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3456阅读:417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实现高漂洗性能的洗衣机的漂洗技术。



背景技术:

在洗衣机的漂洗工序中,已知通过使滚筒旋转并且向滚筒内喷射水(供水),将水洒到滚筒内的洗涤物(衣服)上,借助离心力将洗涤物内的洗涤剂成分挤出而进行漂洗的喷淋漂洗。

例如,专利文献1中公开如下的洗衣机:“包括壳体、外筒、滚筒、电动机、供水单元、排水单元、循环单元、旋转速度检测单元、电动机电流值检测单元和运转控制单元,运转控制单元在成为由供水单元向外筒内供水、由排水单元使外筒内的液体贮存的状态,由电动机使滚筒以规定的旋转速度旋转,使循环单元动作的喷淋漂洗工序中,基于由电动机电流值检测单元检测到的电动机的电流值来控制供水单元、排水单元或循环单元”(参照摘要)。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4-7330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由于使用者的健康意识提高等原因,要求洗衣机提高漂洗能力。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了漂洗能力的滚筒式洗衣机。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如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滚筒式洗衣机,其特征在于,在多次进行的漂洗工序中,在第二次以后的漂洗工序中,进行喷淋漂洗,在进行该喷淋漂洗的期间,由供水单元持续向外筒内 供水,并且通过排水单元持续贮存外筒内的液体。

对其他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进行说明。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提高了漂洗能力的滚筒式洗衣机。

附图说明

图1是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部结构而截断壳体的局部而表示的立体图。

图2是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部结构而截断壳体的局部和外筒而表示的右侧面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所具有的外筒罩的背面图。

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流路进行说明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装置的框图。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

图7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漂洗第一工序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滚筒的旋转速度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表示电动机电流值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以及表示外筒的水位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

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漂洗第二工序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漂洗工序的一系列工序的工序表。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漂洗效果的表。

图12是表示碱度和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图13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其一)。

图1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其二)。

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中间漂洗工序的流程图。

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漂洗工序的一系列工序的工序表。

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和操作开关的一例的图。

图18是表示漂洗水量和碱度的关系的一例的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滚筒式洗衣机

8 滚筒

9 电动机

10 外筒

12 悬架

13 操作开关(输入单元)

13a 漂洗次数设定开关(输入单元)

13b +开关(输入单元)

13c -开关(输入单元)

60 控制装置(运转控制单元)

61 旋转检测装置

62 电动机电流检测装置(发泡监视单元)

70 微型计算机(运转控制单元)

72 工序控制部(运转控制单元)

73 旋转速度计算部

75 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发泡监视单元)

140a、140b 循环喷淋喷嘴(循环单元)

150 清水喷淋喷嘴(供水单元)

201 第一供水阀

202 第二供水阀(供水单元)

204 排水阀(排水单元)

210 循环泵(循环单元)

211 循环泵电动机(循环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本发明的方式(以下称作“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另外,在各图中,对共同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省略重复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滚筒式洗衣机1》

首先,利用图1和图2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部结构而截断壳体的局部而表示的立体图。图2是为了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内部结构而截断壳体的局部和外筒而表示的右侧面图。

如图1所示,门2是设置在前表面罩1c的大致中央的用于封闭用于拿出和放入洗涤物的投入口的部件,其可开闭地被设置于滚筒式洗衣机1的前加强件(未图示)的铰链支承。在前表面罩1c的上部设置有操作开关(输入单元)13和显示器14。

洗涤剂/柔软剂盒15设置在滚筒式洗衣机1的上部左侧,安装从前部开口抽出式的洗涤剂托盘、柔软剂托盘。在洗涤剂/柔软剂盒15的后方,设置有第一供水阀201、第二供水阀(供水单元)202、第三供水阀203(以上,参照图4)和浴缸水吸水泵(未图示)、水位传感器63(参照图5)等与供水相关的部件。在上表面罩1e设置有来自水龙头的供水软管连接口16。另外,在上表面罩1e还设置有浴缸的剩余热水的吸水软管连接口17。

如图2所示,滚筒式洗衣机1的滚筒8旋转自如地支承在外筒10内,在其外周壁设有用于通水和通风的多个贯通孔,在前侧端面设有用于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开口部8a。在开口部8a的外侧,设有与滚筒8一体的流体平衡器8c。在外周壁的内侧,在周向上离散地设置有多个在轴向延伸的升降器8b,当在洗衣、干燥时旋转滚筒8时,洗涤物进行翻滚动作,该翻滚动作是反复进行因升降器8b和离心力而沿外周壁抬升、因重力下落的动作。滚筒8的旋转中心轴水平,或相对于水平方向倾斜0~30°左右而使得开口部8a侧更高。

圆筒状的外筒10在同轴上内置滚筒8,其前表面开口,在其后侧端面的外侧中央设有电动机9。电动机9的旋转轴9a贯通外筒10,与滚筒8结合。另外,虽然滚筒8利用电动机9旋转,但外筒10不旋转。而且,在滚筒8与外筒10之间设有间隙。

在外筒10的前表面的开口部设置有外筒罩100,使得能够在外筒10内蓄水。在外筒罩100的前侧中央设置有用于取出和放入洗涤物的开口部(正面侧开口部)101。开口部101与在设置于滚筒式洗衣机1的壳体的前加强件(未图示)设置的开口部由橡胶制的波纹管11连接, 通过关闭门2将外筒10密封。

外筒10的下侧被固定于基座1h的悬架12(由螺旋弹簧和减振器构成)防振地支承。另外,外筒10的上侧被安装在上部加强部件的辅助弹簧(未图示)支承,能够防止外筒10往前后方向倾倒。

干燥导管18纵向地设置在滚筒式洗衣机1的背面内侧,导管下部由橡胶制的蛇纹管18a连接到设置在外筒10的背面下方的吸气口10e。在干燥导管18内,内置有水冷除湿机构230(参照图4),冷却水从第三供水阀203(参照图4)供给到水冷除湿机构230。

干燥导管18的上部连接到在前后方向上设置在滚筒式洗衣机1内的上部右侧的过滤导管19。过滤导管19在前表面设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中插入有抽出式的干燥过滤器20。从干燥导管18进入过滤导管19的空气流入到干燥过滤器20的滤网部(未图示),除去线渣。另外,通过抽出干燥过滤器20并去除滤网部,能够对干燥过滤器20进行清扫。

