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针绣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04504阅读:295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针绣方法,具体地,涉及乱针绣方法。



背景技术:

在传统刺绣针法上有多种多样的针法,对不同物体用不同的针法,产生不同的效果。现有技术存在如下不足之处:

(1)在目前的刺绣中,绣人物肖像都局限与平针法。细腻,光亮,平整,这是平针的特点。用平针绣出的人物肖像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没有饱满逼真的感觉,没有精、气、神。

(2)在目前的刺绣中,一般表现都是树叶用短平针、小交叉,表现出来的树叶太细腻,缺乏立体感,不能达到通透的视觉感,缺少了画面中所需的层次感。

(3)在目前的刺绣中,绣人物头发和动物毛发一般都限于平针,细腻,光亮,平整。这是平针特点,用平针绣缺乏立体感、蓬松感、层次感、逼真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乱针绣方法。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乱针绣方法,包括:

稀针铺底步骤:在绣布上绣一层底色;

加色造型步骤:在底色上绣上多层颜色。

优选地,在稀针铺底步骤中,用4-5根线来打底,在加层的过程中线的根数逐渐减少。

优选地,还包括:

密针做细步骤:在轮廓上绣颜色,增加轮廓上绣线的密度。

优选地,在密针做细步骤中,绣出渐变色以表现明暗过渡。

优选地,所述加色造型步骤,包括:

用长短不一的交叉针,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图案。

优选地,所述加色造型步骤,包括:

用相拼的绣线在绣布上进行绣制,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图案,其中,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绣线相拼形成所述相拼的绣线。

优选地,所述加色造型步骤,包括:

利用绣线在绣布上进行交叉针法刺绣,用交叉针法在绣布正面上刺绣,绣迹形成图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提高刺绣对人物肖像的立体感、逼真感;根据不同的图案、树叶的大小、颜色的色系,各种颜色丝线的相拼,形成树叶的立体感;解决人物毛发和动物毛发缺乏立体感、层次感、蓬松感的问题,从而达到和提高这种交叉针运用后表达出的立体感、逼真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根据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乱针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稀针铺底步骤:在绣布上绣一层底色;

加色造型步骤:在底色上绣上多层颜色。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例进行说明,在优选例中,所述乱针绣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设计构图:专门的画稿或名家的国画、油画、摄影作品。

步骤2,选用底料:毛料、丝绸、纱、尼龙绡、细竹廉等。

步骤3,稀针铺底步骤:在绣布上绣一层底色,具体为,稀针铺底:按轮廓与色块绣一层底色。用4-5根线来打底,在加层的过程中线的根数逐渐减少。

步骤4,密针做细:做细突出主体部位的轮廓与明暗过渡。

步骤5,加色造型步骤:在底色上绣上多层颜色,具体为,加色造型:分层加色,疏密堆砌的多层次精细加工,可采用交叉刺绣方法、圈针刺绣方法、交叉针刺绣方法。

上述步骤仅为乱针绣过程中最基本的描述,由于乱针绣题材的不同,在上述基本步骤不变的基础上,还会根据题材的不同略有不同,以下将针对部分题材进行更充分的阐述:

1、用于表现人物肖像质感的交叉刺绣方法

在传统刺绣针法上有多种多样的针法,对不同物体用不同的针法,产生不同的效果。在目前的刺绣中,绣人物肖像都局限与平针法。细腻,光亮,平整,这是平针的特点。用平针绣出的人物肖像缺乏立体感和层次感,没有饱满逼真的感觉,没有精、气、神。为此,本发明人在长期工作实践中,研究出来的适合表现人物肖像的交叉刺绣方法。

本发明人提供一种用于表现人物肖像立体感的交叉刺绣方法。其目的解决以往画面中缺少立体感的问题,从而提高刺绣对人物肖像的立体感、逼真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表现人物肖像立体感的交叉刺绣方法。该方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绣的布上进行交叉针法刺绣。用长短不一的交叉针法,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的人物肖像的图案。其创新在于:

用不同的丝线颜色,根据不同要求,从数根拼在一起用交叉针法铺每个块面打底,从而每层按块面按颜色叠加,每个部位以此类推,以至面部部位全部到位,最后进行画面调整,达到统一。

第一步——第一层,用三根线交叉针法绣制脸部明暗部位每个块面铺底。

第二步——第二层,用两根线交叉针法在脸部每个块面第一层铺底的上面加盖、重叠。

第三步——第三层,用一根线交叉针法在脸部每个块面第二层上加盖、重叠。

第四步——第四层,用半根线交叉针法在脸部每个块面加细加密。

第五步——第五层,用二十分之一的线造型,勾勒轮廓。

第六步——第六层,用二十分之一的线作整体画面调整,求得色彩统一、画面统一。

说明:

通常一根丝线由48丝组成。在刺绣中可根据不同要求让线可以根据粗细要求劈开使用,最多可以劈成48丝。在本发明中,制作时可根据画面要求、部位的要求,任意劈成n丝运用,粗细不一。

