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2685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纽扣供给装置,其向缝纫机供给纽扣。
背景技术
当前,作为从纽扣供给源向纽扣缝制缝纫机供给纽扣的纽扣供给装置,已知例如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纽扣供给装置(图11)。纽扣供给装置1000在图11的右侧配置纽扣供给源,在左侧配置纽扣缝制缝纫机。在纽扣供给装置1000中,将ー对纽扣引导部1001、1002之间作为纽扣输送路径,在该输送路径上,在图11的左方向上配置用于移送纽扣的传送带(未图示),并且设置上侧引导部1003,该上侧引导部1003从上方包覆输送路径并限制纽扣输送路径的高度。 并且,在传送带的输送路径的末端部(图11左端)附近设置有转动式的臂部1004。传送带上输送的纽扣由设置在臂部1004前端部上的纽扣保持部1005从纽扣的下侧进行保持,并通过转动向缝纫机的缝制位置供给。为了应对各种纽扣尺寸,而使形成输送路径的两个纽扣引导部1001、1002的间隔可以调节。作为其他形式的纽扣供给装置,已知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纽扣供给装置(图12)。图12所示的纽扣供给装置2000具有供给机构2100,其将装在供料盒中的纽扣排成一列并连续送出;第I水平输送机构2200,其将来自供给机构2100的纽扣逐一分离并排出;第2水平输送机构2300,其将来自第I水平输送机构2200的纽扣供给到纽扣供给位置;以及臂部件,其将保持在纽扣供给位置处的纽扣移送到缝纫机的缝制位置。如图13所示,上述第I水平输送机构2200构成为,在最下部将第I支撑体2250固定在机架上,相对于贯穿第I支撑体2250并与驱动源联动的垂直轴线上的驱动轴(未图示),支撑选择环2210、盖体2220、限制板2230以及旋转板2240。旋转板2240沿周向等间隔地具有四组与纽扣外径对应的大中小三个种类的切ロ部2241、2242、2243,固定支撑在上述驱动轴上。纽扣被插入切ロ部2241、2242、2243中的任意ー个中,通过旋转板2240的旋转而被向所插入的切ロ部的侧面按压,在第I支撑体2250上滑动而沿旋转方向输送。在第I支撑体2250的外周部上,如图14所示形成有立起的外侧部2251 ;以及开ロ部2252,其一部分具有可以使大号种类的切ロ部2241的放射方向外侧开放的周向宽度。限制板2230具有安装部2232,其与四组的切ロ部2241、2242、2243相对应,在周向上等间隔地设置四个臂部;以及四组调整部2231,其安装在安装部2232的各臂部前端上,可以沿径向进行定位调整。在安装部2232的周向上设置3个定位孔2233。通过与所使用的纽扣相对应,将设置在旋转板2240上的定位销2244选择性地插入定位孔2233,从而与三个种类中的任ー种的、各4个切ロ部2241或2242或2243相对应,而选择性地配置调整部 2231。并且,调整部2231配置在所选择的切ロ部2241或2242或2243的内侧,通过进行调整部2231相对于安装部2232的位置调节,从而具有对收容于切ロ部2241、2242、2243中的纽扣外径进行调整的功能。盖体2220是防止各切ロ部2241、2242、2243中配置的纽扣向上方飞出的。在图14中,说明在切ロ部2241内对限制板2230的调整部2231进行位置调整的情況。调整部2231以下述方式进行调整,即如上述所示,松开螺钉2231a,通过使调整部2231沿着长孔2231b移动,从而调整调整部2231前端部的位置,使插入切ロ部2241的纽扣BI不会过度进入内侧。此时,在调整部2231的位置调整不合适,纽扣BI过度进入内侧的情况下,下ー个供给顺序的纽扣B2也一部分进入切ロ部2241,在旋转板2240旋转吋,纽扣B2与切ロ部2241的旋转方向侧的缘部接触,发生被弹飞的不良状況。
另外,在调整部2231的位置调整不合适,纽扣BI不能完全进入切ロ部2241的情况下,在旋转板2240旋转时,与纽扣供给部2100的纽扣送出ロ 2101接触,纽扣BI被夹住,发生纽扣BI破损或旋转板2240停止的不良状況。专利文献I :日本专利第3265505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第25126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在专利文献I的纽扣供给装置1000中,由臂部1004向缝纫机的纽扣夹持腕进行供给,但由于必须使沿纽扣输送路径连续输送的纽扣在向臂部传递的传递位置处暂时停止,所以存在纽扣阻塞的问题。如图15所示,特别地在纽扣正反面的形状有弯曲这样的情况下,容易发生纽扣的阻塞,如果发生纽扣阻塞,则存在无法将纽扣全部进行供给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的纽扣供给装置中,因为将纽扣逐一地分别进行输送,所以不会发生类似上述纽扣阻塞的问题,但如果纽扣的准备被改变且纽扣的规格(外径和厚度)被改变,则对于外径,需要对限制板2230上设置的4个调整部2231进行单独调整,在调整上花费时间,存在生产性降低的问题。另外,对于纽扣的厚度,将正用于固定盖体2220的螺钉2221松开而进行调整,但在其高度调整的作业中,因为纽扣厚度为2[mm]左右的情况较多,所以必须以0. I [mm]的细小単位来调整,作业繁琐需要花费时间。另外,上述现有的纽扣供给装置在调整时及纽扣供给时,为了确保观察性,而使盖体2220和旋转板2240由透明树脂材料形成,所以存在形成时的出模斜度,外径精度也较低,因此,旋转板2240上形成的盖体2220的支撑轴2245与盖体2220上的支撑轴2245的插入孔2222的孔径之间的间隙较大,在将盖体2220用螺钉紧固于旋转板2240上时,盖体2220发生倾斜,盖体2220的四组切ロ部2241、2242、2243的高度出现不均等,因此,必须也要考虑到该不均等而进行高度调整,盖体2220的高度调整较难,从上述原因出发,在调整上也是要花费时间的。另外,因为旋转板2240是树脂的,所以盖体2220的螺钉紧固会在该支撑轴2245上留有痕迹,在对高度进行微调整时,妨碍将螺钉2221固定在目标位置,产生微调整困难的问题。
