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65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及其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领域的织物及其制造工艺,特别是涉及一种纯棉双向强捻纬
二重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二)
背景技术
随着纺织技术的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改变,对纺织服装及面料的质量和档 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同时对个性化的需求也给设计和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纯棉强 捻面料是目前流行的一种面料,它除了拥有棉织物本身吸湿透气性好的特点外,纱线经过 加捻,再通过不同的后处理,能出现多样的风格,如有麻的粗犷,挺括,滑爽;丝的柔顺、高 贵、光泽;毛的丰满和透气性。纯棉强捻纬二重品种是单纱强捻向股线强捻的发展,是单一 的平纹纹路向提花品种的延伸,是轻薄向厚重的尝试,其风格独特,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 手感柔软丰满,有光泽,纹路清晰,透气性、悬垂性好,适于制作男女春夏时装等高档服装面 料。目前,这种面料市场上还没有见到,也没有发现其加工工艺方面的公开。
(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产品和生产工艺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棉双向强捻纬二 重织物及其加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采用纯棉强捻纱织造,该织物采用纬二重组织结 构,经纱为JC5. 8texX 2, 1800捻Z捻纱;讳纱为JC5. 8texX 2, 1800捻Z捻纱;经密为570. 5 根/10cm,讳密为440根/10cm,幅宽为169cm ;经纱每循环6根,讳向每循环为24根,纱线 纬向表里为1 : 1。 该织物的加工工艺,包括纱线准备、蒸纱、整经、浆纱、穿综、织造等工序,其技术要 点在于以下步骤 (1)、蒸纱工序蒸纱时间2. 5个小时,温度为95 ll(TC ; (2)、整经工序采用用可调式整经架,角度保持在45° ,每边10根纱为30。,整经
压力0. 4mpa,整经车速400m/min ; (3)、桨纱工艺 ①浆液配方 南皮-8:50kg, CH-502 :25kg, P-T :6kg, 水450L ; ②浆纱采用单浆槽双浸三压不分层压浆形式,上浆工艺如下
浆箱温度98 IO(TC,
浆箱粘度7 8秒,
3
浆锅温度88 92°C,
浆锅粘度7-8秒,
上桨率9±1%,
回潮率6 8%,
压桨力10-20KN,
车速25 30m/min ; (4)、穿综工序采用93号钢筘,每筘3入,6列停经片,穿法11、22、33、44、55、66, 采用6片综织造,穿棕顺序为123X3, 456X3 ;边纱穿7788, 4入; (5)、织造工序采用喷气织机织造,主喷嘴压力2. 5kg士0. 5kg,辅喷压力3. 5 4kg,车速550转/分,经纱张力2. 8kg,开口时间285° ,开口角度32。,开口动程mm:117、 102、85、71、54、86、综框高度mm :130X3+132X3。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纯棉强捻纬二重品种是单纱强捻向股线强捻的发展,是 单一的平纹纹路向提花品种的延伸,是轻薄向厚重的尝试,其风格独特,纱线结构紧密,毛 羽少,手感柔软丰满,有光泽,纹路清晰,透气性、悬垂性好,适于制作男女春夏时装等高档 服装面料。其加工工艺在蒸纱、整经、浆纱、穿筘、织造等工序中采用了特殊的工艺方法,保 证了产品质量,使产品的品质和档次有了显著提高。该产品的研发和工艺上的突破,为高档 次、个性化纺织面料的开发提供了借鉴,为市场的开拓提供了导向,为企业创造了良好的经 济效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纱线及织物设计
1、纱线设计 为了达到预期的设计效果,使得布棉丰满,折光性好,使用合股纱线,采用同向加 捻到1800捻,即JC5. 8texX2的1800捻的Z捻纱,以保证达到理想的风格效果。
