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610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包括皮圈架主体和钩。皮圈架主体具有由树脂制成的皮圈支承部。钩从皮圈架主体向下延伸且固定至皮圈架主体。钩包括刚性部件,刚性部件具有比皮圈架主体的皮圈支承部高的刚性。
【专利说明】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
【背景技术】
[0002]典型的环锭纺纱机包括一对前罗拉、一对后罗拉以及皮圈牵伸装置,所述皮圈牵伸装置配置在前后罗拉之间,以保持并牵伸皮圈牵伸装置的上皮圈和下皮圈之间的粗纱。为了减少在环锭纺纱机的纺纱站之间的纺出纱线的质量偏差并确保纱线质量,需要确保环锭纺纱机的皮圈架、上罗拉和下罗拉之间的平行度。
[0003]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0.2001-226838公开了一种皮圈架,其包括:具有支承轴的上罗拉;具有上罗拉保持部的皮圈架主体,所述上罗拉保持部与上罗拉的支承轴接合且可绕着支承轴摆动;布置在皮圈架主体的前端部的皮圈销;以及卷绕在上罗拉上且由皮圈销张紧的皮圈。皮圈架主体的上罗拉保持部形成为弧形,以便沿着上罗拉的支承轴的周面定位。设置有从上罗拉保持部的前侧悬垂的一对平行腿。通过每条腿的后端设置为与上罗拉的支承轴的周面接触并且每条腿的前端按压于下皮圈销杆,使得设置在皮圈架主体中的皮圈销保持为与支承轴平行。皮圈架由冲压金属制成。
[0004]日本未审专利申请公开文献N0.5-239722公开了一种如图5所示的上皮圈架。如图所示,皮圈引导件52在沿着引导件边缘51的旋转方向上形成有用于上皮圈53的滑动凸面54。形成在上皮圈架55的中央部的槽精确地引导形成在皮圈引导件52中的销。皮圈引导件52安装在上皮圈架55的中央部,并且上皮圈53由弹簧56保持拉紧。上皮圈架55的中央部和皮圈引导件52由树脂制成。
[0005]在公开文献N0.2001-226838所公开的整体由金属制成的皮圈架中,难以减轻皮圈架的重量。此外,皮圈架需要精密的冲压,从而增加了皮圈架的成本。在公开文献N0.5-239722中公开的不由金属制成而由树脂制成的上皮圈架可以制造得重量更轻,并且成本更低。然而,因为按压于下张力杆的背面的腿发生变形,所以皮圈销不能保持与支承轴平行。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其中上皮圈架在确保纱线质量的维持或提高的同时,使得重量减轻并且成本降低。
[0007]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包括皮圈架主体和钩。皮圈架主体具有由树脂制成的皮圈支承部。钩从皮圈架主体向下延伸且固定至皮圈架主体。钩包括刚性部件,刚性部件具有比皮圈架主体的皮圈支承部高的刚性。
[0008]需要注意的是,术语“固定”意味着不可拆卸地使分离的构件一体化。更具体而言,术语“固定”意味着形成钩和皮圈架主体的一体构件,以便钩的一部分通过镶嵌成型从皮圈架主体突出,或者钩的一部分固定地配合在皮圈架主体中。
[0009]从下面结合附图以示例方式举例说明本发明原理的描述,本发明的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清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通过参考下面的当前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和附图,可以最佳地理解本发明及其目的和优点,在附图中:
图1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的局部剖面侧视图;
图1B为表不图1A的上皮圈架和牵伸装置的中上罗拉之间的关系的不意俯视图;
图2A为表示图1A的牵伸装置的上皮圈架的皮圈架主体的放大图;
图2B为表示当从下面观察时的图1B中上皮圈架的示意立体图,示出了一对钩;
图3A为表示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的上皮圈架和中上罗拉之间的关系的不意俯视图;
图3B为表示图3A的牵伸装置的包括加强部和一对钩的一体构件的示意立体图;
图4为表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变型的各包括加强件和钩的两个一体构件的示意立体图;以及
