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成分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文档序号:1666588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成分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含有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复合纤维及其生产方法,该复合纤维中含有15~85重量%的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85~15重量%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纤维断面中两成分各自呈多分割排列、其中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各个分割部各自独立、而难溶性热塑性成分的各个分割部互相连接。该纤维制成织物后,在适当的碱溶解条件下进行溶出性处理去除掉纤维中的溶出型聚合物,织物中的难溶性聚合物纤维轴向方向上形成微细沟槽结构,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速干性能。
【专利说明】一种双成分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以热塑性聚合物为主体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及其制造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0002]近几年来,随着人们对穿着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服装面料的各种高科技含量也越来越高,时尚流行舞台吹起了运动休闲风。人们选择运动服不只是要穿得好看,更重要的是要求可以提供最周到的保护,可以尽情地汗流浃背而无后顾之忧,所以对服装面料的吸湿排汗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天然纤维吸湿性好、穿着舒适,但其缺点是当人体排汗量较大时,衣服就会紧贴身体,给人体造成一种湿冷的感觉,这主要是汗液不能及时排出的缘故,所以如何将液态的汗液尽快排出体外是提高织物穿着舒适性的关键。汗液经织物传导至外界空间的湿通道有三种形式:一是汗液在人体皮肤与织物间或单纤维间的间隙扩散并迁移至外层空间;二是蒸发的水汽在织物内表面纤维空洞或纤维表面凝结成液态水,经纤维内空洞或纤维间空隙的毛细作用输送到织物外表面,重新蒸发成水蒸气迁移至外层空间;三是汗液直接接触织物并以液态水的形式进入织物内表面,又经纱线间或纤维间缝隙的毛细作用输送至织物外表面,再蒸发成水蒸气扩散至外层空间。
[0003]高吸水速干纤维的开发途径主要有:化学方法,例如将吸水性基团接枝到纤维上,添加聚合单体进行共聚反应,或与高吸水性聚合物共混;物理方法,例如采用纤维表面的粗糙化、截面异型化,采用多孔、中空的纤维结构,纤维的超细化;复合纺丝,与吸湿性聚合物复合纺丝;高吸水的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的开发与利用。
[0004]涤纶纤维以及聚酰胺纤维是化学合成纤维,不易吸水,因而在对吸水速干性要求较高的领域中的应用还是受到了限制。如何制得一种涤纶纤维或聚酰胺纤维具有高度吸水速干性能是目前诸多纤维研究者和纤维生产厂家努力追求的目标。
[0005]随着日常穿着的多样化和个性化以及制造高档日用服装,进行了各种尝试以期望能达到天然纤维具有的优良性能,例如吸水性能、透湿性能等,期望能在高档运动服领域得到了应用,以便在穿着运动服时,能够保持舒适、可穿状态。
[0006]未来衣着用织物将朝着舒适、健康的大方向发展,吸水速干织物就是其中的重要指标织物之一。这里的“吸水速干”是指使不亲水的织物同时具有吸水性和速干性,一般来水,无论天然纤维还是合成纤维都很难兼顾这两种性能。
[0007]中国专利CN200710019723.6公开了一种新型吸水速干纤维及生产织物的方法,是以碱溶性共聚酯作为成孔剂,与成纤聚合物聚酯进行共混纺丝制得吸水速干纤维,制成的织物经碱减量处理,产品具有良好的吸水速干性能,其芯吸高度达70?120_,水分蒸发率为85?95%。
[0008]但是该发明是共混纺丝,形成的聚酯纤维及织物经减量处理时,纤维表层的溶出性较好,内层的溶出性受到抑制,其吸湿效果得不到极大提高。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提供良好吸水速干性能的复合纤维,该复合纤维中含有溶出型共聚酯和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该复合纤维制成织物后,在适当的碱溶解条件下进行溶出性处理去除掉纤维中的溶出型共聚酯,因而难溶性热塑性纤维轴方向上形成微细沟槽,产生毛细管现象,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速干性能。
[0010]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复合尼龙纤维,复合纤维中含有15?85重量%的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85?15重量%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纤维断面中两成分各自呈多分割排列、其中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各个分割部各自独立、而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各个分割部互相连接。
[0011]优选纤维中含有15?45重量%的可溶性共聚酯、85?55重量%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
[0012]所述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优选为聚己内酰胺聚合物或者为聚己二酸己二胺聚合物,其高分子链上具有酰胺基团(-C0NH-)。
[0013]所述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为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或为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为阳离子染色可染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14]本发明中,优选复合纤维为6-24分割的复合断面。
[0015]本发明优选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共聚酯,共聚酯中还含相对于共聚酯总量为5?30重量%的聚乙二醇单元,相对于酸成分总摩尔数为1.5?4.5mol%的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兀,以及O?10mol%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
