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麻粗纱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590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亚麻粗纱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粗纱机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亚麻粗纱机。
背景技术
粗纱机,是把纤维条制成粗纱的纺纱机器。粗纱机的主要作用是牵伸和加拈,并把粗纱卷绕成一定的卷装,以适应细纱机加工的要求。亚麻粗纱机则是用来加工亚麻的粗纱机,现有技术中的亚麻粗纱机如附图1中所示,它包括主电机01、亚麻梳理牵伸机构02、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差速齿轮箱04、锭子05、升降机构06和绕线筒管07,主电机01通过传动齿轮组分别与亚麻梳理牵伸机构02、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和差速齿轮箱04相连,差速齿轮箱04的输出轴与锭子05相连,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通过多组传动部件后与升降机构06相连,差速齿轮箱04和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的动力输出端经过合成机构后传递给绕线筒管07。所述的升降机构06的最终输出为升降齿条,上述结构的亚麻粗纱机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和差速齿轮箱04体积大、结构复杂、维护不便。2、所述的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03等机构涉及到皮带传动,容易发生老化,打滑等现象从而导致粗纱机工作精度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结构精简、维护方便且工作精度更高的亚麻粗纱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亚麻粗纱机,它包括主电机、升降齿条、锭子、绕线筒管和亚麻梳理牵伸机构,它还包括筒管电机、升降电机、第一传动齿轮组、第二传动齿轮组、第一螺旋齿轮、第二螺旋齿轮、第四螺旋齿轮、第二齿轮、第三齿轮和主控制器,主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齿轮组上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传动齿轮组上设有三个动力输出端,三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螺旋齿轮、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连,第二齿轮和第三齿轮相连分别与所述的亚麻梳理牵伸机构上的两个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螺旋齿轮与第二螺旋齿轮啮合,第二螺旋齿轮的中心穿有与第二螺旋齿轮同步转动的锭子,筒管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后与第四螺旋齿轮相连,第四螺旋齿轮与绕线筒管紧配,升降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二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驱动升降齿条,主电机、筒管电机和升降电机分别与主控制器电连接。采用以上结构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通过三个电机分别来控制锭子、绕线筒管和升降齿条的动作,各个电机由主控制器统一控制,且各电机与对应的受控部件之间都是通过齿轮啮合来实现连接,以上结构缩减了诸如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组和差速齿轮箱等体积大、结构复杂的部件,有效避开了这些部件对应的不足之处,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精简、维护方便且工作精度更高的亚麻粗纱机。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组包括第四齿轮、同步带、第五齿轮、第六齿轮、第七齿轮、第八齿轮、第一转轴、第九齿轮、第十齿轮、第i^一齿轮和第十二齿轮,第四齿轮通过同步带与第九齿轮相连,第九齿轮通过第一转轴与第十齿轮相连,第十齿轮分别与第七齿轮和第i^一齿轮啮合,第i^一齿轮与第十二齿轮啮合,第十二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一螺旋齿轮转动连接,第七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八齿轮转动连接,第八齿轮与第六齿轮啮合,第六齿轮与第五齿轮啮合,第六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二齿轮转动连接,第五齿轮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转动连接。以上结构通过最少的齿轮组合避免了各种干涉现象,且同步带传动与齿轮传动的同步效果一样。