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738696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织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
现有技术的传统产品主体层以玻璃纤维为主,通过经向玻璃纤维、纬向玻璃纤维呈0°、90 °方向交织,即传统的平纹组织,采用此组织方式的织物,在编织过程中玻璃纤维容易屈曲,导致织物强度不一,质量有差异,现有技术中另一种传统技术为三维编织,但是采用此方法往往制造成本较高,在航空航天、风力发电叶片、汽车等工业中少有应用,因此,研发一种既能克服传统平纹组织的缺点,成本又较低的经编织物是目前市场的迫切希望。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强度、质量均较好,且成本较低的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这样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它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包括经纱、纬纱和经编线,所述经纱和纬纱以O度、+45度、-45度或90度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经编线与经纱及纬纱以链编组织形式连接。作为优选,所述经纱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所述纬纱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手感更佳,结构更稳定。作为又一优选,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四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强度更高,纤
维含量高。本发明采用的这样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备方法,它包括如下步骤:
(1)选纱,筛选3k碳纤维若干卷,规格是60dtex_180dtex的漆纟仑长丝若干;
(2)摆纱,将若干碳纤维卷放置于纱架上,根据纱架的陶瓷瓷眼数量调整碳纤维,使每个陶瓷瓷眼中均贯穿有一根碳纤维,贯穿陶瓷瓷眼后的碳纤维再设置为贯穿张力控制装置;
(3)铺纬,将步骤2中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后的碳纤维通过作+45度或-45度角度运动的铺纬装置分别铺设于铺网上,在铺网边缘处将其固定于设置好的纬纱针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整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
(4)经编,将步骤3中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通过铺网输送至编织机构,用规格是60dtex-180dtex的涤纶长丝以链编组织形式与其经编,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
(5)切边,将步骤4中的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
(6)收卷,将步骤5中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优选,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克每平方米-2000克每平方米,质量较轻,各处强度均匀。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设置,所述步骤2中的纱架设置有5行8列陶瓷瓷眼,有效地控制碳纤维的密度。作为上述制备方法的进一步设置,所述陶瓷瓷眼的直径为7毫米,便于控制碳纤维的走向。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既有强度,又有厚度,且自身重量轻。采用链编组织的方式,不会在编织过程中造成纤维屈曲,导致织物强度不一,质量有差异的情形。本发明与现有技术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备方法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加工方式简单,所需设备要求不高,加工成本较低,利用规模生产。


:
图1是本发明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发明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是本发明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经编示意 图中所示:1、织物层,2、经纱,3、纬纱,4、经编线。
具体实施方式
: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和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它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I包括经纱2、纬纱3和经编线4,所述经纱2和纬纱3以O度、+45度、-45度或90度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经编线4与经纱2及纬纱3以链编组织形式连接。其中,所述经纱2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所述纬纱3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是指,在实际应用时,一般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两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或者,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三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或者,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四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或者,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五层织物层I相互叠加而成。本发明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选纱,筛选3k碳纤维若干卷,规格是60dtex_180dtex的漆纟仑长丝若干;摆纱,将若干碳纤维卷放置于纱架上,根据纱架的陶瓷瓷眼数量调整碳纤维,使每个陶瓷瓷眼中均贯穿有一根碳纤维,贯穿陶瓷瓷眼后的碳纤维再贯穿张力控制装置;铺纬,将步骤2中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后的碳纤维通过作+45度或-45度角度运动的铺纬装置分别铺设于铺网上,在铺网边缘处将其固定于设置好的纬纱3针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整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如图3所示,经编,将步骤3中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通过铺网输送至经编机构,用规格是60dtex-180dtex的涤纶长丝以链编组织形式与其经编,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切边,将步骤4中的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收卷,将步骤5中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其中,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克每平方米-2000克每平方米。