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0437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
技术背景氨纶纱(俗称拉架)是弹性纤维的统称,目前应用非常广泛,因伸缩性强,具有较强的回复力,可用作紧身弹力布料等。但是氨纶纱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其吸湿力较弱,通常需要与其他纱线一并进行编织。目前使用圆编针织机编织布料时,当需要将氨纶纱并入一起编织时,就需要将放置在氨纶支架上的氨纶纱引入纱咀,然后同其他纱线一并进行编织。此时氨纶支架将通过转动轴转动,带动整个氨纶纱卷进行运转,向纱咀送纱。当需要终止氨纶纱引入,则需要氨纶支架停止送纱。目前的编织机在对氨纶纱进行切换时,采用的方式较为复杂。由于一台氨纶支架上通常会放置多组氨纶纱卷,并且氨纶纱卷通常通过一组转动轴驱动,无法实现仅仅对其中一组氨纶纱卷实现停止运转。另一个方面,由于布料需编织有不同颜色的图案时,均会于针织机的喂纱咀处加装一变换纱线的控制装置或者变色头,通常成为换色器。在针织机编织的过程中,该换色器会适时的将有色纱线带至喂针织部件的纱咀上,以令织针钩纱,使有色纱线并入编织中,令编织后的布料具有多色的图案效果。当需要将氨纶纱引入与有色纱线并入编织时,氨纶纱也是需要通过纱咀进入织针,这样同一个纱咀就需要完成一般纱线与氨纶纱的导入功能, 由此有可能产生氨纶纱线无法正常导入,或者出现氨纶纱线导入过程中被拉断的情况。综上所述,目前编织机编织过程中,氨纶纱的切换过程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人经过不断研发,提出以下技术方案,以彻底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为了克服目前产品所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编织机可通过氨纶纱切换装置实现快捷、便利、顺畅的氨纶纱线切换作业。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该编织机的主体外围固定有用于放置氨纶纱卷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一组用于支撑氨纶纱卷的转动轴,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氨纶纱卷旋转;于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上端成型有可上下升降的托起氨纶纱卷的支撑座。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升降装置包括支撑座、螺杆、马达、齿轮传动机构、套座和底座,其中套座固定在底座上,支撑座下端插入套座内,并且其固定在螺杆的上端;螺杆通过齿轮传动机构与马达连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机构驱动螺杆纵向运行,带动支撑座上下运行。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座包括一体形成的类U形架和非圆形插入端,套座具有与支撑座插入端配合的套孔。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螺杆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段和连杆,其中位于上段的连杆与支撑座的插入端固定;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其中螺纹段与大齿轮啮合,马达的输出轴与小齿轮连动。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撑座上的类U形架顶端设置有轴承。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氨纶纱线的断纱检测装置,该断纱检测装置包括一弹性架、与弹性架连动的压力开关以及与压力开关电连接的发光体,弹性架上设置有供氨纶纱线穿经的滑轮。为了进一步增强编织机可以顺利实现氨纶纱线的切换作业,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可进一步采用如下方案所述的编织机主体上环绕均勻设置有多组换色器,该换色器内设置有多组纱线换色手指和一组氨纶纱线手指,该换色器下方设置有用于编织的织针机构,于换色器和织针机构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纱线的带纱器和纱咀,经过换色器的纱线或者由支架上引入的氨纶纱线经过换色器中的换色手指和氨纶纱线手指后再经带纱器,由纱咀引导被织针钩纱,该纱咀具有上、下两个导纱轨道,氨纶纱线和纱线分别经过上、下导纱轨道引导被织针钩纱。