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8585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具有被纱线至少部分地包绕的旋
转体,该旋转体与可作为发电机工作的电的机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具有整经装置和筒子架的整经设备,所述筒子架具有多个这种纱线张力器。
背景技术
下面借助整经设备来说明本实用新型。但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也可以采用相应的方式用于其它用途。 为了制造经轴,在整经设备中,多个纱线分别同时被筒子牵拉,其中这些筒子设置在筒子架中。这些纱线然后被巻绕到整经机大滚筒上。其中这些纱线应具有一定的预先给定的张力。为了调节所述张力,设有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下面将其简称为"纱线张力器"。 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纱线张力器例如由EP 1870364A1已知。旋转体驱动电的发电机,发电机又产生电能。发电机与制动晶体管连接,利用该制动晶体管可以将在发电机工作中所产生的发电机电流转化成热量。热量导致相关部件的显著的应力,以至于反复地出现故障,这些故障需要维修。与此相关联的是相对高的成本。 另一种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由DE 4324412A1已知。在此,旋转体与被检测的纱线张力同向地驱动,其中圆周速度可改变。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实现很小的纱线张力。但为了驱动旋转体需要电功率,电功率又引起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该装置可以以小的工作成本来工作。该具有被所述纱线至少部分地包绕的旋转体,所述旋转体与可作为发电机工作的电的机器连接,其中所述机器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 对于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装置而言,所述目的通过如下措施得以实现,即机器与能量回收装置连接。 因此,对于产生纱线张力所必需的制动能量并不转化成热量,而是将所述制动能量回馈到电网或蓄能器中。尽管所述回馈实际上并非彻底地进行,但仍可实现很多优点。所回馈的能量可以用于驱动其它机器或设备部件。但特别是防止了热量产生,从而无需昂贵的空调措施即可将大厅内的温度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在所述大厅中装设有筒子架。在筒子架中设有数百个筒子。即使每个筒子仅产生少数几个瓦特的制动功率,这在转化成热量时仍会导致明显的温度上升。采用将电能回馈这种方案避免了所述温度上升,或者至少大大地降低了温度。此外可以利用能量回收装置实现对纱线张力的相对灵敏的调节,因为例如只产生制动功率的很小的温度关系。如果制动能量在电阻中被转化成热量,则必须一起考虑该电阻的电阻值的温度关系。[0010] 优选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变压器。该变压器能够回收由电的机器所提供的电压,从而所述电压能够被回馈到电网或蓄能器中。在很多情况下,为此电压上升一倍就足够了。[0011] 优选能量回收装置具有整流器。该能量回收装置因此产生直流,该直流例如可以
回馈到用于驱动异步感应电动机的驱动电路的中间回路中,该异步感应电动机例如用于驱动整经机大滚筒。 同样有利的是,能量回收装置具有逆变器。在这种情况下,在产生纱线张力时所获得的制动能量可以被回馈到交流电网中。 其中特别优选的是,逆变器为多相结构。如果它例如为三相结构,则可以在经过相应的回收之后将所回馈的制动能量直接用于驱动整经机大滚筒或整经设备的其它组件。[0014] 优选电的机器也可以电动机式地工作。由此可以使用电的机器从筒子上牵拉纱线。由此得到其它调节方案。 优选能量回收装置是4象限调整器(Steller)。能量回收装置因此能够使得机器既发电机式地工作又电动机式地工作。它也能够实现驱动和制动,即以正的或负的应力作用到电的机器上。 优选设有总线输入端。例如CAN总线可以与总线输入端连接,该总线输入端便于各个纱线张力器与上级的控制装置通信,该控制装置例如求得在整经时应被牵拉到整经机大滚筒上的纱线的需要量。通过总线输入端也可以实现对能量回收装置的控制,从而能量回收装置"知道"它必须将在制动时所产生的能量提高至何种电压水平,以便将所述能量回馈到电网、中间回路或蓄能器中。 所述目的通过开头部分所述类型的整经设备得以实现,其中能量回收装置与整经装置的能量供应装置连接。在产生纱线张力时所产生的制动能量于是大部分可以用于驱动整经机大滚筒或整经装置的其它部件。此点降低了整经装置的能量消耗,因此降低了工作成本。 优选能量回收装置的总线输入端与中央的控制装置连接,该控制装置还控制整经装置。如上所述,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总线、例如CAN总线将所需要的信息传输至能量回收装置,能量回收装置可以借助于所述信息来工作,从而可以实现将在产生纱线张力时所产生的制动能量回馈到上级电网、能量供应装置、中间回路或蓄能器中。

下面借助优选的实施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图中示出[0020] 图1为用于调节纱线张力的装置的俯视图;[0021] 图2为该装置的侧视图;禾口[0022] 图3为筒子架的部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调节纱线2的张力的装置1具有旋转体3,该旋转体3具有V形的圆周槽4,纱线2被装入到该圆周槽4内。如果沿着箭头5的方向牵拉纱线,则旋转体沿着箭头6的方向旋转。 纱线2通过三个换向轮7-9被导向。两个外部的换向轮7、9位置固定地设置在基
