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涤剂盒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洗涤剂盒,为洗衣机配件,解决了洗涤剂盒产生过多泡沫影响洗衣机脱水的问题,包括盒体和抽屉,所述抽屉包括可插入盒体的内腔中的隔板以及封住盒体口部的挡板,所述隔板的外端与挡板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洗涤剂的放置区,所述隔板上方对应放置区的位置设有用于出水冲击洗涤剂起泡的第一冲击部,所述隔板的另一端的上方设有用于出水消除泡沫的第二冲击部,所述洗涤剂盒具有出水口,用于洗衣机中洗涤剂的溶解和产生适量的泡沫。
【专利说明】一种洗丨条剂盒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洗衣机配件,特别是一种洗涤剂盒。
【背景技术】
[0002]市场上现有的洗衣机中,都有可以溶解洗涤剂的起泡装置,例如中国专利CN200720043054.1公开的洗衣机进水溶解装置,包括洗涤剂盒、抽屉、进水口,洗衣机进水阀连接进水口,抽屉置于洗涤剂盒内,进水口连入洗涤剂盒呈导通连接,洗涤剂盒上至少设置有两个流量不等的进水口。该专利虽然采用两个不同流量的进水口进行洗涤剂的溶解和起泡,虽然能够溶解洗涤剂,但是与此同时洗涤剂盒顶部的喷嘴对洗涤剂溶液进行冲击会产生大量的泡沫,而这些泡沫一时无法消除,不能控制在一定量范围内,由于泡沫量过多会导致泡沫从洗涤剂盒中溢出进入洗衣机框架内部,而洗涤程序的脱水过程中容易由于泡沫过多导致脱水转不动。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达到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使洗涤剂充分溶解并减少泡沫量的洗漆剂盒。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洗涤剂盒,包括盒体和抽屉,所述抽屉包括可插入盒体的内腔中的隔板以及封住盒体口部的挡板,所述隔板的外端与挡板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洗涤剂的放置区,所述隔板上方对应放置区的位置设有用于出水冲击洗涤剂起泡的第一冲击部,所述隔板的另一端的上方设有用于出水消除泡沫的第二冲击部,所述洗涤剂盒具有出水口。
[0005]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隔板的外端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延伸用于放置洗涤剂的筒体,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筒体中设有可将筒体内的液体排净的虹吸装置。
[0006]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柱和虹吸帽,所述虹吸柱设于筒体的内腔的底面并向上延伸,虹吸柱的上端面低于筒体的上端面,所述虹吸帽套设于虹吸柱,所述虹吸帽的下端与隔板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所述虹吸帽的内壁与虹吸柱的外壁之间具有流通间隙,所述虹吸柱中沿轴向设有流通孔,所述流通间隙的下端通过进水间隙与筒体的内腔连通、上端与流通孔连通,所述流通孔向下延伸并贯穿隔板。
[0007]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冲击部包括第二冲击腔和第二冲击嘴,所述第二冲击腔设于冲击腔体中,所述第二冲击嘴设于冲击腔体的外底面,所述冲击腔体固定于盒体的顶部。
[0008]进一步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二冲击嘴沿液体的流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两个。多个第二冲击嘴并沿液体的流向排列,保证洗涤剂溶液中大气泡能被冲破。
[0009]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第一冲击部包括第一冲击腔和第一冲击嘴,所述第一冲击腔设于冲击腔体中,所述第一冲击嘴设于冲击腔体的外底面。
[0010]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隔板的外端与挡板连接,所述隔板的内端由外向内延伸的同时向下倾斜。倾斜设置便于洗涤剂溶液流动和破泡。
[0011]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隔板将盒体的内腔隔成上腔和下腔,所述隔板的内端与盒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连接上腔和下腔形成液流通道的过流间隙,所述出水口设于盒体底面的外端。
[0012]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下腔中位于过流间隙与出水口之间的部分设有缓流的挡筋。