上述技术方案中,纱线换色手指较氨纶纱线手指低至配合进纱吃纱最佳角度。每个换色器的同向尾部的一个换色手指(即氨纶纱线手指)必须比前部各个换色手指(即纱线换色手指)要高一些,目的在切换安纶纱时确保将安纶纱导入纱咀上导轨让织针与纱线同时编织,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纱咀成鸟嘴形,其具有一体成型的横向体和倾斜体,在横向体和倾斜体相交的位置形成有一分隔体,其中横向体与分隔体之间形成供纱线导入的下导纱轨道,分隔体与倾斜体之间形成供氨纶纱线导入的上导纱轨道。所述的上导纱轨道上方还固定有一氨纶纱线导轮。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如下优点1、编织过程中实现氨纶纱的切换变得非常容易,只需要将升降装置升起,氨纶纱卷就被悬空放置,停止供纱。当需要继续供纱时,只需要将升降装置下降即可。2、为了确保氨纶纱的切换和顺利导入纱咀,换色器的同向尾部换色刀必须比前部各换色刀提高,做氨纶纱专用切换的夹切刀组,来达到纱线与氨纶纱线切换顺利地导入纱咀让织针编织。3、为了配合氨纶纱线的顺利导入,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具有特殊造型的纱咀,并且采用上下两个导纱轨道,以区分普通纱线与氨纶纱线的导入,令氨纶纱线可以顺利被引入织针,进行钩纱、编织作业。4、编织机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可以在编织的布料中做任意加入氨纶纱和停止使用氨纶纱。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氨纶支架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氨纶支架部分的侧视图;[0026]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升降装置的立体图分解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换色器部分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纱咀部的示意图;图7是图5的主视图。说明书附图标号说明1换色器10纱线100主体[0032]2支架21转动轴22传动座[0033]^底板24隔离杆3氨纶纱线[0034]30氨纶纱卷4升降装置41支撑座[0035]42螺杆43马达44齿轮传动机构[0036]45套座46底座411类U形架[0037]412插入端413轴承414限位销[0038]421螺纹段422连杆441大齿轮[0039]442小齿轮451限位滑槽5织针[0040]50织针机构6带纱器7纱咀[0041]70纱咀固定座71上导纱轨道72下导纱轨道[0042]73横向体74倾斜体75分隔体[0043]8断纱检测装置81弹性架82压力开关[0044]3滑轮9氨纶纱线导轮11纱线换色手指12氨纶纱线手指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编织机主体100(仅给出局部视图),于主体100外围固定有用于放置氨纶纱卷30的支架2。在编织机主体100上环绕均勻设置有多组纱线换色器 1,该换色器1下方设置有用于编织的织针机构50。主体100为一个圆形柱体,其上具有旋转齿轮圈,随着主体的转动完成编织作业。见图2、3,支架2固定在主体100外围,其包括两根转动轴21、传动座22、底板23 以及隔离杆对,其中两根转动轴21平行安装在传动座22上,四卷氨纶纱卷30放置在两根转动轴21之间,并且氨纶纱卷30之间通过隔离杆M分隔,以防止其跌落,可保持顺利运行。传动座22固定在底板23上。传动座22通过与主体100中的运动部件连动驱动转动轴 21运转,这样放置在两根转动轴21之间的氨纶纱卷30就可以在摩擦力作用下随之运转,从而实现氨纶纱线3由氨纶纱卷30放出的效果。在每个氨纶纱卷30下方均安装有一个升降装置4,该升降装置4固定在底板23 上。参见图4,升降装置4包括支撑座41、螺杆42、马达43、齿轮传动机构44、套座45 和底座46。其中套座45固定在底座46上,支撑座41下端插入套座45内,并且其固定在螺杆42的上端;螺杆42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4与马达43连动,马达4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4 驱动螺杆纵向运行,带动支撑座41上下运行。所述的支撑座41包括一体形成的类U形架411和非圆形插入端412,所述的支撑座41上的类U形架411顶端设置有轴承413。套座45具有与支撑座41插入端412配合的套孔。将支撑座41的插入端设置呈非圆形结构是为了避免支撑座41在螺杆42带动下转动,以保证支撑座41上下运行的平稳。