图5为表示根据【背景技术】的上皮圈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参考图1A、图1B、图2A和图2B描述应用于双锭型牵伸装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的牵伸装置。
[0012]如图1A所示,牵伸装置10包括一对前罗拉11和位于一对前罗拉11后方的皮圈牵伸部12。一对前罗拉11包括前下罗拉IlA和前上罗拉11B。前下罗拉IlA由罗拉座(未示出)支承,并且前上罗拉IlB经由支承臂(未示出)由加压臂13支承。需要注意的是,图1A中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对应于牵伸装置10的前侧和后侧。
[0013]皮圈牵伸部12包括两对上下皮圈14、15。每个下皮圈14卷绕在皮圈销杆16、中下罗拉17A和下部引导构件(未示出)上。每个上皮圈15卷绕在一对中上罗拉17B和上皮圈架19上。一对中上罗拉17B可旋转地支承在支承轴18的相对端,支承轴18经由支承臂(未示出)由加压臂13支承。上皮圈架19由支承轴18支承。
[0014]如图1B所示,上皮圈架19包括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具有T形形状的皮圈架主体20。皮圈架主体20在其前侧具有右皮圈支承部20A和左皮圈支承部20A。皮圈架主体20还具有在相应右皮圈支承部20A和左皮圈支承部20A上的皮圈引导件21R和21L以及在皮圈引导件21R和21L之间的皮圈销开口调节件22。皮圈引导件21R和21L以及皮圈销开口调节件22与皮圈架主体20分离地形成,并且安装在皮圈架主体20上。皮圈引导件21R和21L限制各上皮圈15的横向移动。皮圈引导件21R和21L固定在皮圈支承部20A的前侧,并且皮圈引导件21R和21L的前端被倒圆,以便皮圈引导件21R和21L为一对上皮圈15提供张力。皮圈销开口调节件22是可操作的,以调节皮圈销杆16和皮圈架主体20之间的间隙,或者皮圈销间隔。
[0015]如图1B所示,皮圈架主体20具有从皮圈架主体20的中部向后延伸的皮辊芯子保持部23。参考图1A和图2A,皮辊芯子保持部23形成为具有保持支承轴18的弧形凹部。一对钩24从皮圈架主体20向下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B和图2B所示,在皮辊芯子保持部23的前末端定位有一对钩24。至少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由树脂制成,并且每个钩24包括刚性部件,刚性部件具有比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的树脂部高的刚性。钩24固定至皮圈架主体20的树脂部。在本实施例中,整个皮圈架主体20由树脂制成。整个钩24由刚性材料制成,并且在皮圈架主体20中固定地配合在其上端。如图2B所示,皮圈架主体20具有肋结构,以减轻其重量并且确保其强度。皮圈架主体20由聚酰胺(或尼龙)制成,并且钩24的刚性部件由金属例如不锈钢制成。
[0016]如图1A所示,上皮圈架19由支承轴18支承,以便在皮辊芯子保持部23的弧形凹部放置为与支承轴18的外周面接触的状态下,皮辊芯子保持部23保持支承轴18。此外,上皮圈架19还由将上皮圈15推靠在下皮圈14上的推动装置(未示出)保持。此外,通过一对钩24定位为与皮圈销杆16的一对接合部接触,而将上皮圈架19的前端精确地定位,从而使上皮圈架19的前端维持与皮圈销杆16的延伸方向平行。
[0017]下面将描述牵伸装置10的操作。当加压臂13设定在其释放位置时,上皮圈架19放置成将上皮圈15保持在远离下皮圈14的位置。当加压臂13放置在其纺纱位置以便于将上罗拉IlB和17B按压于相应的下罗拉IlA和17A时,使上皮圈15成为与下皮圈14接触。中下罗拉17A的旋转使得下皮圈14绕着中下罗拉17A和皮圈销杆16转动。由于上皮圈15和下皮圈14之间的接触压力,使得上皮圈15与下皮圈14同步地转动,从而与下皮圈14 一起传送纤维束F。因为前罗拉IlA和IlB的速度设定为高于中罗拉17A和17B的速度,所以纤维束F在前罗拉IlA和IlB与中罗拉17A和17B之间被牵伸。
[0018]通过上皮圈15的上部腿部的部分由相应的皮圈引导件21R和21L引导,使得上皮圈15笔直地移动而不会横向转向。通过上皮圈架19的钩24放置成与皮圈销杆16的接合部接触,从而将上皮圈架19的前端精确地定位,从而维持上皮圈架19的前端平行于与皮圈销杆16的延伸方向。因此,上皮圈15与下皮圈14同步地稳定地转动。因此使得纺出纱线的质量稳定。
