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织造搓绳机和搓捻非织造织物的方法

文档序号:1718316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非织造搓绳机和搓捻非织造织物的方法
一种非织造搓绳机和搓捻非织造织物的方法在非织造工业,使用机器由短纤维生产非织造织物已经有100多年。这类机器包括多个罗拉,该罗拉设置有针布(Clothing),并通过梳理分离纤维,以及在道夫上形成非织造织物。常规机器,也称为“梳理机”,生产非织造织物,该非织造织物在于下游机器内进一步加强前,在行进方向与行进方向的横向的变形阻力之比为10 1。通过依据DIN64118的随机罗拉和填料罗拉,该比可改进为4 1。通过正如在申请DE2535544和DE3901313中以实例指出的气流搓绳(air-laid)非织造织物,该比可改进为3 1。用于生产非织造织物的其它的旧的方法是使用具有交叉层(cross layer)和可选地非织造部分的梳理机。通过至少一个输送带,优选为纵向取向的非织造织物(在行进方向)被供给至交叉层。通过输送带,该交叉层在放置带上放置多层的非织造织物,所述放置带与排出方向呈90°C角运行。随后的非织造部分拉伸该非织造织物,使得实现约1 1的强度。该强度可通过本发明实现,但是,机械上的复杂度有明显的减少。机械上复杂度明显的减小。根据本发明,通过去除交叉层的闪光运动,安装速度快到接近10倍(IOtimes faster),并由于省去了形成非织造织物的层的边,非织造织物更加均勻。本发明的其它目的是改进强度比到1 1,并使它可调节。依据本发明,通过非织造成型机来实现该目的,该成型机被定位成使它的主轴与输送带的行进方向的角度不同于常规的90°。通过在有序的取向上放置非织造织物,例如,通过空气的流动,因为没有连续的非织造织物被放置,当纤维放置在放置带上时,可保持其相应由开松(opening)释放罗拉造成的取向。为了实现更好的横向刚度比,至少两个非织造搓绳机必须一起工作。通过双层实现非织造织物的强度,所述双层的主要纤维排列大致转移90°。这导致在纵向和横向上的高强度,与通过在织物上排列类似。常规的非织造机尝试通过纤维(泡菜效果)的随机取向实现优良的纵向/横向比。然而,由于这些随机取向,纤维强度没有被最佳利用。不在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排列的纤维仅仅对强度做了很小的贡献。通过调节非织造机相对于输送带的角度,可以在没有较大改变的情况下,几乎无限地设置强度比。在同样的装置上,可以快速连续地生产具有达到大约同样纵向/横向强度的纵向取向的非织造织物或非织造织物。为了实现优良的放置,当非织造机枢转时,位于输送带下面的抽吸箱或者抽吸罗拉也是枢转的,或者抽吸箱的开缝能被调节。对所有调节位置都足够大的开口会防止由不受控的空气流导致的纤维精确放置。通过两幅图描述本发明。

图1示出原有的系统。在循环输送带1上定位非织造成型机2,草示出带有针布的罗拉。带有针布的罗拉的轴向方向3与输送带1的行进方向形成约90°的角。非织造的变形阻力在行进方向FFL是行进方向的横切向FFQ的约三倍大。 多个机器一个跟着一个也可输送到同样的输送系统,该系统也可包括多个带或网带。
通过网带,用于纤维的抽吸装置6位于网带的供给和返回之间。图2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里的该类型的装置。在带有针布的罗拉的轴向方向和输送系统的行进方向之间,以非直角α放置非织造成型机。在通过具有钢的针布或销的滚筒开松纤维后,非织造机将纤维输送到空气流, 所述空气流将纤维放置在网带或网式滚筒上,从而形成非织造织物。输送系统1,这里优选地是网带形式的,沿输送方向4运转。抽吸箱6位于网带的下方。纤维由非织造成型机2开松,并输送到网带。开松罗拉的轴3相对于输送系统的输送方向成角α。抽吸箱6的抽吸开口在其纵向轴线大致平行于非织造成型机的开松罗拉的轴。输送系统1的长的输送带不是必须直接地接收纤维。纤维也可由短的抽吸带或抽吸滚筒接收,非织造织物在所述抽吸带或抽吸滚筒上形成,并且非织造织物接着从其传递到长的输送带上,所述输送带也接收来自多台非织造机的非织造织物。如果多台非织造机输送到输送系统,为了实现1 1的强度比,必须在相对于输送系统的行进方向的相对角上布置机器。使用气流搓绳非织造机,开松罗拉(也称为释放罗拉)的轴与第一机器相对于卸载带的行进方向成约+65°,与第二机器相对于卸载带的行进方向成约-65°。图2中,以+α和-α识别这些角度。用于形成非织造织物的任何单独的可选择的较短的放置带将处于大致同样的角。如果非织造搓绳机和抽吸箱可相对于输送带呈角度地设置,就可以调节强度比。通过绕着枢转点进行枢转就可以实现这一点。以这个简单的方法,可生产出可调节的强度比高达1 1的非织造织物。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形成纤维非织造织物的装置,该装置具有机器O),该机器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形成非织造织物的开松罗拉和用于成型的非织造织物的输送系统(1),其特征在于,开松罗拉的轴⑶相对于成型的非织造织物的输送方向(FFL)呈士8°到+80°之间的角度 (α )布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形成非织造织物的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气流搓绳机。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用于形成非织造织物的机器输送到普通的输送系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轴相对于所述输送系统可成角度地设置,优选地,所述轴与所述机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机器,其特征在于,抽吸箱的纵向抽吸开口(6) 大致平行于开松罗拉的轴运行,且优选地可随着所述轴被调节。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形成非织造织物的至少两个机器之一位于与另一个相对于输送方向大致相反的角度。
7.用于生产非织造织物的方法,该织物包括至少两个由短纤维形成的非织造织物层, 其特征在于,非织造织物层的纤维是有序放置的,且所述非织造织物层形成为主要纤维取向相对于非织造织物排出方向成角度,以及另一个非织造织物层的纤维是有序放置的,且所述非织造织物物层形成为主要纤维取向在大致相反的角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非织造织物具有至少两层,所述层不通过折叠机生产,所述层的最大抗张强度的方向在平面内相互间偏离多于20°的角度。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非织造成型机,其设置有带针布的罗拉并且由短纤维形成至少一个非织造织物层,所述纤维的主要纤维取向相对于普通非织造排出装置的排出方向在平面内形成角度α,这个角度的大小大于士25°且小于士85°,在第一方向(+α)上的第一非织造成型机的角度和在相反方向(_α)上的第二非织造成型机的角度偏离输送装置。
10.根据权利要求7-9中的任一项的方法生产的非织造织物,包括2到4个短纤维层, 其中,至少两个所述层的所述主要纤维取向交叉60-120°的角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中所述层的比重为5-250g/m2。
12.根据权利要求10和11中的任一项所述的非织造织物,其特征在于,它是连续的,没有起始部分,使得在所述非织造织物内看不到像通过交叉层形成的非织造织物一样的间断或起始部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非织造搓绳机和搓捻非织造织物的方法。为了生产具有生产方向与垂直于生产方向的强度比可调节的气流搓绳非织造织物,两个非织造搓绳机相对于生产方向呈角度地设置。
文档编号D04H1/74GK102517696SQ20111028652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0年8月18日
发明者休伯特·赫格思 申请人:休伯特·赫格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