[0016]所述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10000。
[0017]所述所述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优选为聚酯类聚合物或聚酰胺类聚合物。
[0018]所述聚酯类聚合物优选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阳离子染色可染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0019]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为聚己内酰胺聚合物或聚己二酸己二胺聚合物。
[0020]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由下列方法得到:将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的切片A成分85?15重量份,与可溶性热塑性共聚酯切片B成分15?85重量份,干燥熔融、使用分割型复合喷丝板进行复合纺丝、喷出、纺丝,进一步经过延伸加工或假捻加工,得到复合纤维。
[0021 ] 本发明中,可溶性共聚酯切片为成槽剂,具有碱溶性,其主要重复单元为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共聚酯中还含相对于共聚酯总量为5?30重量%的聚乙二醇单元,相对于酸成分总摩尔数为1.5?4.5mol%的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以及O?10mol%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
[0022]所述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优选为500?10000。
[0023]本发明的溶出性聚合物在聚酯分子链中引入磺酸盐基团,由于磺酸盐基团为极性亲水基团,具有吸电子效应,同时改变了聚酯分子链的规整性,在溶出过程中有利于水的渗入以及碱溶出的进行。但由于磺酸盐基团所形成的空间位阻以及极性效应,会导致熔体粘度急剧上升,影响可纺性。因此优选引入柔性链段聚乙二醇单元,大大改善聚合物的分子的刚性,提高聚合物的可纺性,同时进一步提高该聚合物的溶出性能。
[0024]本发明通过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与共聚溶出型聚酯聚合物的复合纺丝,制得复合纤维,再通过溶出后加工处理,去除纤维中的溶出型共聚聚酯,纤维中产生微细轴向沟槽。使得具有高度吸水速干性能的纤维织物的制造成为可能。本发明的复合纤维可以应用于制备吸水速干纤维织物,所述织物可以是机织物,也可以是编织物。将该共混纤维制成织物后,在适当的碱溶解条件下对复合纤维中的彼此隔离开来的溶出型共聚酯进行溶出性处理,去除掉纤维中的溶出型共聚酯,从而在织物中的纤维形成微细轴向沟槽结构,使得织物具有良好的吸水速干性能;碱减量处理是在浓度为1%?5%、浴比为100?200的NaOH溶液中进行,减量率控制在5%?40%。
[0025]上述碱减量处理工艺采用常规工艺即可,织物在浓度为1%?5%,浴比为100?200的NaOH溶液中减量20?50min,织物减量率为5%?40%,使得该聚酰胺纤维中分布有
0.5 μ m?15 μ m的微细孔,微细孔的体积百分含量占整体聚酰胺纤维的5?40%。减量之后的纤维赋予了织物吸水速干的性能。
[0026]与现有技术的异型截面纤维,例如十字型、米字型的异型截面纤维相比,本发明的技术优势是复合纤维减量后形成的沟槽,其高度(即深度)和宽度都有着足够的尺寸,能够形成比较明显的沟槽,即微细沟槽所占纤维体积比率较高,达到明显的吸水速干效果。而通常的异型截面纤维,虽然喷丝板形状设计为十字型或米字型等,但是在纺丝过程中,从喷丝板挤出的聚合物因为膨胀作用,会很大程度上抵消沟槽的形成,所以沟槽的高度和宽度都达不到设计的要求,因而影响吸水效果。
[0027]本发明中涉及的参数的测试方法如下所示:
1、微细沟槽所占纤维体积比率的测试
分别量取完全减量纤维、未减量纤维各10000米,称取各自质量(单位:g),通过下式来进行计算微细沟槽所占纤维体积比率。
[0028]微细沟槽含量(%) = (1-完全减量纤维重量/未减量纤维重量)X 100%。
[0029]2、吸水性能的测试
本发明中织物的吸水性能用Jis L1907-5.1.2方法测定,将垂直吊挂的试验样品下端浸入到水中,放置1min后,测定水的上升高度(mm)(芯吸高度)表示吸水速度。
[0030]3、水分蒸发率测定
本发明中织物的干燥性能用AATCC79:2000测定,将6cmX6cm的式样置于20±1°C、湿度65±2%的环境下24小时,以滴定管口距试样织物表面Icm的举例,滴0.05ml水于编织物表面后(编织物湿重为Wtl),置于准确度0.0Olg的微量天平悬空测试12分钟后(织物重为W1)其水分蒸发率。
[0031]水分蒸发率=(Wtl-W1)/0.05X100%。
[0032]4、速干性能的测试
测试方法:采用洗涤速干法。
[0033](I)将样布剪成20cmX 20cm的样条,称量得到其质量W ;
(2)将样条浸入水中20min,使其饱和吸水;
(3)将样条放入离心机中,调节速度为lOOOrpm,脱水30s,再称量其质量WO;
(4)将脱水之后的样条吊在固定的架子上,每5min称量一次得到质量W5,fflO,W15……Wn (Wn表示第η分钟样品的质量),直至Wn=W,结束称量;
计算:水分残留率=(Wn-W)/(WO-W) X 100% 。
[0034]5、吸湿性能测定(吸湿率差AMR): (1)选取约Ig重量的织物样本3份,将其放置于已知质量的称量瓶中,放入60°C的干燥机中,拿下瓶盖,预备干燥30分钟后,盖上瓶盖将称量瓶取出;
(2)将称量瓶放入20°CX 65%RH环境的恒温恒湿机中,拿下瓶盖,平衡24小时后,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使用精密天平称重,称得的质量减去称量瓶的质量即为样本重量Wl ;
(3)将称量瓶放入30°CX90%RH环境的恒温恒湿机中,拿下瓶盖,平衡24小时后,盖上瓶盖,取出称量瓶,使用同台精密天平称重,称得的质量减去称量瓶的质量即为样本重量W2 ;
(4)将称量瓶放在105°C的干燥机中,拿下瓶盖,干燥2小时后,盖上瓶盖取出,并在干燥皿中常温冷却后,使用同台精密天平称重,称得的质量减去称量瓶的质量即为样本重量W3 ;
(5)计算:
MRl = (Wl — W3) /W3
MR2 = (W2 — W3) /W3
吸湿率差Λ MR (%) = MR2 - MRl,结果取3个样本的平均值。
[0035]6、扫描电镜测试
