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7789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属多轴系复合纺纱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羊绒是公认的特种珍稀动物纤维,其产品手感柔软、滑糯,风格典雅、高贵,但羊绒纤维的蜷缩、较短、易滑移和低强度,使其加工困难、成本高、制成率低和易损伤。从而不仅影响加工,而且影响其品质,尤其对高档、轻薄的高支羊绒针、机织纺织品来说,高支纯纺羊绒纱的低强力、难纺纱及难织造,产量低、成品质量易波动的突出问题。羊绒的低强度和纺纱困难,以及其特有的品质、稀缺和高价值,导致了混纺。虽然,混纺可以改善其可纺性和增加纱线强力,但往往因混纺而降低羊绒产品的品质和外观风格而达不到应用的效果。目前有关羊绒的纱线大多通过混纺的方法获得,如朱琴娣等的发明专利(申请号200810196177)棉、兔毛、羊绒三种纤维的混纺纱;秦鸿滨等人的发明专利外包羊绒的组合纱线(申请号200610167939);李汉利等的发明专利环锭纺羊绒、羊毛、绢丝混纺纱线(申请号=201010226539);郑国烟的发明专利(专利号=200610103792)竹炭涤纶纤维、 羊绒纤维、长绒棉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商大伟在毛麻科技2010年第三期中讨论了 Modal/细特涤纶/羊绒纱纺纱性能;王维亚在毛纺科技2006年第6期中异形异性涤纶羊绒多组分复合纱为二轴系复合纺;主要是通过混纺的方法获得三组分羊绒纱。这些专利和文章都是采用按一定比例的三种纤维混纺而纺制羊绒纱线,是混纺非复合纺纱。有关羊绒的复合纺纱,如陈秀英的实用新型专利一种羊绒复合纱线(专利号200420107099);或仅限于并股线的方式,亦非复合纺纱。与本发明的原理和方法均不相同。本专利发明人陈小莉等在纺织学报第9期第观卷中讨论了羊绒/羊毛/涤纶三组分复合纺及其成纱力学性能,采用了三轴系的方法,并在纺织科技2008年第9期中研究了三组分纺纱工艺对三角区及成纱结构的影响。而本发明专利的工艺、机构和集聚原理与该报道的装置、工艺和集聚原理均不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适于高羊绒覆盖率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采用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和两个分别用来控制羊绒须条(羊绒纤维须条)和羊毛须条(羊毛纤维须条) 位置的定位器,实施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以三轴系喂入和非等汇集点复合的方式, 形成高羊绒覆盖率的复合纱。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1)环锭纺细纱机的准备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绒须条位置的第一定位器4,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毛须条位置的第二定位器5 ;主动张力盘6安装在前罗拉7的上前罗拉的上方,并与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紧密接触并由上前罗拉摩擦驱动传动;长丝束绕在该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由上前罗拉摩擦带动喂入前罗拉的钳口;2)取羊绒粗纱条、羊毛粗纱条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形成伸直平行的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分别由第一定位器4和第二定位器5定位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 ;长丝束3经主动张力盘6的摩擦握持输送,直接在羊绒须条1与羊毛须条2之间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形成三轴系喂入;3)当所述的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2和长丝束3从前罗拉的钳口输出时,以非等汇聚点复合的方式使羊毛须条2首先与长丝束3在前罗拉的钳口处复合,形成长丝束3张紧在内,羊毛须条2较松缠绕于外;然后再与出前罗拉的钳口的羊绒须条1复合,形成羊绒较多地被覆盖在纱体表面,且又与羊毛纤维相互纠缠抱合的羊绒高覆盖率的复合纱9。所述羊绒高覆盖率是指所述复合纱9表面的羊绒覆盖率高于、甚至远高于实际复合纺纱的羊绒质量比。所述的羊绒高覆盖率为羊绒外包覆盖率,达40% -100%。所述的羊绒须条1与长丝束3之间的间距l-25mm(优选2_20mm),羊毛须条2与长丝束3之间的间距为l-20mm(优选l_15mm)。所述的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均为纺纱牵伸的自然张力;长丝束3的张力为 l-50cN(优选4-30cN),其中长丝束3的张力要高于所述的自然张力。其中,由于短纤维须条的牵伸张力取决于纤维间的抱合力、牵伸比、须条线密度、牵伸速度等因素,故称为自然张力。由于羊毛的抱合力较羊绒大,所以其他因素相同或相近时,理论上羊绒须条1的自然张力要小于羊毛须条2的自然张力。且自然张力相对长丝束3的张力要小。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2、长丝束3的质量比为10-80 10-80 10-50,优选为 30-60 10-40 10-30,质量比的总和须为100。