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4799阅读:2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各自的电动机驱动主轴与送布机构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有一种利用各自的电动机驱动主轴与送布机构的缝纫机。由于该缝纫机能够自由控制送布量,因此能够容易缝制各种图案。例如,日本特许公开1979年92444号公报所公开的缝纫机的送布控制装置借助于连杆机构将送布电动机的驱动传递到配置有送布齿的送布台。若送布电动机的驱动轴在规定角度的范围内往返转动,则连杆机构使送布台沿缝纫机的送布方向往返移动。上述公报公所公开的缝纫机除了具有用于驱动主轴的电动机以夕卜,在机座部内还具有用于驱动送布机构的电动机。缝纫机在机座部内具有用于驱动送布机构以外的机构的致动器等。由于缝纫机需要用于将电动机配置在机座部内的空间,因此机座部内的机构的配置变得较为复杂。缝纫机因添加电动机而导致电路板大型化。但是,由于所添加的电动机赋予缝纫机的功能仅为用于使送布机构运动,因此存在效率较差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还能够将用于使送布机构运动的电动机用于其他用途的缝纫机。技术方案I的缝纫机具有电动机,其使驱动轴转动;送布台,其水平支承送布齿;第一动力机构,其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进行动作,使上述送布台沿水平方向运动;第二动力机构,其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进行动作,使与上述送布台不同的其他构件运动;以及动作构件,其设置在上述驱动轴上,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第一动力机构与上述第二动力机构运动,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而使上述第一动力机构运动,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二动力机构运动。通过驱动轴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动作构件使第一动力机构运动。第一动力机构使送布台沿水平方向运动。缝纫机能够通过驱动电动机进行送布。动作构件通过驱动轴转动到第二角度而使第二动力机构运动。第二动力机构使与送布台不同的其他构件运动。因此,缝纫机还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其他用途。在技术方案2的缝纫机中,上述动作构件具有第一凸轮,其在上述驱动轴在上述第一角度的范围内转动时作用于上述第一动力机构;以及第二凸轮,其在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时作用于上述第二动力机构。第一凸轮使第一动力机构运动,从而使送布台沿水平方向运动。第二凸轮使第二动力机构运动,从而使与送布台不同的其他构件运动。因此,缝纫机还能够通过使用第一凸轮与第二凸轮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其他用途。技术方案3,4的缝纫机具有第三凸轮,其设置在能够旋转的轴部上;切断构件,其具有固定刀具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第一连结构件,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具有作为供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部位的被作用部;以及移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与上述第三凸轮分离的分离位置接近上述第三凸轮而使上述被作用部移动到能够受到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接触位置,上述其他构件包括上述第一连结构件,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上述移动机构,上述第一连结构件通过上述第三凸轮作用于上述被作用部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上述动作构件(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移动机构运动,从而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触位置。电动机使移动机构运动,从而使第一连结构件的被作用部从分离位置移动到接触位置。若被作用部移动到接触位置时,伴随着能够旋转的轴部的旋转而旋转的第三凸轮作用于被作用部。通过第三凸轮作用于被作用部,第一连结构件使移动刀具移动而将线切断。因此,缝纫机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产生用于使第一连结构件的被作用部移动的动力。对于缝纫机而言,例如与另外设置用于使第一连结构件的被作用部移动的螺线管等时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在技术方案5、6的缝纫机中,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切断构件,该切断构件具有固定刀具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连结构件,该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上述动作构件(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缝纫机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产生为了将线切断而使第二连结构件运动的动力。技术方案7 12的缝纫机中,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施加于面线的张力,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上述动作构件(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缝纫机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产生为了使松线装置运动而使第三连结构件运动的动力。因此,对于缝纫机而言,例如与另外设置用于使松线装置运动的螺线管等时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在技术方案13、14的缝纫机中,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扫线装置,该扫线装置用于对处在位于上述送布齿的上方的缝纫针与上述送布齿之间的面线进行扫线,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四连结构件,该第四连结构件与上述扫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上述动作构件(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四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缝纫机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产生为了使扫线装置运动而使第四连结构件运动的动力。在技术方案15 17的缝纫机中,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压脚,该压脚与上述送布齿相对地设置,能够在与上述送布齿之间夹持布的按压位置和远离上述送布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五连结构件,该第五连结构件与上述压脚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上述动作构件(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五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缝纫机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用于产生为了使压脚移动而使第五连结构件运动的动力。