微细沟槽尺寸大小的测试方法,通过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canning ElectronMicroscope)对样品进行2000倍放大拍照,加速电压为5kV。观测纤维断面形状,并计算沟槽的高度、宽度和高宽比。沟槽的高度是指最大深度,宽度是指最大宽度。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37]实施例1: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85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15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38]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8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16.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5mm,水分蒸发率为82%,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3min,吸湿性能(AMR) 1.9%。
[0039]实施例2: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40]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1.0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0mm,水分蒸发率为80%,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5min,吸湿性能(AMR) 1.9%。
[0041]实施例3: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5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5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42]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1.5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5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86mm,水分蒸发率为76%,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8min,吸湿性能(AMR) 1.9%。
[0043]实施例4: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15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85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44]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2.0y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8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75mm,水分蒸发率为70%,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35min,吸湿性能(AMR) 1.9%。
[0045]实施例5: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84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46]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1.4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86mm,水分蒸发率为78%,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3min,吸湿性能(AMR) 1.9%。
[0047]实施例6:
将聚酰胺尼龙66 (聚己二酸己二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84T聚酰胺尼龙66纤维。纺丝温度28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48]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1.35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3%。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88mm,水分蒸发率为82%,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2min,吸湿性能(AMR) 1.7%。
[0049]实施例7: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50]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圆编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圆编织物,对圆编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
1.4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105mm,水分蒸发率为83%,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5min,吸湿性能(AMR) 1.9%。
[0051]实施例8: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16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52]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7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5mm,水分蒸发率为88%,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0min,吸湿性能(AMR) 1.9%。
[0053]实施例9: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24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54]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5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2.8%。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8mm,水分蒸发率为90%,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19min,吸湿性能(AMR) 1.9%。
