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680388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由质量百分比为50-65%∶25-40%∶15-30%的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纺而成。采用本发明所提供的防辐射混纺纱线的生产工艺得到的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纺,融合了三种纤维的优势,纱线手感滑爽,纳米银纤维纤维均匀混合于纱线中,既具有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抗菌抑菌、吸湿快干、可生物降解等方面的环保性与功能性,又具有良好的防辐射屏蔽效果。
【专利说明】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纺纱【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 甲壳素在体内的生物合成,与其他多糖一样,是一个想到相当复杂的生物化学 过程,在乙酰CoA的存在下,磷酸氨基葡萄糖转移酶催化6-磷酸氨基葡萄糖合成6-磷 酸-N-乙酰氨基葡萄糖。与甲壳素合成酶共存的还有甲壳素脱乙酰酶,在甲壳素的合成 过程中同时发生着N-脱乙酰基的过程,因此,合成出来的甲壳素,其分子链的糖单元不是 100%的N-乙酰氨基葡萄糖,还有一部分是氨基葡萄糖,也就是说,生物合成不只是生成甲 壳素,也生成少量的壳聚糖。在自然界中,非但存在着大量的甲壳素,也还存在着一些壳聚 糖。甲壳素纤维针织品具有手感柔软亲切、无刺激、高保湿、保温、抑菌除臭功能,对皮肤有 很好的养护作用,还有对过敏性皮炎的辅助医疗功能,并符合绿色纺织品标准等优点,是21 世纪新一代的保健针织品。针对这些特点,甲壳素纤维应用领域广泛,与棉混纺可制作抗菌 除臭保健内衣,各种婴儿服装,医用纺织品等。
[0003] 纳米银纤维具有优异的抗菌抑菌功效。


【发明内容】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吸湿透气。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由质量百分 比为50-65%: 25-40%: 15-30%的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纺而成。
[0006] 进一步的,所述甲壳素纤维的线密度为1. 5-1. 6dtex,断裂强度 2. 6-2. 7cN · dtex-1,断裂伸长率 30-32%。
[0007] 进一步的,所述海藻纤维的线密度为1. 4-1. 6dtex,断裂强度2. 5-2. 7cN · dtexi 断裂伸长率13-18%。
[0008] 进一步的,所述的纳米银纤维线密度为1. 4-1. 6dtex,断裂强度12_14cN · dtex4, 断裂伸长率1-4%。
[0009]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抗菌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 (1)清花工序: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后遵循短流程, 低速度,少打少落的原则开清,棉卷定量360?380g/m ;
[0011] (2)梳棉工序:锡林转速为300?310r/min,刺辊速度为720?750r/min,道夫速 度为13r/min,锡林道夫隔距0. 12mm,生条定量为16. 5?18. 5g/5m ;
[0012] (3)并条工序:采用两道并和,8根条子并和,头并后牵伸区牵伸倍数1. 80? 1. 85,末并后牵伸倍数为1. 14?1. 18 ;
[0013] (4)粗纱工序:粗纱后去牵伸倍数为1. 14?1. 16,捻系数为90?100 ;
[0014] (5)细纱工序:采用紧密纺技术,细纱锭速为12000?16000rpm ;
[0015] (6)络筒工序:采用小张力、慢速度络纱,络筒张力为25〇CN,络筒速度为1000r/
【权利要求】
1. 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由质量百分比为50-65% : 20-40% : 10-30%的 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混纺而成。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甲壳素纤维的线密度 为 1. 5-1. 6dtex,断裂强度 2. 6-2. 7cN · dtex-1,断裂伸长率 30-3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 所述海藻纤维的线密度为1. 4-1. 6dtex,断裂强度2. 5-2. 7cN · dtef1,断裂伸长率 13-18%。
4.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混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纳米银纤维线密度 为 1. 4-1. 6dtex,断裂强度 12-14cN · dtex4,断裂伸长率 1-4%。
5. -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辐射混纺纱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 清花工序:甲壳素纤维、海藻纤维和纳米银纤维按照比例混合后遵循短流程,低速 度,少打少落的原则开清,棉卷定量360?380g/m ; (2) 梳棉工序:锡林转速为300?310r/min,刺辊速度为720?750r/min,道夫速度为 13r/min,锡林道夫隔距0. 12mm,生条定量为16. 5?18. 5g/5m ; (3) 并条工序:采用两道并和,8根条子并和,头并后牵伸区牵伸倍数1. 80?1. 85,末 并后牵伸倍数为1. 14?1. 18 ; (4) 粗纱工序:粗纱后去牵伸倍数为1. 14?1. 16,抢系数为90?100 ; (5) 细纱工序:采用紧密纺技术,细纱锭速为12000?16000rpm ; (6) 络筒工序:采用小张力、慢速度络纱,络筒张力为250CN,络筒速度为1000r/min。
【文档编号】D02G3/04GK104060357SQ20141025278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6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6日
【发明者】赵肖东, 陈晨 申请人:南通纺科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