图1是缝纫机I的立体图。图2是送布机构70的第一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送布机构70的第二状态的立体图。图4是送布机构70的第三状态的立体图。图5是从底面侧观察驱动轴36处于第一角度的范围内且滚柱955位于分离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立体图。图6是驱动轴36处于第一角度的范围内且滚柱955位于分离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仰视图。图7是从底面侧观察驱动轴36处于第一角度的范围内且滚柱955位于分离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立体图。图8是从底面侧观察驱动轴36处于第二角度且滚柱955位于接触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立体图。图9是驱动轴36处于第二角度且滚柱955位于接触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仰视图。图10是从底面侧观察驱动轴36处于第二角度且第一连结构件93的滚柱955位于接触位置时的送布机构70与线切断机构90的立体图。图11是表示驱动轴36的旋转角度与接触部56的位置之间的关系、驱动轴36的旋转角度与凸轮968和移动机构91的位置关系之间的关系的图。图12是夹线机构63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的主视图。图13是夹线机构63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的另一主视图。图14是扫线杆78位于待机位置时的扫线装置76的后视图。图15是扫线杆78的顶端移动到下方时的扫线装置76的后视图。图16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的驱动轴36位于第一角度的范围内的状态的立体图。图17是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的驱动轴36位于第二角度的状态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参照

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图1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表面侧、背面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前侧、后侧。如图1所示,缝纫机I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和机臂部4。机座部2从上方安装于工作台20的上表面的凹部(省略图示)。支柱部3从机座部2的右端向上方延伸。机臂部4从支柱部3的上端向左方延伸。机臂部4与机座部2的上表面相对。机臂部4在左端部下方具有压杆44 (参照图12)。压杆44在下端安装有压脚17。压脚17与送布齿34 (参照图2)相对。机臂部4在内部保持有针杆7。针杆7在下端安装有缝纫针8。针杆7与缝纫针8伴随着主电动机13的驱动而上下往返移动。机臂部4在左端部前方具有挑线杆9。挑线杆9与针杆7连动地上下运动。机臂部4在上部具有操作部10。操作部10在前表面具有液晶面板11。操作者一边看着液晶面板11 一边操作操作部10,将各种指示输入缝纫机I。缝纫机I在工作台20的下表面具有控制装置25。控制装置25借助于杆21与踩踏式的踏板22相连接。操作者向后侧或前侧操作踏板22。控制装置25根据踏板22的操作方向与操作量控制缝纫机I的动作。缝纫机I在工作台20的下方具有膝盖操作杆(省略图示)。操作者通过操作上述膝盖操作杆使压脚17上下运动。支柱部3在右侧面上部具有主电动机13。机臂部4在内部具有主轴14。主轴14以能够旋转的状态在机臂部4内部向左右方向延伸。主轴14的右端与主电动机13相连接。主轴14的左端与针杆上下运动机构(省略图示)相连接。主电动机13通过驱动主轴14使针杆7与挑线杆9上下运动。机座部2在上表面左端具有针板15,针板15在大致中央部具有针孔18 (参照图2)。缝纫针8的下端在下降时穿过针孔18。针板15分别在针孔18的左方、前方、后方、右方具有送布齿孔19(参照图2)。送布齿孔19呈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长方形形状。机座部2在针板15的下方具有旋梭机构(省略图示)、送布机构70 (参照图2 图4)和线切断机构90 (参照图5 图10)。送布机构70是用于输送缝制对象物(布等)的机构。线切断机构90是用于在针孔18的下方切断面线与底线的机构。参照图2说明送布机构70的结构。图2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左上侧、右下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右侧、左侧。在图2中,省略线切断机构90(参照图5)的图示。送布机构70具有送布台33、送布齿34、电动机35、槽凸轮65、动力传递机构60和上下动力机构47等。送布台33位于针板15的下方并且与针板15大致平行。送布台33在上表面中心附近大致水平地支承送布齿34。送布齿34与送布齿孔19的位置相对应。送布齿34在前后方向上较长,其前后方向的长度比送布齿孔19的长度短。送布齿34在上部具有用于在送布齿34与压脚17之间夹持布的凹凸。电动机35是步进电动机,其配置在送布台33的右方。电动机35使送布台33沿前后方向移动。电动机35使向左方延伸的驱动轴36转动。槽凸轮65固定于驱动轴36的顶端。驱动轴36将后述的凸轮68(参照图6)固定在槽凸轮65的右侧。槽凸轮65具有凸轮板61、底板66和侧板67。凸轮板61呈大致圆盘状,并且具有与驱动轴36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曲面。凸轮板61在曲面上具有向驱动轴36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62。突出部62与动力传递机构60的接触部56 (后述)相接触。固定在凸轮板61的右侧面上的底板66形成为与凸轮板61的右侧面相同的形状并且比凸轮板61的右侧面大,侧板67设置在底板66的周端部。凸轮板61、底板66和侧板67形成槽状的槽部69。槽部69具有槽突出部691。槽突出部691以与突出部62的形状相对应的方式向驱动轴36的径向外侧突出。动力传递机构60设置在送布台33与槽凸轮65之间。动力传递机构60通过电动机35的驱动进行动作,使送布台33沿水平方向运动。动力传递机构60具有接触部56、中间作用臂55、水平输送轴28和连杆构件50。接触部56插入到槽部69内。接触部56设置在中间作用臂55的后端部。接触部56与中间作用臂55正交并且向右方突出。中间作用臂55沿前后方向延伸。中间作用臂55的前端部与水平输送轴28的轴向正交,与水平输送轴28的右端相连结。水平输送轴28沿左右方向延伸,以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承于机座部2。连杆构件50与水平输送轴28的左端相连结,向上方延伸。连杆构件50的上端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送布台33的前端部相连结。第一角度为在驱动轴36的旋转角度内突出部62作用于接触部56的角度,第一角度的范围为图11所示的9 I 0 3的范围。通过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槽凸轮65往返转动。接触部56伴随着槽凸轮65的往返转动而沿着突出部62上下运动。接触部56使中间作用臂55以水平输送轴28为中心转动。水平输送轴28与中间作用臂55的转动连动地转动。送布台33通过水平输送轴28的转动而沿前后方向移动。上下动力机构47设置在送布台33的后端。上下动力机构47具有上下输送轴27、带轮24、偏心部39和连杆构件51。上下输送轴27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机座部2,与水平输送轴28平行地沿左右方向延伸。带轮24固定于上下输送轴27的右端,借助于同步带(省略图示)与主轴14相连结。上下输送轴27通过主电动机13的驱动以与主轴14同步的状态旋转。