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22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的涉及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层主要为棉和芯层主要为涤纶的涤棉混纺纱线。
背景技术
棉织物是指以棉纱为原料的织物,是我过纺织工业的主要原料,在纺织纤维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棉织物机械强度与弹性较差,棉织物中夹杂杂质,影响棉织物的耐用性。纯棉织物经过水洗和穿着后极易起皱变形,并且其成本较高,不利于纯棉织物的开发应用。涤纶是合成纤维中的重要品种,涤纶织物广泛用于制造衣着面料和工业制品。涤纶织物吸湿性较差,穿着有闷热感,同时易带静电、沾染灰尘,影响衣着美观。涤纶织物触肤感较差,极大的影响了服装的舒适性。棉涤混纺织物是涤纶和棉的混合物,触肤感不及棉织物,穿着不如棉织物吸汗。棉涤混纺织物对油污亲和力强,容易吸附油污,穿着过程中易产生静电吸附灰尘,难以洗涤。 棉涤混纺织物成本较高,限制其在市场中的应用。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特别是提供一种表层主要为棉和芯层主要为涤纶的涤棉混纺纱线。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成本高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棉纱难以实现力学性能和肌肤触感兼容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由芯层和表层组成,所述的芯层是60 80%的涤纶短纤和20 4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所述的表层是20 40%的涤纶短纤和60 8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其中,如上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所述的芯层与表层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 1 2。如上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所述的涤纶短纤的单丝纤度为1. 2 1. 5D,其长度为27 38mm。如上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支数为28 60支。如上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中棉的质量小于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总质量的40%。如上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所述的芯层与表层同轴。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采用涤棉混纺,表层主要为棉,棉与肌肤接触感好,服用舒适,并且吸湿排汗,芯层主要是涤纶,涤纶重量轻,力学性能好,能起到良好的骨架支撑作用。采用60%以上的涤纶,在不影响穿着性能的条件下,大大降低了棉纱的成本。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的截面示意图其中1是芯层 2是表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如附图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由芯层1和表层2组成,所述的芯层1是60 80%的涤纶短纤和20 4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所述的表层2是20 40%的涤纶短纤和60 8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其中,所述的芯层1与表层2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 1 2。所述的涤纶短纤的单丝纤度为1. 2 1. 5D,其长度为27 38mm。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支数为28 60支。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中棉的质量小于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总质量的40%。所述的芯层1与表层2同轴。经试验证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确实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成本高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棉纱难以实现力学性能和肌肤触感兼容的不足。
权利要求1.一种涤棉混纺纱线,其特征是由芯层和表层组成,所述的芯层主要是涤纶,所述的表层主要是棉;所述的芯层与表层的横截面积之比为1 1 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纶短纤的单丝纤度为1. 2 1. 5D,其长度为27 38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支数为28 60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中棉的质量小于所述的涤棉混纺纱线总质量的4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涤棉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芯层与表层同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涤棉混纺纱线,特别是涉及一种表层主要为棉和芯层主要为涤纶的涤棉混纺纱线,由芯层和表层组成,所述的芯层是60~80%的涤纶短纤和20~4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所述的表层是20~40%的涤纶短纤和60~80%的棉纤维交错混杂排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纯棉纱强力低、成本高和现有技术的涤棉混纺纱触肤感差的问题,弥补了现有技术的棉纱难以实现力学性能和肌肤触感兼容的不足。
文档编号D02G3/04GK202072842SQ20112008839
公开日2011年12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0日
发明者余小乐, 尹璐, 张玉梅, 李建武, 王华平, 王彪, 王朝生 申请人:东华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