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5001阅读:8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袜机,特别是涉及一种袜子于编织过程中能够编织毛圈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
技术背景一般织袜机在织造袜子的过程中,若袜样需有毛圈的编织样式时,一般是通过一个能作旋转的圆形针筒上方处环状排列设置的数支针舌沿该针筒外周纵方向做上、下运动,并配合毛圈专用的生克片朝该针筒中心方向作横向移动,来做交错编织的动作,而完成毛圈编织效果。如图I所示,现有一种织袜机的袜子毛圈编成方式,主要包含一个生克盖本体I、一个设置于生克盖本体I下方的固定座2、一个固定于该固定座2的汽缸座3、四个安装于该汽缸座3内部的推杆4、两组设置于该生克盖本体I内部且呈相对称并能枢转的刀形推片5、6、数条勾挂于所述刀形推片5、6的拉伸弹簧7、701、两支定位偏心轴801、两支固定轴心802,以及两个不同形式的三角控制片9、901。当组装时,所述三角控制片9固定于该生克盖本体I内部,必须于该生克盖本体I侧缘中间处开设一个贯穿凹槽101,并将所述刀形推片5、6分别置于该凹槽101处,并以所述固定轴心802分别固定于该生克盖本体I上,并使所述刀形推片5、6能绕所述固定轴心802做旋转摇摆运动,且以所述定位偏心轴801分别穿过该生克盖本体I及所述刀形推片5、6后,将其固定于该生克盖本体I的下端,借助所述定位偏心轴801来调整所述刀形推片5、6向针筒圆心方向推入的最终位置。又于所述刀形推片6之间以一条拉伸弹簧7联结,接着将承载有所述推杆4的汽缸座3以螺栓固定于该固定座2后,将上述组合件再以螺栓固定于该生克盖本体I的下方,以完成所述推杆4与所述刀形推片5、6相对位置的定位。最后将两条拉伸弹簧701两端分别挂于刀形推片5与该汽缸座3之间,才能完成组装。且如图2所示,当欲编织出毛圈样式的袜子时,利用空压从该汽缸座3后端的数个进气部301将所述推杆4朝该汽缸座3外部推出,通过所述推杆4来推动所述刀形推片5、6,此时所述刀形推片5、6会绕所述固定轴心802向针筒圆心方向摆动,并借助所述定位偏心轴801限制所述刀形推片5、6摆动的最终位置,而将生克片向针筒圆心方向推送,直到生克片的侧端接触到该三角控制片901后,依循该三角控制片901的轮廓形状做横向移动,以达到与圆形针筒上方处环状排列的针舌产生交错编织而成毛圈。当生克片向针筒圆心做横向移动的同时,会依逆时针方向(如图2所示的箭头方向)顺势进入所述三角控制片9、901的范围内,将空压除去,所述刀形推片5、6会借助所述拉伸弹簧7、701的拉力自然地将所述刀形推片5、6拉回原来位置,以待下一个循环欲编织毛圈时做选针的准备。上述结构确实能控制生克片以产生毛圈的功能,然而在使用上仍然有些缺失需改进一、组成零件太多,又都必须精准的配合,才能准确的将生克片推出,所以组装不易。二、要编织毛圈均须依靠生克片的不同外形搭配所述刀形推片5、6做所需毛圈位置的相对排列方式,才能编织出毛圈,当袜品须要有其他位置的毛圈编织时,往往需重新排列生克片,因此同一只袜子中无法在任意处均能编织毛圈,此为其最大缺失。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组装、动作确实又能在任意处编织毛圈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配合数支生克片进行编织作业,并包含一个生克盖、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一控制件、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二控制件、一个第三控制件、一个选针单元及一个对应该选针单元的提花针板组。该生克盖具有一个围绕一条轴线而产生的环槽、一个相邻于该环槽的内周面及一个由外部贯穿至该环槽的缺槽,该第一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第一导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导面的第二导面,该第二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第一控制件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第一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该第三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具有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对的内凸轮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内凸轮面的外凸轮面,该内凸轮面具有一个相对于该第二导面的第一区段及一个相对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导面的间隔距离,大于该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间隔距离,该选针单元具有一个安装在该生克盖的选针器及至少一支安装在该选针器的推片,该推片穿过该缺槽而伸设至该环槽中,该推片受到该选针器驱动能沿该轴线在一个下降位置与一个上升位置之间作切换,该提花针板组具有至少一支对应该推片的提花针板,该提花针板具有一支针脚及一个导引部,该推片在下降位置时,该针脚由该推板上方滑过后,该导引部能沿该内周面与该第一导面之间滑动,该推片在上升位置时,该提花针板的针脚受到该推片导引,能带动所述生克片朝该轴线方向横向移动,且该导引部先沿该第一控制件的第二导面滑动,再沿该第二控制件的第一侧面与该内周面之间滑动。