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的防汗迹整理方法

文档序号:1686012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的防汗迹整理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纺织产品技术领域,涉及针织产品后整理工艺的改进,具体说是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的防汗迹整理方法。
背景技术
当人体大量出汗时,汗液往往会渗透到衣服外面,使衣服表面出现很多圈圈汗溃的痕迹,不仅影响衣服的美观,而且很容易使衣服泛黄。一般用做户外运动装的梭织面料涂层透气不透水比较成功,但手感不柔软、贴身穿着不舒适,且或多或少留有汗迹。而对于制作商务内衣的吸湿排汗功能的针织面料,在吸水率、滴水扩散时间、芯吸高度、蒸发速率、透湿量指标上虽可满足服用需求,但在具有吸湿排汗功能的针织服装正面防汗迹处理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因此,研究完善成熟的吸湿排汗针织面料防汗迹加工技术,采用合适且无污染的涂层助剂,防止织物表面汗迹的出现,同时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这是目前商务内衣针织面料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针织织物的服装、商务内衣表面易留汗溃痕迹的问题和不足,而提供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经防汗迹加工的针织面料正面基本不会出现汗溃,而在针织面料反面具有吸湿速干的功效,同时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流程:针织织物柔软加工一调浆一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一防汗迹检验一培烘;具体工艺如下:
a.针织织物柔软加工:将0.3~0.5mm厚度的针织织物经染色、脱水烘干后,在拉幅机上,采用4~6g/1的非离子柔软剂、135 145°C下进行轧压,确保吸湿排汗效果;
b.调浆:采用的涂层助剂至少提前24小时调配好,单一的涂层助剂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再进行配料,用打浆机均匀搅拌至少15分钟后测试粘度,粘度达到9500~12500厘泊才可使用,印花机温度保持在160~l70°C ;
c.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加工前必须检测针织织物是否吸水、每平方米克重、幅宽是否合格,并鉴定检测合格后接上引布,首先针织织物经过布棍、分丝棍、纠偏装置、压辊进入印花机的运布导带上,根据工艺设定调整网目、磁棒、速度,最后经过涂覆涂层助剂的针织织物将进入160~170°C的印花机烘房内以25 27米/每分钟的速度运行,最后落布,涂层厚度为0.04 0.05mm ;
d.防汗迹检验:针织织物烘干后由检验人员检查针织织物的反面吸水性、正面的拒水性以及针织织物的色变,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否则,需调整工艺,每一匹料布至少检测10个点。e.培烘:烘干时采用振荡式烘干,涂层后为保证面料正面涂层助剂固着牢度,应进行二次培烘,培烘温度16(Tl70°C,速度为25 27米/每分钟。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的印花机为圆网印花机,在圆网印花机上,用吸浆泵将调制的涂层助剂吸入圆网内,利用磁棒的磁力将涂层助剂从圆网内挤出,在与运布导带同步运转的同时,将涂层助剂均匀地涂覆在针织织物的正面。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涂层助剂用量重量百分比为:
防水剂EF-24 6%
粘合剂EC-12 1.8%
增稠剂EZ 2.4% 2.8%
