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7929阅读:4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目前,机剪毛圈针织机的针筒马座11上仅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2,这 样针盘织针和针筒下刀一起吃纱全部成圈,同时下刀和上刀配合把毛圈切断,会产生如图2 所示的机剪下刀运动轨迹,该组织的缺点是毛圈被梆牢固度不理想,易脱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强毛圈的捆绑牢度,且不易脱毛的 机剪毛圈针织机。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所述机剪毛圈针织机的 针筒马座上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2,所述针筒三角12的导槽为波浪型导槽,所述针筒马座 上还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3,所述针筒三角13的导槽为勾型导槽。针筒马座上有两组针筒三角布置方式,一组布置方式为针筒三角13上、针筒三角 12下,另一组布置方式为针筒三角12上、针筒三角13下,两组针筒三角在针筒马座上交叉 布置。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针盘织针全部吃纱成圈,而针筒下刀利用不同的下刀刀 踵,由针筒三角控制决定是否吃纱成圈,成圈之下刀同时和上刀配合把毛圈切断,这样既保 持原面料的底布风格,又增强了毛圈的捆绑牢度,避免了易脱毛的弊病,使面料手感更加蓬 松、柔软。同时也可增加下刀的不同刀踵,进行不同的排列,利用针筒三角12、针筒三角13, 进行各种组合,从而生产出各种不同的面料组织织物。同时可对上针盘增加针道,织针针踵利用三角半针、平针、全出针进行组合,对面 料组织进行发展变化。

图1是现有技术针筒马座三角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机剪上针、下刀运动轨迹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针筒马座三角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机剪上针、下刀运动轨迹图之一;图5为本实用新型机剪上针、下刀运动轨迹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所述机剪毛圈针织机的针筒马座
311上布置有两块针筒三角针筒三角12、针筒三角13。针筒三角12的导槽为波浪型导槽, 为常规设计,也是目前广泛使用的;针筒三角13的导槽为勾型导槽,是本实用新型新设计 的。针对这两块针筒三角有两种布置方式一组布置方式为针筒三角13上、针筒三角 12下,另一组布置方式为针筒三角12上、针筒三角13下,在本实用新型中以这两种布置方 式安排的针筒三角在针筒马座上交错布置。由此,可产生如图4、图5所示的机剪下刀运动轨迹图,使得机器运转时,针盘织针 全部吃纱成圈,而针筒下刀利用不同的下刀刀踵,由针筒三角控制决定是否吃纱成圈,成圈 之下刀同时和上刀配合把毛圈切断,这样既保持原面料的底布风格,又增强了毛圈的捆绑 牢度,避免了易脱毛的弊病,使面料手感更加蓬松、柔软。
权利要求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所述机剪毛圈针织机的针筒马座上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2),所述针筒三角(12)的导槽为波浪型导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马座上还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3),所述针筒三角(13)的导槽为勾型导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其特征在于针筒马座上有两组针筒 三角布置方式,一组布置方式为针筒三角(13)上、针筒三角(12)下,另一组布置方式为针 筒三角(12)上、针筒三角(13)下,两组针筒三角在针筒马座上交叉布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一种机剪毛圈针织机,所述机剪毛圈针织机的针筒马座上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2),所述针筒三角(12)的导槽为波浪型导槽,所述针筒马座上还布置有一块针筒三角(13),所述针筒三角(13)的导槽为勾型导槽。本实用新型既能保持原面料的底布风格,又能增强毛圈的捆绑牢度,避免了易脱毛的弊病,使面料手感更加蓬松、柔软。
文档编号D04B15/00GK201729956SQ201020265598
公开日2011年2月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1日
发明者李国平 申请人:李国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