另外,对纽扣进行旋转供给的旋转板2240的切ロ部2241、2242、2243需要根据纽扣的外径,从适当的切ロ部2241、2242、2243中选择其中之一,但有时没有与纽扣外径相对应的切ロ部的选择量规,使得在选择上无所适从。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纽扣供给装置,该装置可以容易且适当地进行与所输送的纽扣的厚度、外径相对应的调整。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是一种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具有纽扣供给机构,其顺次送出纽扣;以及水平进给机构,其从所述纽扣供给机构取出纽扣,并将纽扣逐一地向纽扣缝制缝纫机侧输送,该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旋转体,其具有在径向外侧开ロ的多个纽扣储存部;驱动单元,其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对储存在所述多个储存部中的纽扣进行输送;以及外周凸轮,其安装在该旋转体上,可以以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作为基准而调节旋转角度,针对径向内側,确定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的深度,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沿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以一定的角度间隔设置,所述外周凸轮具有多个同一形状的凸轮部,这些凸轮部以与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相同的角度间隔设置。 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围绕所述旋转体周围的引导壁,所述外周凸轮的多个凸轮部,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而使相距所述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的凸轮形状。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I或2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底板;上下移动轴,其支撑所述旋转体,使所述旋转体可以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单元,其将所述旋转体以任意高度固定在该上下移动轴上,所述调节単元具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高度调节部件,所述高度调节部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上下移动轴的上端部上的水平面相対的相对面,将所述高度调节部件调节并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以使得在将纽扣插入至所述高度调节部件的相对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的多个纽扣储存部的上顶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成为所述纽扣的插入高度。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下移动轴由金属形成,所述调节単元具有定位螺钉,该定位螺钉通过相对于所述上下移动轴的紧固操作,而将所述旋转体固定在所述上下移动轴上。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I至4中任意一项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具备多个具有不同开ロ宽度的纽扣储存部的组,所述纽扣储存部的组以所述一定的角度间隔设置。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具有与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相同的结构,并且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旋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量规,它们是以与所述不同开ロ宽度分别相同的宽度形成的。发明的效果在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发明中,安装在旋转体上并可以以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为基准调节旋转角度的外周凸轮,以与多个纽扣储存部相同的角度间隔具有同一形状的凸轮部,因此,通过使外周凸轮相对旋转体而旋转,从而可以同时将各纽扣储存部的深度调节为相同尺寸,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调节作业。