余量为水。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网印花机的涂层网目大小为10(Γ150目,所述磁棒的粗细为1.(Tl.5cm、压力为0.3^0.5kg/cm2,所述的涂层助剂用水的硬度在30PPM以下,烘焙温度为165°C,时间为2min/次。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本发明优选复配的涂层助剂,使用圆网印花机对针织织物表面进行涂层,可在针织织物表面形成带有很多透气微细气孔的薄膜涂层,并且每个微细孔都比汗液小又比人体的汗气分子大,通过将汗液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出去,从而使汗溃在织物表面不留痕迹,在保持针织坯布原有弹性的基础上,针织织物非常均匀的达到防汗迹效果,并且没有透影的出现;
2、选用亲水性的非离子柔软剂,通过对针织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柔软处理,使汗液可以瞬间吸收和挥发,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其透气性、吸湿速干效果均能达到国外先进水平标准,从而能够充分发挥出面料理疗功能,有利于推广应用;
3、通过合理调节涂层助剂的用量和配比,使产品的涂层牢度、手感、鲜艳度等明显提高,经多次洗涤,仍可保持原有特性;
4、烘干采用振荡式烘干,可以避免带压力的轧辊式设备影响纤维的透气性,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的实施方式,包括如
下工艺流程:针织织物柔软加工一调浆一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一防汗迹检验一培 实施例1
以14.8tex抗臭麻浆纤维/棉+20DPU、克重为160克/m2的粉色高弹汗布的加工工艺为例,利用本发明的防汗迹整理方法对其进行整理,其工艺流程如下:
a.0.5mm厚度的上述料布经染色、脱水烘干后,在拉幅机上,采用6g/l的非离子柔软剂、143 V下进行轧压,确保吸湿排汗效果。b.调浆:所用涂层助剂应提前24小时调配好,单一涂层助剂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再进行配料。用打浆机均匀搅拌15min后测试粘度,粘度达到10000厘泊左右才可使用。调浆保证水硬度在30PPM以下,印 花机温度保持在167°C,复配助剂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
防水剂EF-24 6%粘合剂EC-12 1.8%
增稠剂EZ 2.4%
余量为水。c.针织织物正面(表面)防汗迹加工:加工前必须检测针织料布是否吸水、克重、幅宽是否合格,并鉴定检测合格后接上5米引布。首先料布经过数根布棍、分丝棍、纠偏装置、压辊进入印花机的运布导带上,根据工艺设定,调整网目为100目、磁棒粗细及压力分别为1.2(^1和0.31^/(^2。最后料布将进入167°C的烘房内以25米/每分钟的速度运行,最后落布,涂层厚度约0.05mm。d.防汗迹检验:料布烘干后由检验人员检查料布的反面吸水性、正面拒水性、以及料布的色变。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如果效果不达标需调整工艺。每一匹料布必须检测10个点,以确保质量性能。e.培烘:烘干时采用振荡式烘干,避免带压力的轧辊式设备影响粘胶纤维的透气性,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防汗迹加工后,为保证针织织物正面涂层助剂固着牢度,应进行二次培烘,培烘温度167°C,速度为25米/每分钟。实施例2
以11.8tex竹浆纤维/异型涤纶+20DPU、克重为145g/m2的淡绿色抽针棉毛针织织物的加工工艺为例,其工艺如下:
a.0.4mm厚度的上述料布经染色、脱水烘干后,在拉幅机上,采用5g/l的非离子柔软剂、140 V下进行轧压,确保吸湿排汗效果。
`
b.调浆:所用涂层助剂应提前24小时调配好。单一涂层助剂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再进行配料。用打浆机均匀搅拌15min后测试粘度,粘度达到11000厘泊左右才可使用。调浆保证水硬度在30PPM以下,印花机温度保持在165°C,复配助剂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
防水剂EF-246%
粘合剂EC-121.8%
增稠剂EZ2.5%
余量为水。c.正面(表面)防汗迹加工:加工前必须检测料布是否吸水、克重、幅宽是否合格,并鉴定检测合格后接上5米引布。首先料布经过数根布棍、分丝棍、纠偏装置、压辊入印花机的运布导带上,根据工艺设定,调整网目为125目、磁棒粗细及压力分别为1.5cm和
