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丝绳压套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2316阅读:5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钢丝绳压套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丝绳索具加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钢丝绳压套机。
背景技术
钢丝绳压套机广泛应用在钢铁、港口、运输、工程建设等行业,吊索采用钢丝绳压套机压制工艺制作,是冷加工技术在压制吊索上的新应用,操作压制的绳套缔结强度高,压制部分外型美观,耐腐蚀性强,节省钢丝绳,长度精确,工艺先进,效率高、成本低、安全载荷大。目前市场上的压套机的主体部分都有一个大直径的液压缸体,以提供压制绳套所需的足够动力,但在实际中,大直径的液压缸体制造加工难度大,生产成本高,维修困难,而且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渗漏油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钢丝绳压套机,该设备用直径相对较小的油缸就能提供压制绳套所需的足够动力,既降低了制造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油现象及维修困难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钢丝绳压套机,包括机体框架、液压站和阀架系统、液压缸、上压制模具和下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液压缸与主动力臂相连接,主动力臂与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相连接, 辅助力臂与机体框架相连接,传动力臂与上压制模具相连接。所述液压缸与主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主动力臂另一端与辅助力臂一端和传动力臂一端相铰接,辅助力臂另一端与机体框架相铰接,传动力臂另一端与上压制模具相铰接。所述主动力臂、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均为两个,并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即液压缸分别与两个主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两个主动力臂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辅助力臂一端和一个传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两个辅助力臂另一端分别与机体框架相铰接,两个传动力臂另一端分别与上压制模具相铰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与传统压套机相比,增设了由主动力臂、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组成的增力系统,使得液压缸输出压力能够被放大,因此仅需直径相对较小的油缸就能完成相同的任务,降低了设备制造加工的难度的生产成本,同时避免了大直径油缸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油现象及维修困难问题。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图2为图3沿A-A方向剖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左视图;图4为图1沿B-B方向剖视图。1、液压缸2、油管 3、上压制模具4、液压站和阀架系统 5、下压制模具6、主动力臂7、辅助力臂8、传动力臂9、机体框架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如图所示,在机体框架9上方安装有液压缸1,液压缸通过油管2连接液压站和阀架系统4,其中液压站提供动力,阀架系统改变液压油方向,从而将液压站输出的动力转换为液压缸1前进、后退或者停止的动力,液压缸1的活塞杆与两个主动力臂6 —端相铰接, 每个主动力臂6另一端与一个辅助力臂7的一端和一个传动力臂8的一端相铰接,两个辅助力臂7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机体框架9上,两个传动力臂8的另一端分别铰接在上压制模具3上。两组主动力臂6、辅助力臂7和传动力臂8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工作时,液压站和阀架系统4控制动力输出给液压缸1,液压缸1下降,将动力传给两个主动力臂6,主动力臂6向斜下方运动,带动辅助力臂7 —起运动,动力经主动力臂6 和辅助力臂7综合作用后放大并传给传动力臂8,使得传动力臂8能够推动上压制模具3向下运动,从而将下压制模具5内放置的钢丝绳和铝套压制成索套。由于主动力臂6、辅助力臂7和传动力臂8的协同作用,使得液压缸1输出的动力增大,从而完成铝套压制的任务。本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说明而非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公知常识或者不经创造性劳动而对本实施例做出的变换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钢丝绳压套机,包括机体框架、液压站和阀架系统、液压缸、上压制模具和下压制模具,其特征在于液压缸与主动力臂相连接,主动力臂与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相连接,辅助力臂与机体框架相连接,传动力臂与上压制模具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丝绳压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缸与主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主动力臂另一端与辅助力臂一端和传动力臂一端相铰接,辅助力臂另一端与机体框架相铰接,传动力臂另一端与上压制模具相铰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钢丝绳压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力臂、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均为两个,并在竖直方向上对称设置,即液压缸分别与两个主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两个主动力臂另一端分别与一个辅助力臂一端和一个传动力臂一端相铰接,两个辅助力臂另一端分别与机体框架相铰接,两个传动力臂另一端分别与上压制模具相铰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丝绳压套机,包括机体框架、液压站和阀架系统、液压缸、上压制模具和下压制模具,液压缸与主动力臂相连接,主动力臂与辅助力臂和传动力臂相连接,辅助力臂与机体框架相连接,传动力臂与上压制模具相连接。该设备既降低了制造加工难度和生产成本,又避免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渗漏油现象及维修困难问题。
文档编号D07B7/02GK202039234SQ201120118870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0日
发明者张继刚, 杨贺生 申请人:张继刚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