2、织物设计 在织物设计上,为了使面料新颖,又能体现出合股纱线本身和织物纹路之间折光 的综合效果,最终选择纬重平织物,织物规格为经纱为JC5. 8texX2, 1800捻Z捻纱;纬纱 为JC5. 8texX2, 1800捻Z捻纱;经密为570. 5根/10cm,讳密为440根/10cm,幅宽为169cm ; 织物组织为纬二重,经纱每循环6根,纬向每循环为24根,纱线纬向表里为1 : 1。
二、主要工序工艺技术要点
1、纱线的准备 纱线是品种织造最基础的准备,为了确保织造的顺利,必须保证合股强捻筒子纱 的质量。主要是避免捻縮和弱捻纱疵。为此,前期需要对设备进行仔细检修,锭子运行灵活, 保证各张力均匀,同时在操作上把关,不出现人为捻縮,为后步提供最佳的纱线。
2、蒸纱工序 众所周知,几乎所有强捻品种的生产难点都在浆纱工序,而良好的纱线定型是品 种浆纱成功的一个关键性的步骤。我们对纱线定型进从工艺上进行了不同的尝试,使用的 是GA571A型蒸纱锅,对比如下
(1)、正常的蒸纱工艺蒸纱时间2个小时,温度为95 ll(TC ;效果不是很理想, 整经基本顺利,但从浆纱前织轴上纱线的情况来看,纱线定型的效果不是很好。
(2)、采用筒子套装袋子,蒸3个小时,焖2个小时;实际生产存在的问题为占用 蒸纱设备时间长;而且取消了囤轴时间后,效果不是很稳定。 (3)、结合多次试验的情况,最终采取的工艺为蒸纱时间2.5个小时,温度为95 ll(TC ,定型效果较好,几次蒸纱工艺相对比,从浆轴质量看,此方法对后期浆纱最有利,提 供了稳定的纱线定型准备。
3、整经工序工艺 使用D型金策整经机,采取中张力,中伸长的工艺路线,使片纱张力均匀的前 提下,适当为减少后期回縮做部分准备,整经轴平整。该织物总经根数9624根,配轴为 687X12+690X2,共14个配轴。用可调式整经架,角度保持在45° ,使整片经纱张力保持一 致。为防止边纱松散出荷叶边,每边10根纱为30° ,整经压力0. 4mpa,整经车速400m/min。
4、浆纱工艺分析及采取的措施 浆纱工序是整个生产的最关键的工序。此工序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在锡林,干分 绞及篦子处断线。浆纱使用郑州纺织浆纱机GA-308,采用变性淀粉为主浆料,丙烯类浆料为辅。浆液配方南皮-8 :50kg,CH-502 :25kg,P-T :6kg,水450L。浆纱采用单浆槽双浸三压不分层压浆形式,上浆工艺如下浆箱温度98 IO(TC,浆箱粘度7 8秒,浆锅温度88 92°C,浆锅粘度7-8秒,上桨率9±1%,回潮率6 8%,压浆力10-20KN,车速25 30m/min。(1)、使用单浆槽的工艺,考虑到纱线本身的强力不低,为避免纱线使用双浆槽易
出现的上下层松紧不一的问题,首选单浆槽进行浆纱。首先对前后锅的选用进行了试验,比
较之后得出的结论为使用后锅的效果好于前锅,原因在于路线越长(尤其是在无约束的 状态下),纱线之间扭结的越明显,在进入浆锅越不容易形成片状的线绺,在干分绞大绞棒 处就容易出现顶断的问题。 (2)、根据强捻纱线遇蒸汽易扭结的特点,品种选择采用低温浆,避免纱线在进浆 锅没接触浆液前变形,互相之间发生位移。 (3)、浆料配方的选择应该说,纱线的上浆越大,定型越好,纱线的稳定性也越强, 要达到这一 目的,PVA应该说是首选的浆料。但是PVA在具备优良成膜型的同时,也对纱线
5分绞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我们对配方中PVA的含量做了多次的尝试PVA的量由多到少,逐渐到全部使用淀粉浆。PVA浆料对纱线粘连的效果好,在出浆锅后,纱线在运动过程中的位移会相对小,但在干区的分绞撕裂难度大;淀粉浆料则反之,通过几次对比试验,认为使用低粘的淀粉浆要好一点。同时浆锅粘度不易太大,开箱一般不应该超过8",否则分绞困难。
(4)、操作上,快稳,少打慢车;在一速打绞杠的操作过程中,应将纱线较匀的巻在织轴上,避免人拉的松线和局部的巻绕的松线。
(5)、各区张力张力的掌握是此品种浆纱成败的中心所在,稍有问题,完成织轴准备的可能性很小。进出桨锅和干区的张力(mpa)O. 6/0. 8/0. 2 ;0. 4/0. 6/0. 2 ;0. 2/0. 4/0. 2以及0. 3/0. 5/0. 2,从开车的状态来看,0. 4/0. 6/0. 2是最好的。过和不及都会引起纱线有问题。一二速压力根据现场状态最终选定为5 35KN ;10 20KN。
5、穿综工序采用93号钢筘,每筘3入,6列停经片,穿法11、22、33、44、55、66,采用6片综织造,穿棕顺序为123X3,456X3 ;边纱穿7788,4入。