[0019]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具有以下有利效果(I) - (3)。
[0020](I)根据本实施例的上皮圈架19,至少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由树脂制成。一对钩24从皮圈架主体20向下延伸且固定至皮圈架主体20上。一对钩24的至少一部分包括刚性部件,刚性部件具有比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高的刚性。因此,上皮圈架19在重量方面比由金属制成的对应部件更轻。钩24在具有刚性的状态下保持在预定位置,从而维持上皮圈架19、上罗拉11B、17B以及下罗拉11A、17A之间的平行度。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上皮圈架19在确保纱线质量的维持或提高的同时,实现了重量的减轻以及成本的降低。
[0021](2)整个钩24由刚性材料制成。与一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的钩相比,本实施例的钩24更容易制造,并且强度更好从而更耐用。
[0022](3)与一体形成并且整体固定于皮圈架主体20中的一对钩相比,彼此分离地形成且在皮圈架主体20中固定地配合在分离位置的钩24更容易制造。
[0023]下面将参考图3A和图3B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实施例的牵伸装置。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皮圈支承部20A具有加强部,并且一对钩24从皮圈支承部20A的加强部延伸。在第二实施例的描述中,相同的参考标记指示在第一实施例的描述中使用的相同部件或元件,并且将省略对这样的部件的详细描述。[0024]如图3A所示,皮圈架主体20具有加强皮圈支承部20A的单个加强部25。如图3B所示,加强部25由具有倒置L截面且与一对钩24形成为一体的杆形成。如图3A所示,力口强部25和一对钩24通过镶嵌成型与皮圈架主体20形成为一体,以便加强部25位于皮圈架主体20的下方,并且一对钩24从皮圈支承部20A的与皮辊芯子保持部23相邻的位置向后延伸。在本实施例中,加强部25和一对钩24通过冲压将不锈钢板折弯而形成。
[0025]第二实施例的上皮圈架19除了具有第一实施例的效果(I)和(2)之外,还具有以下有利效果(4)- (6)。
[0026](4)上皮圈架19包括加强皮圈支承部20A的加强部25、以及由刚性材料制成且与加强部25形成为一体的一对钩24,从而增加了皮圈架主体20的刚性,这提高了纱线质量,包括减小纺纱机的纺纱站之间的纱线质量的偏差。
[0027](5)在第二实施例中,皮圈支承部20A设置在皮圈架主体20的左侧和右侧,并且还设置有单个加强部25,这与加强部分成左侧加强部和右侧加强部用于分离地加强皮圈支承部20A的情况相比,增加了皮圈架主体20的刚性。此外,根据第二实施例,减少了上皮圈架19的部件数量。
[0028](6)在第二实施例中,与加强部25由平板形成的情况相比,由具有倒置L截面的刚性杆形成的加强部25具有增加的弯曲强度。
[0029]虽然已经在上述实施例的背景下描述了本发明,但是本发明不限于这些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显然可以以如下示例的各种方式来实践本发明。
[0030]在第二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加强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的加强部25可以形成为两个分离件25。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两个分离件25之间不需要连接部,所以增加了设计皮圈架主体20的形状的自由度。
[0031]钩24和加强部25的刚性部件并不必须由不锈钢制成,而是只需具有比皮圈架主体20的树脂部高的刚性即可。刚性部件可以由除了不锈钢以外的任何金属或纤维加强树脂制成。替代地,可以使用具有比皮圈架主体20的树脂部高的刚性的树脂。例如,可以使用聚碳酸酯作为具有比皮圈架主体20的聚酰胺树脂高的刚性的树脂。