另外,在过滤导管19的干燥过滤器20的插入部的下表面设置有开口部,通过该开口部,经由过滤导管19和吸气导管(未图示)与送风单元21的吸气口连接。

送风单元21由驱动用的风扇电动机20、叶轮(未图示)、风扇盒(未图示)构成。另外,在风扇盒中内置有加热器23,以对从叶轮送出的空气加热。

送风单元21的排出口(干燥过滤器20的出口)连接到送风导管24。送风导管24经由橡胶制的蛇纹管24a连接到设置在外筒罩100的吹出口25。在本实施方式中,送风单元21设置在滚筒式洗衣机1的壳体内的上部右侧,因此从外筒罩100的正面看时,吹出口25设置在右斜上方的位置,以尽量缩短送风单元21至吹出口25的距离。

像这样形成如下的循环风路:滚筒8内的空气从滚筒8的壁面的贯通孔漏到外筒10,从设置在外筒10的背面下方的吸气口10e被吸入到蛇纹管18a、干燥导管18、过滤器导管19、干燥过滤器20、送风单元21的吸气口,从送风单元21的排出口经由波纹管24a将风从吹出口25送入滚筒8内。

另外,在滚筒式洗衣机1的下部,设置有控制电动机9、风扇电动 机22、加热器23等的控制装置(运转控制单元)60。

《外筒罩》

利用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所包括的外筒罩100进行说明。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所包括的外筒罩的背面图。

外筒罩100包括:供滚筒式洗衣机1的使用者取出滚筒8内的洗涤物和将洗涤物放入滚筒8内的正面侧开口部101;和与外筒10连接的背面侧开口部102。

在外筒罩100的正面侧开口部101的左右,设有将后述的循环泵210(循环单元,参照图4)排出的循环水向滚筒8内喷射的循环喷淋喷嘴(循环单元)140a、140b。从后述的循环泵210(参照图4)排出的循环水经由连接软管(未图示)流到两股接头141,从两股接头141的一端经由连接软管流向循环喷淋喷嘴140a。同样,从两股接头141的另一端经由连接软管流向循环喷淋喷嘴140b。然后,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04b向滚筒8内(即,外筒10内)喷射循环水。

另外,此处,说明了具有两个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有一个循环喷淋喷嘴,或者也可以有三个以上的循环喷淋喷嘴。

另外,在外筒罩100的正面侧开口部101的上部,设有喷射清水(自来水)的清水喷淋喷嘴(供水单元)150。从后述的第二供水阀202(参照图4、图5)供给的清水经由连接软管(未图示)流向清水喷淋喷嘴150。然后,从清水喷淋喷嘴150向滚筒8内(即,外筒10内)喷射清水。

另外,在正面看时的右上侧(图3中,背面看时的左上侧),设置有用于吹出来自送风单元21(参照图1、图2)的暖风的吹出口25的安装部25a。另外,在外筒罩100形成有过流排水口103,在持续向外筒10和外筒罩100注水时,也能够防止水从正面侧开口部101溢出。

《滚筒式洗衣机的流路》

利用图4,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流路进行说明。图4是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流路进行说明的示意图。另外,省略对过流排水口103(参照图3)和吸水软管连接口17的说明。

滚筒式洗衣机1从供水软管连接口16(参照图1)向机内供水,并分支到第一供水阀201、第二供水阀202、第三供水阀203。

<第一供水阀>

第一供水阀201经由洗涤剂/柔软剂盒15通过连接软管与设置在外筒10的供水口10a连接。由此,通过开启第一供水阀201,从供水软管连接口16供给的清水与投入到洗涤剂/柔软剂盒15中的洗涤剂一起从设置在外筒10的供水口10a沿着外筒10的壁面流动。

<第二供水阀>

第二供水阀202通过连接软管与清水喷淋喷嘴150连接。另外,在从第二供水阀202向清水喷淋喷嘴150去的流路间分支,与干燥导管18(参照图1、图2)内的水冷除湿机构230连接。由此,通过打开第二供水阀202,从供水软管连接口16供给的清水供给到清水喷淋喷嘴150,向滚筒8内(即,外筒10内)喷射清水。另外,清水的一部分作为清洗水用于清洗干燥导管18。另外,通过缩窄向水冷除湿机构230去的流路,能够确保向清水喷淋喷嘴150的流量,从清水喷淋喷嘴150利用自来水压进行喷射。

<第三供水阀>

第三供水阀203经由连接软管与干燥导管18内的水冷除湿机构230连接。由此,通过开启第三供水阀203,从供水软管连接口16供给的清水作为冷却水流经水冷除湿机构230。另外,流经干燥导管18的水冷除湿机构230的水排出到机外。

<循环水路/排水路>

在外筒10的底面,在滚筒8的旋转轴方向设置有凹状的凹陷部10b。凹陷部10b的底面为从前侧向后侧降低的倾斜面,在凹陷部10b的后侧最下部设置有排水口10c。另外,在凹陷部10b的前侧设置有流入口10d。

循环泵210在内部设有循环泵电动机211(循环单元,参照图5),具有吸入口210a、自然排水口210b、两个排出口210c、210d。吸入口210a经由连接软管与外筒10的排水口10c连接。自然排水口210b经由连接软管与排水阀(排水单元)204的一端连接。排出口210c经由连接软管与两股接头141连接。排出口210d经由连接软管与外筒10 的流入口10d连接。另外,排水阀204的另一端与排水软管连接。

通过开启排水阀204,外筒10内的水从外筒10的排水口10c经由循环泵210的吸入口210a和自然排水口210b、排水阀204从排水软管排放到机外。

循环泵210在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通过使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从吸入口210a吸入水(循环水),从排出口210c排出。循环泵210的排出口210c与两股接头141连接,与循环喷淋喷嘴140a和循环喷淋喷嘴140b连接。由此,循环泵210能够将从外筒10的排水口10c吸入的水(循环水)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喷射到滚筒8内(即,外筒10内)。

另外,循环泵210在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通过使循环泵电动机211反转,从吸入口210a吸入水(循环水),从排出口210d排出。由此,循环泵210能够在与外筒10的凹陷部10b之间使水(循环水)循环。

另外,以上说明了循环泵210为根据循环泵电动机211的旋转方向切换排出口210c、210d的循环泵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包括切换阀且通过切换切换阀来切换排出口的循环泵。

《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装置》

利用图5,对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控制装置60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控制装置的结构的框图。

如图5所示,控制装置60以微型计算机(运转控制单元)70为中心构成,包括微型计算机70、电动机驱动电路76、风扇电动机驱动电路77、加热器开关78和循环泵驱动电路79。另外,微型计算机70包括运转模式数据库71、工序控制部(运转控制单元)72、旋转速度计算部73、洗涤物重量计算部74和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发泡监视单元)75。

操作开关13能够通过使用者的操作而输入运转程序(course)。与由操作开关13输入的运转程序对应的信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70。

