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2323阅读:3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缸脚水排放装置,特别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印染行业的SME染缸是涤纶织物染色的专业设备,染缸进出水设有进水管、 降温水管、排水管,三管都分别控制染缸发生作用,实则上是"两进一排放"。染缸适应色种 广泛,既可做前处理及水洗和染色,还可以用作功能性的后处理,但每种方法完成后脚水排 放都依靠一个排放口排放,无法实现脚水的清浊分流排放,即清水回用、浅色水利用,浊水 排放,不符合节能减排的要求。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结构 简单,控制操作方便,达到节能减排的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包括染缸、染缸上部设有 上进水总管、气动阀、下进水总管,并依次连接,染缸底部设有排水总管,排水总管出口端设 有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排水总管上分别设有带气动阀的清水支流管和带气动阀的浊水支流 管。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染缸织物料前期处理和后期处理所形成的不同脚水,在 排水总管上分别设置分类分流排放水管,可进行实时分流处理,以达到节能减排之目的。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是第一,以简便可靠的结构实现了一管 三阀三口分流排放的目的;第二,便于对现行的染缸水排放装置进行技术改进,节省投资费 用;第三,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十 分明显。实施本实用新型后每只染缸每年节水约6500吨,可回收排放收益约1. 6万元/年, 仅江苏省苏州地区印染企业就可实现减排收益逾1000万元。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由染缸(l),染缸(1)上部设有上进水总管(2)、气动阀(3)、 下进水总管(4),并依次连接,染缸(1)底部设有排水总管(5),排水总管(5)出口端设有气 动阀(IO),其特征在于排水总管(5)上分别设有带气动阀(6)的清水支流管(7)和带气动 阀(8)的浊水支流管(9)。如果是将现有的染缸水排放装置改进,则可将原下排水总管延长 至1-1. 5米,在排水总管(5)第0. 5米处焊接一根带有气动阀(6)的清水支流管(7),在排 水总管(5)第0.8米处,再焊接一根带有气动阀(8)的浊水支流管(9)。原带有气动阀的下 排水总管改造成为第三排放口。通过对不同织物的处理,实现不同的排放方式,作用于不同的气动阀控制分流排放。如浅色水排放,当做织物前处理和浅色布时,一般水色度较低,残
留的化学物质较少,经过ra值的调节作为深色染色用水,通过排水总管的气动阀调节排入 浅色水槽,冷却循环使用。又如深色水和还原用水,可通过浊水支流管的气动阀排入深色水 槽中,进入污水收集池,进行环保处理。
本实用新型经反复试验验征取得了满意的应用效果。
权利要求一种染缸脚水排放装置,特别是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包括染缸(1),染缸(1)上部设有上进水总管(2)、气动阀(3)、下进水总管(4),并依次连接,染缸(1)底部设有排水总管(5),排水总管(5)出口端设有气动阀(10),其特征在于排水总管(5)上分别设有带气动阀(6)的清水支流管(7)和带气动阀(8)的浊水支流管(9)。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排水总管(5)第0. 5米处焊接一根 带有气动阀(6)的清水支流管(7),在排水总管(5)第0.8米处,焊接一根带有气动阀(8) 的浊水支流管(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染缸脚水排放装置,特别是一种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装置。它包括染缸、染缸上部设有上进水总管、气动阀、下进水总管,并依次连接,染缸底部设有排水总管,排水总管出口端设有气动阀,其特征在于排水总管上分别设有带气动阀的清水支流管和带气动阀的浊水支流管。本实用新型以简便可靠的结构实现了一管三阀三口分流排放的目的,并便于对现行的染缸水排放装置进行技术改进。染缸清浊水分流排放是节能减排的重大举措,不仅社会效益显著,而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文档编号D06B23/14GK201530921SQ20092023144
公开日2010年7月21日 申请日期2009年8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8月28日
发明者厉军 申请人:苏州市恒信针织印染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