上文提到的半根线既是一根丝线劈成两半(24丝),一根线既是一根丝线,以此类推。

交叉是指线条落在布面上是十字相交的。大交叉小交叉就是针线落在布面上的长短针脚。针脚长度在0.5厘米及以内的,可以称为小交叉;针脚长度在0.5厘米以上则为大交叉。

在绣制中运用交叉针法,对物体尽心绘画性的制作。

2、用于表现树叶立体感的圈针刺绣方法

在传统刺绣中,一般表现都是树叶用短平针、小交叉,表现出来的树叶太细腻,缺乏立体感,不能达到通透的视觉感,缺少了画面中所需的层次感。为此本发明人在长期的实践工作中研究总结出一种适合表现树叶、泥质、绒线帽质感的刺绣方法——乱针绣圈针法。

本发明人提供一种用于表现树叶(泥质、绒线帽质感)等的立体刺绣方法,目的是要解决以往刺绣中表现树叶、泥质、绒线帽缺乏立体感的表现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一种用于绣制树叶立体感的刺绣方法。这种方法是用针线在面料上进行绣制,以绣布正面的绣迹形成的立体感和图案整体感,其创意在于根据不同的图案、树叶的大小、颜色的色系,各种颜色丝线的相拼,形成树叶的立体感。

1线1色,2线2色。1根颜色线和2根其他颜色,3根线相拼。如果图案中块面比较大,立体感强的就用3根线,用针打2-3圈。

绣制方法:

第一步,乱针铺底,把树叶的块面底先用乱针绣满。

第二步,勾勒出树干的形状和树梢的姿态,把树叶块面用乱针交叉针铺底。

第三步,绣树干和树枝的厚度,在原来铺底的线上,在用1根线覆盖,绣出树干和树枝的形态和立体感。

第四步,在树枝上的每个树叶的块面上绣制。树叶块面中间用3根不同颜色丝线相拼,穿在一根线上,绕3圈,然后下针,落在布面上形成不同的有弧度的圆圈。接着重复绣制中间块面。

第五步,在中间块面边上一圈,用2根不同颜色的线,相拼穿在一起在针上绕两圈,然后下针落在布面上形成不同的有弧度的圆圈,及诶这重复绣制需要的块面和大小。

第六步,是做在树叶最外面块面的小枝叶。用1根线1个颜色在针上穿过,在针上绕一圈。这时是最外面的小树枝,可以要最小的圆圈,只绕一圈。

上述说明方案中,块面是指在绘画中的形状,也就是指的轮廓。

在传统刺绣中画面出现树林或者有树的形状时,按传统做法是采用平针来刺绣。平针就是整齐排列的针法,绣出来是平面的,没有立体感、通透感,没有厚度,没有肌理感,颜色饱和度不高。

在发明了此种圈针刺绣方法后,打破了传统的技法,而且线的圆圈都是立体在布面上的,使画面更有层次感、立体感、通透感、虚实感,使得作品更逼真,更有感染力。

3、一种用于表现毛发质感的交叉针刺绣方法

在目前的刺绣中,绣人物头发和动物毛发一般都限于平针,细腻,光亮,平整。这是平针特点,用平针绣缺乏立体感、蓬松感、层次感、逼真感。为此本发明人在长期绣制任务毛发的实践中,研究出来的适合表现人物毛发和动物毛发的交叉刺绣方法。

本发明人提供一种用于表现人物头发动物毛发质感的交叉刺绣针法,其目的在于解决人物毛发和动物毛发缺乏立体感、层次感、蓬松感的问题,从而达到和提高这种交叉针运用后表达出的立体感、逼真感。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人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表达人物头发和动物毛发立体感、蓬松感的交叉针法。该针法是利用绣针和绣线在布面上进行交叉针法刺绣,用斜交叉和大交叉针法在布面正面上刺绣,绣迹形成图案。其创新在于用大小交叉针法,不同方向不同角度,进行多层次的叠加绣成,每层叠加不同的颜色,按块面铺底,先把深部铺好,再把头发丝大块面铺上,重复加盖;头发丝吊起,然后再覆盖,以此类推。最后做出最上面的毛发亮部,再进行全面的明暗关系调整。

步骤:

第一步,先四根线拼针按块面把明暗关系底铺好,采用粗针、大交叉针。

第二步,用三根线拼针在绣的底上用交叉针覆盖加色,把下面的毛发轮廓线条大部分覆盖掉。

第三步,用两根线拼针,在原来第二层上用短交叉针加色覆盖,同时把毛发线条吊起,然后再做毛发边缘处,用一根线做细做长延伸。

第四步,用一根线穿针,在原来第三层上用交叉针施针加色覆盖,调色做细。

第五步,用二分之一根线把毛发的丝理吊出来。毛发边缘细部尖头上,把丝线劈成十分之一,用于毛发箭头施针。

第六步,整体毛发部分图案调整,明暗关系调整,色彩的调整,造型的调整,达成统一。

说明:

交叉是指丝线落在布面上形成叉形相交的形状。

斜交叉是指丝线落在布面上形成的绣迹形状,具有一定倾斜角度,例如30°、55°、60°等,但并非90°及180°。

大交叉小交叉就是针线落在布面上的长短针脚。针脚长度在0.5厘米及以内的,可以称为小交叉;针脚长度在0.5厘米以上则为大交叉。

层层叠加就是一层覆盖一层。

最后一层把画面的造型构造出来,再进行整个画面的明暗关系调整,色彩调整,造型调整,达成统一。

以上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