绒部后,控制下龙筋向靠近上龙筋方向运动,牵伸装置电机、筒管转动体电机和锭翼电机按正常纺纱方向和速度运行,完成重新生头作业;其装置包括牵伸检测部、主控单元、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速控制装置、锭翼、下龙筋及检测装置,下龙筋上设筒管转动体,筒管转动体上装筒管;重新生头成功率高。
文档编号D01H15/00GK101634064SQ20081005395
公开日2010年1月27日 申请日期2008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8年7月25日
发明者刘敦平, 孔繁苓, 李向杰, 坚 王, 王志芳, 祁春友, 邢承风, 峰 陈 申请人:天津宏大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