所述的长丝束3是指涤纶长丝、锦纶长丝、蚕丝长丝、丙纶长丝、维纶长丝或粘胶长丝。所述的三轴系是指羊绒须条1为一轴,以自然张力喂入,包缠在最外层;羊毛须条 2为一轴,以自然张力喂入,包缠在长丝束3上,位于羊绒内侧,且与羊绒相互纠缠;长丝束3 为一轴,以高于自然张力喂入,其本身成为纱芯,并与先复合的羊毛须条2 —起位于复合纱的内层。由于羊毛须条2有相对略高的自然张力,故可以提前并很好地与长丝束3形成包缠;羊绒须条1有相对略低的自然张力可以滞后地与AB段复合纱8形成包缠,由此可有效地增加羊绒对AB段复合纱8的抱合,避免分层。所述的长丝束3的高张力是指由主动张力盘6沟槽直径小于主动张力盘6外圆接触直径,所形成的送出长丝束3的线速度小于前罗拉喂入的线速度而产生的高张力。此高张力,将导致羊毛须条2对长丝束3的螺旋包缠而增大AB段复合纱8的起伏和表面积,有利于对羊毛须条2的握持。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中的一定间隔是指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与长丝束3的间距。所述的位置是指长丝束3在当中,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在长丝束3两侧。所述的非等汇聚点复合是指在第一汇集点是由羊毛须条2与长丝束3的复合,在第二汇集点是由羊绒须条1与第一汇集点后复合纱段的复合。所述的主动张力盘6的转动是由与前罗拉的接触摩擦,被前罗拉转动所驱动的。非等汇集点的羊绒外包覆比率可以通过三种方式之一或组合来调整①是调整羊绒须条、羊毛须条、长丝束三者的复合质量比;②是调整前罗拉输出时,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三者的相对位置,以增加外包覆率;③是调整羊绒须条、羊毛须条、长丝束三者的张力,来增加羊绒的覆盖率和三者间的抱合力。并优先地,以调整②和③,即调整相对位置和张力,来调整羊绒的外包覆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中的羊绒须条1也可以换成其他珍稀毛发纤维,如兔绒、牦牛绒、 貂绒、北极狐绒、或极细羊毛须条,或其中两种的任意配比混合须条。所用的羊毛须条基本不变,也用兔毛须条。所述的长丝束3是指涤纶、锦纶、蚕丝、丙纶、维纶、或粘胶长丝等。该工艺不仅可用于羊绒的高覆盖率复合纺纱,还可通过以珍稀毛发类纤维须条替换羊绒须条1用于牦牛绒、兔绒、貂绒、北极狐绒或极细羊毛等珍稀毛发类纤维的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以及作为高档纺织品的用纱。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①仅在普通细纱机上增加一个主动张力盘和两个定位器就解决了羊绒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方法简捷、实用;②通过调整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三轴的相对位置和张力,可有效地获得低比率羊绒含量(10% -60% )的高比率羊绒外观风格和手感(外包覆率达40% -100% )的羊绒复合纱;该工艺适于高羊绒覆盖率, 以获得既复合增强和提高可纺性,又保持羊绒风格的高支羊绒复合纱。③可以提高羊绒纱的强度、可纺性和纺纱制成率,减少纱疵;④该复合纺纱可以类推到珍惜毛发类纤维,如牦牛绒、兔绒、貂绒、北极狐绒、极细羊毛等的珍稀毛发纤维的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以及这类珍稀毛发纤维的高档纺织产品的获得。


图1是本发明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的原理图。图2是本发明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的侧视原理图。图3是本发明羊绒高覆盖率的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纱显微照片。图中1-羊绒须条;2-羊毛须条;3-长丝束;4-第一定位器;5-第二定位器;6_主动张力盘;7-前罗拉;8-AB段复合纱,其中A为第一汇集点;B为第二汇集点;9-高覆盖率羊绒复合纱。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采用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和两个分别用来控制羊绒须条和羊毛须条位置的定位器,实施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以三轴系喂入和非等汇集点复合的方式,形成高羊绒覆盖率的复合纱。其具体步骤为
先在普通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绒须条位置的第一定位器4,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毛须条位置的第二定位器5 ; 主动张力盘6安装在前罗拉7的上前罗拉的上方,并与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紧密接触并由上前罗拉摩擦驱动传动,长丝束绕在该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由上前罗拉摩擦带动喂入前罗拉的钳口。