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璃纤维滤料的改性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分层涂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972308阅读:8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玻璃纤维针刺滤料的表面涂覆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玻璃纤维滤料的改性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分层涂覆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耐高温过滤材料已被广泛运用于发电、水泥等工业领域,滤料是气固分离装置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决定过滤效果的好坏。玻璃纤维针刺滤材是一种结构合理、性能良好的耐高温滤材。不仅具有玻璃织物耐高温、耐腐蚀、尺寸稳定、伸缩率小等特点,而且单纤维的结构,具有三维微孔,孔隙率高,对气体过滤阻力小,是一种较高效的高温滤材。为了提高过滤精度,人们除了在生产中不断改善滤料本身制备工艺外,还运用浸渍、涂层和覆膜等后整理技术,旨在改善滤材的表层和内部结构,从而得到结构均匀、尺寸稳定的高效过滤材料。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单一的聚苯硫醚针刺毡的耐氧化性不好,无法适应高氧状态下的净化效果。单一的聚四氟乙烯纤维针刺毡虽然具有拒水性,耐氧化性能也好,但是其价格昂贵,对后处理设备要求也很高,增加生产成本。另外,用聚四氟乙烯粉末制备涂层涂覆在滤料基布上可以提高滤料防粘性,但是由于聚四氟乙烯因熔融黏度大无法完全熔融流平,因此这种滤料的机械性能差,易出针孔,涂层的结合能力低。综上所述,目前迫切需要一种玻璃纤维针刺滤料的表面涂覆方法,能够改善复合滤料的高温稳定性、耐酸耐碱性,并且促进涂料相互结合,增强表面粗糙程度,从而提高成品的过滤性能,增加成品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超支化聚苯硫醚具有与线型聚苯硫醚相类似的化学组成,都含有苯环和硫原子,但化学结构不同。将超支化聚苯硫醚和线型的聚苯硫醚按一定配比共混,能够在降低熔体黏度、改善成品性能的同时,保持两者较好的相容性。本方法提供了一种玻璃纤维滤料的改性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分层涂覆方法。以玄玻璃纤维针刺毡作为滤料基布,分别将改性聚苯硫醚和聚四氟乙烯制备成涂料,采用分层涂覆的方法,底层涂层与基布结合能力强的改性聚苯硫醚,表层涂覆具有防粘性的聚四氟乙烯,从而提高滤料机械强度、高温稳定性、耐酸耐碱性,同时提供滤层表面复合涂层的粗糙程度,促进涂层和之间相互结合,并且提高纤维的分散性和致密程度。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玻璃纤维滤料的改性聚苯硫醚/聚四氟乙烯分层涂覆方法,包括:1)选取玻璃纤维针刺基布,经过梳理、铺网、针刺工艺,制成滤材基布;2)将线性聚苯硫醚和超支链聚苯硫醚混合制成改性聚苯硫醚乳液;3)将改性聚苯硫醚乳液、聚四氟乙烯乳液和含氟硅烷偶联剂混合制成底层涂料;4)将聚四氟乙烯乳液、含氟硅烷偶联剂和F46乳液混合制成面层涂料;5)将所述滤材基布浸渍在所述底层涂料中,高温固化、随炉冷却、制成底层;6)用喷枪将面层涂料喷涂在底层表面,高温塑化后,得到成品。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改性聚苯硫醚乳液由质量百分比为6-12%的线性聚苯硫醚粉末、2-4%超支化聚苯硫醚粉末,余量为水组成;步骤3)中所述底层涂料由百分比为35-55%的改性聚苯硫醚乳液、40-6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和5%-10%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组成;步骤4)中所述的面层涂料由百分比为45-5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20-35%的F46乳液,余量为水组成。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改性聚苯硫醚乳液由质量百分比为8%的线性聚苯硫醚粉末、3%超支化聚苯硫醚粉末,余量为水组成;步骤3)中所述底层涂料由百分比为40%的改性聚苯硫醚乳液、5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和5%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组成;步骤4)中所述的面层涂料由百分比为5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0%的F46乳液,余量为水组成。进一步地,所述超支化聚苯硫醚是由10g的3,4-二氯硫酚和13.4g的无水碳酸钾加入到8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中,加热到150℃,保温8.5小时,产物盐酸洗涤过滤后,加入四氢呋喃溶解,己烷萃取,过滤烘干制成,聚合度为8-12。进一步地,其中所述底层涂料的厚度为8-10μm,面层涂层厚度为4-6μm,面层喷涂1-2层。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有:1.在本发明中的基布使用超支化聚苯硫醚和线性聚苯硫醚共混作为底层涂层,其结晶温度和结晶速度高于单纯线性的聚苯硫醚涂层,因此能够提高滤料的热稳定性和流平性能,更易于加工。2.采用玻璃纤维针刺毡作为滤材基布,由于其表面纤维呈三维空间资源分布,孔隙率大,达到80%以上,具有透气性好、过滤效率高、过滤风速达等特点,有效收集极限粉尘,能够保证在高温气固分离起到过滤的作用。3.