偏心部39设置在上下输送轴27的左端,相对于上下输送轴27的轴心偏心。连杆构件51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送布台33的后端,以能够使偏心部39旋转的方式保持偏心部39。偏心部39伴随着上下输送轴27的旋转而借助于连杆构件51使送布台33上下运动。参照图2 图4说明送布机构70如何使送布台33进行前后方向动作。通过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送布机构70重复下述的第一状态 第三状态,从而使送布台33沿前后方向移动。凸轮板61的突出部62的顶端部在第一状态(参照图2)时与接触部56相接触。在第一状态下,驱动轴36位于角度0 2 (参照图11)的位置。因此,接触部56位于最上部,送布台33位于最前方。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在凸轮板61的突出部62的顶端部与中间作用臂55的接触部56相接触时突出部62的位置设为中间位置。若电动机35自第一状态进行驱动,则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突出部62伴随着驱动轴36的转动而绕顺时针转动,从中间位置向前方位置移动。由于接触部56沿着凸轮板61的曲面向下方移动,因此中间作用臂部55以水平输送轴28为中心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水平输送轴28与中间作用臂55的转动连动地绕逆时针转动。连杆构件50与水平输送轴28连动地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送布台33向后方移动。如图3所示,若驱动轴36转动到第一角度的范围的一端部、即转动到角度0 3(参照图11),则送布机构70处于第二状态。接触部56位于最下部,送布台33位于最后方。之后,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的转动方向反转。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凸轮板61伴随着驱动轴36的转动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突出部62从前方位置(参照图3)向中间位置(参照图2)移动。突出部62上推接触部56。中间作用臂55以水平输送轴28为中心绕顺时针转动,水平输送轴28与中间作用臂55的转动连动地绕顺时针转动。连杆构件50与水平输送轴28连动地绕顺时针转动,送布台33向前方移动。送布机构70返回到第一状态(参照图2)。驱动轴36自第一状态继续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凸轮板61伴随着驱动轴36的转动而继续绕逆时针转动。如图4所示,突出部62从中间位置向后方位置移动。由于接触部56沿着凸轮板61的曲面向下方移动,因此中间作用臂55以水平输送轴28为中心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水平输送轴28与中间作用臂55的转动连动地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连杆构件50与水平输送轴28连动地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切换送布台33的移动方向。送布台33向后方移动。如图4所不,若驱动轴36转动到第一角度的范围的另一端部,即转动到角度0 I (参照图11),则送布机构70处于第三状态。接触部56位于最下部,送布台33位于最后方。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的转动方向反转。驱动轴36绕顺时针转动。凸轮板61伴随着驱动轴36的转动而绕顺时针转动。突出部62从后方位置向中间位置移动。中间作用臂55以水平输送轴28为中心绕顺时针转动。水平输送轴28与中间作用臂55的转动连动地绕顺时针转动。连杆构件50与水平输送轴28连动地绕顺时针转动,送布台33向最前方移动。送布机构70返回到第一状态。送布机构70通过从第一状态 第三状态中的一个状态动作到另一个状态使送布台33沿前后方向往返移动。当电动机35自第一状态进行驱动时,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但是,驱动轴36也可以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说明送布机构70朝向后方送布的动作。送布机构70通过电动机35的驱动在第一状态 第三状态之间进行动作,利用主电动机13的驱动使送布台33上下运动而送布。在送布机构70处于第一状态时(参照图2),送布台33的送布齿34位于与针板15的上表面大致一致的位置。若主电动机13进行驱动,则偏心部39与连杆构件51使送布台33向上方移动。送布齿34自针板15的上表面向上方突出。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动力传递机构60使送布台33向后方移动。因此,送布机构70朝向后方送布。若主电动机13继续驱动,则偏心部39与连杆构件51使送布台33向下方移动,送布齿34返回到与针板15的上表面大致一致的位置。若电动机35的驱动轴36绕顺时针转动到第一角度的范围的一端部,则送布机构70处于第二状态(参照图3)。送布机构70停止送布。偏心部39与连杆构件51使送布台33进一步向下方移动。送布齿34自针板15的上表面向下方下降。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的转动方向反转而使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动力传递机构60使送布台33向前方移动。由于送布齿34自针板15的上表面向下方下降,因此送布机构70不进行送布。若主电动机13继续驱动,则偏心部39与连杆构件51使送布台33向上方移动,送布齿34返回到与针板15的上表面大致一致的位置。由于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因此送布机构70返回到第一状态(参照图2)。送布机构70重复上述动作,朝向后方送布。参照图5 图7说明线切断机构90。图6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背面侧,表面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前侧、后侧、右侧、左侧、上侧、下侧。线切断机构90具有电动机35、驱动轴36、凸轮68、移动机构91、第一连结构件93、切断动力机构96和切断构件97。凸轮68设置在电动机35的驱动轴36上。凸轮68 —体地形成在槽凸轮65的凸轮板61的右侧面上。凸轮68具有与驱动轴36的旋转角度相对应的曲面。凸轮68在曲面上具有向驱动轴36的径向外侧突出的突出部681。在驱动轴36转动到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时,突出部681作用于移动机构91 (参照图7、图10)。第二角度为图11所示的04 0 5的范围。在驱动轴36处于第二角度时,突出部681与移动机构91的抵接部911 (后述)相抵接。移动机构91具有第一板构件910和第二板构件920。移动机构91设置在凸轮68的后侧。第一板构件910是通过弯折一块板状的构件而形成的。第一板构件910具有抵接部911、第一臂部912、第二臂部913、第三臂部914和操作线保持部915。第一臂部912在凸轮68的后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一臂部912的板面朝向左右方向。抵接部911是通过将第一臂部912的前端部(凸轮68侧的端部)朝向左方弯折成圆弧状而形成的。抵接部911能够与凸轮68相抵接。第二臂部913从第一臂部912的上后端部向左方延伸。第二臂部913的板面朝向上下方向。第二臂部913在左部具有孔部(省略图示),销916 (参照图6)插入到该孔部中。销916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第一板构件910能够以销916为中心转动。第三臂部914从第二臂部913的左端部向后方延伸。第三臂部914的板面朝向上下方向。操作线保持部915是通过将第三臂部914的左后端部朝向下方弯折成直角而形成的。操作线保持部915具有孔部(省略图示),操作线57贯穿该孔部。操作线保持部915用于保持操作线57。操作线57与其动作将在后述说明。