所述步骤2中的纱架设置有5行8列陶瓷瓷眼。所述陶瓷瓷眼的直径为7毫米。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00克每平方米,其+45度角度碳纤维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50克每平方米,-45度角度碳纤维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也为150克每平方米,所选涤纶长丝的线圈密度为3.8圈每10毫米。筛选3k碳纤维若干卷,规格是75 dtex的涤纶长丝若干;将若干碳纤维卷放置于纱架上,根据纱架的陶瓷瓷眼数量调整碳纤维,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瓷眼数量为5行8列,共40个,使每个陶瓷瓷眼中均贯穿有一根碳纤维,贯穿陶瓷瓷眼后的碳纤维再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将步骤2中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后的碳纤维通过作+45度或-45度角度运动的铺纬装置分别铺设于铺网上,在铺网边缘处将其固定于设置好的纬纱针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整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将步骤3中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_45度角度碳纤维层通过铺网输送至经编机构,用规格是75 dtex的涤纶长丝以链编组织形式与其经编,针迹密度为6针/25.4毫米,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将步骤4中的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将步骤5中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O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350克每平方米,其+45度角度碳纤维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75克每平方米,-45度角度碳纤维层的单位面积质量也为175克每平方米,所选涤纶长丝的线圈密度为3.8圈每10毫米。筛选3k碳纤维若干卷,规格是IOOdtex的涤纶长丝若干;将若干碳纤维卷放置于纱架上,根据纱架的陶瓷瓷眼数量调整碳纤维,本实施例中,所述陶瓷瓷眼数量为5行8列,共40个,使每个陶瓷瓷眼中均贯穿有一根碳纤维,贯穿陶瓷瓷眼后的碳纤维再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将步骤2中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后的碳纤维通过作+45度或-45度角度运动的铺纬装置分别铺设于铺网上,在铺网边缘处将其固定于设置好的纬纱针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整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将步骤3中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_45度角度碳纤维层通过铺网输送至经编机构,用规格是IOOdtex的涤纶长丝以链编组织形式与其经编,针迹密度为6针/25.4_,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将步骤4中的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将步骤5中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
权利要求
1.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它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包括经纱、纬纱和缝编线,所述经纱和纬纱以O度、+45度、-45度或90度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缝编线与经纱及纬纱以链编组织形式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所述纬纱由不同号数的碳纤维组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四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包括五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
5.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以下步骤: (1)选纱,筛选3k碳纤维若干卷,规格是60dtex_180dtex的漆纟仑长丝若干; (2)摆纱,将若干碳纤维卷放置于纱架上,根据纱架的陶瓷瓷眼数量调整碳纤维,使每个陶瓷瓷眼中均贯穿有一根碳纤维,贯穿陶瓷瓷眼后的碳纤维再贯穿张力控制装置; (3)铺纬,将步骤2中贯穿张力控制装置后的碳纤维通过作+45度或-45度角度运动的铺纬装置分别铺设于铺网上,在铺网边缘处将其固定于设置好的纬纱针上,形成相互平行的平整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 (4)经编,将步骤3中的+45度角度碳纤维层和-45度角度碳纤维层通过铺纬链条输送至编织机构,用规格是80dtex-180dtex的涤纶长丝以链编组织形式与其经编编,形成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半成品; (5)切边,将步骤4中的半成品经由铺网输送至切边装置进行切边; (6)收卷,将步骤5中切边后的半成品经由收卷装置收卷,成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单位面积质量为100克每平方米-2000克每平方米。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纱架设置有5行8列陶瓷瓷眼。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陶瓷瓷眼的直径为7毫米。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经编织物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多轴向经编织物及其制造方法。它包括至少两层织物层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织物层包括经纱、纬纱和经编线,所述经纱和纬纱以0度、+45度、-45度或90度的角度相互叠加而成,所述经编线与经纱及纬纱以链编组织形式连接。既有强度,又有厚度,且自身重量轻。采用链编组织的方式,不会在编织过程中造成纤维屈曲,导致织物强度不一,质量有差异的情形。
文档编号D04B21/14GK103161021SQ201310112689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2日
发明者蔡正杰, 戴国华, 沈琦 申请人:浙江联洋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