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组包括第十三齿轮、第十四齿轮、第十五齿轮、第十六齿轮、第十七齿轮和第十八齿轮,第十七齿轮与第十六齿轮啮合,第十六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齿轮转动连接,第十五齿轮与第十四齿轮啮合,第十四齿轮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转动连接,第十三齿轮与第十八齿轮啮合,第十八齿轮上连接有同步转动的动力输出轴,第十七齿轮即第二传动齿轮组的动力输入齿轮。以上结构通过最少的齿轮组合避免了各种干涉现象。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亚麻粗纱机的结构框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亚麻粗纱机使的传动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现有技术中01、主电机,02、亚麻梳理牵伸机构,03、铁炮皮带位移变换齿轮,04、差速齿轮箱,05、锭子,06、升降机构,07、绕线筒管。本实用新型中1、主电机,2、筒管电机,3、升降电机,4、第一传动齿轮组,5、第二传动齿轮组,6、第一齿轮,7、升降齿条,8、第一螺旋齿轮,9、第二螺旋齿轮,IO、第三螺旋齿轮,
11、第四螺旋齿轮,12、锭翼,13、锭子,14、绕线筒管,15、第二齿轮,16、第三齿轮,17、第四齿轮,18、同步带,19、第五齿轮,20、第六齿轮,21、第七齿轮,22、第八齿轮,23、第一转轴,24、第九齿轮,25、第十齿轮,26、第i^一齿轮,27、第十二齿轮,28、联轴器,29、第十三齿轮,30、第十四齿轮,31、第十五齿轮,32、第十六齿轮,33、第十七齿轮,34、第十八齿轮,35、主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结合附图2,一种亚麻粗纱机,它包括主电机1、升降齿条7、锭子13、绕线筒管14和亚麻梳理牵伸机构,它还包括筒管电机2、升降电机3、第一传动齿轮组4、第二传动齿轮组5、第一螺旋齿轮8、第二螺旋齿轮9、第四螺旋齿轮11、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和主控制器35,主电机I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齿轮组4上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传动齿轮组4上设有三个动力输出端,三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螺旋齿轮8、第二齿轮15和第三齿轮16相连,第二齿轮15和第三齿轮16相连分别与所述的亚麻梳理牵伸机构上的两个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螺旋齿轮8与第二螺旋齿轮9啮合,第二螺旋齿轮9的中心穿有与第二螺旋齿轮9同步转动的锭子13,筒管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8后与第四螺旋齿轮11相连,第四螺旋齿轮11与绕线筒管14紧配,此处的紧配为可拆式连接,当一个绕线筒管14上的线绕好后可以将其拆下,然后装上另一个新的绕线筒管,绕线筒管14是与第四螺旋齿轮11同步转动的,升降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6驱动升降齿条7,主电机1、筒管电机2和升降电机3分别与主控制器35电连接。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组4包括第四齿轮17、同步带18、第五齿轮19、第六齿轮20、第七齿轮21、第八齿轮22、第一转轴23、第九齿轮24、第十齿轮25、第i^一齿轮26和第十二齿轮27,第四齿轮17通过同步带18与第九齿轮24相连,第九齿轮24通过第一转轴23与第十齿轮25相连,第十齿轮25分别与第七齿轮21和第i^一齿轮26啮合,第i^一齿轮26与第十二齿轮27啮合,第十二齿轮27通过转轴与第一螺旋齿轮8转动连接,第七齿轮21通过转轴与第八齿轮22转动连接,第八齿轮22与第六齿轮20啮合,第六齿轮20与第五齿轮19啮合,第六齿轮20通过转轴与第二齿轮15转动连接,第五齿轮19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16转动连接。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组5包括第十三齿轮29、第十四齿轮30、第十五齿轮31、第十六齿轮32、第十七齿轮33和第十八齿轮34,第十七齿轮33与第十六齿轮32啮合,第十六齿轮32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齿轮31转动连接,第十五齿轮31与第十四齿轮30啮合,第十四齿轮30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29转动连接,第十三齿轮29与第十八齿轮34啮合,第十八齿轮34上连接有同步转动的动力输出轴,第十七齿轮33即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入齿轮。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时,主电机I可采用变频电机具体可以选用YV160L-6型电机,筒管电机2可采用ECMA-Fl 1845ES型伺服电机,升降电机3可采用ECMA-El 1320FS型伺服电机,主控制器35可采用PLC控制器。还有就是锭子13上是套有锭翼12的,两者是组合使用的,这一点与现有技术中的结构相同。因为绕线筒管14需要与锭子13同心转动,所以实际装配时,一般是锭子13与第三螺旋齿轮10转动连接,第三螺旋齿轮10通过转轴与第二螺旋齿轮9转动连接,而第三螺旋齿轮10空套在第四螺旋齿轮11内,即第三螺旋齿轮10与第四螺旋齿轮11不会同步转动。