[0055]实施例10: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5.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56]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9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0.8%。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1mm,水分蒸发率为85%,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5min,吸湿性能(AMR) 1.9%。
[0057]实施例11:
将聚酰胺尼龙6 (聚(ε己内酰胺))切片70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30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10.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T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延伸速度为4300m/min。
[0058]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9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30.2%。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92mm,水分蒸发率为84%,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4min,吸湿性能(AMR) 1.9%。
[0059]实施例12:
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切片75份与切片水分含量为30ppm的溶出性共聚酯切片25份(共聚物聚乙二醇25wt%、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4000、5_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1.5mol%,间苯二甲酸0%)分别经过料仓送入各自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8分割型复合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84T涤纶纤维。纺丝温度290°C、纺丝速度为3000m/min ;再进行延伸或假捻加工。
[0060]纤维经过后加工、织造等过程得到缎纹机织物;再经过碱溶处理得到吸水速干性织物,对织物表面做电镜扫描照片(SEM观测),微细沟槽的宽度平均尺寸为:0.9 μ m,微细沟槽体积百分含量为27.5%。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89mm,水分蒸发率为80%,速干性能吊干时间为28min。
[0061]比较例1:
将聚酰胺尼龙6(聚(ε己内酰胺))切片100份,经过料仓送入螺杆挤出机进行熔融,通过计量泵进行计量,由喷丝板喷出、冷却、卷绕成纤,得到56Τ聚酰胺尼龙6纤维。纺丝温度270°C、纺丝速度为3400m/min、延伸速度为4000m/min。纤维经过后加工、编制等过程得到编织物;测得其其芯吸高度为20?40mm,吸湿性能(AMR)1.8%。吸水速干性能效果比较低。
【权利要求】
1.一种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复合纤维中含有15?85重量%的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85?15重量%的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纤维断面中两成分各自呈多分割排列、其中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各个分割部各自独立、而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成分的各个分割部互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复合纤维为6-24分割的复合断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是以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为主要重复单元的共聚酯,共聚酯中还含相对于共聚酯总量为5?30重量%的聚乙二醇单兀,相对于酸成分总摩尔数为1.5?4.5mol%的5-磺酸钠-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以及O?10mol%的间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聚乙二醇单元的分子量为500 ?10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为聚酯类聚合物或聚酰胺类聚合物。
6.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聚酯类聚合物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或阳离子染色可染色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7.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特征是,所述聚酰胺类聚合物为聚己内酰胺聚合物或聚己二酸己二胺聚合物。
8.—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将难溶性热塑性聚合物的切片A成分85?15重量份,与可溶性热塑性聚合物切片B15?85重量份,干燥熔融、复合喷丝板喷出、纺丝、进一步经过延伸加工或假捻加工,得到复合纤维。
9.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在制备吸水速干纤维织物上的应用。
【文档编号】D01F8/12GK104451945SQ201310431729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2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2日
【发明者】赵锁林, 藤森稔 申请人:东丽纤维研究所(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