旋转检测装置61例如由解算器(resolver,旋转变压器)构成,能够检测电动机9的旋转。由旋转检测装置61检测出的信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70。

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发泡监视单元)62能够检测电动机9的电流值。由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2检测出的信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70。

水位传感器63能够检测贮存在外筒10的内部的水的水位。由水位传感器63检测出的信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70。

微型计算机70具有从运转模式数据库71调用与从操作开关13输入的运转程序对应的运转模式而开始洗涤或/和干燥的功能。工序控制部72具有基于从运转模式数据库71调出的运转模式对洗涤工序、漂洗工序、脱水工序、干燥工序的各工序进行运转控制的功能。

在各工序中,工序控制部72具有控制显示器14、第一供水阀201、第二供水阀(供水单元)202、第三供水阀203、排水阀204的功能。另外,工序控制部72具有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76对电动机9进行驱动控制的功能。另外,工序控制部72具有通过风扇电动机驱动电路77对风扇电动机22进行驱动控制的功能。另外,工序控制部72具有通过控制加热器开关78的接通/关断(ON/OFF)来控制对加热器23的通电的功能。另外,工序控制部72具有通过循环泵驱动电路79对循环泵210(参照图4)的循环泵电动机211进行驱动控制的功能。

旋转速度计算部73具有基于来自检测电动机9的旋转的旋转检测装置61的检测值来计算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的功能。

洗涤物重量计算部74具有基于旋转速度计算部73计算出的旋转速度和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2的检测值(电动机电流值)计算滚筒8(参照图2)内的洗涤物(衣服)的重量的功能。随着洗涤物的重量增加,为了使滚筒8旋转的负载增加,流过电动机9的电动机电流值需要更多,因此能够根据电动机9的电动机电流值和旋转速度来计算洗涤物的重量。

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具有在后述的[漂洗1工序](图6的步骤S8)中,基于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2的检测值(电动机电流值)检测滚筒8(参照图2)的旋转所引起的漂洗水的卷起和发泡的功能。另外,在后面利用图7对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的细节进行说明。

《运转工序》

利用图6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运转工序进行说明。 图6是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

在步骤S1中,工序控制部72接受滚筒式洗衣机1的运转工序的程序选择的输入(程序选择)。此处,使用者开启门2,向滚筒8的内部投入要洗的洗涤物,关闭门2。然后,使用者通过操作操作开关13,选择并输入运转工序的程序。通过操作操作开关13,所选择的运转工序的程序被输入到工序控制部72。工序控制部72基于所输入的运转工序的程序从运转模式数据库71读取对应的运转模式,进入步骤S2。另外,在以下说明中,说明的是选择了洗衣程序(洗涤~漂洗两次~脱水)的情况。

在步骤S2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检测投入到滚筒8的洗涤物的重量(布量)的工序(布量检测)。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72驱动电动机9,使滚筒8正反旋转,洗涤物重量计算部74计算注水前的洗涤物的重量(布量)。

在步骤S3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基于在步骤S2中检测到的布量来计算洗涤剂量/运转时间的工序(洗涤剂量运转时间计算)。例如,预先在微型计算机70的存储部(未图示)存储表示布量与洗涤剂量的关系的映射图和表示布量与运转时间的关系的映射图,工序控制部72通过映射图检索来计算洗涤剂量/运转时间。另外,工序控制部72在显示器14显示计算出的洗涤剂量/运转时间。

在步骤S4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洗涤剂投入等待工序。例如,工序控制部72待机规定时间后进入到步骤S5。另外也可以采用下述结构:工序控制部72利用检测洗涤剂/柔软剂盒15的开闭的单元(未图示),在洗涤剂/柔软剂盒15被打开后关闭时,视为投入了洗涤剂,而前进到步骤S5。

在步骤S5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洗涤剂溶解工序。此处,洗涤剂溶解工序是指以比后述的主洗涤工序(参照步骤S7)中的水量少的水量溶解洗涤剂而生成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的工序。工序控制部72关闭排水阀204,开启第一供水阀201,与水(清水)一起将投入到洗涤剂/柔软剂盒15中的洗涤剂供给到外筒10的下部,关闭第一供水阀201。然后,工序控制部72进行控制使得循环泵电动机211反转。由 此,循环泵210从吸入口210a吸入所供给的水和洗涤剂,从排出口210d排出。从设置在凹陷部10b的前侧的排出口210d排出的水和洗涤剂由于凹陷部10b的倾斜而流向后方,流到设置在凹陷部10b的后侧最下部的排水口10c和吸入口210a,再次被循环泵210吸入。像这样,在循环泵210与外筒10的凹陷部10b之间使水和洗涤剂循环,由此将洗涤剂溶解在水中,生成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

在步骤S6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预洗涤工序。此处,预洗涤工序是使在洗涤剂溶解工序(参照步骤S5)中生成的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浸入洗涤物的工序。通过将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浸入洗涤物中,提高清洗能力。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使滚筒8旋转,并且进行控制使得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由此,从排水口10c(吸入口210a)吸入的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排出到滚筒8的内部(即,外筒10内),由此使高洗涤剂浓度的洗涤水渗入滚筒8的内部的洗涤物中。

在步骤S7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主洗涤工序。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72控制第一供水阀201,对外筒10供水直到规定的水位。另外,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使滚筒8旋转,并且进行控制使得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由此,一边将洗涤水洒到滚筒8的内部的洗涤物中,一边对滚筒8的内部的洗涤物进行拍洗。

在步骤S8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漂洗1工序。此处,漂洗1工序是指进行所谓喷淋漂洗的工序。另外,在后面利用图7对步骤S8的漂洗1工序的细节进行说明。

在步骤S9中,工序控制部72在漂洗1工序后不停止滚筒8的旋转,执行漂洗2工序。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漂洗2工序中也进行喷淋漂洗。另外,在后面利用图9对步骤S9的漂洗2工序的细节进行说明。

在步骤S10中,工序控制部72执行脱水工序。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72开启排水阀204,并且控制电动机9使滚筒8高速旋转,对洗涤物进行离心脱水。然后,当经过规定时间时,工序控制部72使电动机9停止,关闭排水阀204,结束洗衣程序(洗涤~漂洗~脱水)。

《漂洗1工序》

接着,利用图7进一步对步骤S8的漂洗1工序进行说明。图7是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漂洗1工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801中,工序控制部72开启排水阀204。由此排放外筒10内的洗涤水。

在步骤S802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外筒10内的洗涤水的排水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基于设置在排水口10c的流量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外筒10内的洗涤水的排水是否结束。当排水没有结束时(S802,否(No)),工序控制部72反复进行步骤S802的处理。当排水结束时(S802,是(Yes)),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3。

