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该纺织品中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复合纱中饰纱为预取向丝、芯纱为全牵伸丝,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0%~35%、芯纱与饰纱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饰纱的结晶度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断裂伸长率在45%以上;且复合纱的捻度为400~3500T/M;在染色后整理加工过程中,不需经过特殊的后加工即可得到手感柔软、蓬松性好,悬垂性优良的纺织品。
【专利说明】 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0002]现在市场上具有一定丝长差、手感柔软蓬松的化纤长丝纺织品,其一般采用高超喂率的塔丝隆纱线,塔丝隆纱线在表面形成类似短纤触感的线圈,由于其在加工过程中采用高的超喂率,加工的稳定性差,并且复合纱线在退解过程中,由于丝圈间相互缠结,往往容易造成退解性困难的问题;在作为经纱用途时,整经、上浆以及织造过程中,塔丝隆纱线的线圈在钢筘中的通过性差,容易产生断头现象,严重降低了生产效率。并且塔丝隆纱线在加工过程中,为了得到很好的交缠效果,往往采用高的加工压力和低的加工速度,这样大大增加了加工成本。另外,塔丝隆纱线在使用工程中,往往直接使用或加弱捻,这样生产的纺织品,悬垂性比较差,只能作为运动服、休闲服等一般用途,不能满足高级时装面料悬垂性等的要求。再者,塔丝隆复合纱线的芯部和饰部均采用的FDY,这样所制备成的纺织品,手感一般都比较干燥。
[0003]中国专利CN02132202.3 “复合变形纱,其制造方法,用该复合变形丝纱制作的机织织物或针织织物,以及用于生产该变形纱的设备”中,所采用的芯纱和饰纱是被假捻和卷曲的,虽然芯纱在热处理条件下也具有自发伸长性,与饰纱复合后也会产生一定的丝长差,但手感还稍有欠缺,并且该专利中采用的原料需要假捻卷曲加工,增加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产成本低、通过部分采用具有一定丝长差的复合纱线形成手感柔软、蓬松并且悬垂感优良的纺织品及其生产方法。
[0005]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将预取向丝作为饰纱,经过弛缓热处理后,与作为芯纱的全牵伸丝在交络喷嘴处进行复合形成复合纱线,然后以该复合纱线作为原料通过编织或织造形成坯布,再经过前处理、染色后加工形成纺织品,复合纱线在所得纺织品中占30重量%以上,在染色后加工过程中,不需经过特殊的后加工即可得到手感柔软、蓬松性好、悬垂性优良的纺织品。
[0006]本发明的纺织品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复合纱中饰纱为预取向丝(Ρ0Υ)、芯纱为全牵伸丝(FDY),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0%?35%、芯纱与饰纱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饰纱的结晶度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断裂伸长率在45%以上、双折射率为0.13?0.165 ;且该复合纱的纤度为30?120旦尼尔、捻度为400 ?3500T/M。
[0007]如上所述复合纱线在纺织品中的含量在30重量%以上,当含量少于30重量%时,复合纱线在纺织品中的含量太少,不能充分体现复合纱丝长差柔软的手感以及悬垂性。复合纱线可以与其他纱线交编或交织,分别喂入(打入)或一起喂入(打入),喂入或打入的比例可以根据复合纱线在纺织品中的含量和组织要求或表面效果而定。如上所述其他纱线可以为PET长丝或Nylon长丝,形态优先选用全牵伸丝,光泽要求优先选用有光或大有光,捻度优先选用中捻或强捻。
[0008]复合纱线中饰纱为预取向丝、芯纱为全牵伸丝,芯纱或鞘纱的纤维原料为聚酯或聚酰胺纤维,光泽可以是半有光、大有光或是半有光和大有光的混合体。当对光泽有要求时,优选芯纱和饰纱中至少一种为大有光。芯纱的纤度为5?40旦尼尔,饰纱的纤度为24?75旦尼尔。
[0009]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0%?35%,优选5.0%?25%。由于丝长差的存在,使得饰纱在复合纱线中产生拱起状况,产生线圈,类似棉短纤的毛羽,进而得到细腻柔软棉的触感。
