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12063阅读:737来源:国知局
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属于缝纫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后,纺织工业的大生产促进了缝纫机的发明和发展。1970年,美国木工托马斯.赛特发首先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孔、缝制皮鞋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1841年,法国缝纫B.蒂莫尼耶发明和制造了机针带钩子的链式线迹缝纫机;1845年,伊莱亚斯·豪1851年,美国机械工人I.M.胜家〔又译列察克·梅里特·胜家〕发明了锁式线迹缝纫机,并成立了胜家公司,这一时期的缝纫机基本上是手摇式的。185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脚踏式缝纫机,从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世界缝纫机行业经历了由欧洲、美国向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的转移后,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向中国全面转移,21世纪初全球已有70%以上的缝纫机产量在中国。但是,国内70%-90%的高端机市场被日本、德国企业所占领。而在中低端缝纫机产品上,世界缝纫机产业已经完成了向中国转移,产业转移逐步向中高端产品延伸。随着缝纫机械制造行业竞争的不断加剧,大型缝纫机械制造企业间并购整合与资本运作日趋频繁,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制造企业愈来愈重视对行业市场的研究,特别是对产业发展环境和产品购买者的深入研究。正因为如此,一大批国内优秀的缝纫机械品牌迅速崛起,逐渐成为缝纫机械制造行业中的翘楚。

以往,日本国特开平10—235054号公报所记载的那样(一种缝纫机),其在与落针部相比靠近近前侧具有布料折回装置,该布料折回装置具有:能够在左右方向上移动的板状的引导部,位于引导部的右侧且具有与引导部对应的弯曲面的规尺部,以及通过空气压对布料进行施力的空气喷嘴,在引导部和规尺部以规定间隔接近的状态下,通过从空气喷嘴喷出的气流,能够使布料在引导部的右端部和规尺部的弯曲面之间折回,被折回的布料被送到落针部进行缝制。在使用具有该布料折回装置的缝纫机对筒状的布料(如:T恤衫的下摆、袖口等)进行折缝的情况下,由于折缝逐渐进行,需要使引导部始终从缝制开始部分的进路上退避,直到线迹中的开始缝制部分绕筒状一周并与布料折回装置抵接;若不这样,则缝制开始部分会钩挂在引导部的近前侧端缘上,导致布料无法向落针部进给,无法使折缝绕筒状一周,这样会导致缝制失败,使缝制品成为不合格品。目前,现有技术的中国式缝纫机中还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从毛线到成品一体化的缝纫机。为此,需要设计一种新的技术方案,能够综合性地克服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单列式设计理念,实现了从毛线到成品一体化的技术方案,极大提高了缝纫机的工作效率,以及成品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送线机构、牵引线机构、纺织机构、修边机构以及卷送机构,所述机架底部还设置有与所述卷送机构平行设置的缝纫机构;

所述缝纫机构包括缝纫机座,所述缝纫机座包括臂脚部以及从臂脚部上端向前方弯曲的臂头部,所述臂脚部与所述臂头部构成了呈L字型的臂部结构,所述缝纫机座还包括一端与臂脚部固设且平行正对所述臂头部设置的筒型锡林,所述筒型锡林的前端向后方为布料进给方向;

所述臂脚部内且与所述布料进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主驱动轴,所述臂头部内部且与所述主驱动轴平行方向上设置有从动轴,所述主驱动轴与所述从动轴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设置有传动链条,且在所述传动链条松垂一侧设置有压紧皮带轮;

所述从动轴包括主从动轴和副从动轴,所述主从动轴上设置有配合设置在机座上针杆机构使用的针杆驱动机构,所述针杆机构包括上下套筒以及设置在上下套筒之间的针杆连杆,所述针杆连杆中间设置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针杆驱动机构前端通过传送皮带连接,所述针杆连杆底部设置有针珠,所述针珠上设置有多根缝纫机针;

所述主从动轴上还设置有配合分纱器使用的分纱驱动机构,所述分纱驱动机构上连接有曲柄,所述曲柄下方设置有驱动螺母,所述驱动螺母下方设置有装配有分纱器驱动轴的套筒,所述套筒下方设置有隔杆,所述隔杆上设置有分纱器,所述分纱器一侧设置有配合所述缝纫机针使用的压脚;

所述缝纫机座上还设置有配合所述分纱器使用的压杆机构,上下套管以及与所述分纱器连接的连接杆。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送线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第一机座,所述第一机座上设置有中间设置有联轴器的送线轴,所述送线轴上设置有若干送线套,所述送线轴两端与所述第一机座之间通过活动套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牵引线机构包括第二机座,所述第二机座两端设置有牵引线驱动机构,所述牵引线驱动机构上均设置有机械传动臂,所述牵引线驱动机构通过机械传动臂连接有疏线机构,所述疏线机构包括疏线筒,所述疏线筒上设置有若干疏线孔,所述疏线孔内设置有若干毛线对接机械针。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修边机构包括压平部件和修剪部件,所述压平部件包括第三机座,所述第三机座下方设置有滚动齿轮,所述滚动齿轮上设置压平板,所述第三机座上方设置有配合压平板使用的压缩机构。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修剪部件包括卷送机构,所述修剪部件包括第四机座,所述第四机座上设置有输送滚轴,所述输送滚轴上设置有输送滚筒,所述输送滚筒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齿,所述第四机座底部设置有配合驱动齿使用的输送驱动机构,所述第四机座顶部设置有动力组,所述动力组上设置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上设置有切割刀组,所述切割刀组正对输送滚筒且沿着布料输送方向设置,所述第四机座上还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和计量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牵引线机构与所述纺织机构之间还设置有对接机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对接装置,所述对接装置上设置有若干配合所述毛线对接机械针使用的对接孔。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的实施效果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单列式设计理念,将送线机构、牵引线机构、纺织机构、修边机构、卷送机构,以及与所述卷送机构平行设置的缝纫机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从毛线团到成品一体成型的技术,极大提高了缝纫机的工作效率,以及成品质量;同时,牵引线机构的设置配合送线机构能够提高毛线团牵引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疏导毛线团输送的力度和均衡度,提高了纺织机构对毛线团加工的成品布料质量;修边机构配合卷送机构的使用,降低了修剪作业的震动幅度,稳定性好,修剪精度高,且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成品布料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构对成品布料加工的成品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缝纫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送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牵引线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修边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修剪部件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中对接机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