[0013]进一步优选的方案,所述挡筋垂直设于盒体的内底面,所述挡筋在垂直液体的流向的方向上两两并排设置,并沿着液体的流向依次排列,并排设置的两个挡筋之间的间距沿着液体的流向逐渐缩小,所述挡筋在盒体的内底面上的投影呈现为将液体沿着液体的流向向两个挡筋的中间聚拢的弧形结构。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洗涤剂经过第一冲击部的起泡和溶解,再经过第二冲击部的冲击和破泡,不仅使得洗涤剂得到充分溶解,而且洗涤剂溶液的泡沫量得以减少,并且进入到洗衣机的洗涤桶内后,可以防止洗涤时泡沫过多发生的溢泡、脱水不启动的情况,而控制第二冲击部的冲击强度,就能控制洗涤剂溶液的泡沫量。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8]图3为抽屉的俯视图;
[0019]图4为盒体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如图1至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一种洗涤剂盒,包括盒体I和抽屉2,盒体I的结构采用了长方体或立方体结构,并且盒体I的顶部和外侧都是敞口的,在盒体I的顶部设置了冲击腔体3,而抽屉2包括可插入盒体I的内腔中的隔板21以及封住盒体I外侧敞口的挡板22,隔板21将盒体I的内腔隔成上腔111和下腔112,隔板21的内端与盒体I的内侧壁之间具有连接上腔111和下腔112形成液流通道11的过流间隙113。隔板21的外端与挡板22连接,隔板21的内端由外向内延伸的同时向下倾斜,倾斜角度在2?4度。隔板21的外端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延伸用于放置洗涤剂的筒体23,即为放置洗涤剂的放置区,筒体23的上端开口使筒体23的内腔与上腔111连通。
[0021]冲击腔体3对应位于隔板21的外端的上方设有用于出水冲击洗涤剂起泡的第一冲击部31,第一冲击部31包括第一冲击腔311和第一冲击嘴312,第一冲击腔311设于冲击腔体3中,第一冲击嘴312设于冲击腔体3的外底面,第一冲击嘴312优选设置一个即可,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设置两个甚至两个以上。冲击腔体3对应位于隔板21的内端的上方设有用于出水消除泡沫的第二冲击部32,第二冲击部32包括第二冲击腔321和第二冲击嘴322,第二冲击腔321设于冲击腔体3中,第二冲击嘴322设于冲击腔体3的外底面,第二冲击嘴322沿液体的流向排列设置有三个,第二冲击嘴322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一个、二个或四个,甚至更多。第一冲击腔311和第二冲击腔321都是与洗衣机的进水管路连通的,由于第一冲击部31和第二冲击部32的作用不同,因此分成两个冲击腔,各自不受影响,保证冲击压力。
[0022]盒体I具有与液流通道11连通的出水口 12,出水口 12设于下腔112中对应位于隔板21外端的下方,具体是位于盒体I底面的外端,抽屉推入盒体后,挡板的下端与盒体底壁体的外端来限制出水口的大小,这样也便于用户将抽屉抽出,只要将手指从挡板的下方伸入出水口即可拉出抽屉。为了方便出水及排净积水,出水口 12应优选设置在盒体I的底面最低的位置。出水口也可以设置在挡板22的下端。
[0023]另外,如图1、2和3所示,筒体23中设有可将筒体23内的液体排净的虹吸装置。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柱41和虹吸帽42,虹吸柱41设于筒体23的内腔的底面并向上延伸,虹吸柱41的上端面低于筒体23的上端面,虹吸帽42套设于虹吸柱41,虹吸帽42可以直接套在虹吸柱41上,不用其他结构固定,便于拆洗,也可以用其他结构压住虹吸帽42来固定。虹吸帽42的下端与筒体23的底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421,进水间隙421可以是孔或槽结构,虹吸帽42的内壁与虹吸柱41的外壁之间具有流通间隙412,虹吸柱41中沿轴向设有流通孔411,流通间隙412的下端通过进水间隙421与筒体23的内腔连通、上端与流通孔411连通,流通孔411向下延伸并贯穿隔板21连通隔板21下方的液流通道11,即下腔112。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冲击嘴312与虹吸装置应当错位设置,避免第一冲击嘴312的出水喷到虹吸帽42上,影响洗涤剂起泡。
[0024]如图4所示,下腔112中位于过流间隙113与出水口 12之间的部分设有缓流的挡筋13。挡筋13垂直设于盒体I的内底面,挡筋13在垂直液体的流向的方向上两两并排设置,并沿着液体的流向依次排列,并排设置的两个挡筋13之间的间距沿着液体的流向逐渐缩小,挡筋13在盒体I的内底面上的投影呈现为将液体沿着液体的流向向两个挡筋13的中间聚拢的弧形结构。除了缓流,还具有汇流的作用。
[0025]上述实施例中,筒体23设置成圆筒结构,而隔板21仅设置一块,形成的液流通道11从图1中看是反“之”形的,如需要延长液流通道11,则可以再增加一个隔板,新增的隔板的内端及两侧要与盒体I的内侧壁贴合,而在新增的隔板的外端设置通流孔,相应的出水口就对应设于隔板内端的下方了。如果还要增加隔板,以这种反“之”形结构类推即可,不再说明。除了上述实施例,还可以将筒体设于隔板的内端,而且隔板的内端与盒体的内侧壁贴合,相应的,第一冲击部对应筒体设置,第二冲击部对应位于隔板的外端的上方,而隔板的外端设置过流孔,出水口则移至盒体的底面对应位于隔板内端的下方,虹吸装置依然设于筒体中,这样液体在盒体中的流向就是“之”字形。