6、织造工序 使用毕加诺喷气织机织造,主喷嘴压力2. 5kg士0. 5kg,辅喷压力3. 5 4kg,车速550转/分,经纱张力2. 8kg,开口时间285。,开口角度32。,开口动程mm :117、102、85、71、54、86、综框高度mm :130X3+132X3。 从生产实际来看,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布场稀密路,解决的办法
(1)、合理工艺,提高品种效率,减少停车次数。
(2)、取消稀密补偿的设定,避免开车不及时对其的影响。
三、产品评价 该产品设计织造JC5. 8texX 2 (1800捻)/JC5. 8texX 2 (1800捻)570. 5/440根
/10cm,幅宽169cm,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使用JC5. 8texX2(1800捻同向加捻纱线),
布面光洁、柔软舒适,风格新颖,效果达到设计要求,是较好的春夏季服装面料。 该产品经天津市纺织工业标准检测中心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该产品
经天津市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内查新,国内未见与该查新项目研究特点相同的纺织物的
文献报道。
权利要求
一种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采用纯棉强捻纱织造,其特征在于该织物采用纬二重组织结构,经纱为JC5.8tex×2,1800捻Z捻纱;纬纱为JC5.8tex×2,1800捻Z捻纱;经密为570.5根/10cm,纬密为440根/10cm,幅宽为169cm;经纱每循环6根,纬向每循环为24根,纱线纬向表里为1∶1。
2. —种纯棉双向强捻讳二重织物的加工工艺,包括纱线准备、蒸纱、整经、桨纱、穿综、 织造等工序,其特征在于该加工工艺的技术要点在于以下步骤(1) 、蒸纱工序蒸纱时间2. 5个小时,温度为95 ll(TC ;(2) 、整经工序采用用可调式整经架,角度保持在45。,每边10根纱为30。,整经压力 0. 4mpa,整经车速400m/min ;(3) 、浆纱工艺① 浆液配方 南皮-8 :50kg, CH-502 :25kg, P-T :6kg,水450L ;② 浆纱采用单浆槽双浸三压不分层压浆形式,上浆工艺如下浆箱温度98 IO(TC,浆箱粘度7 8秒,浆锅温度88 92°C,浆锅粘度7-8秒, 上桨率9±1%, 回潮率6 8%,压浆力10-20KN, 车速25 30m/min ;(4) 、穿综工序采用93号钢筘,每筘3入,6列停经片,穿法H、22、33、44、55、66,采用 6片综织造,穿棕顺序为123X3,456X3 ;边纱穿7788,4入;(5) 、织造工序采用喷气织机织造,主喷嘴压力2. 5kg士0. 5kg,辅喷压力3. 5 4kg,车 速550转/分,经纱张力2. 8kg,开口时间285。,开口角度32。,开口动程mm :117、102、85、 71、54、86、综框高度mm :130X3+132X3。
全文摘要
一种纯棉双向强捻纬二重织物及其制造方法,采用纬二重组织结构,经纱、纬纱均采用JC5.8tex×2,1800捻Z捻纱,经密为570.5根/10cm,纬密为440根/10cm,幅宽为169cm,经纱每循环6根,纬向每循环为24根,纱线纬向表里为1∶1。其加工工艺在蒸纱、整经、浆纱、穿筘、织造等工序中采用了特殊的工艺方法。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纯棉强捻纬二重品种是单纱强捻向股线强捻的发展,是单一的平纹纹路向提花品种的延伸,是轻薄向厚重的尝试,其风格独特,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手感柔软丰满,有光泽,纹路清晰,透气性、悬垂性好,适于制作男女春夏时装等高档服装面料。
文档编号D06M101/06GK101760844SQ200810154390
公开日2010年6月30日 申请日期2008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08年12月24日
发明者刘生友, 杨俊芳, 杨桂林, 赵增芬, 陈秀敏, 高志勇 申请人:天津天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