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8419阅读:17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全电脑横编织机的相关部件,具体的说 是一种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全电脑横编织机结构中仅使用粗目和细目的纺织结构,即在度目三 角的左腰和右腰处各设置一个度目,分为左度目和右度目,使用左度目和右度目来控制度 目的大小。现有的全电脑横编织机结构中没有吊目二段度目结构,无法对度目密度进行控 制,容易造成编织吊目移圈后织物度目变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出一种全 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可以解决编织吊目移圈后织物度目变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包括选针针脚、连接针脚以及对称设置在桥 三角左右两侧的左右度目三角,在桥三角底部还设有吊目二段度目,吊目二段度目左端设 有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吊目二段度目右端设有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当选针针脚位于二 段度目右压针三角位置时,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连接针脚沿右度目三角上平面运行; 当选针针脚位于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位置时,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连接针脚沿左度 目三角上平面运行。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前述的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选针针脚和连接针脚沿一个山板走针 轨道运行。吊目二段度目由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和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 上下运动。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吊目二段度目结构,解决了编织吊 目移圈后织物度目变大的问题,可以对度目密度进行控制,获得更高品质的织物。

图1是本实用新型机头左行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机头右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本实施例是一种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对称 设置在桥三角左右两侧的左度目三角6和右度目三角4,选针针脚3和连接针脚1,在桥三 角底部还设有吊目二段度目7,吊目二段度目7左端设有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2,吊目二段度目7右端设有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5。选针针脚3和连接针脚1沿一个山板走针轨道运 行。吊目二段度目7由步进电机驱动作往复运动,控制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5和二段 度目左压针三角2上下运动,使连接针脚1走吊目二段度目7位置来克服编织吊目移圈后 织物度目变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机头左行如图1所示,当机头向左运行时,连接针脚1和选针针脚3沿山板走针轨 道运行,当选针针脚3运行至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5位置时,选针针脚3被压下不工作,连 接针脚1沿右度目三角4上平面运行,完成紧度目织物。机头右行如图2所示,当机头向右运行时,连接针脚1和选针针脚3沿山板走针轨 道运行,当选针针脚3运行到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2位置时,选针针脚3被压下工作,连接 针脚1沿左度目三角6上平面运行,完成紧度目织物。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它实施方式,凡采用同等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 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包括选针针脚、连接针脚以及对称设置在桥三 角左右两侧的左右度目三角,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桥三角底部还设有吊目二段度目,所述吊 目二段度目左端设有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所述吊目二段度目右端设有二段度目右压针三 角;当所述选针针脚位于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位置时,所述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所述 连接针脚沿右度目三角上平面运行;当所述选针针脚位于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位置时,所 述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所述连接针脚沿左度目三角上平面运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选针针 脚和连接针脚沿一个山板走针轨道运行。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目二 段度目由步进电机驱动控制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和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上下运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械领域,涉及一种全电脑横编织机的相关部件,是一种全电脑横编织机吊目二段度目结构,包括选针针脚、连接针脚以及对称设置在桥三角左右两侧的左右度目三角,在桥三角底部还设有吊目二段度目,吊目二段度目左端设有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吊目二段度目右端设有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当选针针脚位于二段度目右压针三角位置时,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连接针脚沿右度目三角上平面运行;当选针针脚位于二段度目左压针三角位置时,选针针脚处于被压下工位,连接针脚沿左度目三角上平面运行。由于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吊目二段度目结构,解决了编织吊目移圈后织物度目变大的问题,可以对度目密度进行控制,获得更高品质的织物。
文档编号D04B15/36GK201842944SQ20102029829
公开日2011年5月25日 申请日期2010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20日
发明者李宾 申请人:李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