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7股拉v塔拉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3281阅读:4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37股拉v塔拉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7股拉V塔拉线。
背景技术
随着输电线路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输电铁塔呈现出越来越大型化的趋势,铁塔荷载也越来越大,传统的单角钢自立式铁塔已经不能满足荷载要求,铁塔主材必须采用双肢、甚至四肢角钢才能满足要求,双肢、四肢主材的出现,大幅度增加了铁塔的重量,还给铁塔加工和施工带来很多不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研究新的铁塔形式,降低铁塔重量, 降低加工、施工难度。而拉线塔就是最新研究成功的。拉线塔一般由塔头、主柱、拉线三部分组成。塔头和主柱一般由角钢组成的空间桁架构成,有着良好的整体稳定性,能承受较大的轴向压力。拉线由高强度钢绞线做成,能承受很大的拉力。两种材料各取所长,充分发挥各自的强度特性,因此使得拉线塔能减少材料耗用量,相比传统的自立式铁塔塔重可降低约209Γ30%,经济效益显著。拉线由高强度钢绞线做成,能承受很大的拉力,在拉线塔的设计理念中,用拉线来承受各种荷载工况组合下拉线塔所承受的拉力,立柱承受压力。但是在现在的工程项目中使用的“ 1 X 19-20-1470”钢绞线因为荷载较小,拉线直径均较小,已经不能满足强度要求, 所以现在急需一种新型的高强度拉线。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37股拉V塔拉线,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拉线荷载小,拉线直径小,无法满足工程强度要求等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37股拉V塔拉线,包括由37股钢绞线组成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中心层、第一内夹层、第二内夹层和外夹层,所述中心层由一股笔直的钢绞线构成,中心层外侧设有第一内夹层,第一内夹层由6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一内夹层外侧设有第二内夹层,第二内夹层由12股捻绕成顺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二内夹层外侧设有外夹层,外夹层由18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荷载大、拉线直径大,满足了工程强度要求。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37股拉V塔拉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37股拉V塔拉线的横截面图。图中1、中心层;2、第一内夹层;3、第二内夹层;4、外夹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37股拉V塔拉线,包括由37股钢绞线组成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中心层1、第一内夹层2、第二内夹层3和外夹层4,所述中心层1由一股笔直的钢绞线构成,中心层1外侧设有第一内夹层2,第一内夹层2由6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一内夹层2外侧设有第二内夹层3,第二内夹层3由 12股捻绕成顺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二内夹层3外侧设有外夹层4,外夹层4由 18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具体生产时,可按以下参数进行生产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 一种37股拉V塔拉线,包括由37股钢绞线组成的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包括中心层(1)、第一内夹层(2)、第二内夹层(3)和外夹层(4),所述中心层(1)由一股笔直的钢绞线构成,中心层(1)外侧设有第一内夹层(2),第一内夹层(2)由6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一内夹层(2)外侧设有第二内夹层(3),第二内夹层(3)由12股捻绕成顺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二内夹层(3)外侧设有外夹层(4),外夹层(4)由 18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37股拉V塔拉线,包括由37股钢绞线组成的主体,所述主体包括中心层、第一内夹层、第二内夹层和外夹层,所述中心层由一股笔直的钢绞线构成,中心层外侧设有第一内夹层,第一内夹层由6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一内夹层外侧设有第二内夹层,第二内夹层由12股捻绕成顺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第二内夹层外侧设有外夹层,外夹层由18股捻绕成逆时针螺旋状结构的钢绞线构成。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荷载大、拉线直径大,满足了工程强度要求。
文档编号D07B1/10GK202090217SQ20112015990
公开日2011年12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叶胜荣 申请人:无锡华胜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