[0010]由于复合纱线中芯纱采用全牵伸丝,染色上色率低;而饰纱采用预取向丝,由于取向度以及结晶度均比较低,从而使得饰纱具有比芯纱全牵伸丝更好的上色率,这样芯纱饰纱产生色差,L值差在5以上,计算公式如下:
L值差=L (芯纱)-L (饰纱)。
[0011]本发明复合纱线的捻度是400?3500T/M。当对纺织品的悬垂性要求比较高时,复合纱线的捻度优选800?3500T/M ;当对纺织品的柔软棉感要求比较高时,复合纱线的捻度优选400?2500T/M ;综合考虑纺织品的悬垂性和柔软棉感的要求,复合纱线的捻度优选800 ?2500T/M。
[0012]本发明复合纱线的纤度为30?120旦尼尔。当作为时装面料用途时,复合纱线的纤度优选30?85旦尼尔。
[0013]本发明纺织品的生产方法:选用预取向丝作为饰纱、全牵伸丝作为芯纱,其中饰纱经过驰缓热处理后,与芯纱在交络喷嘴处进行复合形成纤度为30?120旦尼尔的复合纱,再将所得复合纱进行加捻,捻度为400?3500T/M,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选用上述复合纱进行编织或织造形成坯布,通过前处理、染色后加工得到本发明的纺织品。
[0014]预取向丝的纺丝速度为2000?3500m/min,当纺丝速度小于2000m/min时,预取向丝基本无取向,在弛缓热处理时,不利于诱导结晶伸长的产生;而当纺丝速度大于3500m/min时,预取向丝的的取向度已经增大到一定程度,同样也不利于结晶伸长的产生。
[0015]饰纱弛缓热处理的效果用总体自发伸长率来衡量,其具体总体自发伸长率是用沸水收缩处理-干热处理后的自发伸长率与沸水收缩率的差值来表示。
[0016]关于弛缓热处理,是指在松弛的状态下进行热处理,其中松弛程度用超喂率来表示,超喂率为5%?70%,随着超喂率的增大,沸水收缩率逐渐减小,而沸水收缩处理后的自发伸长性逐渐增大,考虑到总体自发伸长性,以及当超喂率增大后,生产的稳定性有所降低,故超喂率优选5%?40%。
[0017]关于弛缓热处理热板的温度,接触式热板为120?250°C,非接触式热板为180?460°C。随着热板温度的提高,饰纱的沸水收缩率逐渐降低,但同时沸水收缩处理后的自发伸长性也有所降低,考虑到总体自发伸长性,故热板的温度优选:接触式热板140?220°C,非接触式热板220?380°C。
[0018]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复合纱,经过沸水收缩处理和干热收缩处理后,饰纱的总体伸长率为1.0%以上,复合纱的总体收缩率在15%以下。
[0019]饰纱经过弛缓热处理后与芯纱在交络喷嘴处进行复合,形成纤度30?120旦尼尔的复合纱线,复合纱线然后通过加捻、整经、上浆、并轴、织造等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或进行加捻、编织等工序形成针织坯布。
[0020]交络喷嘴复合的条件:
复合纱30~70旦尼尔空气压力:0.05~0.3mpa,
复合纱70~120旦尼尔空气压力:0.I~0.5mpa。
[0021]由以上方法制成的坯布,经过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加工形成最终的纺织品,其中前处理优选包括精炼、松弛、减量。
[0022]精炼的条件为温度80~105°C,碱剂浓度5~10g/l,精炼剂浓度4~12g/l,精炼速度根据布的厚薄以及精炼效果而决定,速度一般为15~80m/min。
[0023]由于复合纱线使用时均加捻,容易造成手感比较硬的情况,故在前处理时,需要增加松弛工程,以消除掉在加捻过程中的内应力,同时由于饰纱具有自发伸长的特性,经过松弛可以使得饰纱更好地包裹于芯纱的外侧,更好地体现饰纱柔软的手感,松弛的条件为温度 100 ~140°C,时间 O ~60min。
[0024]为了更好地增强纺织品的悬垂性和柔软感,可以增加减量工程,减量率:0%~35%,减量率的大小,可以根据纺织品的手感来进行适当调节。
[0025]减量率(%)=(减量前克重-减量后克重)/减量前克重XlOO
当作为时装面料用途时,为了提高纺织品的吸湿性能,可以在染色工程或后整理加工工程中,增加吸湿加工工程。
[0026]本发明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所得纺织品具有手感柔软、蓬松性好、异色效果,并且悬垂性优良的特点,具体的有益效果指标如下:
柔软性:弯曲刚度B值在0.03以下;
蓬松性:蓬松度在2.0cmVg以上;
悬垂性:悬垂系数在8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0027]本发明中纺织品性能的测试方法如下:
(I)丝长差:
a.从制品中抽取一定长度的复合纱线,然后从复合纱线中,分别抽取饰纱、芯纱;
b.分别量取芯纱的长度L1、饰纱的长度L2;
c.按如下公式算出丝长差:
丝长差=(L2-L1)A^lOO0Zi)