如图1和图7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所述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包括:机架10,机架10从上至下依次设置有送线机构20、牵引线机构30、纺织机构40、修边机构50以及卷送机构60,机架10底部还设置有与卷送机构60平行设置的缝纫机构70;缝纫机构70包括缝纫机座,缝纫机座包括臂脚部71以及从臂脚部71上端向前方弯曲的臂头部72,臂脚部71与臂头部72构成了呈L字型的臂部结构,缝纫机座还包括一端与臂脚部71固设且平行正对臂头部72设置的筒型锡林73,筒型锡林73的前端向后方为布料进给方向;臂脚部71内且与布料进给方向相垂直的方向设置有主驱动轴74,臂头部72内部且与主驱动轴74平行方向上设置有从动轴,主驱动轴74与从动轴上均设置有传动齿轮75,传动齿轮75上设置有传动链条76,且在传动链条76松垂一侧设置有压紧皮带轮77;从动轴包括主从动轴78和副从动轴79,主从动轴79上设置有配合设置在缝纫机座上针杆机构使用的针杆驱动机构80,针杆机构包括上下套筒90以及设置在上下套筒90之间的针杆连杆91,针杆连杆91中间设置有连接部92,连接部92与针杆驱动机构80前端通过传送皮带81连接,针杆连杆91底部设置有针珠93,针珠93上设置有多根缝纫机针94;主从动轴78上还设置有配合分纱器100使用的分纱驱动机构200,分纱驱动机构200上连接有曲柄201,曲柄201下方设置有驱动螺母202,驱动螺母202下方设置有装配有分纱器驱动轴203的套筒204,套筒204下方设置有隔杆205,隔杆205上设置有分纱器100,分纱器200一侧设置有配合缝纫机针93使用的压脚206;缝纫机座上还设置有配合分纱器100使用的压杆机构,压杆机构上下套管300以及与分纱器200连接的连接杆30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从毛线团到成品的中国结缝纫机,在满足使用方便的前提下,改变传统单列式设计理念,将送线机构、牵引线机构、纺织机构、修边机构、卷送机构,以及与所述卷送机构平行设置的缝纫机构一体化设置,实现了从毛线团到成品一体成型的技术,极大提高了缝纫机的工作效率,以及成品质量;同时,牵引线机构30的设置配合送线机构20能够提高毛线团牵引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疏导毛线团输送的力度和均衡度,提高了纺织机构40对毛线团加工的成品布料质量;修边机构50配合卷送机构60的使用,降低了修剪作业的震动幅度,稳定性好,修剪精度高,且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成品布料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构70对成品布料加工的成品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3和图4所示,送线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0上的第一机座21,第一机座21上设置有中间设置有联轴器22的送线轴23,送线轴23上设置有若干送线套24,送线轴23两端与第一机座21之间通过活动套25连接;牵引线机构30包括第二机座31,第二机座31两端设置有牵引线驱动机构32,牵引线驱动机构32上均设置有机械传动臂33,牵引线驱动机构32通过机械传动臂33连接有疏线机构,所述疏线机构包括疏线筒34,疏线筒34上设置有若干疏线孔35,疏线孔35内设置有若干毛线对接机械针36。牵引线机构30的设置配合送线机构20能够提高毛线团牵引输送过程中的稳定性以及疏导毛线团输送的力度和均衡度,提高了纺织机构40对毛线团加工的成品布料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进一步改进地,如图5和图6所示,修边机构50包括压平部件和修剪部件,压平部件包括第三机座51,第三机座51下方设置有滚动齿轮52,滚动齿轮52上设置压平板53,第三机座51上方设置有配合压平板53使用的压缩机构54;修剪部件包括卷送机构60,修剪部件包括第四机座61,第四机座61上设置有输送滚轴62,输送滚轴62上设置有输送滚筒63,输送滚筒63两端均设置有驱动齿64,第四机座61底部设置有配合驱动齿64使用的输送驱动机构65,第四机座61顶部设置有动力组66,动力组66上设置有传动机构67,传动机构67上设置有切割刀组6,切割刀组68正对输送滚筒63且沿着布料输送方向设置,第四机座61上还设置有红外检测装置69和计量器691。修边机构配合卷送机构的使用,降低了修剪作业的震动幅度,稳定性好,修剪精度高,且降低了人工作业的劳动强度,提高了成品布料的质量,进一步提高了缝纫机构对成品布料加工的成品质量,具有较好的安全使用性能,满足实际使用要求。

具体地,如图7所示,牵引线机构30与纺织机构40之间还设置有对接机构400,对接机构400包括对接装置401,对接装置401上设置有若干配合毛线对接机械针36使用的对接孔402。提高对接的精准度和速度,提高纺织加工的工作效率,满足了实际使用需要。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所作的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具体实施仅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