采用分层涂覆的方法,底层涂覆结合能力强的改性聚苯硫醚,面层涂覆具有防粘性的聚四氟乙烯,提供涂层的机械强度、同时防止聚苯硫醚分解现象的发生,同时能够得到粗糙的涂层表面。4.通过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制造的滤料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同时能够提高成品纤维的分散性和致密程度,并且制造工艺简单,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制备玻璃纤维纤维针刺毡基布:选取玻璃纤维针刺基布,经过梳理、铺网、针刺工艺,制成滤材基布。制备超支化聚苯硫醚: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10g3,4-二氯硫酚和13.4g无水碳酸钾及8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到150℃,保温8.5h。产物用盐酸洗涤过滤后,加入四氢呋喃溶解,用己烷萃取,过滤烘干,得浅褐色超支化PPS粉末,其聚合度为8-12。制备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乳液:按质量百分比为6%的线性聚苯硫醚粉末、4%超支化聚苯硫醚粉末,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底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35%的改性聚苯硫醚乳液、60%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和5%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面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4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35%的F46乳液,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浸渍法涂覆底层涂料:将清洗后的滤料基布浸渍在底层涂料乳液中,再通过轧车轧压,预烘,温度为90℃,焙烘,温度为160℃,随炉冷却,底层涂料厚度为8-10μm。喷涂法涂覆面层涂料:用喷枪将面层涂料乳液均匀喷涂在底层表面,每层厚度为4-6μm,以不出现气呛和积聚为准,喷涂1-2层,放入60℃的烘箱中预热30min,再在360℃高温中塑化成型。实施例2制备玻璃纤维纤维针刺毡基布:选取玻璃纤维针刺基布,经过梳理、铺网、针刺工艺,制成滤材基布。制备超支化聚苯硫醚: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10g3,4-二氯硫酚和13.4g无水碳酸钾及8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到150℃,保温8.5h。产物用盐酸洗涤过滤后,加入四氢呋喃溶解,用己烷萃取,过滤烘干,得浅褐色超支化PPS粉末,其聚合度为8-12。制备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乳液:按质量百分比为12%的线性聚苯硫醚粉末、3%超支化聚苯硫醚粉末,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底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35%的改性聚苯硫醚乳液、5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和10%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面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5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20%的F46乳液,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浸渍法涂覆底层涂料:将清洗后的滤料基布浸渍在底层涂料乳液中,再通过轧车轧压,预烘,温度为90℃,焙烘,温度为160℃,随炉冷却,底层涂料厚度为8-10μm。喷涂法涂覆面层涂料:用喷枪将面层涂料乳液均匀喷涂在底层表面,每层厚度为4-6μm,以不出现气呛和积聚为准,喷涂1-2层,放入65℃的烘箱中预热25min,再在360℃高温中塑化成型。实施例3制备玻璃纤维纤维针刺毡基布:选取玻璃纤维针刺基布,经过梳理、铺网、针刺工艺,制成滤材基布。制备超支化聚苯硫醚:在250mL三颈瓶中加入10g3,4-二氯硫酚和13.4g无水碳酸钾及80mL的N-甲基吡咯烷酮,加热到150℃,保温8.5h。产物用盐酸洗涤过滤后,加入四氢呋喃溶解,用己烷萃取,过滤烘干,得浅褐色超支化PPS粉末,其聚合度为8-12。制备改性聚苯硫醚纤维乳液:按质量百分比为8%的线性聚苯硫醚粉末、3%超支化聚苯硫醚粉末,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底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40%的改性聚苯硫醚乳液、55%的聚四氟乙烯乳液和5%的含氟硅烷偶联剂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制备面层涂料:按质量百分比为%的50聚四氟乙烯乳液、30%的F46乳液,余量为水的比例混合,再通过超声波清洗机混合均匀,配制成乳液。浸渍法涂覆底层涂料:将清洗后的滤料基布浸渍在底层涂料乳液中,再通过轧车轧压,预烘,温度为90℃,焙烘,温度为160℃,随炉冷却,底层涂料厚度为8-10μm。喷涂法涂覆面层涂料:用喷枪将面层涂料乳液均匀喷涂在底层表面,每层厚度为4-6μm,以不出现气呛和积聚为准,喷涂1-2层,放入60℃的烘箱中预热30min,再在360℃高温中塑化成型。实施例1、2、3中成品的性能参数见下表: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