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53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其喷射流体来推动纬纱并通过筘座上的钢筘 推打被推动的纬纱。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公开5-71046描述了一种探纬器,其包括射光光纤和受光光纤以监控极 大影响织物质量的纬纱飞行状态。该射光光纤和受光光纤布置在支承构件上,该构件穿过 按列排布的经纱移入并移出梭口。当纬纱的远端部分进入射光光纤的发射范围时,从射光 光纤的一远端面(射光面)发射出的光被纬纱的远端部分反射并被该受光光纤的一远端面 (受光面)接收。暴露于支承构件远端的射光光纤远端面和受光光纤远端面是平坦的。该支承构件的远端部分具有外凸弧形表面,从而当穿行经过经纱时不会损坏经 纱。因此,具有平坦远端表面的各光纤的远端部分从该支承构件远端部分的弧形表面向外 凸出。这样的光纤凸出部形成凸出边缘,当支承构件在经纱之间移动时该凸出边缘可能会 损坏经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将支承构件与光纤合成一体,从而当支承构件穿过经纱出入梭 口时防止经纱被损坏。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其包括用于推打纬纱的钢筘, 其中纬纱被喷射的流体推入形成在两个经纱排之间的梭口。该探纬器包括可从某一经纱排 的经纱之间进入梭口的支承构件。该支承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远端部分。光纤布置在该支 承构件中并面向形成在钢筘中的纬纱飞行通道。该光纤包括射光光纤和受光光纤中的至少 一个。该光纤具有暴露于该开口的远端表面。该支承构件的远端部分具有由向外凸出的第 一弧形表面形成的外表面。暴露于该开口的光纤远端表面的至少一个外周部分由向外凸出 的第二弧形表面形成。该第二弧形表面与第一弧形表面平滑连接。结合以示例形式图示本发明原理的附图,通过以下描述将显现出本发明的其它方 面和优点。


通过结合附图并参考目前优选实施例的以下描述,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 和优点,其中图1是喷射织机的透视图,该喷射织机包括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探纬器;图2A是图1中支承构件的侧视剖面图;图2B是图1中推纬辅助喷嘴的侧视剖面图;图3A是图1中支承构件的后视图3B是沿图3A中3B-3B线截取的剖面图;图4A是图1中喷射织机的局部剖面图;图4B是图1中支承构件的局部后视图;图4C是图1中支承构件的局部侧视图;图5是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A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6B是图6A中支承构件的局部后视图;图7A是根据本发明又一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7B是图7A中支承构件的局部后视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A是根据本发明再一实施例的支承构件的局部放大剖面图;图9B是图9A中支承构件的局部后视具体实施例方式现在将参考图1至4对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筘座11具有推纬主喷嘴12,其喷射空气(流体)以推动纬纱Y穿过形 成在经纱T之间的梭口。多个推纬辅助喷嘴13沿由筘座11前表面定义的安装面111排 列。辅助喷嘴13喷射空气(流体)从而传递已被推入经纱T的梭口中的纬纱Y。由此,纬 纱Y穿过飞行通道142飞行,该通道穿过压条14中的钢筘141延伸。通过打开和关闭电磁 阀(未示出)来控制从辅助喷嘴13的喷射孔131 (参见图4A)进行的空气喷射。当纬纱Y 被推动一预定长度后,随着筘座11 一起整体摆动的压条14中的钢筘141将纬纱Y推打至 织布W的织W1。如图2A和2B所示,支承槽16沿着筘座11的纵向穿过安装表面111延伸。该支 承槽16包括开口于安装表面111的狭窄部分161,与狭窄部分161连通的较宽部分162,以 及由狭窄部分161和较宽部分162之间的宽度差所形成的台阶163。该台阶163平行于安 装表面111延伸。参见图2A,多个支承块17与安装表面111相连接。各支承块17容纳两个螺栓18。 各螺栓18具有螺纹部分181,该螺纹部分包括伸出支承块17之外的远端部。锁紧螺母19 紧固于螺栓18的伸出部。该螺栓18具有六角头182,其置于较宽部分162中。头182的 各角紧靠该较宽部分162的壁面,从而将锁紧螺母19扣紧。该锁紧螺母19的紧固使得头 182紧靠台阶163并将该支承块17固定到筘座11上。支承块17的连接位置可沿筘座11 的纵向(用图1中的箭头P表示的纬纱推进方向)改变。参见图2B,支承辅助喷嘴13的支承块15与筘座11之间的连接手段相同于支承块 17与筘座11之间的连接手段,即,螺栓18和锁紧螺母19。杆状支承构件20附接于各支承块17。该支承构件20具有远端部分24,其随着筘 座11的摆动在经纱T之间移入和移出经纱T的梭口。图3A示出了支承构件20,其由两段25和26接合形成。如图3B所示,支承构件20中形成有保持腔21。发射光的第一光纤22和接收光的 第二光纤23保持在该保持腔21中。第一光纤22包括多束第一纤维元件220。