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79918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干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气式干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干衣机或排气式干衣机,一般利用热空气吹过潮湿衣物,使潮湿衣物上的水分蒸发成水蒸汽并随气流直接排到干衣机外部环境中。现有的干衣机至少存在以下问题:排出的湿热气体仍然具有较高的温度,没有经过任何回收利用就直接向环境中排放,一方面造成热能浪费,另一方面热量和水汽排放到空气中会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要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至少一个缺陷,提供一种对排气热量进行充分利用以减少能耗的干衣机。

特别地,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干衣机,包括:

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的滚筒;

进风通道,配置成将所述干衣机外部环境的空气引入所述滚筒;

加热装置,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配置成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热空气;

排风通道,配置成在所述热空气流过所述滚筒后将其排至所述干衣机外部环境;

所述干衣机还包括:

换热装置,其包括:吸热部,设置在所述排风通道中,以从所述排风通道的热空气中吸收热量;和放热部,设置在所述进风通道中且位于所述加热装置的上游,以利用所述吸热部吸收的热量对所述进风通道中到达所述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进行预加热。

可选地,所述吸热部和所述放热部均为换热翅片组,其间通过至少两根热管连接。

可选地,所述干衣机还包括:

集水槽,设置在所述吸热部下方,用于收集所述排风通道中的热空气与所述吸热部换热后形成的冷凝水;

集水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干衣机上,其通过排水管路与所述集水槽连通,用于暂存所述冷凝水;和

水泵,配置成受控地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排水管路从而暂存在所述集水盒中。

可选地,所述集水盒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干衣机的上部,且位于所述滚筒上方。

可选地,所述干衣机还包括:

清洗管路,用于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引至所述进风通道,以对所述放热部进行冲洗;和

回流管路,用于将对所述放热部进行冲洗后的水引回所述集水槽。

可选地,所述清洗管路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清洗喷头;

所述清洗喷头设置在所述加热装置与所述放热部之间,且朝向所述放热部设置。

可选地,所述排风通道的设置所述吸热部的区段位于所述进风通道的设置所述放热部的区段下方;

所述进风通道的设置所述放热部的区段的底部设置有与所述回流管路连通的出口,以使对所述放热部进行冲洗后的水在重力作用下经由所述回流管路返回所述集水槽;

所述水泵进一步配置成受控地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清洗管路中以对所述放热部进行冲洗。

可选地,所述干衣机还包括:

液位传感器,设置在所述集水槽中,用于检测所述集水槽中冷凝水的水位;

所述水泵进一步配置成:在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当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位在第一预设水位以上时启动,以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清洗管路中对所述放热部进行冲洗;且在对所述放热部冲洗一设定时间后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排水管路中从而流入所述集水盒中。

可选地,所述水泵进一步配置成:在所述加热装置停止加热后,当所述液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位低于所述第一预设水位时启动,以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所述排水管路中从而流入所述集水盒中暂存。

可选地,所述水泵进一步配置成:在所述加热装置加热过程中,当所述液 位传感器检测到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启动,以将所述集水槽中的冷凝水部分地输送至所述集水盒中,从而使所述集水槽中的水位下降至所述第一预设水位,

其中所述第一预设水位低于所述第二预设水位。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根热管相互间隔、彼此平行且弯折延伸,每根所述热管包括位于中间且倾斜延伸的倾斜区段,和分别自所述倾斜区段的两端竖直向上延伸至所述进风通道的上端区段和竖直向下延伸至所述排风通道的下端区段,

所述放热部和所述吸热部分别固定在所述热管的上端区段和下端区段上;

所述换热翅片组包括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翅片。

本发明的干衣机,通过设置换热装置,使得在滚筒中对衣物进行干燥或烘干后的湿热气体与换热装置的吸热部换热后排至外部环境中;同时环境空气进入进风通道后,在流经加热装置之前,先与换热装置的放热部换热,从而利用吸热部吸收的热量对到达加热装置之前的空气进行预加热。本发明充分利用了湿热气体中的热能,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进而可减少加热装置的加热功率,大幅提高干衣机的能效等级,更加节能、环保。此外,本发明由于对进入进风通道中的空气进行预加热和二次加热,从而可提高加热速率,缩短加热时间,进而缩短干衣时间,提升用户体验。