在步骤S803中,工序控制部72通过电动机控制电路76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达到第一旋转速度。此处,第一旋转速度是在漂洗洗涤物之前对洗涤物所包含的洗涤水进行脱水的中间脱水的旋转速度。当滚筒8的旋转速度达到第一旋转速度时,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4。

在步骤S804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在从中间脱水开始(步骤S803)起经过规定时间时,判定为中间脱水结束。另外,也可以基于设置在排水口10c的流量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当中间脱水没有结束时(S804,否),工序控制部72反复进行步骤S804的处理。当中间脱水结束时(S804,是),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5。

在步骤S805中,工序控制部72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76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减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参照步骤S803)到达第二旋转速度(后述的图8(a)的DV2)。此处,第二旋转速度是进行喷淋漂洗时的旋转速度,洗涤物处于贴在滚筒8的壁面的状态。当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二旋转速度时,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6。另外,第二旋转速度比第一旋转速度低。另外,第二旋转速度比蓄水漂洗中的滚筒8的旋转速度高。

在步骤S806中,工序控制部72开启第二供水阀202,关闭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接通)。由此开始喷淋漂洗。即,从清水喷淋喷嘴150向滚筒8内的洗涤物喷射清水,利用离心力将洗涤物内的洗涤剂成分挤出而进行漂洗。另外, 通过关闭排水阀204使循环泵210动作,将漂洗水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喷射到滚筒8内的洗涤物,利用离心力将洗涤物内的洗涤剂成分挤出而进行漂洗。

在步骤S807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喷淋漂洗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在从喷淋漂洗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时,判定为喷淋漂洗结束。当喷淋漂洗没有结束时(S807,否),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8。当喷淋漂洗结束时(S807,是),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11。

在步骤S808中,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判断电动机电流值检测装置62检测出的电动机9的电流值(电动机电流值)是否低于规定的阈值(后述的图8的阈值TL)。当电动机电流值低于阈值时(S808,是),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09。当电动机电流没有低于阈值时(S808,否),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10。

在步骤S809中,工序控制部72开启第二供水阀202,关闭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接通)。然后,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807。另外,当第二供水阀202已开启并且排水阀204关闭、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时,也可以跳过步骤S809的处理。

在步骤S810中,工序控制部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开启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停止(关断)。然后,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返回到步骤S807。另外,当第二供水阀202已关闭、排水阀204开启、循环泵电动机211已停止时,也可以跳过步骤S810的处理。

在步骤S811中,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开启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停止(关断)。另外,当第二供水阀202已关闭、排水阀204开启、循环泵电动机211已停止时,也可以跳过步骤S811的处理。

在步骤S812中,工序控制部72为了进行中间脱水,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76,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加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二旋转速度(参照步骤S805)达到第一旋转速度。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时,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813。

在步骤S813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在从中间脱水开始(步骤S812)起经过规定时间时,判定为中间脱水结束。另外,也可以基于设置在排水口10c的流量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当中间脱水没有结束时(S813,否),工序控制部72反复进行步骤S813的处理。当中间脱水结束时(S813,是),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结束漂洗1工序(图6的步骤S8),进入漂洗2工序(图6的步骤S9)。

《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的动作》

参照图7且利用图8进一步对喷淋漂洗中的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的动作例进行说明。图8(a)是表示滚筒的旋转速度DV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图8(b)是表示电动机电流值MI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图8(c)是表示外筒的水位WL随时间的变化的曲线图。

首先,中间脱水结束后,如图8(a)所示,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变更为第二旋转速度DV2(减速)(参照图7的步骤S805)。另外,在图8(a)中,减少旋转速度时发生下冲(undershoot),因此图8(b)所示的电动机电流值暂时上升。

在时间T1,滚筒8的旋转速度已变更为第二旋转速度DV2,因此开启第二供水阀202,关闭排水阀204,使循环泵210动作(参照图7的步骤S806)。

在时间T1到时间T2,如图8(a)所示,进行控制(减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DV以定速(第二旋转速度DV2)旋转。另外,因为排水阀204关闭并且从第二供水阀202供水到外筒10,所以如图8(c)所示,外筒10的水位WL缓慢上升。

此处,直至水位WL上升一定程度为止,如图8(b)所示,电动机电流值MI为大致一定。然后,当水位WL上升一定程度时,电动机电流值MI也上升。这是因为,当持续对外筒10供水时,贮存在外筒10中的漂洗水的水位上升,达到旋转的滚筒8的外周下侧,漂洗水的水面与旋转的滚筒8的外周下侧接触时,即漂洗水的水位达到滚筒8时,对电动机9的负载增大,因此进行控制使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DV以定速(第二旋转速度DV2)旋转时,电动机电流值也变大。

然后,在时间T2,电动机电流值MI达到阈值TL以上,因此电动 机电流值判定部75在步骤S808中判定为否,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停止对外筒10供水,并且开启排水阀204排放外筒10内的漂洗水。另外,工序控制部72停止循环泵210(参照S810)。

即,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监视电动机电流值,当电动机电流值成为阈值以上时(S808,否)变更控制(参照S810)。由此,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能够适当地检测漂洗水的卷起和发泡。

因为外筒10不旋转,所以只要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没有达到滚筒8,则外筒10内的漂洗水就大致静止。然而,当外筒10内的水位达到滚筒8时,漂洗水与旋转的滚筒8一起卷扬。当发生这样的漂洗水的卷起时,会发生漂洗水的搅拌。当包含在漂洗水中的洗涤剂浓度高时,漂洗水的卷起所导致的搅拌可能会引起发泡。

发泡所产生的泡沫如果接触/附着在加热器23(参照图23)等干燥系统单元,则干燥系统单元会发生故障,或者当发泡的漂洗水流入设置在家庭的排水口时,泡沫从排水口溢出,因此不希望发生。

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能够适当地检测漂洗1工序中的喷淋漂洗时的滚筒8(参照图2)的旋转所导致的漂洗水的卷起和发泡,因此与现有技术的滚筒式洗衣机相比,能够将喷淋漂洗时的滚筒8的旋转速度(电动机9的第二旋转速度)设得较高。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通过监视电动机电流值来监视外筒10内的漂洗水是否到达滚筒8。然后,当电动机电流值达到阈值以上时(S808,否),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开启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停止(关断),由此使得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下降。工序控制部72通过使水位持续下降到电动机电流值低于阈值为止(S808,是),使得水位下降到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不到达滚筒8的位置。

由此,能够将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保持在不与滚筒8接触的位置,能够抑制漂洗水的卷扬。