第二光纤23包括多束第二纤维元件230。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和第二纤维元件220和230为玻璃纤 维。第一光纤22具有远端表面221,其暴露于保持腔21的开口 211处(参见图3A)。 第二光纤23具有远端面231,其暴露于保持腔21的开口 212处(参见图3A)。穿过第一光 纤22的光从远端表面221射向飞行通道142。如图4A所示,第一光纤22形成了飞行通道142中的光发射区域X。另外,第二光 纤23的远端表面231布置成面向该光发射区域X,该区域形成在飞行通道142的一部分中。 当被推动穿过飞行通道142的纬纱Y的远端部分到达光发射区域X时,从第一光纤22射出 的光照射纬纱Y的远端部分,该远端部分将光反射。被纬纱Y远端部分反射的光被第二光 纤23的远端表面231接收。第二光纤23将被远端表面231接收的光送至光电转换器(未示出)。光电转换器 将根据所接收的光的量产生电信号,该信号被送至控制单元(未示出)。控制单元利用该电 信号确定纬纱Y远端到达光发射区域X的时间。通过这样的方式确定的纬纱Y远端的到达 时间信息,可用于例如,为随后的推纬控制辅助喷嘴13的喷射定时和喷射周期。如图3A和3B所示,支承构件20的远端部分24具有由外凸平滑弧形表面(在此 称为第一弧形表面241)形成的外表面。暴露在开口 211处的第一光纤22的远端表面221 形成一外凸平滑弧形表面(在此称为第二弧形表面221)。另外,暴露在开口 212处的第二 光纤23的远端表面231也形成了一外凸平滑弧形表面(在此称为第二弧形表面231)。外 凸平滑弧形表面不具有任何弯斜部分。另外,此种外凸平滑弧形表面的曲率在任何位置都 不会变成0。参见图3B,第一纤维元件220形成一远端表面222,其限定为第二弧形表面221。 第二纤维元件230形成一远端表面232,其限定为第二弧形表面231。第二弧形表面221与第一弧形表面241平滑连接。第二弧形表面231也与第一弧 形表面241平滑连接。因此,第一弧形表面241与第二弧形表面221和231形成了组合外 凸平滑弧形表面K。短语“平滑连接”表示第一弧形表面241与第二弧形表面221和231 相连从而在连接段形成外凸平滑弧形表面的状态。术语“外凸平滑弧形表面”表示其任何 位置的曲率都不会变成0并且不具有曲率无法确定的部分(即,不存在锐弯或不连续)的 弧形表面。第二弧形表面221在第一假想平面H11处的曲率大于该第二弧形表面221在第二 假想平面H2处的曲率。参见图3A,该第一假想平面H11与纬纱Y的推进方向P平行,并平 行于开口 211的定向方向R1 (横于开口 211开口端的平面的法线方向)。参见图3A和3B, 第二假想平面H2与第一假想平面H11垂直,并垂直于纬纱Y的推进方向P。第二弧形表面 231在第一假想平面H12处的曲率大于该第二弧形表面231在第二假想平面H2处的曲率。 在图3A和3B中,第一假想平面H12与纬纱Y的推进方向P平行,并平行于开口 212的定向 方向R2(横于开口 212开口端的平面的法线方向)。参见图4B,第一假想平面H11和H12穿过中心线E延伸,并垂直于第二假想平面 H2。在这个实施例中,组合弧形表面K在第一假想平面H11和H12上具有形成为弧Cs的 截面形状。参见图4C,从纬纱推进方向P看,组合弧形表面K具有形成为弧Cb的截面形状 (沿垂直于纬纱推进方向P的第二假想平面H2截取的截面形状),该弧Cb的中心是平行于纬纱推进方向P的中心线E。因此,组合弧形表面K沿着将弧Cs围绕中心线E旋转所得到 的路径延伸。另外,第一弧形表面241与第二弧形表面221和231沿着按照垂直于纬纱Y 推进方向P的方向移动弧Cs所得到的路径延伸,弧Cs是一条向外凸出的弧形线。弧Cs的 曲率大于弧Cb的曲率。在该实施例中,将第一光纤22和第二光纤23固定在支承构件20中之后,将第一 光纤22和第二光纤23的远端部分研磨成向外凸出的远端表面221和231。换句话说,远端 表面221和231为研磨表面。第一实施例的优点如下所述(1)第一光纤22的远端表面221 (第二弧形表面221)与支承构件20远端部分24 的外表面(第一弧形表面241)之间的边界Kl(参见图3B)形成为外凸平滑弧形表面的一 部分。类似地,第二光纤23的远端表面231 (第二弧形表面231)与第一弧形表面241之间 的边界K2(参见图3B)形成为外凸平滑弧形表面的一部分。这样,当支承构件20在经纱T 之间移动进出于梭口时将防止经纱T被损坏。(2)第二弧形表面221在第一假想平面H11上曲率的增加,以及第二弧形表面231 在第一假想平面H12上曲率的增加使得防止经纱T遭受损坏的效果得到增强,其中假想平 面H11平行于纬纱Y推进方向P并平行于开口 211的定向方向R1,假想平面H12平行于纬 纱Y推进方向P并平行于开口 212的定向方向R2。第二弧形表面221和231在第一假想平面H11和H12上的曲率大于第二弧形表面 221在垂直于纬纱推进方向P的第二假想平面H2上的曲率。这样的结构有利于在防止经纱 T受损的同时加宽飞行通道142中的检测区域。(3)光纤远端表面变得更加平滑,从而提高了纬纱检测精度。在包括成束的第一纤 维元件220的多结构光纤22中,各个第一纤维元件220的远端表面222的形状几乎都是平 的。这提高了纬纱的检测精度。光纤23也具有这样的优点。(4)当研磨光纤22和23的第二弧形表面221和231时,对位于支承构件20远端 部分24的第一弧形表面241也进行了局部研磨。由此,便于将第一弧形表面241与第二弧 形表面221和231的组合弧形表面形成为外凸平滑弧形表面。现参考图5,对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进行描述。为了避免重复,与第一实施例中相 应组件相同的那些组件采用相似或相同的附图标记。