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发明中,如果在纽扣储存部中储存有纽扣的状态下,使旋转体旋转而进行纽扣输送,则引导壁防止来自纽扣储存部的开ロ的纽扣流出。此时,纽扣与引导壁滑动接触,并受到向旋转体的旋转方向的相反侧拉拽的摩擦力。在此情况下,假设如果为随着外周凸轮的凸轮部朝向旋转方向而使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小的凸轮形状,则纽扣被夹在引导壁与凸轮部之间,阻碍旋转体的旋转,或使纽扣损坏。但是,在本发明的情况下,由于是随着外周凸轮的凸轮部朝向旋转方向而使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的凸轮形状,所以纽扣不会被夹住,可以使旋转体顺利地旋转,避免纽扣的损坏。在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发明中,在将纽扣插入至高度调节部件的相对面与设置于上下移动轴的上端部的水平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旋转体进行联动而上下移动,各纽扣储存部内部的上顶面与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成为纽扣的插入高度。因此,通过将纽扣插入高度调节部件的相对面与水平面之间的间隙,从而可以适当地调节多个纽扣储存部的高度,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高度调节作业。此外,优选“纽扣的插入高度”与高度调节部件的相对面和设置在上下移动轴的上端部的水平面之间的间隙距离大致一致,所谓大致一致,表示“纽扣的插入高度”与“纽扣的 厚度+—定的余量” 一致。在技术方案4所记载的发明中,上下移动轴由金属形成,调节单元构成为,具有通过对上下移动轴的紧固操作而将旋转体固定在上下移动轴上的定位螺钉,因此,即使在旋转体的高度调节作业时,将定位螺钉紧固,使旋转体固定于适当的高度的情况下,也不易产生损伤。由此,不会由于该损伤而使微调整位置发生偏移,可以更适当地进行高度的微调整。另外,在上下移动轴为金属的情况下,由于不产生如树脂所示的出模斜度,所以避免旋转体倾斜而使各纽扣储存部的高度变得不均等,可以均等且同时地调节多个纽扣储存部的高度。即,可以更容易且迅速地进行该高度调节作业。在技术方案5所记载的发明中,由于具备多个具有不同开ロ宽度的纽扣储存部的组,所以可以输送在外径方面范围较宽的纽扣。另外,外周凸轮的凸轮部针对每个纽扣储存部的组而设置。因此,可以由具有不同开ロ宽度的纽扣储存部共用凸轮部,可以实现外周凸轮的凸轮形状简化。即,可以通过简化制造而实现生产性的提高。在技术方案6所记载的发明中,因为具有多个量规,它们是以与不同开ロ宽度分别相同的宽度形成的,所以可以迅速判断应使用不同开ロ宽度的纽扣储存部中的哪个。


图I是表示纽扣缝制缝纫机及向该纽扣缝制缝纫机供给纽扣的纽扣供给装置的斜视图。图2是表示第I水平进给机构的主要部分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针对图2绕着第I水平进给机构的旋转中心线将视角改变180°而观察的分解斜视图。图4是利用沿旋转体及外周凸轮的旋转中心线的剖面视图表示高度调节动作的剖面动作说明图,图4 (A)示出与厚度较薄的纽扣对应的高度调节动作,图4 (B)示出与厚度较厚的纽扣对应的高度调节动作。
图5是利用沿图4中的X — X线的剖面视图表示纽扣储存部的深度调节作业的剖面动作说明图,图5 (A)示出调节前的状态,图5 (B)示出调节后的状态。图6是第I水平进给机构的俯视图。图7 (A)是最小的小尺寸纽扣选择量规的俯视图,图7 (B)是沿图7 (A)的Z —Z线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一个凸轮部的旋转角度与外径的关系的凸轮曲线。图9 (A)是表示通过朝向纽扣输送时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而深度变浅的凸轮形状的凸轮部实现的纽扣输送状态的说明图,图9 (B)是表示通过朝向纽扣输送时的旋转体的旋转方向而深度变深的凸轮形状的凸轮部实现的纽扣输送状态的说明图。图10 (A)是将图9 (A)的凸轮部的纽扣周围放大的说明图,图10 (B)是将图9(B)的凸轮部的纽扣周围放大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现有的纽扣供给装置的俯视图。图12是表示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现有的纽扣供给装置的斜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所记载的纽扣供给装置的第I水平进给机构的详细分解图。图14是表示在切ロ部内对限制板的调节部件进行位置调整的状况的俯视图。图15是表示图11的纽扣供给装置的纽扣阻塞的状况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发明的整体结构]下面,參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在图I中,纽扣缝制缝纫机I具有纽扣夹持腕Ib,其在缝纫机底座部Ia上水平地保持纽扣B。纽扣供给装置2具有纽扣供给机构3,其保持多个纽扣B,并且将纽扣B排成一列进行供给;第I水平进给机构10,其从纽扣供给机构3取出纽扣B,沿水平的旋转面逐一进行纽扣B的输送;第2水平进给机构4,其将从第I水平进给机构10取出的纽扣B沿水平的旋转面逐一向缝纫机侧输送;以及臂部机构5,其将纽扣B从第2水平进给机构4的纽扣排出ロ向缝纫机I的纽扣夹持腕传递。