第三臂部914在下表面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圆柱部918。圆柱部918向下方延伸。圆柱部918贯穿第二板构件920的孔部921 (后述)。第二板构件920为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板状构件,设置在第一板构件910的第三臂部914的下侧。第二板构件920的后端部向右侧突出。第二板构件920在向右侧突出的部分上具有孔部(省略图示),销925插入到该孔部中。销925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第二板构件920能够以销925为中心转动。第二板构件920在前后方向中央部具有在前后方向上较长的孔部921,第一板构件910的圆柱部918贯穿孔部921。因此,第一板构件910与第二板构件920彼此卡合。第二板构件920的前端部922形成为向左斜前方向略微弯曲的圆弧状。前端部922与第一连结构件93的轴部933 (后述)相抵接。说明第一连结构件93。第一连结构件93通过后述的切断动力机构96的凸轮962作用于滚柱955而使移动刀具972移动。第一连结构件93具有移动部932、轴部950、连杆构件952和切线刀架953等。移动部932能够沿左右方向移动。移动部932具有轴部933、圆筒构件934、板部935、板部936、滚柱955、圆柱部937和方形挡块938等。轴部9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在第二板构件920的前端部922的左方。轴部933沿左右方向延伸。轴部933的右端能够与第二板构件920的前端部922相抵接。圆筒状的轴承931支承轴部933的左端。轴承931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使轴部933沿左右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承轴部933。圆筒构件934设置在轴部933的左右方向中央部。圆筒构件934的轴心沿左右方向延伸。轴部933贯穿圆筒构件934而固定在圆筒构件934内。圆筒构件934在右侧一体地具有板部935。板部935的板面朝向左右方向。轴部933贯穿板部935。板部935在后侧具有向斜上方突出的突出部939。突出部939在顶端具有孔部940 (参照图7)。圆柱状的轴部941贯穿孔部940。轴部941在突出部939的左方具有圆柱状的滚柱955。滚柱955能够相对于轴部941旋转。圆筒构件934在左侧一体地具有板部936。轴部933贯穿板部936。板部936在后侧具有突出部942。突出部942向斜下方突出。突出部942具有孔部943 (参照图5)。轴部944插入到孔部943 (参照图5)中。轴部944向右方延伸。轴部944在右端部具有固定在轴部944上的圆柱部937。板部936在前侧具有向斜下方突出的突出部945。突出部945在顶端部具有孔部946(参照图7)。轴部947插入到孔部946中。轴部947向左方延伸。轴部947在突出部945的左方具有四棱柱状的方形挡块938 (参照图7)。方形挡块938能够相对于轴部947旋转。弹簧968设置在板部936与轴承931之间。轴部933贯穿弹簧968。弹簧968向右方对移动部932施加弹性力。圆形板状的板部948设置在板部936的突出部945的左方。板部948的板面朝向左右方向。板部948在后斜上侧设有切成矩形状的切口部949 (参照图7)。切口部949与方形挡块938的位置、大小相对应。方形挡块938能够贯穿切口部949。若移动部932沿左右方向移动,则方形挡块938沿着切口部949在左右方向上滑动。板部948在左侧面的前斜下部与轴部950相连结。轴部950向左方延伸。轴部950在左方设置有轴承951。固定在机座部2上的轴承951以能够使轴部950转动的方式支承轴部950。轴部950在轴承951的左方与连杆构件952相连结。连杆构件952沿前后方向延伸,在后端部与圆环状的切线刀架953相连结。切线刀架953设置在轴承967 (后述)的左端部。切线刀架953能够绕轴承967转动。切线刀架953在上端部固定有切断构件97的移动刀具972。切断构件97包括移动刀具972和固定刀具971。切断构件97位于针孔18 (参照图2)的下侧。固定刀具971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移动刀具972伴随着切线刀架953的转动而朝向固定刀具971移动。固定刀具971设置在与移动刀具972的移动范围相对应的位置上。切断构件97在移动刀具972与固定刀具971之间夹着面线与底线而将面线与底线切断。说明切断动力机构96。切断动力机构96提供用于通过第一连结构件93使移动刀具972移动来切断面线与底线的动力。切断动力机构96具有下轴961、用于移动刀具972的切断动作的凸轮962 (参照图6、图7)、凸轮965和轴承967等。轴部961在移动机构91上侧沿左右方向延伸。下轴961在右端部具有省略图示的带轮,在左端部具有旋梭。该带轮借助于省略图示的齿轮与上下输送轴27相连结。下轴961能够伴随着由主电动机13驱动的主轴14的旋转而旋转。如图6、图7所示,凸轮962固定在轴部961上。凸轮962具有一部分外周向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部963。方形构件964设置在凸轮962的左侧。用于移动刀具972的回位动作的凸轮965设置在方形构件964的左侧。凸轮965具有一部分外周向外侧突出而成的突出部966。能够将轴部961插入其中的轴承967设置在凸轮965的左方。轴承967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以能够使轴部961旋转的方式支承轴部961。轴承967在左端部具有上述的切线刀架953。说明将线切断的一系列的动作。在切断构件97要将线切断时,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由于驱动轴36转动到第一角度的范围以外,因此槽突出部691及凸轮板61的突出部62与接触部56 (参照图8)分离。如图11所示,当驱动轴36处于第二角度时,接触部56仍处于最下部,因此,送布机构70不进行动作。如图10所示,若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则凸轮68的突出部681与抵接部911相抵接。突出部681向后方推压抵接部911。第一板构件910以销916为中心绕仰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若第一板构件910以销916为中心绕仰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则圆柱部918 —边在第二板构件920的孔部921内滑动,一边向左方推压孔部921的侧面。由于圆柱部918向左方推压孔部921的侧面,因此第二板构件920以销925为中心绕仰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第二板构件920的前端部922克服弹簧968的作用力而向左方推压移动部932的轴部933。轴部933沿着轴承931的内周面向左方移动。方形挡块938沿着板部948的切口部949 (参照图8)向左方移动。因此,移动部932向左方移动。若移动部932向左方移动,则滚柱955向左方移动而位于与凸轮962接触的接触位置。即,滚柱955从与凸轮962在右方分离的分离位置(参照图5 图7)移动到接触位置(参照图8 图10)。如图10所示,下轴961伴随着主轴14的旋转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旋转。因此,凸轮962在左侧视状态下绕逆时针旋转。凸轮962的突出部963向上方推压位于接触位置的滚柱955。滚柱955以轴部933为中心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轴部933伴随着滚柱955的转动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旋转。板部936的突出部945与方形挡块938伴随着轴部933的旋转而以轴部933为中心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移动。板部948、轴部950伴随着方形挡块938的移动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切线刀架953伴随着轴部950的转动而借助于连杆构件952绕轴承967 (下轴961)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移动刀具972伴随着切线刀架953的转动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移动。