另外,为了确保支撑座41在运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运行幅度过大,本实用新型中还设置了限位结构,具体为在支撑座插入端412上设置有一个限位销414,在套座45上开设有与限位销414对应的限位滑槽451,通过限位滑槽451限定限位销414上下移动的距离,从而也就限定了支撑座41升降的幅度。螺杆42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段421和连杆422,其中位于上段的连杆422与支撑座41的插入端412固定;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44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441和小齿轮 442,其中螺纹段421与大齿轮441啮合,马达43的输出轴与小齿轮442连动。上述部件在工作过程为当全部氨纶纱卷30均正常供纱时,由于氨纶纱卷30放置在两根转动轴21之间,传动座22驱动转动轴21运转,这样放置在两根转动轴21之间的氨纶纱卷30就可以在摩擦力作用下随之运转,从而实现氨纶纱线3由氨纶纱卷30放出的效果,与此同时,升降装置4中的支撑座41位于最低点,其上端的类U形架411未与氨纶纱卷 30接触;当需要停止某个或多个氨纶纱卷30供纱时,该氨纶纱卷30下方的升降装置4就开始工作,首先马达,马达43通过齿轮传动机构44驱动螺杆纵向运行,带动支撑座41向上运行,此时支撑座41上端的类U形架411将把氨纶纱卷30由两根转动轴21之间顶起,这样氨纶纱卷30就脱离了两根转动轴21,被支撑座41 “架空”,其将停止转动,从而也就停止继续提供氨纶纱线。当再次需要氨纶纱卷30供纱时,升降装置4将带动支撑座41下降,将氨纶纱卷再次放置在两根转动轴21上。另外,在支架2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氨纶纱线3的断纱检测装置8,该断纱检测装置8包括一弹性架81、与弹性架81连动的压力开关82以及与压力开关电连接的发光体, 弹性架81上设置有供氨纶纱线3穿经的滑轮83的V型槽。当氨纶纱线3断裂,弹性架81 所受的张力消失,压力开关82将检测到该压力变换,从而启动发光体,提醒操作者注意。以上所述为氨纶纱卷30切换过程中的装置,为了更好的令氨纶纱线3导入织针机构50,顺利的与其他纱线并入编织,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了特殊的换色器1和特殊的纱咀7。 该特殊的换色器1内下端设置有多组纱线换色手指11和一组氨纶纱线手指12,并且纱线换色手指11较氨纶纱线手指12之间间隔有距离a,见图7所示。通常情况下,距离a长1_3 毫米,本实施例中a长1毫米。即换色手指11要高于氨纶纱线手指12大约1毫米。这是因为,目前的换色器工作时,每次只有一个换色手指工作,而本发明中切换氨纶纱线时,普通纱线与氨纶纱线都要同时进行编织,所以每个换色器的同向尾部的一个换色手指(即氨纶纱线手指)必须比前部各个换色手指(即纱线换色手指)要高一些,目的在切换安纶纱时确保将安纶纱导入纱咀上导轨让织针与纱线同时编织,二者之间不会产生干涉。在换色器1下方设置有用于编织的织针机构50,于换色器1和织针机构50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纱线10的带纱器6和纱咀7,经过换色器1的纱线或者由支架2上引入的氨纶纱线3经过带纱器6,由纱咀7引导被织针5钩纱,通过织针5进行编织。纱咀7固定在纱咀固定座70,该纱咀7具有上、下两个导纱轨道71、72,氨纶纱线 3和纱线10分别经过上、下导纱轨道71、72引导被织针5钩纱。具体结构为所述的纱咀7 成鸟嘴形,其具有一体成型的横向体73和倾斜体74,在横向体73和倾斜体74相交的位置形成有一分隔体75,其中横向体73与分隔体75之间形成供纱线10导入的下导纱轨道72,分隔体75与倾斜体74之间形成供氨纶纱线3导入的上导纱轨道71。为了令氨纶纱线3可以顺利的被带纱器6送入纱咀7的上导纱轨道71内,在上导纱轨道71上方还固定有一氨纶纱线导轮9。该氨纶纱线导轮9就固定在纱咀固定座70上。采用这种特殊结构的纱咀7后,经过换色器1的纱线以及由支架2上引入的氨纶纱线3经过带纱器6,分别通过纱咀7的上、下导纱轨道进行引导,被织针5钩纱,从而进行编织。这样即使进行氨纶纱切换作业,也不会影响编织机的正常工作。