4座10上。中间的换向轮8可在纱线2的张力作用下从所示静止位置沿着箭头11的方向移位,更确切地说,克服弹簧12的力移位。因此,换向轮8相对于支座10的位置允许对纱线2的张力做出判断。 换向轮8相对于支座10的位置由传感器13求得,该传感器13相应地形成纱线张力传感器。 旋转体3与电的机器14连接,该机器14既可以发电机式地工作,又可以电动机式地工作。电的机器14因此可以驱动旋转体3,如果它作为电动机工作。相反,如果它作为发电机工作,则被纱线2驱动的旋转体3可以驱动电的机器14。发电机式工作是最通常的正常使用。 机器14与能量回收装置15连接。能量回收装置15从电的机器14接收电流和电压形式的电功率。 能量回收装置具有(图3)4象限调整器16、即4象限驱动-制动单元。为了产生纱线2的张力,旋转体3必须制动。此时机器14产生电能,所述电能被能量回收装置15相应地回收,并电回馈到电网、例如三相电网中,或者回馈到未详细示出的整经装置的主驱动机构的中间回路中。被回馈的能量大小取决于机器14必须产生的制动功率。[0029] 如由图3可见,例如在筒子架上设有多个装置l,所述筒子架具有8-24个筒子,如果它是提花链条整经机上的旋转筒子架;或者具有100个或更多的筒子,如果它是分条整经机的筒子架。这些装置1通过共同的总线17与控制装置18连接。为此每个能量回收装置15都具有总线输入端19。总线17例如是CAN总线。通过总线17例如可以将纱线2的张力给定值由控制装置18传输至这些装置1。相应地,每个能量回收装置都具有通讯接口20。 传感器13与能量回收装置15中的调节器21连接。调节器21调节4象限调整器16,从而由电的机器14施加必需的制动力。如果需要的话,例如当在筒子上产生大的牵拉阻力时,则电的机器14也可以电动机式地工作。4象限调整器16通过线路22与汇总线路23连接,汇总线路23又与能量吸收装置24连接。能量吸收装置24可以是三相交流电网、即用于全部设备的电网。能量吸收装置24可以是整经机大滚筒的主驱动机构的直流中间回路或者另一驱动机构的直流中间回路。能量吸收装置24也可以是电的蓄能器、例如相应大尺寸的电池。 如果能量吸收装置24是直流中间回路,则能量回收装置15具有整流器就足够了 。如果能量吸收装置24是电网,则能量回收装置15具有相应的多相结构的逆变器,该逆变器可以连接在整流器之后。 通过总线17可以分别单独校准各个装置1。校准可以在安装状态下自动进行,且可以以任意频率重复。 装置1也可以用于纱线断裂识别。 一旦电的机器14不再提供电能,它就不再受纱线2驱动,这是可轻易地检测的状态。
权利要求一种用于调节纱线(2)的张力的装置(1),具有被所述纱线(2)至少部分地包绕的旋转体(3),所述旋转体与可作为发电机工作的电的机器(14)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14)与能量回收装置(15)连接。
2.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15)具有变压器。
3.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15)具有整流器。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15)具有逆变器。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逆变器为多相结构。
6.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的机器(14)也可以电机式地工作。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15)是4象限调整器。
8.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总线输入端(19)。
9. 一种整经设备,具有整经装置和筒子架,所述筒子架具有多个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纱线张力器,其中能量回收装置(15)与所述整经装置的能量供应装置连接。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整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能量回收装置(15)的总线输入端(19)与中央的控制装置(18)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还控制所述整经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用于调节纱线(2)的张力的装置(1),具有被所述纱线(2)至少部分地包绕的旋转体(3),所述旋转体与可作为发电机工作的电的机器(14)连接。这种装置可以以小的工作成本来工作。为此规定,所述机器(14)与能量回收装置(15)连接。一种整经设备,具有整经装置和筒子架,所述筒子架具有多个纱线张力器,其中能量回收装置(15)与所述整经装置的能量供应装置连接。此点降低了整经装置的能量消耗,因此降低了工作成本。
文档编号D02H3/00GK201442777SQ20092000585
公开日2010年4月28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3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29日
发明者M·富尔, R·科恩 申请人:卡尔迈尔纺织机械制造有限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