进一步地,本发明干衣机通过设置集水槽、集水盒和水泵,可将排风通道中的湿热气体与加热装置的吸热部换热后形成的冷凝水收集在集水盒中,由用户手动倒掉,减少排放到环境中的水汽,从而减少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

进一步地,本发明特别地增设了清洗管路,利用集水槽中的冷凝水对放热部进行冲洗,冲洗后的脏水通过回流管路流回集水槽,从而避免干衣机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微屑等杂质附着在放热部的散热翅片上对放热部的散热性能造成影响。此外,通过对放热部进行冲洗,还可避免换热部上附着的灰尘、微屑等杂质随进风流入滚筒中粘附在衣物上。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发明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 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换热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对集水槽中的积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干衣机的示意性结构图,图中的箭头表示风路流向。参见图1,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一般可包括机壳11、设置在机壳11内用于容纳待烘干衣物的滚筒12、驱动滚筒12旋转的驱动机构(图中未示出)、进风通道14、加热装置27以及排风通道15。进风通道14配置成将干衣机10外部环境的空气引入滚筒12。通常可在进风通道14中设置风机21,配置成将干衣机10外部环境的空气吹送至滚筒12。

加热装置27设置在进风通道14中,配置成对流经其的空气进行加热以形成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热空气。即外部环境的空气进入进风通道14后流经加热装置27时被加热装置27加热,从而形成温度高于环境温度的热空气。加热装置27可为加热丝,其可设置在进风通道14中邻近其出风口的位置。排风通道15配置成在热空气流过滚筒12后将其排至干衣机10外部环境。

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在干衣机10内形成一条风路通道,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即风机21将干衣机10外部环境的空气吹入进风通道14中,经由加热装置27加热形成热空气后流至滚筒12中;滚筒12中待烘干衣物上的水分被热空气加热蒸发成水蒸汽,随热空气一起在风机21的驱动下通过排风道排出干衣机10外。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进风通道14的进风口设置在干衣机10的背板17上,其出风口设置在滚筒12的后部,即进风通道14在滚筒12的后部与滚筒12连通。进风通道14具有自背板17朝接近滚筒12的方向(或者说沿自后向前的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一区段、自第一区段的末端朝接近滚筒12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的第二区段、自第二区段的末端朝接近滚筒12的方向水平延伸的第三区段、以及自第三区段的末端朝接近滚筒12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且终结于滚筒12后部的第四区段。风机21可设置在第一区段中,即邻近进风口设置;加热装置27可设置在第四区段中,即邻近滚筒12后部设置。

继续参见图1,排风通道15的进风口也可设置在背板17上,其出风口设置在干衣机10的门体13下部且位于滚筒12前方。排风通道15自其进风口向 下延伸,且从滚筒12和进风通道14的下方延伸至背板17,或者说从滚筒12和进风通道14的下方延伸通过直至背板17。排风通道15的出风口位于进风通道14的进风口的下方。排风通道15的进风口处设置有滤网28,以截留热空气从滚筒12中携带的线屑等。

特别地,本发明的干衣机10还设置有换热装置,其包括吸热部24和放热部25。吸热部24设置在排风通道15中,通过与流经其的热空气换热以从热空气中吸收热量。放热部25设置在进风通道14中且位于加热装置27的上游,通过与流经其的空气换热,以利用吸热部24吸收的热量对进风通道14中对达加热装置27之前的空气进行预加热。这样,进入排风通道15中的热空气的热量(热空气所携带的显热和水蒸汽的潜热)被吸热部24部分吸收,并经由放热部25对进入进风通道14中的空气进行预加热,从而合理利用了排出气体携带的热能,提高了热能利用率。同时,进入进风通道14的空气先流经放热部25进行预加热,再流经加热装置27进行二次加热,从而可加快空气的加热速率,总体上缩短烘干时间。