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包括编织机主体(100),于主体(100)外围固定有用于放置氨纶纱卷(30)的支架O),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 包括一组用于支撑氨纶纱卷(30)的转动轴(21),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氨纶纱卷(30)旋转;于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G),该升降装置(4)上端成型有可上下升降的、并可托起氨纶纱卷 (30)的支撑座(4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装置(4)包括支撑座(41)、螺杆(42)、马达(43)、齿轮传动机构(44)、套座0 和底座 (46),其中套座0 固定在底座G6)上,支撑座Gl)下端插入套座0 内,并且其固定在螺杆0 的上端;螺杆0 通过齿轮传动机构G4)与马达连动,马达通过齿轮传动机构G4)驱动螺杆0 纵向运行,带动支撑座Gl)上下运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41)包括一体形成的类U形架(411)和非圆形插入端(412),套座(45)具有与支撑座(41) 插入端(412)配合的套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螺杆(42)包括一体成型的螺纹段G21)和连杆022),其中位于上段的连杆(42 与支撑座 (41)的插入端G12)固定;所述的齿轮传动机构G4)包括相互啮合的大齿轮G41)和小齿轮042),其中螺纹段(421)与大齿轮(441)啮合,马达的输出轴与小齿轮(442)连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座 (41)上的类U形架(411)顶端设置有轴承(41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2) 下端设置有用于检测氨纶纱线(3)的断纱检测装置(8),该断纱检测装置(8)包括一弹性架(81)、与弹性架(81)连动的压力开关(82)以及与压力开关电连接的发光体,弹性架 (81)上设置有供氨纶纱线(3)穿引过滑轮(83) V型槽。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编织机主体上环绕均勻设置有多组换色器(1),该换色器(1)内设置有多组纱线换色手指(11)和一组氨纶纱线手指(12),该换色器(1)下方设置有用于编织的织针机构 (50),于换色器(1)和织针机构(50)之间设置有用于引导纱线(10)的带纱器(6)和纱咀 (7),经过换色器(1)的纱线或者由支架( 上引入的氨纶纱线C3)经过换色器(1)中的换色手指(11)和氨纶纱线手指(1 后再经带纱器(6),由纱咀(7)引导被织针( 钩纱,该纱咀(7)具有上、下两个导纱轨道(71、72),氨纶纱线(3)和纱线(10)分别经过上、下导纱轨道(71、72)引导被织针(5)钩纱。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线换色手指(11)较氨纶纱线手指(12)低1-3毫米。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纱咀(7) 成鸟嘴形,其具有一体成型的横向体(7 和倾斜体(74),在横向体(7 和倾斜体(74)相交的位置形成有一分隔体(75),其中横向体(7 与分隔体(7 之间形成供纱线(10)导入的下导纱轨道(72),分隔体(7 与倾斜体(74)之间形成供氨纶纱线( 导入的上导纱轨道(71)。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导纱轨道(71)上方还固定有一氨纶纱线导轮(9)。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针织机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具有氨纶纱切换装置的编织机。该编织机的主体外围固定有用于放置氨纶纱卷的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一组用于支撑氨纶纱卷的转动轴,通过转动轴的转动带动氨纶纱卷旋转;于转动轴的下方设置有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上端成型有可上下升降的托起氨纶纱卷的支撑座。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其具有如下优点编织过程中实现氨纶纱的切换变得非常容易,只需要将升降装置升起,氨纶纱卷就被悬空放置,停止供纱。当需要继续供纱时,只需要将升降装置下降即可。便可提供氨纶纱与棉纱同时进行编织。
文档编号D04B15/50GK201952595SQ20112000798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2日
发明者洪荣豪 申请人:韦增机械(佛山高明)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