此外,对于纽扣缝制缝纫机I、纽扣供给装置2的纽扣供给机构3、第2水平进给机构4及臂部机构5,由于与现有公知的结构(參照日本专利第2512629号公报)大致相同,所以省略其详细说明。纽扣供给机构3具有供料盒3a,其在内壁面上形成有螺旋状通路;以及振动机构3b,其从下侧对供料盒施加微振动,该纽扣供给机构3通过微振动使纽扣沿螺旋状通路排成为一列并移动,并且从其送出ロ 3c将纽扣B沿水平方向逐一地顺次送出。第2水平进给机构4具有第2旋转板4a,其以一部分与后述的第I水平进给机构10的托盘40的下表面重合的方式水平地保持,在第I水平进给机构10上与间歇式的纽扣进给动作同歩,以每次1/8转的方式进行间歇式旋转;驱动机构4b,其使第2旋转板4a旋转;以及圆板状的底板4c,其与第2旋转板4a的下表面重合而被保持。在第2旋转板4a上等间隔地形成有8个储存纽扣的贯通孔,它们通过在形成于底板4c上的搬出ロ处进行间歇式停止,从而可以将储存在贯通孔中的纽扣从排出ロ向下方排出。臂部机构5具有转动臂5a,其通过转动将纽扣B从第2水平进给机构4的纽扣排出ロ的正下方向纽扣缝制缝纫机I的纽扣夹持腕Ib的夹持位置输送;以及纽扣位置修正部件5b,其使由第2旋转板4a输送到纽扣排出ロ的纽扣B以微小的转动角度往复转动,使转动臂5a所具有的卡止销与纽扣B的缝合孔嵌合。[第I水平进给机构]图2是表示第I水平进给机构10的主要部 分的分解斜视图,图3是表示相对于图2绕第I水平进给机构10的旋转中心线将视角改变180°而观察的分解斜视图。该第I水平进给机构10具有旋转体20,其沿圆周方向以90°的角度间隔设置4个在径向外侧开ロ的多种尺寸的纽扣储存部的组;托盘40,其固定在未图示的基座上,具有围绕旋转体20周围的引导壁42、43 ;未图示的驱动单元,其使旋转体20旋转,对储存部内的纽扣进行输送;外周凸轮50,其安装在该旋转体20上,可以以旋转体20的旋转中心作为基准而调节旋转角度,针对径向内側,确定纽扣储存部的深度;选择环70,其在多个尺寸的纽扣储存部的组中仅使其中ー个开ロ ;以及作为调节単元的高度调节机构80,其对旋转体20相对于托盘40的高度进行调节。[托盘]托盘40具有底板41,其相对于基座水平地安装;以及2个引导壁42、43,其从底板41的外周立起。如图2及图3所示,底板41在俯视观察时为中央部较宽地开ロ的环状,其圆周的一部分被切去。托盘40与旋转体20以同心配置,旋转体20在托盘40的底板41的上表面上使纽扣B滑动的同时,沿圆周进行输送。并且,底板41的圆周上的一部分被切去的部位,成为将所输送的纽扣B向下方排出的排出ロ 44。另外,托盘40上的与排出ロ 44相反180°的位置,成为对从纽扣供给机构3送出的纽扣T进行供给的取出ロ 45。引导壁42在底板41的外缘部上的、从取出口 45朝着纽扣输送旋转方向(图2中的逆时针方向)直至排出ロ 44为止的范围内竖立,引导壁43在底板41的外缘部上的、从排出口 44朝着纽扣输送旋转方向直至取出口 45为止的范围内竖立。并且,各引导壁42、43形成为与旋转体20的外周面接近,具有下述功能,即,在从形成于该外周面上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开ロ部对内部的纽扣T进行输送时,阻止其掉落。通过上述构造,在托盘40上,从纽扣供给机构3向取出口 45供给纽扣T,利用旋转体20在底板41上沿水平的圆周输送纽扣T,从排出ロ 44向第2水平进给机构4进行纽扣B的传递。[旋转体整体概略]旋转体20主要由圆板状的旋转板21和贯穿旋转板2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大致圆筒状的筒状体22构成。旋转体20以旋转板21为水平、筒状体22朝着铅垂上下方向的方式支撑在驱动单元上。另外,通过驱动単元,在托盘40的上表面上与外周凸轮50成为ー体,并进行毎次90°的间歇式旋转。[旋转体纽扣储存部]图4是利用沿旋转体20及外周凸轮50的旋转中心线的剖面视图表示高度调节动作的剖面动作说明图,图5是利用沿图4中的X — X线的剖面视图表示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调节作业的剖面动作说明图。此外,在图5中省略了托盘40的图示。在旋转板21的下表面上,向下方凸出的多个凸块沿外周并列形成,该凸块彼此之间成为纽扣储存部23、24、25。另外,通过如上述所示形成有多个凸块的构造,从而在旋转板21的外周面上形成每个纽扣储存部23、24、25的矩形开ロ部,通过从该各开ロ部朝向旋转板21的中心插入纽扣B,从而将纽扣B储存在纽扣储存部23、24、25中。并且,各纽扣储存部23、24、25在圆周方向上的宽度分别设定为大、中、小三档尺寸,这三种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3、24、25成为ー组而统ー配置,该纽扣储存部的组在旋转板21上以90°间隔形成四组。[旋转体旋转板上表面]图6是第I水平进给机构10的俯视图。如图所示,在旋转板21的上表面上形成有纽扣选择量规26、27、28。各纽扣选择量规26、27、28均在旋转板21的上表面上由U字 状的凸条形成,U字状的开ロ部朝向外側。并且,各纽扣选择量规26、27、28的开ロ部的宽度与上述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开ロ部的宽度一致。因此,通过实际向纽扣选择量规26、27,28的开ロ部中嵌入纽扣T,从而可以确认是否能够在各纽扣储存部23、24、25中储存纽扣T0对上述纽扣选择量规26、27、28的使用方法进行说明。图7 (A)是最小的小尺寸纽扣选择量规28的俯视图,图7 (B)是沿图7 (A)的Z — Z线的剖面图。只有该小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8成为U字状的底部缺损的形状。