如上所述,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判断电动机电流值是否达到阈值以上,来判断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是否到达滚筒8。如上所述,当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达到滚筒8时,发生漂洗水的卷起,可能发生发泡,因此可以说,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通过监视电动 机电流值,来监视发泡的可能性的程度。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监视电动机电流值来监视发泡的可能性的程度,但是也可以通过监视水位传感器63检测的水位来监视发泡的可能性的程度。

《漂洗2工序》

接着,利用图9进一步对步骤S9的漂洗2工序进行说明。图9是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漂洗2工序的流程图。

在步骤S901中,工序控制部72关闭排水阀204。

然后,在步骤S902中,工序控制部72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76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减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图7的步骤S812和步骤S813中的第一旋转速度变为第二旋转速度。如上所述,第二旋转速度是进行喷淋漂洗时的旋转速度,洗涤物处于贴在滚筒8的壁面上的状态。另外,如上所述,第二旋转速度低于第一旋转速度。

在步骤S903中,工序控制部72进行柔软剂投入工序。即,工序控制部72一边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减速至第二旋转速度,一边进行柔软剂的投入。柔软剂投入工序中进行与之前的蓄水漂洗一样的工序。具体而言,工序控制部72开启第一供水阀201,将投入到洗涤剂/柔软剂盒15中的柔软剂与清水一起供给到外筒10的下部后,关闭第一供水阀201。

当滚筒8的旋转速度减速而到达第二旋转速度时,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904。

在步骤S904中,工序控制部72在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开启第二供水阀202,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正转(接通)。由此开始喷淋漂洗。即,从清水喷淋喷嘴150向滚筒8内的洗涤物喷射清水,利用离心力挤出洗涤物内的洗涤剂成分而进行漂洗。而且,通过关闭排水阀204使循环泵210动作,使漂洗水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喷射到滚筒8内的洗涤物,利用离心力挤出洗涤物内的洗涤剂成分进行漂洗。

在步骤S905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喷淋漂洗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在从喷淋漂洗开始起经过规定时间后,判定为喷淋漂洗结束。当喷淋漂洗没有结束时(S905,否),工序控制部72反复进行 步骤S905的处理。当喷淋漂洗结束时(S905,是),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906。

在步骤S906中,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开启排水阀204,控制循环泵驱动电路79,使循环泵电动机211停止(关断)。

然后,工序控制部72进行图6的步骤S10的脱水工序。

像这样,在漂洗2工序中,工序控制部72不进行电动机电流值的监视。

《工序表》

接着,利用图10,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漂洗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图10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漂洗工序中的一系列工序的工序表。其中,图10所示的工序表的数值是一个例子。

另外,如图10所示,除了在漂洗工序2投入柔软剂时(图10(b)的SB1)之外,第一供水阀201保持关闭状态,因此适当省略对工序SB1以外的第一供水阀201的状态的说明。

首先,参照图10(a),说明漂洗1工序。

在工序SA1中,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图10中为1200rpm),由此进行中间脱水。此处,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停止循环泵210(“关断”)。然后,工序控制部72使排水阀204成为打开状态。工序SA1是与图7的步骤S803和步骤S804对应的处理。另外,在图10的例子中,工序SA1(中间脱水)的时间为120秒。

然后,在工序SA2中,工序控制部72保持使第二供水阀202为关闭状态,使循环泵210为停止(“关断”)状态,使排水阀204为打开状态,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即,工序控制部72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减速至第二旋转速度。图10的工序例中,工序SA2的时间是滚筒8的旋转速度的减速时间,其时间为30秒。另外,工序SA2的时间兼作为用于排水的时间和消泡等待时间。另外,工序SA2与图7的步骤S805对应。

然后,当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时,在工序SA3中,工序控制部72在使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二旋 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的状态下,使第二供水阀202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工序控制部72使循环泵210正转(“接通”),使排水阀204成为关闭状态。由此,工序控制部72进行喷淋漂洗。另外,工序SA3与图7的步骤S806对应。

然后,电动机电流值判定部75监视电动机9的电流值(电动机电流值),当该电动机电流值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工序控制部72在工序SA4中,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关闭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关断”),开启排水阀204。由此,外筒10内的漂洗水被排放,外筒10内的水位下降。另外,工序SA4与图7的步骤S808的“否”到步骤S810对应。

接着,外筒10内的水位下降,电动机电流值返回到低于规定的阈值时,工序控制部72在工序SA5中,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开启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正转(“接通”),关闭排水阀204。工序SA5与图7的步骤S808的“是”到步骤S809对应。

然后,当喷淋漂洗结束时,工序控制部72在工序SA6中,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关闭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关断”),开启排水阀204。该工序SA6是用于准备下一个中间漂洗的时间,与图7的步骤S811对应。

另外,图10(a)的工序例中,将漂洗1工序中的喷淋漂洗(工序SA3~SA5)的合计时间设为100秒。即,从喷淋漂洗开始起至电动机电流值成为规定阈值以上的时间(工序SA3的时间)为48秒,从电动机电流值成为规定的阈值以上起至返回到低于规定的阈值为止的时间(工序SA4的时间)为4秒,进而从电动机电流值返回到低于规定的阈值起至喷淋漂洗结束为止的时间(工序SA5的时间)为48秒。然后,喷淋漂洗结束后,直至下一个中间脱水的过渡时间(工序SA6)为4秒。该工序SA6的时间4秒是排水阀204开启的时间。

然后,在工序SA7中,工序控制部72在关闭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关断”)、开启排水阀204的状态下,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加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图10中为1200rpm),由此一边进行排水,一边进行中间脱水。图10的工序 例中,进行中间脱水的时间为60秒。另外,工序SA7与图7的步骤S812和步骤S813对应。

通过以上过程结束漂洗1工序。接着,工序控制部72不停止滚筒8的旋转地进入图10(b)所示的漂洗2工序。

进入漂洗2工序后,在工序SB1中,工序控制部72从工序SA7的状态起开启第一供水阀201、关闭排水阀204。另外,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工序SA7的第一旋转速度(图10中为1200rpm)成为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即,工序控制部72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一旋转速度减速至第二旋转速度。此时,工序控制部72进行柔软剂的投入工序(图9的S903)。即,开启第一供水阀201是为了投入柔软剂。在图10的工序例中,工序SB1的时间为90秒。此处,工序SB1的时间为90秒,比漂洗1工序的工序SA2的时间(30秒)长的原因是为了进行柔软剂的投入。另外,工序SB2与图9的步骤S901~S903对应。

然后,在工序SB2中,工序控制部72在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的状态下,使第一供水阀201成为关闭状态,使第二供水阀202成为打开状态。另外,工序控制部72使循环泵210正转(“接通”),使排水阀204成为关闭状态。由此,工序控制部72进行喷淋漂洗。另外,工序SB2与图9的步骤S904和步骤S905的“否”对应。

