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694105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包括摩擦滚筒,导纱瓷嘴,横动电机,卷绕电机,超喂罗拉,机体外壳。所述摩擦滚筒位于机体外壳上端,所述摩擦滚筒设有滚动轴承结构与机体外壳相连,所述摩擦滚筒内嵌外转子电机,所述摩擦滚筒右端下方设有横动电机,横动电机上设有横杆滑轮结构,所述横杆滑轮结构上设有导纱瓷嘴,导纱瓷嘴上设有滑轮横动结构,所述机体外壳下端前方设有卷绕电机,卷绕电机右端与单锭电机控制的单锭式倍捻机相连,卷绕电机左端设有超喂罗拉,所述摩擦滚筒与所述卷绕电机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本实用新型消除了更多的机械摩擦损耗,噪音更低。
【专利说明】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机械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捻线设备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三类:锭带传动、龙带传动、电动机直接驱动,简称电锭驱动。锭带传动和龙带传动都是通过皮带将大电机产生的动力传送到各个锭子,本质上没有区别,目前锭带传动基本已经全被龙带传动所取代,它们统称为皮带传动。近年来,市面上的倍捻机驱动方式以龙带传动因为制造技术简单,成本低廉,市场份额高;它由一台主电机拖动,经过齿轮箱传动完成锭子旋转、卷绕辊转动、横动移纱杆往复运动这三部分动作,各个传动部件靠4个齿轮箱传动。这种纯机械式的倍捻机须配置大量的捻度变换齿轮和皮带轮,以满足加工不同捻度纱线的要求,不仅机器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配件多,而且齿轮箱加工难度大、工艺变换复杂、繁琐;运转噪声大,能耗高。功能单一,不能监控各锭运行状态,无法实现捻度监控,单锭不能产量计长、不能进行状态预警及历史数据统计,技术落后。
[0003]经过国内外相关文献查新论证,密切相关文献(国外文献)是有关日本村田公司节能型倍捻机的报道,提及利用伺服马达直接驱动纺锭,与本项目均是单锭驱动的电锭式短纤倍捻机,但其未涉及本项目中有关断非接触式纱线检测装置及电子抬升筒纱的研究。相关国内文献是宜昌纺织机械股份公司有关电锭式倍捻机应用技术成果,提及单锭驱动的短纤倍捻机,与本项目创新点所述均是短纤倍捻机,但控制的电机不同,控制的方式采用集中控制且精度级别差距较大。上述文献并未涉及本项目有关单锭通讯控制、统计、计长、停锭任何内容;亦未有相关的专利报道。其锭子卷绕及筒纱成型电机均为机头一个或两个电机集中传动,系统结构依然存在大量的长轴、连杆存在,严重制约单锭加捻电机的性能,也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单锭控制。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所述倍捻机装置将加捻锭子旋转、卷绕辊转动、筒纱横动导纱嘴三个动作各自用独立电机驱动。摩擦滚筒由内嵌的外转子电机驱动,并且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超喂罗拉运转,从而取消锭节相连的卷绕长轴、超喂长轴;横动移纱也由专门的拨叉摆动电机实施,移动的动程可控,从而又取消横动移纱杆长轴、留尾纱长轴。取消了所有长轴,各个单元都是完全独立的单元,工作的灵活性、高效性显而易见。
[000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包括摩擦滚筒,导纱瓷嘴,横动电机,卷绕电机,超喂罗拉,机体外壳。所述摩擦滚筒位于机体外壳上端,所述摩擦滚筒设有滚动轴承结构,滚动轴承结构与机体外壳相连,所述摩擦滚筒内嵌外转子电机,所述摩擦滚筒右端下方设有横动电机,横动电机上设有横杆滑轮结构,所述横杆滑轮结构上设有导纱瓷嘴,导纱瓷嘴上设有滑轮横动结构,所述机体外壳下端前方设有卷绕电机,卷绕电机右端与单锭电机控制的单锭式倍捻机相连,卷绕电机左端设有超喂罗拉,所述摩擦滚筒与所述卷绕电机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所述机体外壳内设有单锭控制单元。
[0006]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07]I)本实用新型噪音更低。因为取消了四根集中传动的长轴和凸轮箱,消除了更多的机械摩擦损耗,从而噪音更低。
[0008]2)本实用新型速度更高、效率更高。完全单锭的模式横动是由单独电机控制的,换向次数提升至150次/min,卷绕速度的大幅提升,设备高效节能显著。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11]图中,1、摩擦滚筒;2、导纱瓷嘴;3、横动电机;4、卷绕电机;5、超喂罗拉;6、机体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
[0012]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摩擦滚筒1,导纱瓷嘴2,横动电机3,卷绕电机4,超喂罗拉5,机体外壳6。所述摩擦滚筒I位于机体外壳6上端,所述摩擦滚筒I设有滚动轴承结构,滚动轴承结构与机体外壳6相连,所述摩擦滚筒I内嵌外转子电机,所述摩擦滚筒I右端下方设有横动电机3,横动电机3上设有横杆滑轮结构,所述横杆滑轮结构上设有导纱瓷嘴2,导纱瓷嘴2上设有滑轮横动结构,机体外壳6下端前方设有卷绕电机4,卷绕电机4右端与机体外壳6相连,卷绕电机4左端设有超喂罗拉5,所述摩擦滚筒I与所述卷绕电机4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所述机体外壳6内设有单锭控制单元。工作原理:摩擦滚筒I由内嵌的外转子电机驱动,并且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超喂罗拉5运转,从而取消锭节相连的卷绕长轴、超喂长轴;横动移纱也由专门的拨叉摆动电机实施,移动的动程可控,从而又取消横动移纱杆长轴、留尾纱长轴。取消了所有长轴,各个单元都是完全独立的单元。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完全单锭控制的倍捻机装置,其特征是:包括摩擦滚筒、导纱瓷嘴、横动电机、卷绕电机、超喂罗拉、机体外壳,所述摩擦滚筒位于机体外壳上端,所述摩擦滚筒设有滚动轴承结构,滚动轴承结构与机体外壳相连,所述摩擦滚筒内嵌外转子电机,所述摩擦滚筒右端下方设有横动电机,横动电机上设有横杆滑轮结构,所述横杆滑轮结构上设有导纱瓷嘴,导纱瓷嘴上设有滑轮横动结构,所述机体外壳下端前方设有卷绕电机,卷绕电机右端与单锭电机控制的单锭式倍捻机相连,卷绕电机左端设有超喂罗拉,所述摩擦滚筒与所述卷绕电机通过一组齿型带联动,所述机体外壳内设有单锭控制单元。
【文档编号】D01H1/20GK204198936SQ201420603647
【公开日】2015年3月11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日
【发明者】曹哲, 陈复方, 潘海滨 申请人:青岛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