移动刀具972与固定刀具971夹着面线与底线而将面线与底线切断。若移动刀具972与切线刀架953将线切断,则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与第二角度不同的角度。抵接部911与凸轮68的突出部681彼此分离。凸轮68不作用于移动机构91。弹簧968向右方推压移动部932。移动部932向右方移动。滚柱955与凸轮962分尚。S卩,滚柱955从接触位置(参照图8 图10)移动到分尚位置(参照图5 图7)。当移动部932向右方移动时,移动部932的轴部933向右方推压第二板构件920的前端部922。第一板构件910绕仰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移动。连杆构件952因图示之外的弹簧的弹性力而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切线刀架953借助于连杆构件952绕轴承967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伴随着切线刀架953的转动,移动刀具972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因此,移动刀具972与固定刀具971分离(参照图6、图7)。由于连杆构件952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因此轴部950、板部948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方形挡块938伴随着板部948的转动而移动,板部936以轴部933为中心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移动。因此滚柱955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移动。在连杆构件952克服省略图示的弹簧的作用力而不进行移动且滚柱955不进行移动时,凸轮965的突出部966推压圆柱部937。滚柱955绕左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移动。移动刀具972与固定刀具971分离。参照图12、图13说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与夹线机构63。图12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表面侧、背面侧分别是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与夹线机构63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前侧、后侧。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与夹线机构63容纳在机臂部4的左端部内侧。夹线机构63具有夹线板75。夹线板75为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板状构件,能够以下端为轴进行转动。夹线板75与图示之外的夹线器相连接。如公知那样,夹线器利用弹簧(省略图示)对夹在一对夹线盘(省略图示 )之间的线施加张力。夹线器具有张力释放销(省略图示)。在夹线板75绕主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时(参照图12),夹线板75不作用于张力释放销而利用夹线器对面线施加张力。在夹线板75绕主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时(参照图13),夹线板75作用于张力释放销而减缓夹线器施加于面线的张力。夹线板75的上端与操作线57的一端相连接。操作线57从夹线板75的上端向右方延伸。操作线57贯穿管571的内部。机臂部4在内部的右端部具有支承构件(图示之外)。支承构件支承管571。操作线57在夹线板75与支承构件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穿过支柱部3和机座部2。操作线57的另一端固定在移动机构91的第一板构件910的操作线保持部915 (参照图5)上。第一板构件910使操作线57绷紧或松弛。说明夹线机构63的驱动原理。夹线机构63与面线和底线的切断动作同步地进行动作。如上所述,在切断构件97要将面线与底线切断时,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凸轮68的突出部681与第一板构件910的抵接部911相抵接(参照图8 图10)。第一板构件910以销925为中心转动。操作线保持部915伴随着第一板构件910的转动而向左方移动,使操作线57绷紧。如图13所示,若操作线保持部915拉伸操作线57,则操作线57向右方移动。与操作线57相连接的夹线板75绕主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如上所述,夹线板75作用于张力释放销而减缓夹线器施加于面线的张力。若完成面线与底线的切断,则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向远离第二角度的方向转动。凸轮68的突出部681与抵接部911 (参照图5 图7)分离。第一板构件910的操作线保持部915向右方移动,使操作线57松弛。如图12所示,操作线57向左方移动。与操作线57相连接的夹线板75绕主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如上所述,夹线板75解除作用于张力释放销的作用力,利用夹线器对面线施加张力。
说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如图12所示,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具有曲柄构件71、轴72、卡合构件73、压脚抬杆74。杆状的卡合构件73设置在压杆44的上下方向大致中央部分。卡合构件73沿前后方向延伸。卡合构件73的前侧用螺丝固定在压杆44上。曲柄构件71是弯折而成的板材。曲柄构件71的一端配置在卡合构件73的下方。曲柄构件71从卡合构件73的下方向右方延伸,弯折成直角而向上方延伸。轴72以能够以使曲柄构件71转动的方式支承曲柄构件71的弯折部分。压脚抬杆74以能够前后方向的轴(省略图示)为中心转动的方式设置在曲柄构件71的后侧。压脚抬杆74从下方作用于曲柄构件71。操作者直接手动地转动操作压脚抬杆74,使压脚17上下运动。曲柄构件71的上端与操作线58的一端相连接。操作线58从曲柄构件71向右方延伸。操作线58贯穿管581。上述支承构件支承管581。操作线58在曲柄构件71与支承构件之间沿左右方向延伸,穿过支柱部3向下方延伸。操作线58的另一端与操作者能够操作的上述膝盖操作杆(省略图示)相连接。在操作者操作上述膝盖操作杆时,操作线58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伴随着上述膝盖操作杆的操作使压脚17在按压位置(参照图12)与释放位置(参照图13)之间移动。按压位置是压脚17在其与送布齿34 (参照图2)之间夹持布的位置。释放位置是压脚17向上方远离送布齿34的位置。参照图12、图13说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的驱动。操作者在进行缝制操作时,使压脚17移动。操作者在要使压脚17从释放位置(参照图13)向按压位置(参照图12)移动时,通过操作膝盖操作杆使操作线58松弛。若膝盖操作杆使操作线58松弛,则操作线58向左方移动。曲柄构件71以轴72为中心绕主视状态下的逆时针方向转动(参照图12)。曲柄构件71的从轴72向左方延伸的部分向下方移动。卡合构件73与压杆44因弹簧45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移动。与压杆44相连接的压脚17向下方移动,压脚17的位置变成按压位置。在要使压脚17的位置从按压位置(参照图12)向释放位置(参照图13)移动时,膝盖操作杆根据操作者的操作向下方使操作线58绷紧。操作线58向右方移动。曲柄构件71以轴72为中心绕主视状态下的顺时针方向转动(参照图13)。曲柄构件71的从轴72向左方延伸的部分向上方移动,向上方上推卡合构件73与固定在卡合构件73上的压杆44。与压杆44相连接的压脚17向上方移动,压脚17的位置变成释放位置。