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78851阅读:3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包括槽体和固定在槽体底部内壁上的溢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为倾斜向上设置的折弯结构,溢流板将槽体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第一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高于第二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其还包括调节溢流板相对于第一槽体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溢流板将一个浆槽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占地面积小,使用时第一槽体为上浆部位,第二槽体储备并向第一槽体输送浆液,浆液在整个浆槽内形成一个循环,通过溢流板回流至第二槽体内的回流方向与经纱上浆走向相反,使得毛羽贴附,上浆均匀,通过调节溢流板的倾斜角度来控制回流至第二槽体的浆液的速度,使得上浆的均匀性达到最优值。
【专利说明】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浆纱机上浆装置的浆槽,尤其涉及一种自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在毛织生产中,为提高经纱的织造工艺性能,在分条整经卷取轴卷绕时,对毛纱上浆液,经纱上浆液后,可在纱线表面形成油膜,降低纱线摩擦因数,这一过程称为上浆。浆槽是贮存浆液并进行上浆运作的部分,目前市面上有单浆槽和双浆槽两中类型,各自都有其优缺点,双浆槽上浆均匀,上浆效果和可织性都比较好,但是占地面积大,投资比较高,单浆槽虽然占地面积比较小,投资运行成本比较低,但是经常出现上浆不匀、毛羽贴附差等问题,最终影响产品的质量,如何从浆槽的具体结构出发来将延续两者的优点和摒弃两者的缺点结合起来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使用后占地面积小、上浆均匀。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包括槽体和固定在所述槽体底部内壁上的溢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为倾斜向上设置的折弯结构,所述溢流板将所述槽体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高于第二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其还包括调节所述溢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槽体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
[0005]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臂、连杆、转动杆、传动杆和手轮,所述控制臂和连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和转动杆之间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和转动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所述传动杆和手轮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控制臂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溢流板。
[0006]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槽体底部内壁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铰接有一连动板,所述溢流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动板上。
[0007]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其还包括一带刻度的刻度板和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指针。
[0008]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还设有放浆阀。
[0009]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进一步包括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也设有所述放浆阀。
[0010]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本发明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溢流板将一个浆槽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为一个浆槽的占地面积,使用时第一槽体为上浆部位,第二槽体储备并向第一槽体输送浆液,浆液在整个浆槽内形成一个循环,通过溢流板回流至第二槽体内的浆液与经纱上浆走向相反,使得毛羽贴附,上浆均匀,通过调节溢流板的倾斜角度来调整第一槽体内浆液的液面高度,从而控制回流至第二槽体的浆液的速度,使得上浆的均匀性达到最优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2]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中:α、倾斜角度
2、槽体,4、溢流板,6、第一槽体,8、第二槽体,10、调节装置,12、控制臂,14、连杆,16、转动杆,18、传动杆,20、手轮,22、转动轴,24、固定板,26、连动板,28、刻度板,30、指针,32、放浆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方案,并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实施例及实施例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5]如图1所示,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包括槽体2和固定在槽体2底部内壁上的溢流板4,所述溢流板4为倾斜向上设置的折弯结构,所述溢流板4将槽体2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8,所述第一槽体6的底部所在平面高于第二槽体8的底部所在平面,其还包括调节溢流板4相对于第一槽体6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10。
[0016]本发明的浆槽在使用时,第一槽体6为上浆部位,第二槽体8中储备并向第一槽体6输送浆液,浆液在整个浆槽内形成一个循环,通过溢流板4回流至第二槽体8内的浆液与经纱上浆走向相反,使得毛羽贴附,上浆均匀,通过调节溢流板4的倾斜角度来调整第一槽体6内浆液的液面高度,从而控制回流至第二槽体8的浆液的速度,使得上浆的均匀性达到最优值。
[0017]具体的,所述调节装置10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臂12、连杆14、转动杆16、传动杆18和手轮20,所述控制臂12和连杆14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14和转动杆16之间通过一转动轴22转动连接,所述连杆14和转动杆16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22的两端,所述传动杆18和手轮20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控制臂12的另一端连接至溢流板4。
[0018]如图1所示,调节装置10是这样工作的:顺时针转动手轮20,传动杆18带动转动杆16 —端向下,在这一力作用下转动轴22顺时针转动,从而带动连杆14向上运动,连杆14通过控制臂12传力至溢流板4逆时针向上摆动,增大溢流板4与第一槽体6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α,降低回流至第二槽体8的浆液的速度,反之,逆时针转动手轮20,则减小溢流板4与第一槽体6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α,增大回流至第二槽体8的浆液的速度。
[0019]为了更好的固定溢流板4,所述槽,2底部内壁上设有固定板24,所述固定板24上铰接有一连动板26,所述溢流板4的另一端固定在连动板26上。
[0020]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浆槽还包括一带刻度的刻度板28和与所述转动轴22连接的指针30,将转动轴22转动的角度转换成液面高度的变化通过指针30在刻度板28上显示,更直观。
[0021]为了进一步辅助调节浆液液面的高度,在所述第一槽体6和第二槽体8的底部还设有放浆阀32。
[0022]上述实施例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它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所界定的保护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包括槽体和固定在所述槽体底部内壁上的溢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板为倾斜向上设置的折弯结构,所述溢流板将所述槽体左右分隔为第一槽体和第二槽体,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高于第二槽体的底部所在平面,其还包括调节所述溢流板相对于所述第一槽体底部内壁的倾斜角度的调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控制臂、连杆、转动杆、传动杆和手轮,所述控制臂和连杆之间固定连接,所述连杆和转动杆之间通过一转动轴转动连接,所述连杆和转动杆分别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轴的两端,所述传动杆和手轮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控制臂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溢流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槽体底部内壁上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铰接有一连动板,所述溢流板的另一端固定在所述连动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带刻度的刻度板和与所述转动轴连接的指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体的底部还设有放浆阀。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液面高度调节装置的浆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槽体的底部也设有所述放浆阀。
【文档编号】D06B23/14GK103952884SQ20141012053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8日
【发明者】周玉珍, 谈三荣 申请人:吴江龙升纺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