本实用新型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环槽中的前第一控制件及一个安装在该环槽中的前第二控制件,该前第一控制件与该第一控制件分设在该缺槽两侧,且该前第一控制件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前第一导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导面的前第二导面,该前第二控制件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前第一控制件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前第一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侧面的前第二侧面。本实用新型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选针单元的推片数量为多支,且对应该轴线延伸方向而呈间隔设置,该提花针板组的提花针板数量对应于该所述推片,且每一支提花针板的针脚对应该轴线具有不同高度。本实用新型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该提花针板组的提花针板还各具有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外侧缘的外缘面、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内侧缘且与该外缘面相反的内缘面、一个设置在该内缘面内侧且用于推掣所述生克片的推掣面及一个与该推掣面垂直设置且供所述生克片抵靠的抵靠面。[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利用该选针单元驱动该提花针板组,能使所述生克片相对于该轴线产生横向进退,且能在任意位置编织毛圈。

图I是现有一种织袜机编织毛圈的生克片控制装置的立体组合图;图2是所述生克片控制装置的控制组件立体组合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4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5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图6是该较佳实施例的平面操作示意图,显示一个选针器控制数支推片由一个下·降位置切换至一个上升位置;图7是该较佳实施例的立体操作示意图;图8是该较佳实施例的一支提花针板与一支生克片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如图3及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配合数支生克片(Sinker) 100进行编织作业,且所述生克片100各具有一个受掣部110、一个设置在该受掣部110外侧缘的受掣面120、一个设置在该受掣部110内侧缘且与该受掣面120相反的第一导引面130、一个与该第一导引面130间隔相对的第二导引面140及一个位于底部的承靠面150。该控制装置包含一个生克盖10、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10的第一控制件20、一个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件20 —侧的第二控制件30、一个前第一控制件20’、一个前第二控制件30 ’、一个第三控制件40、一个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件20与该前第一控制件20 ’之间的选针单元50及一个对应该选针单元50的提花针板组60。该生克盖10呈中空圆盘状,具有一个顶板11、一个沿该顶板11周缘向下延伸的周壁12及一个设置在该顶板11与该周壁12之间且围绕一条轴线L而产生的环槽13,该顶板11具有一个沿该轴线L设置的贯孔111,该周壁12具有一个外周面121、一个相邻于该环槽13的内周面122及一个由外部贯穿至该环槽13的缺槽123。该第一控制件20安装在该环槽13中,且对应所述生克片100沿该生克盖10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123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122的第一导面21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导面21的第二导面22。该第二控制件30安装在该环槽13中,且对应该生克片100沿该生克盖10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第一控制件20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122的第一侧面31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31的第二侧面32。该第一侧面31其中一部分与该第二导面22的其中一部分呈相对设置。该前第一控制件20’安装在该环槽13中,与该第一控制件20分设在该缺槽123两侦牝且该前第一控制件20’对应所述生克片100沿该生克盖10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123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122的前第一导面21’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导面21’的前第二导面22’。该前第二控制件30’安装在该环槽13中,对应所述生克片100沿该生克盖10的移动方向位在该前第一控制件20’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122的前第一侧面31’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侧面31’的前第二侧面32’。