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的转动,槽凸轮65使动力传递机构60运动而使送布台33沿水平方向运动。缝纫机I能够通过驱动电动机35进行送布。通过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凸轮68使移动机构91运动而使第一连结构件93的滚柱955从分离位置(参照图5 图7)向接触位置(图8 图10)移动。缝纫机I通过使滚柱955移动到接触位置而借助于滚柱955将轴部961的旋转传递到移动刀具972。移动刀具972与固定刀具971夹着面线与底线地将面线与底线切断。因此,缝纫机I还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35用于产生为了将线切断而使第一连结构件93的滚柱955运动的动力。对于缝纫机I而言,例如与另外设置用于使第一连结构件93运动的螺线管等时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在本实施方式中,夹线机构63与面线和底线的切断动作同步地减缓或增强施加于面线的张力。凸轮68通过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而借助于第一板构件910和操作线57使夹线机构63运动。夹线机构63减缓施加于面线的张力。电动机35通过使驱动轴36向远离第二角度的方向转动而借助于第一板构件910和操作线57使夹线机构63运动。夹线机构63增强施加于面线的张力。缝纫机I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35用作借助于第一板构件910和操作线57使夹线机构63运动的动力。因此,对于缝纫机I而言,例如与另外设置用于使夹线机构63运动的螺线管等时相比,能够降低成本。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电动机35相当于本发明的电动机。动力传递机构60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动力机构。槽凸轮65和凸轮68相当于本发明的动作构件。槽凸轮65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凸轮。凸轮68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凸轮。轴部961相当于本发明的轴部。凸轮962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凸轮。滚柱955相当于本发明的被作用部。夹线机构63相当于本发明的松线装置。第一板构件910与操作线5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三连结构件。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对于槽凸轮65与凸轮68的形状并没有限定。可以将槽凸轮65变形为平面、板状、圆筒形状的凸轮。可以将槽凸轮65与凸轮68这两个凸轮变形为一个具有两个突出部的槽凸轮。通过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转动,一个突出部作用于动力传递机构60。通过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另一个突出部作用于移动机构91。该一个槽凸轮也可以不具有两个突出部而具有一个突出部。当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转动时,该一个突出部作用于动力传递机构60。当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时,该一个突出部作用于移动机构91。驱动轴36具有槽凸轮65与凸轮68这两个凸轮,但对凸轮的数量并没有限定。例如,凸轮也可以在具有槽凸轮65之外还具有三个凸轮。该三个凸轮可以分别作用于送布台以外的构件(例如使扫线装置运动的构件、使压脚运动的构件等)。可以存在驱动轴36所转动的第一角度的范围以外的三个不同的第二角度,以便该三个凸轮分别作用于相对应的构件。在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时,缝纫机I可以进行夹线机构63和第一连结构件93以外的动作。例如,缝纫机I也可以在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时使压脚17进行动作。第一板构件910的操作线保持部915 (参照图5)与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的操作线58 (参照图12)相连结。若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则操作线保持部915绕仰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使操作线58绷紧。压脚17向释放位置(参照图13)移动。若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向远离第二角度的方向转动,则操作线保持部915绕仰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使操作线58松弛。压脚17向按压位置(参照图12)移动。因此,缝纫机I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35用于产生为了使压脚17移动而使第一板构件910和操作线58运动的动力。第一板构件910、操作线57和压脚上下移动机构64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五连结构件。缝纫机I也可以构造成在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时使扫线装置76进行动作。参照图14、图15说明本变形例。图14的上侧、下侧、右侧、左侧、表面侧、背面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后侧、前侧。扫线装置76设置在机臂部4的左端部的后侧。扫线装置76具有曲柄构件77、旋转轴79、扫线杆78和螺旋弹簧80。曲柄构件77具有第一构件771、第二构件772和第三构件773。第一构件771为大致L字状的板状构件。第一构件771在右上端部固定有操作线81的一端。操作线81的另一端固定在第一板构件910的操作线保持部915 (参照图5)上。第一构件771在下侧的弯曲部具有销774。销774以能够使第一构件771旋转的方式支承第一构件771。第二构件772与第一构件771的左端部相连结,向下方延伸。第二构件772因第一构件771的旋转而上下运动。第三构件773与第二构件772的下端相连结。第三构件773在右端部具有旋转轴79。第三构件773由第二构件772的上下运动而使旋转轴79转动。旋转轴79向前方延伸。扫线杆78设置在旋转轴79的前端。扫线杆78向右侧下方延伸。扫线杆78的顶端向前方弯折。扫线杆78伴随着旋转轴79的旋转而旋转。螺旋弹簧80卷绕在旋转轴79的前端部。螺旋弹簧80朝向图14所示的待机位置对扫线杆78施加弹性力。说明扫线装置76的动作。在扫线装置76要进行动作而进行扫线时,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操作线保持部915绕仰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使操作线81绷紧。操作线81牵引曲柄构件77的第一构件771。第一构件771以销774为中心绕后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第二构件772向上方移动。第三构件773绕后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旋转轴79绕后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扫线杆78从待机位置绕后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扫线杆78的顶端向位于缝纫针8的下方的扫线位置(参照图15)移动。扫线杆78在向扫线位置移动的过程中横穿缝纫针8的下方。扫线杆78勾住从缝纫针8向下方延伸的面线。若扫线杆78勾住面线,则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向远离第二角度的方向转动。