参见图2,在优选的实施例中,吸热部24和放热部25均为换热翅片组,其间通过至少两根热管26连接。即两组换热翅片组分别布置在至少两根热管26的两端。至少两根热管26之间可以相互间隔、彼此平行且弯折延伸。为了保证换热装置的热传导效率,热管26的管体材料可以是铜、铜合金、铝、铝合金、不锈钢或其他材料。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热管26充分利用热传导原理与相变介质的快速热传递性质,透过热管26将发热物体的热量迅速传递到热源外,其导热能力超过任何已知金属的导热能力。热管26根据其工作特点,可分为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三个区段。当热管26的蒸发段被加热时,工作液受热而蒸发,蒸汽在压差的作用下沿蒸汽腔流向热管26的冷凝段。蒸汽在冷凝段凝结放出潜热,热量通过冷凝段浸满工作液的吸液芯和管壁传出,完成热量从高温向低温的传递,凝结液在吸液芯毛细抽吸力的作用下流回蒸发段。如此反复循环,不断把热量从高温向低温传递。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热管26设置在排风通道15中的管段为其蒸发段,设置在进风通道14中的管段为其冷凝段,两组换热翅片组分别布置在热管26的蒸发段和冷凝段。为了便于描述,布置在热管26蒸发段的换热翅片组可称为蒸发换热翅片组,布置在热管26冷凝段的换热翅片组可称为冷凝换热翅片组。每个换热翅片组可包括彼此平行且间隔设置的多个换热翅片31。每个换热翅片31内可设有贯穿其厚度方向的穿孔,以供热管26穿插固定。热管26的蒸发段 与蒸发换热翅片组设置于排风通道15内,热管26的冷凝段与冷凝换热翅片组设置于进风通道14内。干衣机10进行干衣操作时,流经排风通道15的湿热空气与热管26蒸发段和蒸发换热翅片组进行热交换,热管26蒸发段和蒸发换热翅片组吸收热空气的显热和水蒸汽的潜热后通过热管26把热量快速传递到热管26冷凝段和冷凝换热翅片组,进入进风通道14的环境空气流经热管26冷凝段和冷凝换热翅片组时被加热。这样,排出干衣机10外的湿热空气所携带的热量被回收用来加热进入干衣机10的环境空气。

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排风通道15的布置或者说设置吸热部24的区段位于进风通道14的布置放热部25的区段下方。对于换热装置而言,其吸热部24位于热管26的下端,放热部25位于热管26的上端。在优选的实施例中,每根热管26可包括位于中间且倾斜延伸的倾斜区段263、和分别自倾斜区段263的两端竖直向上延伸的上端区段261和竖直向下延伸的下端区段262。倾斜区段263与上端区段261和下端区段262的连接处可设置弧形连接段。其中,下端区段262、倾斜区段263和上端区段261分别相当于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上端区段261和下端区段262分别进入进风通道14和排风通道15中,放热部25和吸热部24分别固定在热管26的上端区段261和下端区段262上。换热翅片组的多个换热翅片31可沿水平方向延伸且在竖直方向上相互间隔设置。热管26的下端区段262比其上端区段261更远离干衣机10的背板17设置,从而可使换热装置的吸热部24更靠近排风通道15的进风口,从而与温度更高的热空气进行换热从而获得更多的热量。

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进入排风通道15的热空气中的水蒸汽与换热装置的吸热部24换热后会冷凝成液态水。由此,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干衣机10特别地包括集水槽30、集水盒22和水泵29。其中集水槽30设置在吸热部24下方,用于收集排风通道15中的热空气与吸热部24换热后形成的冷凝水。集水槽30例如可由自排风通道15相应区段的底部向下凹陷形成。集水盒22可拆卸地设置在干衣机10上,其通过排水管路16与集水槽30连通,用于暂存冷凝水。优选地,集水盒22可拆卸地设置在干衣机10的上部,且位于滚筒12上方,以便于用户将集水盒22取出倒水。水泵29配置成受控地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排水管路16从而暂存在集水盒22中。例如当集水槽30内的水量达到设定值时,水泵29将集水槽30中的水泵29入集水盒22内暂存。