[0032]虽然在第二实施例中钩24与加强部25的一体构件通过镶嵌成型形成,但是加强部25可以固定地配合在皮圈架主体20中,用于将钩24和加强部25固定至皮圈架主体20。在这种情况下,钩24的一部分可以配合或者可以不配合在皮圈架主体20中。
[0033]加强部25可以与钩24分离。例如,在第一实施例中,皮圈支承部20A可以具有板状加强部25。钩24可以形成为仅钩的一部分由刚性材料制成。钩24可以形成为金属材料围绕树脂材料或者树脂材料围绕金属材料。
[0034]只要钩24通过与皮圈销杆16接合而将皮圈架主体20保持在期望位置,并且不会与下皮圈14、上皮圈15、中上罗拉17B以及皮圈引导件21R、21L发生干涉,则钩24相对于皮圈架主体20的位置可以以任何方式可选地设定。钩24可以设置在皮圈支承部20A的左右端部外侧或者设置在皮辊芯子保持部23的内侧。
[0035]可以使用单个宽钩代替一对钩24。当宽钩与皮圈销杆16接合时,沿着钩的宽度方向增加了与皮圈销杆16以平行关系接合的钩的表面。使用这种单个宽钩,使得在上皮圈架19的前端确保了高精度,从而使得能够维持上皮圈架19的前端平行于皮圈销杆16的延伸方向。[0036]虽然在第一实施例中上皮圈15卷绕在皮圈引导件21R和21L的前端上,但是上皮圈15也可以卷绕在皮圈架主体20的前端上。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皮圈架主体20的上表面上设置用作皮圈引导件的突起,用于限制上皮圈15的横向移动。
[0037]根据本发明的纺纱机的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不限于纺纱机的双锭型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19,而是可以应用于纺纱机的四重锭型牵伸装置中的上皮圈架,其中用于四个纺纱站的上罗拉由单个加压臂13支承。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加长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以便在每个皮圈支承部20A上固定两个皮圈引导件。
【权利要求】
1.一种纺纱机的牵伸装置(10)中的上皮圈架(19),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皮圈架(19)包括皮圈架主体(20)和钩(24), 其中所述皮圈架主体(20)具有由树脂制成的皮圈支承部(20A), 其中所述钩(24)从所述皮圈架主体(20)向下延伸并且固定至所述皮圈架主体(20), 其中所述钩(24)包括刚性部件,该刚性部件具有比所述皮圈架主体(20)的皮圈支承部(20A)高的刚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皮圈架(19),其特征在于,设置有加强部(25)用于加强所述皮圈支承部(20A),其中所述加强部(25)与所述钩(24)的刚性部件形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皮圈架(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圈支承部(20A)为设置在所述皮圈架主体(20)的左侧和右侧的皮圈支承部(20A)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加强部(25)为单个。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皮圈架(19),其特征在于,所述皮圈支承部(20A)为设置在所述皮圈架主体(20)的左侧和右侧的皮圈支承部(20A)中的一个,其中所述加强部(25)形成为左右分离件。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上皮圈架(19),其特征在于,所述钩(24)的刚性部件由纤维加强树脂制成。
【文档编号】D01H5/88GK103668591SQ201310405788
【公开日】2014年3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9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0日
【发明者】佐藤江平, 河合泰之, 芦崎哲也, 林久秋 申请人:株式会社丰田自动织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