该第三控制件40安装在该环槽13中,沿该生克盖10的径向设置在该第一控制件20、该第二控制件30、该前第一控制件20’与该前第二控制件30’ 一侧,并具有一个与该内周面122相对的内凸轮面41及一个相反于该内凸轮面41且相邻于该贯孔111的外凸轮面42,该内凸轮面41具有一个相对于该第二导面22的第一区段411及一个相对于该第二侧 面32的第二区段412,该第一区段411与所述第二导面22的间隔距离,大于该第二区段412与所述第二侧面32的间隔距离。该选针单元50具有一个安装在该生克盖10上的固定座51、一个固设于该固定座51的选针器52及数支安装在该选针器52的推片53,所述推片53能穿过该缺槽123而伸设至该环槽13中,本实施例的推片53设有六支,且对应该轴线L延伸方向而呈间隔设置,所述推片53受到该选针器52驱动能沿该轴线L在一个下降位置与一个上升位置之间作切换。配合参图8,本实施例的提花针板组60对应所述推片53而具有六支提花针板61,所述提花针板61各具有一支对应该轴线L具有不同高度的针脚611、一个设置在该针脚611内侧的导引部612、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612外侧缘的外缘面613、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612内侧缘且与该外缘面613相反的内缘面614、一个设置在该内缘面614内侧且用于推掣所述生克片100的推掣面615及一个与该推掣面615垂直设置且供该承靠面150抵靠的抵靠面616,所述针脚611分别对应于所述推片53。以下将本实用新型的动作及能达成的功效陈述于后如图4、图5及图7所示,当整体组配完成,且当袜子于编织过程中无须产生毛圈时,该选针单元50的选针器52未控制所述推片311,所述推片53并无作动,并停留于最下方的下降位置处,所述生克片100的受掣部110沿该前第二控制件30’、该前第一控制件20’与该第三控制件40之间滑动,并通过该选针单元50后,会继续沿该第三控制件40与该第一控制件20之间、该第三控制件40与该第二控制件30之间滑动,且该第二导引面140会依循着该第三控制件40的外凸轮面42,且使生克片100朝向该轴线L做横向移动,以产生不须毛圈编成的袜子,此时,所述提花针板61的针脚611分别从所述推片53上方滑过,而不会对生克片100产生推送。如图6及图7所示,当袜子需要有毛圈的编织效果时,该选针器52便会通过一个电路板(图未示)的控制,使得所述推片53由原本的下降位置移至位于最高点的该上升位置,所述提花针板61的针脚611会依循着所述推片53的端缘顺势朝向该轴线L方向做横向推送,又因为所述生克片100的承靠面150是被安置于所述提花针板61的抵靠面616上,因此,当所述提花针板61朝向该轴线L做横向移动时,借助所述推掣面615推送生克片100的受掣部110的受掣面120,使得生克片100也一并朝向该轴线L方向做横向移动,而待该生克片100的第一导引面130接触到该第三控制件40的内凸轮面41后,所述生克片100便会依循着该内凸轮面41而相对于该轴线L做横向的进出运动,此时,就能通过生克片100与针舌(图未示)产生交错编织而产生毛圈的编成效果。因此,配合参图7及图8,归纳上述且更详细地说明当袜子不须有毛圈样式编织时,该选针器52的所述推片53会停留在最低点的下降位置,而此时所述提花针板61的导引部612会先依循着位于该选针单元50上游的前第二控制件30’的前第一侧面31’、该前第一控制件20’的前第一导面21’朝逆时针方向(如图7中的箭头方向)前进,而经过该选针器52时,所述针脚611会通过所述推片53上方滑过而进入位于该选针单元50下游的第一控制件20的第一导面21、该第二控制件30的第一侧面31,此时,生克片100的第二导引面140会依循着该第三控制件40的外凸轮面42,且朝逆时针(如图7的箭头方向)方向前进,并朝向该轴线L做横向运动,而产生未具有毛圈的编织袜子效果。当袜子须有毛圈的编织样式时,所述提花针板61的导引部612会先依循位于该选 针单元50上游的前第二控制件30’的前第一侧面31’、该前第一控制件20’的前第一导面21’朝逆时针(如图7的箭头方向)方向前进,而当经过该选针器52时,此时,该选针器52的推片53会通过电路板控制由下降位置操作成移至上升位置,当所述推片53位在最高处时,迫使所述提花针板61的针脚611在经过该选针器52时,会依循该选针器52的推片53端缘顺势将所述提花针板61往该轴线L方向推送,而跨置于所述提花针板60的抵靠面616上的生克片100,会利用所述推掣面615推动所述受掣面120,而推动所述生克片100往该轴线L方向作动,待生克片100的第一导引面130碰到该第三控制件40的内凸轮面41后,生克片100会依循该第三控制件40以逆时针(如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继续前进。当所述提花针板61脱离该选针器52的推片53后,所述导引部612会进入到位于该选针单元50下游的第一控制件20的第二导面22处,且改由该第二导面22来控制所述提花针板61的横向运动及推送生克片100,而使生克片100依循该第三控制件40的内凸轮面41的第一区段411,且相对于该轴线L做横向运动,而此位置也正是生克片100与针舌交错编织而可产生毛圈的位置。而当生克片100继续以逆时针(如图7所示的箭头)方向前进,而使得该受掣部110进入到该第二控制件30与该第三控制件40之间,此时,所述提花针板61推动生克片100的功能由该第二控制件30的第二侧面32与该内凸轮面41的第二区段412取代,使生克片100继续完成毛圈编织。而当所述生克片100的受掣部110欲进入到该第二控制件30的第二侧面32时,利用该第一侧面31其中一部分与该第二导面22的其中一部分呈相对设置的作用,能使该导引部612顺利地由该第二导面22导入该第一侧面31,此时提花针板61的导引部612则会通过该第二控制件30的第一侧面31处退回原来位置,作为下一循环选针的准备。通过上述该选针器52与所述提花针板61、该第一控制件20、该第二控制件30及该第三控制件40的配合控制,而完成能任意位置控制所述生克片100编织毛圈功能。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主要是为了改善现有的毛圈编成位置受到生克片排列以及控制方式影响而无法在同一只袜子中变换毛圈编成位置的构造缺失。