本实用新型还涉及到一些罗拉机构等与现有技术中完全相同的其它部件,因为其结构与连接关系均没有发生改变且与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发明点没有实质上的连接,所以此 处不再一一详细说明,另外上述的所有用电部件是配备有电源的,可以统一由电源箱供电也可以各自单独取电,这点是业内技术人员常识。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组4和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设置均只是为了避开在传动过程中与整个机器的其它部件发生干涉现象,以上的组合只是一种最佳的组合,如果分别在第一传动齿轮组4和第二传动齿轮组5内再增设其它的作用相同的传动齿轮,只是会造成成本的增加,并不会影响到整个机器的工作,所以这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亚麻粗纱机,它包括主电机(I)、升降齿条(7)、锭子(13)、绕线筒管(14)和亚麻梳理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筒管电机(2)、升降电机(3)、第一传动齿轮组(4)、第二传动齿轮组(5)、第一螺旋齿轮(8)、第二螺旋齿轮(9)、第四螺旋齿轮(11)、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和主控制器(35),主电机(I)的输出轴与第一传动齿轮组(4)上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传动齿轮组(4)上设有三个动力输出端,三个动力输出端分别与第一螺旋齿轮(8)、第二齿轮(15)和第三齿轮(16)相连,第二齿轮(15)和第三齿轮(16)相连分别与所述的亚麻梳理牵伸机构上的两个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一螺旋齿轮(8)与第二螺旋齿轮(9)啮合,第二螺旋齿轮(9)的中心穿有与第二螺旋齿轮(9)同步转动的锭子(13),筒管电机(2)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28)后与第四螺旋齿轮(11)相连,第四螺旋齿轮(11)与绕线筒管(14)紧配,升降电机(3)的输出轴与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入齿轮相连,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出轴通过第一齿轮(6)驱动升降齿条(7),主电机(I)、筒管电机(2)和升降电机(3)分别与主控制器(35)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麻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传动齿轮组(4)包括第四齿轮(17)、同步带(18)、第五齿轮(19)、第六齿轮(20)、第七齿轮(21)、第八齿轮(22)、第一转轴(23)、第九齿轮(24)、第十齿轮(25)、第i^一齿轮(26)和第十二齿轮(27),第四齿轮(17)通过同步带(18)与第九齿轮(24)相连,第九齿轮(24)通过第一转轴(23)与第十齿轮(25)相连,第十齿轮(25)分别与第七齿轮(21)和第^^一齿轮(26)啮合,第^^一齿轮(26)与第十二齿轮(27)啮合,第十二齿轮(27)通过转轴与第一螺旋齿轮(8)转动连接,第七齿轮(21)通过转轴与第八齿轮(22 )转动连接,第八齿轮(22 )与第六齿轮(20 )啮合,第六齿轮(20)与第五齿轮(19)啮合,第六齿轮(20)通过转轴与第二齿轮(15)转动连接,第五齿轮(19 )通过转轴与第三齿轮(16 )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麻粗纱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传动齿轮组(5)包括第十三齿轮(29)、第十四齿轮(30)、第十五齿轮(31)、第十六齿轮(32)、第十七齿轮(33)和第十八齿轮(34),第十七齿轮(33)与第十六齿轮(32)啮合,第十六齿轮(32)通过转轴与第十五齿轮(31)转动连接,第十五齿轮(31)与第十四齿轮(30)啮合,第十四齿轮(30)通过转轴与第十三齿轮(29)转动连接,第十三齿轮(29)与第十八齿轮(34)啮合,第十八齿轮(34)上连接有同步转动的动力输出轴,第十七齿轮(33)即第二传动齿轮组(5)的动力输入齿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亚麻粗纱机,它包括主电机(1)、升降齿条(7)、锭子(13)、绕线筒管(14)和亚麻梳理牵伸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筒管电机(2)、升降电机(3)、第一传动齿轮组(4)、第二传动齿轮组(5)、第一螺旋齿轮(8)、第二螺旋齿轮(9)、第四螺旋齿轮(11)、第二齿轮(15)、第三齿轮(16)和主控制器(35),各组件均通过齿轮啮合或是同步带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积小、结构精简、维护方便且工作精度更高的亚麻粗纱机。
文档编号D01H1/242GK202898633SQ20122060639
公开日2013年4月2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夏良祖, 施立锋 申请人:浙江金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