操作线保持部915绕仰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使操作线81松弛。扫线杆78因螺旋弹簧80的作用力而向待机位置移动。因此,扫线杆78对面线进行扫线。如上所述,缝纫机I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35用于产生为了使扫线装置76运动而使操作线81运动的动力。第一板构件910和操作线8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四连结构件。用于进行送布的结构和用于将线切断的结构能够进行变形。以下,参照图16、图17说明作为第一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I。在以下的说明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构件以相同的附图标记表不,省略详细的说明。图16、图17表不缝细机的机座部2 (参照图1)的内部机构的一部分,图16、图17的上侧、下侧、左上侧、右下侧、左下侦U、右上侧分别是缝纫机I的上侧、下侧、左侧、右侧、前侧、后侧。说明使送布台33沿水平方向运动的机构。在图16、图17中,省略设置在送布台33上的送布齿34 (参照图2)的图示。电动机35在驱动轴36的顶端固定有凸轮981。凸轮981具有向与驱动轴3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982。连结部983位于凸轮981的左斜前侧。连结部983沿上下方向延伸。连结部983在下端具有轴部984。轴部984沿左右方向贯穿连结部983。连结部983固定在轴部984上。省略图示的支承构件以能够使轴部984转动的方式支承轴部984。省略图示的弹簧向后方对连结部983施加弹性力。连结部983在右侧面上具有向右侧突出的圆柱部985。圆柱部985与凸轮981的外周面相接触。连结部983的上端与送布台33的前端部相连结。说明如何使送布台33进行水平方向动作。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上述弹簧向后方对连结部983施加弹性力,因此,圆柱部985沿着固定在驱动轴36上的凸轮981的突出部982的形状向前后方向移动。连结部983通过圆柱部985的移动以轴部984为中心转动。连结部983使送布台33沿水平方向运动。使送布台33沿上下方向运动的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说明。说明用于将面线与底线切断的机构。驱动轴36在凸轮981的右侧具有凸轮987。凸轮987的直径小于凸轮981的直径。凸轮987具有突出部988,该突出部988在驱动轴36转动到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时作用于第二连结构件99 (后述)。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988向与驱动轴36延伸的方向正交的方向突出。第二连结构件99设置在凸轮981的下方。第二连结构件99利用电动机35的驱动使移动刀具972移动。第二连结构件99具有连杆构件990、连杆构件991和切线刀架992。连杆构件990位于凸轮987的后方下侧。销993插入到连杆构件990的下端部中,固定在机座部2的内部。连杆构件990从下端部向后斜上方延伸,能够以销993为中心转动。连杆构件990在销993的稍上侧具有圆柱部994。圆柱部994向左方突出,与凸轮987的外周面相接触。图示之外的弹簧向圆柱部994朝向凸轮987的方向对连杆构件990施加弹性力。连杆构件991设置在连杆构件990的上端部的右侧,通过图示之外的销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连杆构件990相连结。连杆构件991向后斜下方延伸。切线刀架992的臂部995设置在连杆构件991的下端部的右侧,通过图示之外的销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与连杆构件991相连结。切线刀架992能够绕圆筒状的支承构件996转动。切线刀架992在与臂部995相反侧的端部的左侧具有切断构件97的移动刀具972。说明面线与底线的切断。在切断构件97要将面线与底线切断时,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如图17所示,凸轮987的突出部988向下方推压圆柱部994。连杆构件990以销993为中心绕右侧视状态下的顺时针转动。连杆构件991的上端通过连杆构件990的转动向下方移动。连杆构件991的下端向后方推压切线刀架992的臂部995。切线刀架992绕右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移动刀具972进行移动,在其与固定刀具971之间将面线与底线切断。在将线切断之后,电动机35使驱动轴36以远离第二角度的方式转动。连杆构件990因图示之外的弹簧的作用力而以销993为中心绕右侧视状态下的逆时针转动。移动刀具972通过连杆构件990的转动而借助于连杆构件990、连杆构件991和切线刀架992向远离固定刀具971的方向移动。如上所述,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通过驱动轴36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的转动,凸轮981通过使连结部983转动而使送布台33沿水平方向运动。缝纫机I能够通过驱动电动机35进行送布。通过驱动轴36转动到第二角度,凸轮987能够使第二连结构件99运动而使移动刀具972移动。移动刀具972进行移动而在其与固定刀具971之间将面线与底线切断。因此,缝纫机I还能够将用于送布的电动机35用于产生为了将线切断而使第二连结构件99运动的动力。连结部983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动力机构。凸轮981和凸轮987相当于本发明的动作构件。凸轮981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一凸轮。凸轮987相当于本发明的第二凸轮。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电动机(35 ),其使驱动轴(36 )转动; 送布台(33),其水平支承送布齿(34); 第一动力机构(60、983),其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进行动作,使上述送布台沿水平方向运动; 第二动力机构(57、64、81、91、99、910),其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进行动作,使与上述送布台不同的其他构件(63、76、93、97)运动;以及 动作构件(65、68、981、987),其设置在上述驱动轴上,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第一动力机构与上述第二动力机构运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向转动而使上述第一动力机构运动,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二动力机构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动作构件具有 第一凸轮(65、981),其在上述驱动轴在上述第一角度的范围内转动时作用于上述第一动力机构;以及 第二凸轮(68、987),其在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时作用于上述第二动力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三凸轮(962),其设置在能够旋转的轴部(961)上; 切断构件(97),其具有固定刀具(971)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972),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 第一连结构件(93),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具有作为供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部位的被作用部(955);以及 