在纽扣选择量规26、27、28的使用时,从该小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8开始依次进行尺寸确认。纽扣选择量规28的开ロ宽度W如上述所示与小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5的开ロ部的宽度一致,切ロ部的宽度Wmin表示在第I水平进给机构10中能够适当地输送的纽扣宽度的最小值。即,在纽扣T接触该小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8吋,比切ロ部的宽度Wmin小而能够通过时,被认为是在该纽扣供给装置2中无法输送的尺寸。另外,在纽扣T不能通过而收容在开ロ宽度W的范围内时,使用小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5。另外,在纽扣B无法放入纽扣选择量规28的情况下,使纽扣B与相邻的中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7接触,在被收容的情况下,使用中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4。并且,在纽扣B无法放入纽扣选择量规27的情况下,使纽扣B与相邻的大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6接触,在被收容的情况下,使用大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3。该大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6的开ロ宽度表示在第I水平进给机构10中能够适当地输送的纽扣宽度的最大值。因此,在纽扣B接触该大尺寸的纽扣选择量规26时,在无法进行收容的情况下,被认为是在该纽扣供给装置2中无法进行输送的尺寸。此外,在输送中使用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尺寸选择的切換,是通过变更旋转体20相对于未图示的驱动单元的旋转部的安装角度而进行的。驱动单元将由DC电动机和十字轮机构构成的驱动源或步进电动机作为驱动源,进行控制,以利用该驱动源间歇式地驱动旋转部,使其毎次旋转90°。另外,旋转部的原点预先确定在一定的位置上,进行从原点开始在90°、180°、270°、360°的每个位置上使旋转部停止的控制。并且,驱动单元的旋转部还设置有安装旋转体20时的定位销11。另ー方面,在旋转体20上如图6所示,沿圆周排列形成有3个定位孔29a、29b、29c。这3个定位孔29a、29b,29c的排列顺序与所对应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排列顺序一致,在利用上述的纽扣选择量规26、27、28确定了合适的尺寸的情况下,通过进行旋转体20的安装,以使相同排列位置的定位孔29a、29b或29c中的任意ー个与定位销11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使得在旋转部进行90°、180°、270°、360°的间歇停止的情况下,相应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3、24或25在托盘40的取出ロ 45及排出ロ 44处停止。例如,在利用纽扣选择量规26确定为纽扣B为大尺寸的情况下,将旋转体20相对于旋转部进行安装,以使相同排列位置的定位孔29a与定位销11嵌合。由此进行定位,以在旋转部进行90°、180°、270°、360°的间歇停止的情况下,使四组中的大尺寸的纽扣储存部23始终在托盘40的取出ロ 45及排出ロ 44处停止。[选择环]选择环70是具有覆盖旋转板21外周面的周壁的环状体,在该周壁上形成有90° 间隔的矩形切ロ 72。该切ロ 72设定得比最大的纽扣储存部23的开ロ部稍大,可以选择性地仅使纽扣储存部23、24、25这四个组中任意ー个尺寸的纽扣储存部的开ロ部开放。该选择环70可以利用螺钉71固定在旋转板21的上表面的直径方向两端部的两个部位上,通过松开这些螺钉71,可以相对于旋转板21旋转,可以适当地选择所使用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尺寸。[外周凸轮整体概略]外周凸轮50主要由凸轮板51以及贯穿凸轮板51的上表面中心位置的圆筒状的筒状体52构成。该外周凸轮50以凸轮板51为水平、筒状体52朝着铅垂上下方向的方式支撑在驱动单元上。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与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同心,向该筒状体22的内侧插入。另外,该外周凸轮50利用台阶部比螺纹部长的台阶螺钉53、53经由对角配置的两个圆弧形的长孔30、30与旋转板21连结。另外,在各台阶螺钉53、53上安装有螺旋弹簧54、54,外周凸轮50向与旋转体20侧压接的方向施加弹力。形成在上述旋转板21上的两个长孔30、30是以旋转板21的旋转中心为中心的圆弧状,可以使外周凸轮50相对于旋转体20转动而进行角度调节。此外,在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上安装有后述的可以手动操作的定位螺钉82,该定位螺钉82的前端部按压在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的外周面上,从而也可以固定为外周凸轮50不相对于旋转体20转动。此外,外周凸轮50的至少筒状体52由金属形成,优选由硬度比螺钉高的钢铁等金属形成,以抑制由于定位螺钉82紧固而产生凹陷或损伤。