然后,在喷淋漂洗结束后,在工序SB3中,工序控制部72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维持在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关闭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关断”),开启排水阀204。工序SB3是用于准备图6的脱水工序(S10)的时间,与图7的步骤S906对应。

另外,在图10(b)的工序例中,将漂洗2工序中的喷淋漂洗(SB2)的时间设为100秒。在图10(b)的例子中,为了强调与图10(a)所示的漂洗1工序的差异,将漂洗2工序的喷淋漂洗的时间(工序SB2的时间)划分为48秒、4秒、48秒,但实际上是连续进行喷淋漂洗。然后,喷淋漂洗结束后直至下一个脱水工序(图6的S10)为止的过渡时间(工序SB3的时间)为4秒。该工序SB3的时间4秒是开启排水阀204的时间。

漂洗2工序结束后,工序控制部72执行脱水工序(图6的S10)。在该脱水工序中,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加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图10的工序例中为1200rpm)。此时,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一供水阀210和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开启排水阀204。另外,脱水工序的时间大约为330秒。

《效果》

(漂洗性能的提高)

在漂洗1工序的喷淋漂洗中,有可能发生伴随漂洗水的卷起而产生发泡,因此通过监视电动机电流值,滚筒式洗衣机1将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水位维持在低于滚筒8的水位。然后,当外筒10内的水位到达滚筒8(即,电动机电流值达到规定的阈值以上)时,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停止循环泵210,开启排水阀204,由此降低外筒10内的水位,抑制外筒10内的漂洗水的卷起和漂洗水的卷起所引起的发泡。

与此不同,在漂洗2工序中,因为在漂洗1工序中漂洗水中的洗涤剂浓度大幅下降,所以即使发生漂洗水的卷起,发泡的可能性也低。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工序控制部72在漂洗2工序的喷淋漂洗中,持续打开第二供水阀202,持续向外筒10内供给清水,并且始终保持关闭排水阀204(即,不监视电动机电流值)地进行喷淋漂洗。

根据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在漂洗2工序的喷淋漂洗中,在始终开启第二供水阀202向外筒10内供水,并且始终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进行喷淋漂洗,由此能够如蓄水漂洗那样,在将漂洗水贮存在外筒10内的状态下进行喷淋漂洗。因此,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能够具有喷淋漂洗的漂洗性能和蓄水漂洗的漂洗性能,相比于仅进行喷淋漂洗和仅进行蓄水漂洗,更加提高漂洗性能。特别是,通过喷淋漂洗,在漂洗水直接喷到洗涤物上的状态下进行漂洗,由此相比于仅进行蓄水漂洗,能够提高漂洗性能。

另外,在蓄水漂洗中也是在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进行漂洗,但是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漂洗2工序中的喷淋漂洗中的滚筒8的旋转速度与蓄水漂洗不同。即,在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中,以成 为洗涤物贴附在滚筒8的壁面上的状态的第二旋转速度进行漂洗,因此具有洗涤剂的挤出效果,相比于蓄水漂洗,能够提高漂洗性能。

图1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漂洗效果的表。

另外,在图11中,比较例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技术。

图11中的碱度(单位ppm)是用手拧进行了漂洗1工序、漂洗2工序后的洗涤物,测量其拧出的水中所含的碱度而得的。碱度是将水中所含的碳酸氢盐、碳酸盐或氢氧化物等碱性成分的量以与其对应的碳酸钙(CaCO3)的浓度表示的量。此处,用总碱度(M碱度)来表示直至pH4.8的酸消耗量。当将洗涤剂溶解在水中时,碱度与洗涤剂浓度成比例地变化,因此能够用于水中的洗涤剂浓度的测定。图12是碱度与洗涤剂的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关系的一例。洗涤剂是市售的弱碱性合成粉末洗涤剂,可以知道,碱度与表面活性剂浓度大致成比例。一般不含洗涤剂的清水(自来水)也具有碱度,因此图11的碱度表示拧出的水的碱度减去清水的碱度的值,即从清水起的碱度的上升值。该碱度越低,表示漂洗效果越好。另外,比较例和本实施方式中,循环泵流量均为40L/min。

图11是使用市售的弱碱性合成粉末洗涤剂时的结果,在漂洗1工序和漂洗2工序均采用喷淋漂洗的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碱度(61ppm),与以喷淋漂洗进行漂洗1工序、以蓄水漂洗进行漂洗2工序的比较例的碱度(90ppm)相比,碱度大幅地下降。

(缩短时间效果)

另外,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能够省略图6的步骤S10的脱水工序中的脱水启动的时间,因此漂洗2工序与蓄水漂洗的情况相比,能够实现缩短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时间的效果。即,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在漂洗2工序中进行喷淋漂洗,由此滚筒8的旋转速度比蓄水漂洗的旋转速度高。这意味着在漂洗2工序结束的时刻,脱水启动已完成。由此,能够省略图6的步骤S10的脱水工序中的脱水启动的时间,从而能够实现缩短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时间的效果。另外,与专利文献1(漂洗1工序:喷淋漂洗;漂洗2工序:蓄水漂洗)所记载的滚筒式洗衣机相比,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能够缩短1分钟左右的洗衣运转时间。

另外,漂洗2工序采用蓄水漂洗时,漂洗1工序与漂洗2工序之间需要暂时停止滚筒8的旋转,在外筒10内蓄水的工序。与此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在漂洗1工序与漂洗2工序之间不需要暂时停止滚筒8的旋转并在外筒10内蓄水的工序,因此与在漂洗2工序中进行蓄水漂洗的情况相比,能够缩短时间。

(关于柔软剂)

另外,如果只是简单地将漂洗2工序从蓄水漂洗改变为喷淋漂洗,则存在柔软剂无法均匀地散布的问题。与此不同,第一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在漂洗2工序中的喷淋漂洗期间,在始终开启第二供水阀202,一边向外筒10内进行供水,一边始终关闭排水阀204的状态下进行喷淋漂洗,由此能够像蓄水漂洗那样在贮存了漂洗水的状态下进行喷淋漂洗。由此,洗涤物处于浸泡在漂洗水中的状态,能够使柔软剂均匀地浸透到洗涤物中。

[第二实施方式]

《运转工序》

接着,利用图13和图14,对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的运转工序进行说明。图13和图14是说明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洗衣运转(洗涤~漂洗~脱水)的运转工序的工序图。

在图13和图14中,对与图6相同的工序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而省略说明。另外,滚筒式洗衣机1和控制装置60的结构与图1~图5所示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即,在图13所示的工序中,在漂洗2工序后进行漂洗3工序(S9a),在图14所示的工序中,在步骤S9a的漂洗3工序后,还进行漂洗4工序(S9b)。