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集水盒22可与冷凝式干衣机10中的集水盒22结构类似,即可接收从集水槽30输送的冷凝水,同时也便于用户将集水盒22从干衣 机10上取出以倒出其中的冷凝水。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意识到的,现有技术中的排风式干衣机10由于没有形成冷凝水,故并不需设置集水槽30和积水盒等。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增设集水槽30、水泵29、排水管路16、集水盒22等,可将在吸热部24处形成的冷凝水送入集水盒22中暂存,以免冷凝水从排风通道15的出风口向外流出或从其进风口流入滚筒12。

此外,由于经风机21吹入的空气来自干衣机10外部环境,不可避免地含有一些灰尘、微屑等,这些灰尘和微屑流经换热装置的放热部25时会粘在(或吸覆在)换热翅片31上,时间久了会堵塞放热部25相邻换热翅片31之间形成的气流通道,影响换热翅片31的换热效果。由此,在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干衣机10还特别地增设了清洗管路18和回流管路20,其中清洗管路18用于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引至进风通道14,以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回流管路20用于将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后的水引回集水槽30。清洗管路18的出水口处设置有清洗喷头19,以增大冲洗面积。清洗喷头19设置在加热装置27与放热部25之间,且朝向放热部25设置,以将出水喷至放热部25。

在排风通道15的设置吸热部24的区段(或者说排风通道15中吸热部24所处的区段)位于进风通道14的设置放热部25的区段(或者说进风通道14中放热部25所处的区段)下方的实施例中,进风通道14的设置放热部25的区段的底部设置有与回流管路20连通的出口(即回流管路20的进水口)。由于集水槽30位于排风通道15的设置吸热部24的区段下方,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后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经由回流管路20返回集水槽30。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放热部25优选设置在进风通道14的第三区段中,从而将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的水限制在进风通道14的第三区段中,而不会流至滚筒12中或从进风口排出干衣机10。回流管路20的进水口可设置在第三区段的底部。由于集水槽30中的水需要动力才能通过清洗管路18流至进风通道14。因此,水泵29可进一步配置成受控地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清洗管路18中以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29可为三通水泵,集水槽30的出水口、排水管路16和清洗管路18的进水口分别通过管路连接到三通水泵的不同端口,以允许集水槽30中的水受控地经由三通水泵输送至排水管或者清洗管路18。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在水泵29与排水管路16和清洗管路18之间设置有三通阀,集水槽30的出水口经由水泵29与三通阀的进水端口连通,排水管路16和清洗管路18的进水口分别连接到三通阀的两个出水端口,以允许集水槽30中的水受控地经由三通阀的一个出水端口输送至相应管路(排水管路16 或者清洗管路18)。

本申请的发明人创造性地增设清洗喷头19、清洗管路18和回流管路20,使水泵29受控地连接清洗管路18,从而可利用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避免干衣机10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微屑等杂质对放热部25的换热效率造成不良影响。此外,通过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还可避免换热部上附着的灰尘、微屑等杂质随进风流入滚筒12中粘附在衣物上。

进一步地,干衣机10还可包括液位传感器23,设置在集水槽30中,用于检测集水槽30中冷凝水的水位。水泵29可进一步配置成根据液位传感器23检测的水位受控地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泵29入清洗管路18或排水管路16中。具体地,水泵29进一步配置成:在加热装置27停止加热后,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在第一预设水位以上时启动,以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清洗管路18中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且在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一设定时间(如2min、3min、5min)后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全部输送至排水管路16中从而流入集水盒22中暂存。此时,水泵29与清洗管路18导通,水泵29驱动集水槽30里的水流经清洗管路18并经清洗喷头19喷洒到冷凝换热翅片组上,以把粘在冷凝换热翅片组上的灰尘、微屑等杂质冲洗下来,冲洗后的水经回流管路20流回集水槽30。对冷凝换热翅片组冲洗一设定时间以完成对冷凝换热翅片组的冲洗后,水泵29连通排水管路16,集水槽30中的水被水泵29泵送至集水盒22中暂存。

在一些实施例中,水泵29进一步配置成在加热装置27停止加热后,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启动,以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排水管路16中从而流入集水盒22中暂存。当集水槽30中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通常意味着集水槽30中的水量较少,利用这部分水难以对放热部25进行有效的冲洗,此时,可直接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排至集水盒22中。