由此,进行微调整的情况下,可以消除由于以前的凹陷等使调整位置偏移的问题。此外,在外周凸轮50中,不仅筒状体52由金属形成,凸轮板51也可以由金属形成。[外周凸轮凸轮形状]如上所述,在旋转板21的下表面上,沿外周排列形成多个向下方凸出的凸块,该凸块构成各纽扣储存部23、24、25。并且,在将外周凸轮50安装于旋转体20上的状态下,凸轮板51配置在沿外周排列的多个凸块的恰好内側。其結果,凸轮板51的外周面与从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开ロ部插入的纽扣B抵接,阻止纽扣B进ー步进入。即,凸轮板51的外周面针对径向内侧,确定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凸轮板51的外周形成为,与旋转方向的角度变化相对应而使相距其旋转中心的距离产生规定变化的形状。即,凸轮板51的外周面具有凸轮部55。在本实施例中,四个凸轮部55以90°的间隔形成。如上述所示,通过以90°的间隔形成四个相同形状的凸轮部55,从而相对于上述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四个组中的每个组,对应一个凸轮部55。如上所述,外周凸轮50可以通过台阶螺钉53在由长孔30规定的范围内相对于旋转体20变更角度,在调节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吋,如图5所示,使外周凸轮50相对于旋转体20转动。在图5 (A)中,外周凸轮50的凸轮部55没有到达纽扣储存部23内储存的纽扣B,纽扣储存部23的深度处于过深的状态。对此,在图5 (B)中,使外周凸轮50旋转而适当地调节纽扣储存部23的深度。图8是表示一个凸轮部55的旋转角度与外径之间的关系的凸轮曲线。该凸轮部55采用如果凸轮角度向纽扣输送的正旋转方向増加,则凸轮外径变大的形状,调整范围角 度小于90°。如果凸轮外径变大,则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变浅,作为储存对象的纽扣的外径变小,如果凸轮外径变小,则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变深,作为储存对象的纽扣的外径变大。由于凸轮部55的凸轮形状为,如果纽扣B的外径变小则调整所要求的尺寸也变小,在较小的纽扣外径的情况下,构成凸轮外周形状,以使纽扣外径相对于所调整的角度的精度提闻。在与最小的纽扣对应的深度的最小区间KO和与最大的纽扣对应的深度的最大区间K4之间,在与外径较小的纽扣对应的区间Kl中,将凸轮角度所对应的凸轮外径变化量设定得较小,在与外径中等的纽扣对应的区间K2中,将凸轮角度所对应的凸轮外径变化量设定为中等程度,在与外径较大的纽扣对应的区间K3中,将凸轮角度所对应的凸轮外径变化量设定得较大。并且,在各区间及其切换区间中,以成为光滑曲线的方式形成凸轮曲线。另外,凸轮部55如图9 (A)所示,相对于纽扣输送时的旋转体20的旋转方向,成为随着朝向该旋转方向侧而深度变浅(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的凸轮形状。另外,为了进行比较说明,在图9 (B)中示出外周凸轮50A的凸轮部55A,其相对于纽扣输送时的旋转体20的旋转方向,成为随着朝向该旋转方向侧而深度变深(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小)的凸轮形状。图10 (A)与图10 (B)中示出图9 (A)与图9 (B)的纽扣输送状态的扩大图。如果旋转体20为了输送纽扣而旋转,则纽扣储存部23内部的纽扣B由于离心力的作用而向外周移动,从开ロ部向托盘40的引导壁42滑动,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被向旋转体20的旋转方向的反方向押回。并且,由于该摩擦力,使纽扣B与纽扣储存部23的纽扣输送方向侧的内壁接触。此时,由于凸轮部55的凸轮形状如图10 (A)所示,随着朝向旋转板的旋转方向而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所以凸轮部55与纽扣B之间的接触角度0 I (将旋转体20的中心和纽扣B的中心连结而成的直线L、与纽扣B和凸轮部55的切点或最近切点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钝角,在纽扣B与凸轮部55之间产生间隙S,纽扣B不会被夹在凸轮部55与托盘40的引导壁42之间。
另ー方面,由于凸轮部55A的凸轮形状如图10 (B)所示,随着朝向旋转板的旋转方向而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小,所以凸轮部55A与纽扣B之间的接触角度0 2(将旋转体20的中心和纽扣B的中心连结而成的直线L、与纽扣B和凸轮部55A的切点或最近切点处的切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为锐角,在纽扣B与凸轮部55A之间不产生间隙,产生下述问题,SP,纽扣B被夹在凸轮部55A与托盘40的引导壁42之间,使纽扣B损伤或使旋转体20停止。如上述所示,通过将外周凸轮50的凸轮部55的形状形成为,随着朝向纽扣输送时的旋转体20的旋转方向而深度变浅(相距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的凸轮形状,从而可以使旋转体20顺利地旋转,并且防止纽扣B的破损。[高度调节机构]如图4所示,在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的内侧下部插入旋转支撑的轴13,从筒状体52的上端插入的台阶螺钉12紧固在轴13上,将筒状体52与轴13连结。
