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1760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籽棉中杂质的清除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
背景技术
在棉花的采摘、运输过程中混入的地膜、头发、鸡毛片、编织袋丝等杂质纤维(通称异纤)会降低皮棉质量和轧花效率。目前,常用的籽棉杂质纤维清除设备多采用刺辊缠绕法、内吸法、外吸法等方法清除异纤杂质;但是,这些设备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内吸法、外吸法对较长、较重的杂质纤维清除效果不理想。刺辊缠绕法对较短的杂质纤维去除效果不好。还有一种CXD图像识别法能够将中短的异纤和杂质检出,并通过配套的杂质清除装置清除。但是CCD图像识别法不能有效去除较长的杂质纤维,并且籽棉中存在的长杂质纤维会将籽棉连接成一团,不利于CCD摄像机检测出籽棉中的杂质。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清除籽棉中各种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包括CCD图像识别装置和杂质清除装置,CCD图像识别装置的检测通道下端与杂质清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在CXD图像识别装置的上方还设有长异纤清除装置,CXD图像识别装置的检测通道与长异纤清除装置的下料腔连通,在下料腔内,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个缠绕辊,缠绕辊水平设置并与马达连接,在缠绕辊上均布设有缠绕棒,在长异纤清除装置上方还设有分离器。所述的下料腔内设有2— 5个缠绕辊。所述的下料腔内,上下相邻的缠绕辊错位设置。所述的下料腔的内壁上设有导料板。所述的分离器通过避风器与下料腔连通。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方设置的长异纤清除装置,能够有效清除籽棉中混入的长杂质纤维,并且在缠绕辊清除长纤维的同时,还具有对籽棉开松的作用,使籽棉更加疏松,更利于下方的CCD图像识别装置和杂质清除装置的检测清除工作,有效提高清除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缠绕辊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1、CXD图像识别装置,2、检测通道,3、杂质清除装置,4、长异纤清除装置,5、下料腔,6、缠绕辊,7、缠绕棒,8、分离器,9、避风器,10、导料板,11、CXD摄像机,12、光源,13、杂质吹除机构,14、籽棉通道,15、杂质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包括CXD图像识别装置1和杂质清除装置3,(X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通道2下端与杂质清除装置3的进料口连通。在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上方还设有长异纤清除装置4,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通道2与长异纤清除装置4的下料腔5连通。在下料腔5内,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个缠绕辊6,缠绕辊6 水平设置并与马达连接,通过马达带动缠绕辊6旋转。在缠绕辊6上均布设有缠绕棒7,在长异纤清除装置4上方还设有分离器8。所述的下料腔5内设有2—5个缠绕辊6,例如图1中设置有4个缠绕辊6。所述的下料腔5的内壁上设有多个导料板10,导料板10倾斜设置,并设置在缠绕辊6的斜上方。在下料腔5内,上下相邻的缠绕辊6按照图1所示的方式错位设置。所述的分离器8通过避风器9与下料腔5连通。籽棉通过风力输送至分离器8,并在分离器8中缓冲流速后下落,通过设置的避风器9将籽棉均勻送入长异纤清除装置4的下料腔5内,并且避风器9可以避免气流冲入下料腔5影响清除效果。进入下料腔5的籽棉从设置的多个缠绕辊6之间通过,由缠绕棒7 将籽棉开松并清除较长的杂质纤维。将上下相邻的缠绕辊6错开设置,使经过上方缠绕辊 6处理的棉花正好落在下方的缠绕辊6上,能够有效提高清除效果。设置的导料板10可以将沿下料腔5的侧壁下落的籽棉引导至缠绕辊6上方,避免漏除。经过清除长杂质纤维的籽棉从下料腔5下方的接口进入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通道2,由检测通道2两侧的 CCD摄像机11拍摄图像信息。由于籽棉中的长杂质纤维已经清除干净,不会由于长纤维而结团,并且经过缠绕辊6的开松后更加疏松,使杂质纤维更容易检出,极大提高了 CC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效果。拍摄的图像信息送入处理系统进行分析处理,根据处理结果将控制命令传递至杂质清除装置3,籽棉从检测通道2下落至杂质清除装置3时,杂质清除装置 3根据命令启动杂质吹除机构13,利用高压气流清除杂质,清除的杂质进入杂质通道15,干净的籽棉则下落至籽棉通道14。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清除机能够快速、有效的清除籽棉中混入的各种杂质纤维,有效提高皮棉质量。在本实用新型中CXD图像识别装置和杂质清除装置采用现有技术即可,例如,CXD 图像识别装置可参考专利200620008105. 2或20062012^80. 3,杂质清除装置可参考专利 200520121712. 5。
权利要求1.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包括CCD图像识别装置(1)和杂质清除装置(3), 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通道(2)下端与杂质清除装置(3)的进料口连通,其特征在于 在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上方还设有长异纤清除装置(4),CXD图像识别装置(1)的检测通道(2)与长异纤清除装置(4)的下料腔(5)连通,在下料腔(5)内,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个缠绕辊(6),缠绕辊(6)水平设置并与马达连接,在缠绕辊(6)上均布设有缠绕棒(7), 在长异纤清除装置(4)上方还设有分离器(8)。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腔 (5)内设有2— 5个缠绕辊(6)。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腔 (5)内,上下相邻的缠绕辊(6)错位设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料腔 (5)的内壁上设有导料板(1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离器 (8)通过避风器(9)与下料腔(5)连通。
专利摘要一种籽棉中杂质纤维的清除装置,包括CCD图像识别装置和杂质清除装置,CCD图像识别装置的检测通道下端与杂质清除装置的进料口连通,在CCD图像识别装置的上方还设有长异纤清除装置,CCD图像识别装置的检测通道与长异纤清除装置的下料腔连通,在下料腔内,由上至下分布有至少两个缠绕辊,缠绕辊水平设置并与马达连接,在缠绕辊上均布设有缠绕棒,在长异纤清除装置上方还设有分离器。通过上方设置的长异纤清除装置,能够有效清除籽棉中混入的长杂质纤维,并且在缠绕辊清除长纤维的同时,还具有对籽棉开松的作用,使籽棉更加疏松,更利于下方的CCD图像识别装置和杂质清除装置的检测清除工作,有效提高清除效果。
文档编号D01B9/00GK202030866SQ201120091138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31日
发明者刘继东, 吉朝军, 李成刚, 甘露, 邬元海, 陶旭峰 申请人:洛阳方智测控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