d.重复以上步骤3回,算出丝长差平均值。
[0028](2)结晶度、结晶尺寸:X光赤道2 Θ角扫描法。
[0029](3)双折射率:使用PS偏光显微镜,采用色那蒙补偿法。光源采用钠光,
波长为 589 X 10 6mmn
[0030](4) L值差:将纺织品中复合纱线的芯纱与饰纱进行分离,并分别堆积成不小于IOmm2的面积,以致可以进行L值的测定,L值的测定使用仪器:测色仪COLOUR EYE3100光源采用D65,测试孔径Φ选择3mm,然后利用公式:L值差=L (芯纱)-L (饰纱)。
[0031](5)断裂伸长率:参考JIS L1013标准。[0032](6)饰纱总体伸长率=(饰纱经过沸水处理和干热处理后的长度L1-未处理饰纱的长度U) /未处理饰纱的长度L3100
其中沸水处理和干热处理的方法参考=GBT 6505-2008化学纤维长丝热收缩率的试
验方法。
[0033](7)复合纱的总体收缩率=(未处理复合纱长度Lc1-饰纱经过沸水处理和干热处理后的复合纱长度L1) /未处理复合纱长度LflOO
其中沸水处理和干热处理的方法参考:GB T 6505-2008化学纤维长丝热收缩率的试验方法。[0034](8)弯曲刚度B值:KES风格仪测试。
[0035](9)蓬松度:单位质量所占的体积,计算方法:厚度(mm) /克重(g/m2) *1000。
[0036](10)悬垂系数(伞形法):试验为直径240mm的圆形,试验时,将试验放在直径120mm稍微小圆盘台上,并使试验中心与小圆盘中心同心,试样因自重沿小圆盘台边下垂,经过一段时间后,构成一定伞形,然后测出试样的水平投影面积Stl,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出悬垂系数:
悬垂系数 F= (S1-S0) / (S1-S2) *100
S1:试验面积
S2:小圆盘面积
S0:试验的投影面积。
[003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比较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38]实施例1
将通过纺速2500m/min得到的35旦尼尔聚酯长丝半光POY经过接触式热板温度185°C、超喂率20%的弛缓热处理后,与30旦尼尔聚酯长丝大有光FDY,利用交络喷嘴进行复合形成68旦尼尔复合纱线,其中预取向丝POY为饰纱、全牵伸丝FDY为芯纱,交络复合喷嘴的加工压力为0.2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总体收缩率为7.3%,饰纱的总体伸长率:7.5%,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2%,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8.0,饰纱结晶度为60%、晶格尺寸为44nm、断裂伸长率为65%、双折射率为0.15。
[0039]然后选用1500T/M上述制得的复合纱线与50旦尼尔普通聚酯长丝FDY进行交编形成针织物坯布,普通聚酯长丝FDY捻度1500T/M,再将坯布经过精炼、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发明的纺织品,其中精炼的条件--温度95°C、碱剂浓度8g/l、精炼剂浓度5g/l、精炼速度50m/min,松弛的条件:温度120°C、时间20min ;染色、后整理加工为常规条件。
[0040]所得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2,蓬松度为2.lcm3/g,悬垂系数为90%,并且有异色效果。
[0041]实施例2
将通过纺速2500m/min得到的35旦尼尔聚酯长丝大有光POY经过非接触式热板温度300°C、超喂率20%的弛缓热处理后,与30旦尼尔聚酯长丝半光FDY,利用交络喷嘴进行复合形成68旦尼尔复合纱线,其中预取向丝POY为饰纱、全牵伸丝FDY为芯纱,交络复合喷嘴的加工压力为0.2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总体沸水收缩率为7.3%,饰纱的总体伸长率:7.5%,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0%,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8.0,饰纱结晶度为60%、晶格尺寸为44nm、断裂伸长率为65%、双折射率为0.15。
[0042]然后选用800T/M上述复合纱线作为经纱、2500T/M上述复合纱线作为纬纱,通过整经、并轴、织造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炼、松弛、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终的机织物纺织品,其中精炼、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的条件同实施例I,减量率为9%。