将不再对这些组件进行详细描述。位于支承构件20远端部分24的第一弧形表面241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形 状。然而,第一光纤22具有外凸第二弧形表面221A,其在接近与第一弧形表面241的边界 K1的位置曲率增加,并且,第二光纤23具有外凸第二弧形表面231A,其在接近与第一弧形 表面241的边界K2的位置曲率增加。换句话说,相比于第一实施例中的第二弧形表面221 和231,第二弧形表面221A和231A形成得更为平坦。第一光纤22和第二光纤23的远端表面221和231的形状几乎为平的,这样的结 构提高了纬纱检测精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可包括多种其它的不偏离本发明精神或 范围的具体形式。尤其是,应当理解本发明可具体为如下形式。如图6A和6B所示,支承构件20的远端部分24中可形成单个开口 210。第二光 纤23B的第二纤维元件230可排布在开口 210的中心部分。第一光纤22B的第一纤维元件220可围绕第二纤维元件230排布。如图7A和7B所示,可在开口 211中布置单线射光光纤22C,并可在开口 212中布 置单线受光光纤23C。如图8所示,第一和第二光纤22和23的远端表面221和231可分别包括平坦的 中心部分221F和231F。在这种情况下,平坦的中心部分221F和231F与周围部分(远端表 面221和231的外周部分)相连。远端表面221和231的外周部分限定为第二弧形表面。 各远端表面221和231的至少一部分是平坦的,这样的结构有助于提高纬纱检测精度。如图9A和9B所示,可形成第一和第二光纤22和23以使得远端表面221D和231D 沿支承构件20的分离表面201 (段25和26之间的边界)形成一边缘。在这种情况下,远 端表面221D和231D与第一弧形表面241平滑连接。第一光纤和第二光纤可布置在分开的或邻接的支承构件中。所列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是为了举例说明,而不具有限制性,本发明并不局限于在 此给出的细节,而是可以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之内或等同于该权利要求地进行修改。
权利要求
一种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包括用于推打纬纱的钢筘,所述纬纱已经被喷射流体推入形成在两经纱排之间的梭口,所述探纬器的特征在于能够从某一经纱排的经纱之间进入梭口的支承构件,所述支承构件包括具有开口的远端部分;和布置在支承构件中并面向形成于钢筘中的纬纱飞行通道的光纤,所述光纤包括射光光纤和受光光纤中的至少一个,且所述光纤具有暴露于开口的远端表面;其中所述支承构件的远端部分具有由外凸第一弧形表面形成的外表面;暴露于所述开口的所述光纤的远端表面的至少一个外周部分由外凸第二弧形表面形成;和所述第二弧形表面与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平滑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第一弧形表面为外凸平滑弧形表面,且所述 第二弧形表面为外凸平滑弧形表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在接近第一弧形表面与第二弧 形表面之间边界的位置曲率增加。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在平行于纬纱推进方向的第一 假想平面处的曲率大于所述第二弧形表面在垂直于纬纱推进方向的第二假想平面处的曲 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光纤包括射光光纤以及受光光纤,所述射光 光纤的远端表面包括平坦的中心部分,所述受光光纤的远端表面包括平坦的中心部分,所 述射光光纤远端表面的所述中心部分与其外周部分之间彼此平滑连接,且所述受光光纤远 端表面的所述中心部分与其外周部分之间彼此平滑连接。
6.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光纤包括多束纤维元件,各纤维 元件均具有形成为所述第二弧形表面的一部分的端表面。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探纬器,其中所述第一弧形表面和所述第二弧形表面沿着按照 垂直于纬纱推进方向的方向移动外凸弧所得到的路径延伸。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喷射织机的探纬器,包括支承构件(20)和光纤(22,23,22B,23B,22C,23D)。该支承构件(20)可从经纱(T)之间进入形成在经纱排之间的梭口。该光纤(22,23,22B,23B,22C,23D)布置在面向纬纱(Y)飞行通道的支承构件(20)中。作为支承构件(20)远端部分(24)外表面的第一弧形表面(241)平滑连接于由位于光纤(22,23,22B,23B,22C,23D)远端面的至少一个外周部分形成的第二弧形表面(221,231,221A,231A)。
文档编号D03D51/34GK101876119SQ20101013036
公开日2010年11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3月5日 优先权日2009年3月6日
发明者清水和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