移动机构(91),其通过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与上述第三凸轮分离的分离位置接近上述第三凸轮而使上述被作用部移动到能够受到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接触位置,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上述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上述移动机构, 上述第一连结构件通过上述第三凸轮作用于上述被作用部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移动机构运动,从而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触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具有 第三凸轮,其设置在能够旋转的轴部上; 切断构件,其具有固定刀具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 第一连结构件,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具有作为供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部位的被作用部;以及 移动机构,其通过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与上述第三凸轮分离的分离位置接近上述第三凸轮而使上述被作用部移动到能够受到上述第三凸轮作用的接触位置,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上述第一连结构件,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上述移动机构, 上述第一连结构件借助于上述第三凸轮作用于上述被作用部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移动机构运动,从而使上述第一连结构件的上述被作用部从上述分离位置移动到上述接触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切断构件(97),该切断构件具有固定刀具(971)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972),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连结构件(99),该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切断构件,该切断构件具有固定刀具和相对于上述固定刀具移动的移动刀具,在上述固定刀具与上述移动刀具之间将线切断,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二连结构件,该第二连结构件与上述移动刀具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二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移动刀具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63),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57、910),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12.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松线装置,该松线装置用于减缓面线的张力,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三连结构件,该第三连结构件与上述松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三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松线装置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3、5、7、9、11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扫线装置(76),该扫线装置用于对处在位于上述送布齿的上方的缝纫针(8)与上述送布齿之间的面线进行扫线,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四连结构件(81、910),该第四连结构件与上述扫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四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
14.根据权利要求2、4、6、8、10、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扫线装置,该扫线装置用于对处在位于上述送布齿的上方的缝纫针与上述送布齿之间的面线进行扫线,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四连结构件,该第四连结构件与上述扫线装置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四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扫线装置运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压脚(17),该压脚与上述送布齿相对地设置,能够在与上述送布齿之间夹持布的按压位置和远离上述送布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五连结构件(64),该第五连结构件与上述压脚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五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压脚,该压脚与上述送布齿相对地设置,能够在与上述送布齿之间夹持布的按压位置和远离上述送布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五连结构件,该第五连结构件与上述压脚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动作构件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五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缝纫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其他构件包括压脚,该压脚与上述送布齿相对地设置,能够在与上述送布齿之间夹持布的按压位置和远离上述送布齿的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二动力机构包括第五连结构件,该第五连结构件与上述压脚相连结,通过上述电动机的驱动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上述第二凸轮通过上述驱动轴转动到上述第二角度而使上述第五连结构件运动,从而使上述压脚在上述按压位置与上述释放位置之间移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还能够将使送布机构运动的电动机用于其他用途的缝纫机。电动机具有驱动轴。驱动轴具有槽凸轮和凸轮。动力传递机构分别与槽凸轮和送布台相连结。通过驱动轴在第一角度的范围内向一个方向及相反方转动,槽凸轮使动力传递机构运动。动力传递机构使送布台沿水平方向运动。移动机构设置在凸轮的后侧。第一连结构件设置在移动机构的左侧。第一连结构件具有供凸轮作用的滚柱,与移动刀具相连结。通过驱动轴转动到与第一角度不同的第二角度,凸轮使移动机构运动。移动机构使滚柱移动到与凸轮接触的接触位置。
文档编号D05B27/02GK103031671SQ201210365288
公开日2013年4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29日
发明者加藤雅史 申请人: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