[0043]所得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25,蓬松度为2.lcm3/g,悬垂系数为85%,并且有异色效果。
[0044]实施例3
将通过纺速3500m/min得到的25旦尼尔聚酯长大有光POY经过非接触式热板温度260°C、超喂率55%的弛缓热处理后,与20旦尼尔聚酰胺长丝大有光FDY,利用交络喷嘴进行复合形成48旦尼尔复合纱线,其中预取向丝POY为饰纱、全牵伸丝FDY为芯纱,交络复合喷嘴的加工压力为0.12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沸水收缩率为5%,饰纱的总体伸长率:2.5%,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8%,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6.0,饰纱结晶度为60%、晶格尺寸为44nm、断裂伸长率为65%、双折射率为0.16。
[0045]然后选用3500T/M上述制得的复合纱线,通过整经、并轴、织造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再将坯布经过整经、并轴、织造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经过精炼、松弛、中间定型、减量、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终的机织物纺织品,其中精炼的条件:温度95°C,碱剂浓度8g/l,精炼剂浓度5g/l,精炼速度50m/min ;松弛的条件:温度130°C,时间60min ;减量率35% ;染色、后整理加工为常规条件。
[0046]所得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2,蓬松度为3.4cm3/g,悬垂系数为90%,并且有异色效果。
[0047]实施例4
将通过纺速3000m/min得到的27旦尼尔聚酰胺长丝大有光POY非接触式热板温度180°C、超喂率10%的弛缓热处理后,与20旦尼尔聚酰胺长丝大有光FDY,利用交络喷嘴进行复合形成48旦尼尔复合纱线,其中预取向丝POY为饰纱、全牵伸丝FDY为芯纱,交络复合喷嘴的加工压力为0.15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沸水收缩率为8%,饰纱的总体伸长率:5%,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8%,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5.0,饰纱结晶度为60%、晶格尺寸为50nm、断裂伸长率为45%、双折射率为0.16。
[0048]然后选用1000T/M上述制得的复合纱线,进行编织形成针织物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炼、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发明的纺织品,其中精炼的条件:温度95°C、碱剂浓度8g/l、精炼剂浓度5g/l、精炼速度20m/min,松弛的条件:温度100°C、时间20min ;染色、后整理加工为常规条件。
[0049]所得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18,蓬松度为2.lcm3/g,悬垂系数为80%,并且有异色效果。
[0050]实施例5
将通过纺速3000m/min得到的85旦尼尔聚酯长丝半光POY经过非接触式热板温度360°C、超喂率60%的弛缓热处理后,与30旦尼尔聚酯长丝大有光FDY,利用交络喷嘴进行复合形成118旦尼尔复合纱线,其中预取向丝POY为饰纱、全牵伸丝FDY为芯纱,交络复合喷嘴的加工压力为0.4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总体沸水收缩率为2.8%,饰纱的总体伸长率:8.0%,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2%,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12.0,饰纱结晶度为60%、晶格尺寸为48nm、断裂伸长率为65%、双折射率为0.13。