0.4kg/cm2。最后料布将进入165°C的圆网印花机烘房内以27m/每分钟的速度运行,最后落布,涂层厚度约0.04mm。d.防汗迹检验:料布烘干后由检验人员检查料布的反面吸水性、正面拒水性、以及面料的色变。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如果效果不达标需调整工艺。每一匹料布必须检测10个点,以确保质量性能。e.培烘:烘干时采用振荡式烘干,避免带压力的轧辊式设备影响粘胶纤维的透气性,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防汗迹加工后,为保证针织织物正面涂层助剂固着牢度,应进行二次培烘,培烘温度165°C,速度为27米/每分钟。实施例3
以5.Stex铜氨纤维/改性粘胶+20DPU、克重为110g/m2的浅兰色弹力网眼面料的加工工艺为例,其工艺如下:
a.0.3mm厚度的上述料布经染色、脱水烘干后,在拉幅机上,采用4g/l的非离子柔软剂、135 °C下进行轧压,确保吸湿排汗效果。b.调浆:所用涂层助剂应提前24小时调配好。单一的涂层助剂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再进行配料。用打浆机均匀搅拌15min后测试粘度,粘度达到12000厘泊左右才可使用。调浆保证水硬度在30PPM以下,印花机温度保持在162°C,涂层助剂用量的重量百分比为:
防水剂EF-24 6%
粘合剂EC-12 1.8%
增稠剂EZ 2.8%
余量为水。c.正面(表面)防汗迹加工:加工前必须检测针织料布是否吸水、克重、幅宽是否合格,并鉴定检测合格后接上5米引布。首先面料经过数根布棍、分丝棍、纠偏装置、压辊进入印花机的运布导带上,根据工艺设定,调整网目为150目、磁棒粗细及压力分别为1.0cm和0.5kg/cm2。最后料布将进入162°C的印花机烘房内以27米/每分钟的速度运行,最后落布,涂层厚度约0.04mm。d.防汗迹检验:料布烘干后由检验人员检查料布的反面吸水性、正面拒水性、以及面料的色变。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如果效果不达标需调整工艺。每一匹料布必须检测10个点,以确保质量性能。e.培烘:烘干时采用振荡式烘干,避免带压力的轧辊式设备影响粘胶纤维的透气性,发挥不出应有的效果。防汗迹加工后,为保证针织织物正面涂层助剂固着牢度,应进行二次培烘,培烘温度162°C,速度为27米/每分钟。上述各实施例中非离子柔软剂可以选用日本产的MC柔软剂。上述各实施例中,采用的印花机优选为圆网印花机,加工时在圆网印花机上,用吸浆泵将专门调制的涂层助剂吸入圆网内,利用磁棒的磁力将涂层助剂从圆网内挤出,在与运布导带同步运转的同时,将涂层助剂均匀地涂覆在针织织物的正面。吸湿排汗防汗迹针织织物是在针织坯布表面实施防汗迹加工,但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涂上涂层,而是在涂层表面形成很多透气的微细气孔,每个微细孔都比汗液小又比人体的汗气分子大,通过将汗液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出去,从而使汗溃在服装表面不留痕迹,因此,起到了防汗迹的特性。另外在针织坯布的里面进行柔软处理,使这种针织面料可以瞬间吸收和挥发汗水,同时本产品具有良好的耐洗涤性。人的汗液成分是相同的,其中98%是水,剩下的是一些有机物质,如氨基酸、尿素等,还有一些无机物质,成分主要是氯化钠、碳酸钙等盐类,因此,汗液有呈酸性的,也有呈碱性的,根据GB/T 3922-1995《纺织品耐汗溃色牢度试验方法》中要求,配置出两种试液,一种是酸性,一种是碱性。按GB/T21655.1-2008《纺织品吸湿速干性的评定》标准对产品滴水扩散时间进行测试:
(I)将本发明的针织织物样品裁取4块试样,每块试样的尺寸至少为IOcmX IOcm,试样应平整无皱。(2)将试样放置在标准大气条件下调湿平衡。
(3)将试样平放在试样平台上,用滴管吸入适量的酸性试液,在滴管口距试样表面不超过Icm的位置,将约0.2ml的试液轻轻地滴在试样的反面(里面),水滴接触试样反面(里面)至完全扩散时(经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时间为2.5秒),织物里面酸性试液水滴扩散迅速;同时将约0.2ml的试液轻轻地滴在试样的正面(表面),300秒以后,织物里面酸性试液无扩散湿痕。(4)用滴管吸入适量的碱性试液,在滴管口距试样表面不超过Icm的位置,将约