其技术手段是利用一组具有六段推片53的选针器,通过电路板的控制而能随意的选择任一段选针器推片来推动所述提花针板61带动所述生克片100,而有别于现有的生克片控制装置是利用刀形推片来选择不同形状排列的生克片控制,而达到任意位置编织毛圈的功能。本实用新型设计的优势在于—、组装容易本实用新型由于零件少样、结构单纯,组装极为方便简易又无须耗费太多时间来调校控制所述生克片100出入的推片53,节省工时。二、本实用新型最大特点在于利用电路板控制方式来控制该选针器52的推片53作动的时机,进而推动所述提花针板61而带动控制所述生克片100进入到能编织毛圈的位置。而该选针器52具备有六片不同高度的推片53,配合六款具有不同高度的针脚611的提花针板61,因此在整个选针(提花针板)控制所述生克片100进出上有相当充裕的时间而达到能精确且能使任意生克片于任一个循环中进入到能编织毛圈的位置,而达到能任意位置编织毛圈的生克片控制功能,借助此生克片控制装置,就能编织出更富有变化性的袜子,符合市场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本实用新将该第一控制件20与该前第一控制件20’制成对应的形状,将该第二控制件30与该前第二控制件30’制成对应的形状,可以简化零件种类及减少物料管理的麻烦,且能降低成。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配合数支生克片进行编织作业,并包含一个生克盖、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一控制件、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二控制件、一个第三控制件、一个选针单元及一个对应该选针单元的提花针板组;所述生克片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生克盖,具有一个围绕一条轴线而产生的环槽、一个相邻于该环槽的内周面及一个由外部贯穿至该环槽的缺槽; 该第一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第一导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导面的第二导面; 该第二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第一控制件的下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第一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第一侧面的第二侧面; 该第三控制件,安装在该环槽中,且具有一个与该内周面相对的内凸轮面及一个相反 于该内凸轮面的外凸轮面,该内凸轮面具有一个相对于该第二导面的第一区段及一个相对于该第二侧面的第二区段,该第一区段与所述第二导面的间隔距离,大于该第二区段与所述第二侧面的间隔距离; 该选针单元,具有一个安装在该生克盖的选针器及至少一支安装在该选针器的推片,该推片穿过该缺槽而伸设至该环槽中,该推片受到该选针器驱动能沿该轴线在一个下降位置与一个上升位置之间作切换; 该提花针板组,具有至少一支对应该推片的提花针板,该提花针板具有一支针脚及一个导引部,该推片在下降位置时,该针脚由该推板上方滑过后,该导引部能沿该内周面与该第一导面之间滑动,该推片在上升位置时,该提花针板的针脚受到该推片导引,能带动所述生克片朝该轴线方向横向移动,且该导引部先沿该第一控制件的第二导面滑动,再沿该第二控制件的第一侧面与该内周面之间滑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控制件的第一侧面其中一部分,与该第一控制件的第二导面的其中一部分呈相对设置。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个安装在该环槽中的前第一控制件及一个安装在该环槽中的前第二控制件,该前第一控制件与该第一控制件分设在该缺槽两侧,且该前第一控制件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缺槽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前第一导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导面的前第二导面,该前第二控制件对应所述生克片沿该生克盖的移动方向位在该前第一控制件的上游,并具有一个相对于该内周面的前第一侧面及一个相反于该前第一侧面的前第二侧面。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选针单元的推片数量为多支,且对应该轴线延伸方向而呈间隔设置,该提花针板组的提花针板数量对应于该所述推片,且每一支提花针板的针脚对应该轴线具有不同高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提花针板组的提花针板还各具有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外侧缘的外缘面、一个设置在该导引部内侧缘且与该外缘面相反的内缘面、一个设置在该内缘面内侧且用于推掣所述生克片的推掣面及一个与该推掣面垂直设置且供所述生克片抵靠的抵靠面。
专利摘要一种织袜机的生克片控制装置,包含一个生克盖、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一控制件、一个安装于该生克盖的第二控制件、一个第三控制件、一个选针单元及一个对应该选针单元的提花针板组。利用该选针单元驱动该提花针板组的至少一支提花针板带动一支生克片朝一条轴线方向推送到能编织毛圈的位置,以产生编织毛圈的功能,能达到任意位置均能完成编织毛圈目的,且整体结构简单、制造组配容易。
文档编号D04B15/06GK202730414SQ20122029062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6日
发明者赵国超 申请人:大康织机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