此处,将多个漂洗工序中的既不是最开始的漂洗工序也不是最后的漂洗工序的漂洗工序称作中间漂洗工序。例如,图13所示的工序中,漂洗2工序(S9)为中间漂洗工序。另外,图14所示的工序中,漂洗2工序(S9)和漂洗3工序(S9a)为中间漂洗工序。在后文中对中间漂洗工序进行说明。

另外,最后的漂洗工序(图6的漂洗2工序(S9)、图13的漂洗3工序(S9a)、图14的漂洗4工序(S9b))的工序与图9所示的工序一 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中间漂洗工序》

接着,利用图15,对中间漂洗工序进行说明。图15是第二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的中间漂洗工序的流程图。

图15中,对与图9所示的工序相同的工序标注相同步骤编号,省略其说明。

首先,在图15中,与图9所示的工序不同之处在于,省略了排水阀204的打开工序(图9的S901)和柔软剂投入(图9的S903)。

然后,在步骤S906后,在步骤S911中,工序控制部72通过电动机驱动电路76,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第二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即,工序控制部72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喷淋漂洗用的旋转速度加速至中间脱水用的旋转速度。当滚筒8的旋转速度达到第一旋转速度时,工序控制部72的处理进入步骤S912。

在步骤S912中,工序控制部72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例如,工序控制部72在从中间脱水开始(步骤S911)起经过规定时间时,判定为中间脱水结束。另外,也可以基于设置在排水口10c的流量传感器(未图示)的检测信号判断中间脱水是否结束。当中间脱水没有结束时(S912,否),工序控制部72反复进行步骤S912的处理。当中间脱水结束时(S912,是),工序控制部72结束中间漂洗工序,进入下一个漂洗工序。

像这样,在中间漂洗工序中,工序控制部72不监视电动机电流值。

《工序表》

接着,利用图16,对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漂洗工序进行详细说明。图1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中间漂洗工序的一系列工序的工序表。其中,图16所示的工序表是一个例子。另外,最后的漂洗工序(图6的漂洗2工序(S9)、图13的漂洗3工序(S9a)、图14的漂洗4工序(S9b))的工序表与图10(b)一样,因此在此省略说明。

另外,图16中,对与图10(b)的工序表不同的工序进行说明。图16中,用双重框表示与图10(b)的工序表不同的工序。

首先,在最开始的工序SB1a中,工序控制部72在关闭第一供水阀201和第二供水阀202、停止(“关断”)循环泵210、打开排水阀204 的状态下,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即,工序控制部72将滚筒8的旋转速度从前一次漂洗工序的中间脱水的旋转速度即第一旋转速度(图16中为1200rpm)减速至第二旋转速度(图10中为105rpm)。该工序SB1a与图10(b)中的工序SB1的不同之处在于,该工序进行的时间为30秒,且排水阀204关闭。这是因为,与图10(b)的工序SB1不同,不进行柔软剂的投入。另外,工序SB1a与图15的步骤S902对应。另外,在工序SB1a中也进行排水。

另外,如上所述,第二旋转速度比第一旋转速度低。

此外,最后,在工序SB4中,工序控制部72控制电动机9的旋转速度(加速)使得滚筒8的旋转速度成为第一旋转速度(图16中为1200rpm)。此时,工序控制部72关闭第一供水阀201和第二供水阀202,使循环泵210停止(“关断”),开启排水阀204。即,工序控制部72进行中间脱水。该中间脱水的工序时间(工序SB4的时间)为60秒。另外,工序SB4与图15的步骤S911和步骤S912对应。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使漂洗次数为三次(图13)、四次(图14)等,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为五次以上。漂洗次数为五次以上,最开始的漂洗工序也是图7所示的工序,最后的漂洗工序是图9所示的工序,既不是最开始的漂洗工序也不是最后的漂洗工序的漂洗工序(中间漂洗工序)是图15所示的工序。

像这样,通过将漂洗次数设为三次以上,能够进一步提高漂洗性能。

《漂洗次数设定画面》

接着,利用图17,对漂洗次数的设定进行说明。图1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显示器和操作开关的一例的图。

通过由使用者操作作为操作开关13之一的漂洗次数设定开关13a,在显示器14进行图17所示的漂洗次数设定显示。使用者通过操作作为操作开关13之一的+开关13b和-开关13c,改变显示器14中显示的漂洗次数14a,由此设定漂洗次数。

另外,当显示器14为触摸面板式显示器时,漂洗次数设定开关13a、+开关13b、-开关13c等也可以是触摸面板内的开关。

工序控制部72按照所设定的漂洗次数执行漂洗工序。即,当漂洗次数14a设定为“2”时,工序控制部72进行图6所示的洗衣运转。另外,当漂洗次数14a设定为“3”时,工序控制部72进行图13所示的洗衣运转,当漂洗次数14a设定为“4”时,工序控制部72进行图14所示的洗衣运转。漂洗次数14a也可以设定为“5”以上。图17所示的漂洗次数的设定在程序选择(图6的S1)中进行。

像这样,使用者能够设定漂洗次数,从而能够按照使用者的要求(洗衣所花费的时间)或使用者偏好的漂洗状态来设定漂洗次数。

《变形例》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在不脱离发明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

在本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是漂洗1工序采用喷淋漂洗的情况,但也可以采用蓄水漂洗。另外,也可以是能够经由操作开关13将漂洗1工序设定为喷淋漂洗或蓄水漂洗。

另外,在图10和图16中,说明的是第二旋转速度(喷淋漂洗时的滚筒的旋转速度)为105rpm的情况,但不限于此,第二旋转速度也可以设定为430~100rpm之间。此外,在图10和图16中,说明的是第一旋转速度(脱水时的滚筒的旋转速度)位1200rpm的情况,但不限于此,只要能够获得脱水效果,也可以将第一旋转速度设为1200rpm以下。

另外,滚筒式洗衣机1也可以在排水通路中设有未图示的漂洗程度(漂洗情况)测量传感器,工序控制部72在漂洗2工序结束后,使漂洗程度测量传感器测量排水后的漂洗水的漂洗程度,工序控制部72在该漂洗程度为规定值以上时,执行漂洗3工序。然后,也可以在漂洗3工序结束后,工序控制部72在漂洗程度测量传感器所测量出的漂洗程度为规定值以上时,进行漂洗4工序,像这样,持续执行漂洗工序直到漂洗水的漂洗程度低于规定值。