0.2ml的试液轻轻地滴在试样的反面(里面),水滴接触试样反面(里面)至完全扩散时(经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测试,时间为2.5秒),织物里面碱性试液水滴扩散迅速;同时将约0.2ml的试液轻轻地滴在试样的正面(表面),300秒以后,织物表面碱性试液水滴无扩散湿痕。表I国家生态纺织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对本发明产品的检验结果
权利要求
1.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艺流程:针织织物柔软加工一调浆一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一防汗迹检验一培烘;具体工艺如下: a.针织织物柔软加工:将0.3^0.5mm厚度的针织织物经染色、脱水烘干后,在拉幅机上,采用4飞g/Ι的非离子柔软剂、135 145°C下进行轧压,确保吸湿排汗效果; b.调浆:采用的涂层助剂至少提前24小时调配好,单一的涂层助剂使用前必须摇晃均匀,再进行配料,用打浆机均匀搅拌至少15分钟后测试粘度,粘度达到950(Γ12500厘泊才可使用,印花机温度保持在16(Tl70°C ; c.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加工前必须检测针织织物是否吸水、每平方米克重、幅宽是否合格,并鉴定检测合格后接上引布,首先针织织物经过布棍、分丝棍、纠偏装置、压辊进入印花机的运布导带上,根据工艺设定调整网目、磁棒、速度,最后经过涂覆涂层助剂的针织织物将进入16(T170°C的印花机烘房内以25 27米/每分钟的速度运行,最后落布,涂层厚度为0.04 0.05mm ; d.防汗迹检验:针织织物烘干后由检验人员检查针织织物的反面吸水性、正面的拒水性以及针织织物的色变,检测合格后方可继续,否则,需调整工艺,每一匹料布至少检测10个占.e.培烘:烘干时采用振荡式烘干,涂层后为保证面料正面涂层助剂固着牢度,应进行二次培烘,培烘温度16(Tl70°C,速度为25 27米/每分钟。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印花机为圆网印花机,在圆网印花机上,用吸浆泵将调制的涂层助剂吸入圆网内,利用磁棒的磁力将涂层助剂从圆网内挤出,在与运布导带同步运转的同时,将涂层助剂均匀地涂覆在针织织物的正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涂层助剂用量重量百分比为:防水剂EF-24 6% 粘合剂EC-12 1.8% 增稠剂EZ 2.4% 2.8% 余量为水。
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网印花机的涂层网目大小为10(Γ150目,所述磁棒的粗细为1.(Tl.5cm、压力为0.3 0.5kg/cm2,所述的涂层助剂用水的硬度在30PPM以下,烘焙温度为165 °C,时间为2min/ 次。
5.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网印花机的涂层网目大小为10(Γ150目,所述磁棒的粗细为1.(Tl.5cm、压力为.0.3 0.5kg/cm2,所述的涂层助剂用水的硬度在30PPM以下,烘焙温度为165 °C,时间为2min/ 次。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吸湿排汗针织织物防汗迹整理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工艺流程针织织物柔软加工→调浆→针织织物正面防汗迹加工→防汗迹检验→培烘。通过对针织织物进行吸湿排汗柔软处理,使汗液可以瞬间吸收和挥发;再以涂料印花的方式,在针织织物表面形成带有很多透气微细气孔的薄膜涂层,并且每个微细孔都比汗液小又比人体的汗气分子大,通过将汗液以气态的形式散发出去,从而使汗渍在服装外表不留痕迹,因此,起到了防汗迹的效果。经防汗迹加工的针织织物反面吸湿速干,表面防汗迹,同时透气性良好,穿着舒适,有利于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D06B9/04GK103161045SQ201310115200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3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3日
发明者张世安, 王显其, 关燕, 李良, 张皓 申请人:青岛雪达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