再取羊绒或其他珍稀毛发纤维的粗纱条、羊毛粗纱条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形成伸直平行的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分别由第一定位器4和第二定位器 5定位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 ;长丝束3经主动张力盘6的摩擦握持输送,直接在羊绒须条1 与羊毛须条2之间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形成三轴系喂入。当所述的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2和长丝束3从前罗拉的钳口输出时,长丝束3首先与羊毛须条2在第一汇集点A复合,形成长丝束3张紧在内,羊毛须条2稳定地螺旋包缠长在外的AB段复合纱8 ;然后再与出前罗拉的钳口的羊绒须条1在第二汇集点复合,形成羊绒较多地被覆盖在纱体表面,且又与羊毛纤维相互纠缠抱合的羊绒高覆盖率复合纱9。依据上述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进行复合纺纱,所选各轴系的纤维及其复合质量比,复合纺纱工艺参数,以及纺制成的高覆盖率复合纱9的覆盖率,详见实施例1 7所述。实施例1纺制高覆盖率的羊绒纱,选取羊绒粗纱、羊毛粗纱和涤纶长丝三种纤维原料进行复合纺纱。三种纤维的复合比例为羊绒/羊毛/涤纶的质量比为50/35/15,三轴系复合纺纱张力和位置工艺参数及所纺纱线的覆盖率如表1所示。由此可知,通过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涤纶长丝三轴间的距离和长丝张力的控制,可纺出高覆盖率的羊绒纱,即以50%质量比的纺出94%羊绒覆盖率的复合纱。表1纺纱张力和位置工艺参数及羊绒/羊毛/涤纶复合纱的覆盖率
权利要求
1.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采用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和两个分别用来控制羊绒须条和羊毛须条位置的定位器,实施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以三轴系喂入和非等汇集点复合的方式,形成复合纱。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具体步骤为1)环锭纺细纱机的准备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绒须条位置的第一定位器,增加一个用来控制羊毛须条位置的第二定位器(5);主动张力盘(6)安装在前罗拉(7)的上前罗拉的上方,并与前罗拉的上前罗拉紧密接触并由上前罗拉摩擦驱动传动;2)取羊绒粗纱条、羊毛粗纱条由环锭纺细纱机的后罗拉喂入,经牵伸后形成伸直平行的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O),分别由第一定位器(4)和第二定位器( 定位喂入前罗拉 (7)的钳口 ;长丝束C3)经主动张力盘(6)的摩擦握持输送,直接在羊绒须条(1)与羊毛须条⑵之间喂入前罗拉(7)的钳口,形成三轴系喂入;3)当所述的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2)和长丝束(3)从前罗拉的钳口输出时,以非等汇聚点复合的方式使羊毛须条O)首先与长丝束C3)在前罗拉的钳口处复合,形成长丝束 (3)在内,羊毛须条(2)缠绕于外;然后再与出前罗拉的钳口的羊绒须条(1)复合,形成羊绒被覆盖在纱体表面,且又与羊毛纤维相互纠缠抱合的复合纱(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羊绒须条(1)与长丝束(3)之间的间距l_25mm,羊毛须条O)与长丝束(3)之间的间距为 l-20m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羊绒须条(1)和羊毛须条(2)均为纺纱牵伸的自然张力;长丝束(3)的张力为l_50cN。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羊绒须条(1)、羊毛须条O)、长丝束(3)的质量比为10-80 10-80 10-50。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是所述的长丝束C3)是指涤纶长丝、锦纶长丝、蚕丝长丝、丙纶长丝、维纶长丝或粘胶长丝。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其特征在于该工艺不仅可用于羊绒的高覆盖率复合纺纱,还可通过以珍稀毛发类纤维须条替换羊绒须条(1)用于牦牛绒、兔绒、貂绒、北极狐绒或极细羊毛等珍稀毛发类纤维的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以及作为高档纺织品的用纱。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属多轴系复合纺纱技术领域。非等汇集点羊绒高覆盖率的三轴系复合纺纱工艺,是采用在普通的环锭纺细纱机上增加一个用来控制长丝束张力的主动张力盘和两个分别用来控制羊绒须条和羊毛须条位置的定位器,实施羊绒须条、羊毛须条和长丝束以三轴系喂入和非等汇集点复合的方式,形成高羊绒覆盖率的复合纱。该工艺适于高羊绒覆盖率,以获得既复合增强和提高可纺性,又保持羊绒风格的高支羊绒复合纱,还可通过以珍稀毛发类纤维须条替换羊绒须条用于珍稀动物毛发纤维的高覆盖率三轴系复合纺纱,以及作为高档纺织品的用纱。
文档编号D02G3/36GK102358971SQ20111024208
公开日2012年2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23日
发明者于伟东, 吴济宏, 柯贵珍, 石先军, 蔡光明, 陈小莉 申请人:武汉纺织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