并且,也可以在排水后的漂洗水的漂洗程度低于规定值时,工序控制部72投入柔软剂,进行图9所示的工序,从而进行最后的漂洗工序(喷淋漂洗)。

另外,也可以是使用者能够经由操作开关13设定是否像这样持续 执行漂洗工序直至漂洗程度低于规定值。

另外,漂洗程度测量传感器例如为电极。此时,漂洗程度测量传感器(电极)测量排放的漂洗水的电导率,工序控制部72在该电导率为规定值以上时,判定为漂洗程度为规定值以上。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为包括向滚筒8内(外筒10内)喷射清水的清水喷淋喷嘴150的结构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也可以是不具有清水喷淋喷嘴150的结构。例如,喷淋漂洗也可以是从第一供水阀201向外筒10供水,由循环泵210从循环喷淋喷嘴140a、140b向滚筒8(外筒10)内部喷射漂洗水的结构。

另外,说明了本实施方式的滚筒式洗衣机1在电动机电流值MI为阈值TL以上时(S808,否)进行关闭第二供水阀202、开启排水阀204、停止循环泵210的控制的情况,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是,当电动机电流值MI为阈值TL以上时(S808,否),仅进行开启排水阀204的控制。当从排水阀204的排水流量相比于从第二供水阀202的供水流量有足够的余量时,这样的控制也能够降低外筒10的水位。并且,在排水阀204打开时,也能够进行洗涤物的喷淋漂洗,因此能够进一步缩短喷淋漂洗时间。

如上所述,通过增加漂洗次数能够提高漂洗性能,此处对漂洗次数(漂洗水量)和漂洗性能进行说明。图18是使用市售的弱碱性合成粉末洗涤剂对负荷10kg(洗涤物为JIS C 9811的模拟洗涤物,棉100%)进行洗衣时的、漂洗水量与漂洗后的衣服中所含的水的碱度的关系的一例。纵轴的碱度用对数表示。运转工序是在图14所示的工序图中增加中间漂洗工序(S9或S9a)的次数而进行六次,直至漂洗8工序。即,漂洗1按照图7的流程图运转,漂洗2至漂洗7按照图15的流程图运转,漂洗8按照图9的流程图运转。漂洗水量0L时是洗涤后的洗涤水的碱度。

由图18可知,在漂洗水量(漂洗次数)增加时,碱度不断减少,按照碱度的下降程度划分为三个范围。区间A的漂洗1至漂洗2,碱度大幅下降,区间B的漂洗2至漂洗5,碱度的对数相对于漂洗水量大致直线减少。然后,碱度成为约10ppm的漂洗6以后的区间C中,碱度的减少比率大幅下降。由此可见,增加漂洗次数来提高漂洗性能 时,考虑到漂洗效率(单位使用水量的碱度减少比率),优选在碱度下降至约10ppm左右的时刻结束漂洗。虽然更多次数的漂洗也能够进一步减少碱度,但相比于使用水量,碱度的下降很少,漂洗效率变差,不经济。碱度是否下降至约10ppm能够利用漂洗程度传感器(电导率)来检测。碱度与电导率的关系能够预先求取后保存在运转模式数据库71中。

漂洗是将洗涤物(纤维)中所含的洗涤剂、洗涤中从洗涤物脱离的污垢等不要的物质用干净的水稀释的工序。洗涤物中所含的洗涤剂通过施加机械力,能够到达水中而被稀释。洗涤物(织物、编物等布)由作为纤维结合体的线构成,根据文献(洗剂·洗净百科事典,朝仓书店,2003年),在漂洗中,洗涤剂等不要的物质分下面的三个阶段向系统外排出。

(1)向纤维、线内部的水的移动

(2)向布内部的水的移动

(3)向布外部的水中的移动

纤维间或线间非常致密,空隙很少。布外部的漂洗水的流体力学作用几乎无法到达浸透到这些部分的洗涤剂。即,可以认为,在(1)和(2)的一部分中,不要的物质的移动主要靠扩散。另一方面,在布表面层容易受到布外部的漂洗水的流动的直接影响,因此可以认为(2)的一部分和(3)的移动是靠一般的稀释。

将此情况与图18的碱度的变化相对应,区间A是,(2)的一部分和(3)的部分,布表面层的洗涤剂容易被漂洗水稀释,碱度大幅下降。区间B是,(1)和(2)的一部分的部分,纤维间或线间的洗涤剂通过扩散移动到布表面层被稀释。区间C是,(1)的部分,在棉等在纤维内部具有空孔的复杂结构的情况下容易发生,难以从纤维内部的空孔扩散,因此碱度的下降比率进一步变小。

区间B、区间C的直线的斜率在将每次漂洗的时间加长时变陡,因此能够减少漂洗水量。不过,当扩散到布表面层的洗涤剂浓度与漂洗水的洗涤剂浓度达到平衡时,花费更长的时间也因为无法进行洗涤剂的稀释而浪费。因此,漂洗程度测量传感器监测漂洗水,当电导率的时间变量成为规定值以下时,结束中间漂洗工序。进一步,当电导 率下降至与碱度10ppm对应的值时,过渡到最终漂洗工序,这样就能在抑制漂洗水的使用量的同时实现高漂洗性能。另外,也可以在电导率下降至与碱度10ppm对应的值时,终止漂洗工序。另外,漂洗7的碱度为约7ppm,因此,也可以由漂洗程度传感器检测碱度,在碱度在约7ppm至约10ppm的范围内时结束漂洗工序。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包含各种变形例。例如,上述的实施方式是为了易于理解本发明而详细说明的内容,并非必须具有所说明的所有结构。另外,也能够将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替换为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也能够在某个实施方式的结构中添加其他实施方式的结构。另外,能够对各实施方式的结构的一部分进行其他结构的添加、删除、替换。而且,本实施方式对滚筒式洗衣机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是转筒(洗涤槽)的旋转轴大致垂直、转筒的底面设置有搅拌叶片的立式洗衣机。

另外,上述的各结构、功能、各部分72~75、运转模式数据库71等,其一部分或全部也可以例如通过由集成电路进行设计等以硬件实现。另外,如图5所示,上述的各结构、功能等也可以通过由CPU等处理器解析实现各个功能的程序并执行该程序而以软件实现。实现各功能的程序、表、文件等信息除了保存在微型计算机70以外,也可以保存在HD(Hard Disk:硬盘)、存储器(内存)、SSD(Solid State Drive:固态驱动)等记录装置、或者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卡、SD(Secure Digital:安全数字)卡、DVD(Digital Versatile Disc:数字多功能光盘)等记录介质。

另外,在各实施方式中,控制线或信息线仅表示了认为在说明上需要的部分,并非表示产品上所有的控制线和信息线。实际上可以认为几乎所有的结构彼此连接。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