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插入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的内側。旋转体20可以相对于外周凸轮50以筒状体52为中心转动,且可以沿筒状体52上下移动。即,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作为旋转体20的上下移动轴起作用。台阶螺钉12的头部位于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的上部。台阶螺钉12头部的外径比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的外径大。因此,如果使旋转体20向上方以一定程度移动,则该筒状体22的上端部与台阶螺钉12的头部抵接,限制旋转体20向更上方移动。高度调节机构80具有定位螺钉82,其设置在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上,对相对于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的旋转和上下移动进行固定;高度调节部件81,其固定安装在旋转体20的筒状体22上;以及固定螺钉83,其将该高度调节部件81固定在筒状体22的外周面上。高度调节部件81是弯曲形成为L字状的板状体,其上端部朝向水平方向,并且该上端部的下表面成为与位于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的上端部的台阶螺钉12上端的水平面相对的相对面。此外,筒状体52 (上下移动轴)上端部的水平面并不限于台阶螺钉12的上端面,也可以是其他部件的面。并且,将高度调节部件81安装在筒状体22上,以使高度调节部件81的相对面和台阶螺钉12的上端水平面的间隔,与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托盘40的底板4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大致一致。由此,为了使各纽扣储存部23、24、25内的高度与纽扣B的厚度相一致,在进行旋转体20的高度调节时,通过在高度调节部件81的相对面与台阶螺钉12的上端水平面之间夹持所储存的纽扣B,从而可以使各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底板41的上表面的距离与纽扣B的厚度大致一致。此外,实际上,各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底板41的上表面的距离,如果相对于纽扣B的厚度不留出一定程度的余量,则纽扣B相对于各储存部23、24、25的进出无法顺利地进行,因此,将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托盘40的底板41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隔调整为,相对于高度调节部件81的相对面与台阶螺钉12的上端水平面的间隔,大出“纽扣的厚度+—定的余量(=纽扣的插入高度)”。此外,在高度调节部件81上沿上下方向形成有长孔81a,经由该长孔81a利用紧固螺钉83固定在筒状体22上,因此,通过将该紧固螺钉83松开,将高度调节部件81沿上下进行位置调节,从而可以调节上述余量的大小。例如,在输送厚度为dll的较薄的纽扣BI的情况下,在将定位螺钉82松开的状态下,如图4 (A)所示,将该纽扣BI夹入高度调节部件81的相对面与台阶螺钉12的上端水平面之间。由此,可以将各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底板41的上表面的距离调整为dll加上一定的余量而得到的dl2的宽度。另外,在输送厚度为d21的较厚的纽扣B2的情况下,在将定位螺钉82松开的状态下,如图4 (B)所示,将该纽扣B2夹入高度调节部件81的相对面与台阶螺钉12的上端水平面之间。由此,可以将各储存部23、24、25的上顶面至底板41的上表面的距离调整为d21加上一定的余量而得到的d22的宽度。此外,由于作为定位螺钉82,使用与螺纹部相比头部直径较大的螺钉,所以可以不使用工具,通过手动操作而紧固,实现作业性的提高。另外,如上述所示,由于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为金属制,所以不会如树脂制的 情况所示产生出模斜度,可以使旋转体20沿垂直的轴上下移动,对于各组的纽扣储存部23、24、25,可以减少内部高度的不均等,可以迅速且容易地进行纽扣储存部的高度调节。[纽扣供给装置的动作说明]在上述纽扣供给装置2中,纽扣供给机构3、第I和第2水平进给机构10、4及臂部机构5由未图示的控制装置进行统ー控制,向纽扣缝制缝纫机I进行纽扣供给。即,如果纽扣供给机构3的振动机构3b进行驱动,则使供料盒3a内的纽扣B沿螺旋状通路排列并移动,从送出ロ 3c顺次逐一地沿水平方向送出。在第I水平进给机构10中,送出的纽扣B在托盘40的取出ロ 45处,从纽扣储存部23 (假设预先选择了 23)的开ロ部插入,旋转体20进行每次90°的间歇式旋转。并且,到达了托盘40的排出ロ 44的纽扣储存部23内的纽扣B被向下方排出,储存在第2水平进给机构4的第2旋转板4a的贯通孔内。在第2水平进给机构4中,与第I水平进给机构10的旋转体20的每次90的间歇式输送同步,使第2旋转板4a进行每次45°的间歇式输送,从第I水平进给机构10向第2旋转板4a的八个贯通孔逐一地供给纽扣B。并且,到达了排出ロ的贯通孔内的纽扣,由臂部机构5的纽扣位置修正部件5b施加转动动作,使转动臂5a的卡止销与缝合孔嵌合,通过转动臂5a的转动而输送到纽扣缝制缝纫机I的纽扣夹持腕lb,进行纽扣的缝合缝制。