进一步地,水泵29还可配置成:在加热装置27加热过程中,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启动,以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部分地输送至集水盒22中,从而使集水槽30中的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水位,其中第一预设水位低于第二预设水位。当集水槽30中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通常意味着集水槽30中的水量较多,如果不及时将集水槽30中的水量排出一部分,再流进新的冷凝水时容易使集水槽30中的水溢出。本发明通过对水泵29进行前述设置,既可防止集水槽30中的水溢出,又可保证在干燥结束后, 有足够的冷凝水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

图3是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对集水槽30中的积水进行处理的方法流程图。下面将参照图3中的流程图并结合图1,对集水槽30中积水的处理方法进行说明。

首先说明在干衣机10执行干衣操作的过程中,即加热装置27加热过程中或者说加热装置27通电过程中(步骤S202中的判断结果为“是”),对集水槽30中积水的处理方法。

在加热装置27通电以对进风通道14中的空气进行加热的过程中,随着干衣机10中衣物被逐渐烘干,在集水槽30中收集的冷凝水不断增多,为了防止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溢出,液位传感器23可配置成以设定时间间隔检测集水槽30的水位。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高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步骤S203中的判断结果为“是”),水泵29与排水管路16导通,水泵29启动以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部分地输送至集水盒22中,从而使集水槽30中的水位下降至第一预设水位(步骤S205)。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不高于(即等于或低于)第二预设水位时(步骤S203中的判断结果为“否”),水泵29不工作,暂不对集水槽30中的积水进行处理。

接着说明在干衣机10的干衣操作结束后,即加热装置27停止加热后或者说加热装置27断电后(步骤S202中的判断结果为“否”),对集水槽30中积水的处理方法。

加热装置27断电后,液位传感器23即可检测集水槽30的水位,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在第一预设水位以上时(步骤S204中的判断结果为“是”),水泵29与清洗管路18导通,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清洗管路18中,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步骤S206);当对放热部25冲洗结束后,水泵29与排水管路16导通,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输送至排水管路16中从而流入集水盒22中(步骤S207)。当液位传感器23检测到的水位低于第一预设水位时(步骤S204中的判断结果为“否”),水泵29与排水管路16导通,将集水槽30中的冷凝水全部输送至排水管路16,从而流入集水盒22中暂存(步骤S207)。用户可在水泵29将冷凝水全部输送至集水盒22中后,将集水盒22取出,将其中的冷凝水倒出。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替代性实施例中,进风通道14的进风口也可设置在干衣机10任一横向侧板或前板(即机壳11前表面)上,其出风口可以在滚筒12的不同区域与其连通,例如滚筒12的上部周壁或滚筒12的前部。 排风通道15的进风口也可在滚筒12的不同区域与其连通,如滚筒12的后部等,其出风口可设置在干衣机10的任一横向侧板或前板(即机壳11前表面)上。进风通道14和排风通道15可以以其他延伸路径从其进风口延伸至其出风口。

换热装置的吸热部24和放热部25之间可由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或金属板例如铜管、铜板等连接。放热部25和吸热部24的换热翅片31可分别沿进风通道14或排风通道15的延伸方向延伸或者说沿风路流向延伸。当然,在其他替代性实施例中,换热装置也可仅由导热性能好的金属管或金属板形成,换热装置位于排风通道15中的端部为吸热部24,位于进风通道14中的端部为放热部25。

在替代性实施例中,排风通道15的布置吸热部24的区段(或者说集水槽30)可设置在进风通道14的布置放热部25的区段上方,集水槽30中的水可在重力的作用下受控地(例如通过阀门控制)流进清洗管路18中以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水泵29可配置成受控地将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后的水引回集水槽30。或者,干衣机10可设置两个水泵29,用于分别受控地将集水槽30中的水泵29送至清洗管路18中以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和将对放热部25进行冲洗后的水泵29回集水槽30,在这样的实施例中,可不特别限定排风通道15的布置吸热部24的区段与进风通道14的布置放热部25的区段的相对位置。

此外,集水盒22也可配置成可拆卸地设置在集水槽30的下部,可在排水管路16上设置阀门,在阀门打开时集水槽30中的水可在重力作用下流至集水盒22中;在阀门关闭时,集水槽30中的水保持在集水槽30中。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发明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发明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发明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