[0051]然后选用450T/M上述制得的复合纱线与110旦尼尔普通聚酯长丝FDY进行交编形成针织物坯布,普通聚酯长丝FDY捻度800T/M,再将坯布经过精炼、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本发明的纺织品,其中精炼、松弛、染色、后整理加工条件同实施例1。
[0052]所得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2,蓬松度为3.0cm3/g,悬垂系数为80%,并且有异色效果。
[0053]比较例I
将芯纱30旦尼尔聚酯全牵伸丝和饰纱35旦尼尔聚酯全牵伸丝分别在超喂率10%、超喂率30%的条件下喂入塔丝隆变形喷嘴,形成76旦尼尔塔丝隆仿棉复合纱线,塔丝隆变形喷嘴的加工压力为1.2mpa。所得复合纱线的沸水收缩率为8%,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20%,芯纱与饰纱L值差为0,饰纱结晶度为80%、晶格尺寸为28nm、断裂伸长率为30%、双折射率为
0.2。
[0054]然后选用塔丝隆复合纱线直接进行整经、上浆、并轴、织造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炼、中间定型、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终的机织物纺织品,其中精炼、染色、后整理加工条件同实施例1。
[0055]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45,蓬松度为2.lcm3/g,悬垂系数为50%,得到同色的效果。
[0056]比较例2
将组分A 150旦尼尔聚酯预取向丝和组分B 120旦尼尔聚酯预取向丝,分别经过热板、拉伸,然后一起经过假捻装置和交络复合装置形成复合纱线,其中组分A经过热板的温度:120°C,组分B经过热板的温度220°C,由于组分A和组分B经过的热板温度差异较大,使得两种组分的沸水收缩率存在差异,进而产生丝长纱,组分A和组分B两者形成的丝长差为8%,所得复合纱线的沸水收缩率为12%,然后选用上述复合纱线直接进行整经、上浆、并轴、织造工序形成机织物坯布,再将坯布经过精炼、中间定型、染色、后整理加工等工程形成最终的机织物纺织品,其中精炼的条件同实施例1 ;染色、后整理加工为常规条件。
[0057]由以上方法制得的纺织品的弯曲刚度B值为0.42,蓬松度为2.lcm3/g,悬垂系数为45%,异色效果不是非常明显。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织品,其特征是:该纺织品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为具有如下特征的复合纱,所述复合纱中饰纱为预取向丝、芯纱为全牵伸丝,饰纱与芯纱的丝长差为1.0%?35%、芯纱与饰纱的L值差在5以上,其中饰纱的结晶度为45%?65%、晶格尺寸在30nm以上、断裂伸长率在45%以上;且所述复合纱的捻度为400?3500T/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其特征是:所述芯纱或饰纱的纤维原料为聚酯纤维或聚酰胺纤维。
3.—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纺织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选用预取向丝作为饰纱、全牵伸丝作为芯纱,其中饰纱经过驰缓热处理后,与芯纱在交络喷嘴处进行复合形成纤度为30?120旦尼尔的复合纱,再将所得复合纱进行加捻,捻度为400?3500T/M,然后至少30重量%以上的纱线选用上述复合纱进行编织或织造形成坯布,再通过前处理、染色后整理得到产品,其中所述弛缓热处理时,超喂率为5%?70%,热板温度:接触式热板为120?250°C,非接触式热板为180?460°C。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复合纱经过沸水收缩处理和干热收缩处理后,饰纱的总体伸长率为1.0%以上,复合纱的总体收缩率在15%以下。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纺织品的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前处理包括精炼、松弛、减量,其中松弛温度100?140°C、时间20?60min。
【文档编号】D02G3/04GK103835146SQ201210470164
【公开日】2014年6月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20日
【发明者】徐建锋, 狄兴峰, 蔡东照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