[0026]下面就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结合实施例作详细说明:首先用户抽出抽屉2,在筒体23中放入适量的洗涤剂,可以是洗衣粉也可以是洗衣液,然后将抽屉2推进盒体I,使得挡板22将盒体I外侧的敞口封闭,启动洗衣机程序,洗衣机开始进水,通过进水管路连接至冲击腔体3,水流进入第一冲击腔311和第二冲击腔321中,第一冲击嘴312出水对筒体23内的洗涤剂冲击、溶解和起泡,当筒体23中的洗涤剂溶液溢出筒体23时,顺着隔板21向隔板21的内端流动,而第二冲击部32则对洗涤剂溶液进行冲击,使较大的气泡破裂,从而减少洗涤剂溶液的泡沫量,然后洗涤剂溶液从过流间隙113进入下腔112,经过挡筋13的缓流和汇流,从出水口 12流出盒体I进入洗衣桶。而虹吸装置的作用,则在筒体中的液体水位高过虹吸柱的上端面时开始展现的,由于进水间隙421将筒体的内腔与流通间隙412连通,因此流通间隙412的水位与筒体23中的水位是相同的,当流通间隙412中的水位高过虹吸柱41的上端面时,洗涤剂溶液就会流入流通孔411,并直接流到下腔112中,从而形成虹吸现象。当洗衣机停止进水之后,筒体23中的液体会通过虹吸现象不断地经过进水间隙421、流通间隙412和流通孔411进入下腔112,而进水间隙421位于筒体23的最低的位置,所以只有在筒体23中的液体被排净时,虹吸现象才会停止。
[0027]由于设置了筒体23,可以先行在筒体23中放置洗涤剂,然后在预定时间后才启动洗衣机,也就是实现洗衣机的预约功能,添加的洗涤剂应当低于虹吸柱41的上端面,可以在虹吸帽42的外侧壁与虹吸柱41的上端面处于相同高度的位置设置标记结构。
[0028]除上述优选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他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变和变形,只要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中所定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洗涤剂盒,包括盒体(I)和抽屉(2),其特征在于:所述抽屉包括可插入盒体的内腔中的隔板(21)以及封住盒体口部的挡板(22),所述隔板的外端与挡板连接,所述隔板的一端设有用于放置洗涤剂的放置区,所述隔板上方对应放置区的位置设有用于出水冲击洗涤剂起泡的第一冲击部(31),所述隔板的另一端的上方设有用于出水消除泡沫的第二冲击部(32),所述洗涤剂盒具有出水口(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外端的上表面设有向上延伸用于放置洗涤剂的筒体(23),所述筒体的上端开口,所述筒体中设有可将筒体内的液体排净的虹吸装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虹吸装置包括虹吸柱(41)和虹吸帽(42),所述虹吸柱设于筒体的内腔的底面并向上延伸,虹吸柱的上端面低于筒体的上端面,所述虹吸帽套设于虹吸柱,所述虹吸帽的下端与隔板的上表面之间具有进水间隙(421),所述虹吸帽的内壁与虹吸柱的外壁之间具有流通间隙(422),所述虹吸柱中沿轴向设有流通孔(411),所述流通间隙的下端通过进水间隙与筒体的内腔连通、上端与流通孔连通,所述流通孔向下延伸并贯穿隔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部包括第二冲击腔(321)和第二冲击嘴(322),所述第二冲击腔设于冲击腔体(3)中,所述第二冲击嘴设于冲击腔体的外底面,所述冲击腔体固定于盒体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冲击嘴沿液体的流向排列设置有至少两个。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冲击部包括第一冲击腔(311)和第一冲击嘴(312),所述第一冲击腔设于冲击腔体中,所述第一冲击嘴设于冲击腔体的外底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的内端由外向内延伸的同时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将盒体的内腔隔成上腔(111)和下腔(112),所述隔板的内端与盒体的内侧壁之间具有连接上腔和下腔形成液流通道(11)的过流间隙(113 ),所述出水口设于盒体底面的外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腔中位于过流间隙与出水口之间的部分设有缓流的挡筋(13 )。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洗涤剂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筋垂直设于盒体的内底面,所述挡筋在垂直液体的流向的方向上两两并排设置,并沿着液体的流向依次排列,并排设置的两个挡筋之间的间距沿着液体的流向逐渐缩小,所述挡筋在盒体的内底面上的投影呈现为将液体沿着液体的流向向两个挡筋的中间聚拢的弧形结构。
【文档编号】D06F39/02GK203462317SQ201320461724
【公开日】2014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30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30日
【发明者】唐轶锋 申请人:松下家电研究开发(杭州)有限公司, 杭州松下家用电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