[效果]如上述所示,在纽扣供给装置2的第I水平进给机构10中,以同心的方式安装于旋转体上的外周凸轮50,针对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各组具有凸轮部55,由于各凸轮部55为相同的形状,所以可以通过外周凸轮50的旋转动作,同时进行各组的纽扣储存部23、24、25的深度调节作业,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调节作业。另外,在旋转体20上安装有高度调节部件81,通过由其与台阶螺钉12的上部水平面夹住纽扣B,从而可以同时进行各组的纽扣储存部23、24、25内的高度调节,可以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该高度调节作业。并且,此时,由于外周凸轮50的筒状体52由金属形成,所以抑制了斜度,消除了各组的纽扣储存部23、24、25内的高度不均等,因此,可以更简单且迅速地进行该高度调节作业。并且,由于筒状体52是金属的,所以在定位螺钉82紧固时不易产生损伤及凹陷,抑制了由损伤或凹陷引出的调节位置偏移的发生,因此,可以准确地对各纽扣储存部23、24、25内的高度进行微调整。另外,由于将纽扣储存部23、24、25构成为由三个等级尺寸组成的组,所以可以输送在外径方面范围更宽的纽扣B。此外,也可以准备更多的尺寸。另外,由于在旋转体20的上表面上,具有纽扣储存部23、24、25的各开ロ宽度的纽 扣选择量规26、27、28,所以可以迅速判断应使用纽扣储存部23、24、25中的哪个。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具有 纽扣供给机构,其顺次送出纽扣;以及 水平进给机构,其从所述纽扣供给机构取出纽扣,并将纽扣逐一地向纽扣缝制缝纫机侧输送, 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 旋转体,其具有在径向外侧开口的多个纽扣储存部; 驱动单元,其使所述旋转体旋转,对储存在所述多个储存部中的纽扣进行输送;以及外周凸轮,其安装在该旋转体上,可以以所述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作为基准而调节旋转角度,针对径向内侧,确定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的深度, 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沿所述旋转体的圆周方向以一定的角度间隔设置, 所述外周凸轮具有多个同一形状的凸轮部,这些凸轮部以与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相同的角度间隔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围绕所述旋转体周围的引导壁, 所述外周凸轮的多个凸轮部,具有随着朝向所述旋转体的旋转方向而使相距所述旋转中心的距离变大的凸轮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水平进给机构具有底板;上下移动轴,其支撑所述旋转体,使所述旋转体可以相对于该底板上下移动;以及调节单元,其将所述旋转体以任意高度固定在该上下移动轴上,所述调节单元具有固定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的高度调节部件, 所述高度调节部件具有与设置在所述上下移动轴的上端部上的水平面相对的相对面,将所述高度调节部件调节并安装在所述旋转体上,以使得在将纽扣插入至所述高度调节部件的相对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间隙的情况下,所述旋转体的多个纽扣储存部的上顶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之间的间隙距离成为所述纽扣的插入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下移动轴由金属形成, 所述调节单元具有定位螺钉,该定位螺钉通过相对于所述上下移动轴的紧固操作,而将所述旋转体固定在所述上下移动轴上。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多个纽扣储存部,具备多个具有不同开口宽度的纽扣储存部的组, 所述纽扣储存部的组以所述一定的角度间隔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旋转体的上表面设置有多个量规,它们是以与所述不同开口宽度分别相同的宽度形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纽扣供给装置,其可以统一地进行纽扣储存部的深度调节。纽扣供给装置2的水平进给机构(10)具有旋转体(20),其沿圆周方向以一定的角度间隔具有在径向外侧开口的多个纽扣储存部(23、24、25);驱动单元,其使旋转体旋转,对多个储存部内的纽扣进行输送;以及外周凸轮(50),其安装在该旋转体上,可以以旋转体的旋转中心为基准而调节旋转角度,针对径向内侧,确定多个纽扣储存部的深度,外周凸轮以与多个纽扣储存部相同的角度间隔而具有同一形状的多个凸轮部(55)。
文档编号D05B3/22GK102787454SQ20121015726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8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8日
发明者邓玉葵 申请人:Juki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