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639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材料领域,更具体的说是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2688588U公开了一种“棉纤维、竹浆纤维、大豆蛋白纤维混纺纱线”,它与传统纱线相比不仅具有棉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竹浆纤维的天然抗菌、抑菌、除螨、防臭和抗紫外线功能,大豆蛋白纤维的柔软手感,良好的亲肤性和抑菌功能等优良性能,再用现代纺织行业常用的赛络纺,使纱线结构紧密,毛羽少,抗起毛起球好,解决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更新,人们对服饰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要求的问题。但是棉纤维染色与成熟度有关,棉纤维的成熟度不可能一致,因此无法避免“白星”和“条花”等染色疵点的产生,再则棉纤维自身带有疵点,不可能完全去除,导致生产的纱线也会有疵点,使纱线整体色泽有瑕疵,而且棉纤维成本相对较高,当前人们对性价比的要求更是越来越高,因此给服饰生产企业施加了巨大的压力,成品价格不涨反而跌,人工成本飞涨,利润空间逐渐降低,尤其是中小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了易染、色泽好、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它包含了两根同样的单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由比例为每100根纤维中55-65根棉型人造短纤维、30-35根竹纤维、5-10根大豆纤维构成,所述纱线为倍捻机加捻粘合的股纱,由两根同样的单纱构成麻花结构。所述纱线的细度为12.8 21.1dtex0·[000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纱线是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棉型人造短纤维不仅达到了棉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而且易染、色泽好、成本相对较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单纱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2-单纱,3-棉型人造短纤维,4-竹纤维,5-大豆纤维。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1,它包含了两根同样的单纱2,纺纱时,先用比例为每100根纤维中55-65根棉型人造短纤维3、30-35根竹纤维4、5-10根大豆纤维5通过气流纺机纺成单纱2,棉型人造短纤维3不仅达到了棉纤维的吸湿性、透气性和保暖性,而且易染、色泽好、成本相对较低,再用两根同样的单纱2通过倍捻机加捻粘合成股纱,从而增强了原纱的性能,用倍捻机股纱时细度控制在12.8 21.1dtex.
权利要求1.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I),它包含了两根同样的单纱(2),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2)由比例为每100根纤维中55-65根棉型人造短纤维(3)、30-35根竹纤维(4)、5-10根大豆纤维(5)构成,所述纱线(I)为倍捻机加捻粘合的股纱,由两根同样的单纱(2)构成麻花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I),其特征在于,所述纱线 (I)的细度为12.8 21.1dtex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棉型人造短纤维、竹纤维和大豆纤维混纺的纱线,它包含了两根同样的单纱,其特征在于,所述单纱由比例为每100根纤维中55-65根棉型人造短纤维、30-35根竹纤维、5-10根大豆纤维构成,所述纱线为倍捻机加捻粘合的股纱,由两根同样的单纱构成麻花结构。所述纱线的细度为12.8~21.1dtex。所述纱线使三种纤维的功能相互结合,不仅达到了人们对服饰的抗菌、保健、手感、品质要求的问题,而且易染、色泽好、成本相对较低,可广泛适用于袜子、毛巾等纺织品,也提高了产品的性能和档次。
文档编号D02G3/04GK203144606SQ20132020357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4月8日
发明者陈乾瀛, 陈齐海, 章月红, 庞丹 申请人:上虞市久康针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