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落自锁式压盖及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48221阅读:406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落自锁式压盖及处理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落自锁式压盖及处理装置,属于纤维处理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涤纶等纤维在进行染色、清洗等处理时,通常是将其置于处理缸中,在纤维层的上面装有盖板,盖板上面用较大的螺母用来固定压紧,通入清洗液或染液,纤维层在洗水及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纤维层的体积较少,盖板随纤维层一起高度降低,其所占空间会降低至初始体积的1/3-1/2,在纤维层和螺母之间形成较大的空隙,导致染液及处理液直接从处理缸侧壁漏出,致使影响染色及后处理的质量及效率。

基于此,做出本申请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处理缸所存在的上述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可随处理体积变化而变化、始终保持压力一致的自落自锁式压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自落自锁式压盖,包括盖体、设置于盖体上方的把手以及沿竖直方向贯穿盖体的安装孔,所述的把手上设置有卡槽,卡槽位于安装孔上方,并与安装孔对应设置,卡槽与安装孔配合,实现压盖的自落和自锁。

进一步的, 作为优选:

所述的把手成对设置,包括把手一和把手二,把手一一端通过转轴一与盖体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二中部,并位于把手二的安装端上方;把手二一端通过转轴二与盖体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一中部并悬空位于把手一的安装端上方,卡槽位于把手一和/或把手二上,当卡槽仅在其中一个把手上设置时,另一个把手上与卡槽相对的一面设置为弧形片,起到卡死和固定的作用;分别通过把手一、把手二的握持端将对应的把手提起,卡槽与待安装的固定柱分离,压盖上下滑动,此时为自落状态;把手放下,卡槽与待安装的固定柱咬住,卡槽与固定柱形成固定连接,位置固定,此时为自锁状态。

所述的盖体下方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筒,导筒内径与安装孔相同或略大于安装孔,更优选的,所述的导筒内径由安装孔向下逐渐增大,方便盖体的装入,也有利于盖体与固定柱的密封。

所述的把手与盖体之间设置有承片,把手一端通过转轴安装在承片上,另一端作为握持端,其中部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

同时,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采用上述压盖的处理装置,包括压盖、缸体和固定柱,固定柱位于缸体中部,所述的压盖包括盖体、把手和安装孔,把手下端通过转轴与盖体连接,其与安装孔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卡槽则与固定柱外壁设置的螺纹槽对应;安装孔对固定柱对应设置;盖体与缸体配合安装,压盖通过安装孔套装在安装柱上,以实现压盖与缸体的安装和压盖的自落和自锁。

进一步的,作为优选: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或坯布等物料的染色、清洗时,可先将待处理物料置于缸体中,然后将压盖置于缸体上方,拉起把手,固定柱贯穿安装孔至适宜位置(以压在待处理物料上为准),松下把手,卡槽卡扣在固定柱外壁上的螺纹槽中,即实现自锁;启动操作,随着染色或清洗的进行,待处理物料逐渐收缩,整体体积降低,在压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盖体沿着缸体内壁向下滑动,使待处理物料与盖体下部始终处于挤压接触状态。

与常规处理缸相比,本申请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

(1)压盖可实现自落和自锁,控制方便,挤压充分。在处理过程中,把手拉起时,压盖通过安装孔会沿着固定柱一直向下滑动,此时压盖与固定柱之间为滑动连接,压盖处于自落状态;当到达适宜位置时,松开把手,则卡槽与固定柱外壁的螺纹槽螺纹连接,弧形片则卡在其所对应的螺纹槽内,此时两者处于卡死状态,即压盖处于自锁状态;当待处理物料收缩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卡槽随着螺纹槽向下滑动,对应的弧形片也会卡在不同高度的螺纹槽中,直至落在适宜位置后,待处理物料在缸体和盖体之间始终处于挤压状态,避免了料液的溢出,处理液与待处理物料接触充分,有利于提高处理效果。

(2)处理液利用率高,避免了处理液的溢出。本申请中,盖体与缸体之间的空间始终处理变化状态,这种变化是随着待处理物料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压盖随着物料体积的减小而下移,使物料表面的压力基本处于恒定状态,有利于促进处理液与待处理物料充分、均匀的接触,确保了处理液的处理效果,并避免了因待处理物料上方空间较大所引起的处理液外溢现象。

(3)把手可以成对设置,也可以仅设置一个,当设置为一个时,把手下落,螺纹槽与卡槽螺纹配合实现自锁,此时压盖位置固定;把手拉起,螺纹槽与卡槽脱离并实现自落,此时压盖沿着固定柱上移或下滑;当把手成对设置时,把手下落,螺纹槽与卡槽螺纹配合、弧形片卡扣在对面的螺纹槽中,实现自锁,此时压盖位置固定;把手拉起,螺纹槽与卡槽、弧形片脱离,实现自落,此时压盖沿着固定柱上移或下滑,操作方便,可控性好,且不会出现回弹现象。

(4)盖体厚度有限,为避免固定柱的晃动,可在安装孔下方的盖体上设置导筒,导筒孔径自上而下(上即指靠近安装孔的一边)逐渐增加或与安装孔一致,固定柱与压盖的接触面增加,安装稳定度和牢度提高,并为固定提供了缓冲和导向路径,有利于密封性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的俯视图;

图4为本申请的侧面图;

图5为图4中A-A方向剖面图;

图6为本申请中压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中压盖的俯视图;

图8为本申请中压盖的侧面图;

图9为图8中B-B方向剖面图。

其中标号:1.压盖;11. 盖体;12. 把手;121. 把手一;122. 把手二;12a. 卡槽;12b. 弧形片;13. 安装孔;14. 转轴;141. 转轴一;142. 转轴二;15. 导筒;16. 承片;17. 弹簧;2. 缸体;21. 滤网;3. 固定柱;31. 螺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一种自落自锁式处理装置,结合图1-图4,包括压盖1、缸体2和固定柱3,固定柱3位于缸体1中部,结合图5-图9,压盖1包括盖体11、把手12和安装孔13,把手12下端通过转轴14与盖体11连接,其与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卡槽12a,卡槽12a则与固定柱3外壁设置的螺纹槽31对应;安装孔13对固定柱3对应设置;盖体11与缸体2配合安装,压盖1通过安装孔13套装在安装柱3上,以实现压盖1与缸体2的安装和压盖1的自落和自锁。

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把手12一端通过转轴14与盖体11连接,其另一端为活动的握持端,中部设置卡槽12a,卡槽12a落下时,刚好与固定柱3表面的螺纹槽配合,卡槽12a与固定柱3螺纹连接,以实现压盖1与固定柱3的锁定,此时压盖处于自锁状态;当握持端拉起时,卡槽12a与固定柱3脱离,此时压盖1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滑或上移,此时压盖处于自落状态。

盖体11下方与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导筒15,导筒5内径与安装孔13相同,方便固定柱3与压盖1安装的稳定性和密封性。

将本申请应用于纤维或坯布等物料的染色、清洗时,结合图5和图9,可先将待处理物料置于缸体2中,然后将压盖1置于缸体2上方,拉起把手12,固定柱3贯穿安装孔13至适宜位置(以压在待处理物料上为准),松下把手12,卡槽12a卡扣在固定柱3外壁上的螺纹槽31中,即实现自锁;启动操作,随着染色或清洗的进行,待处理物料逐渐收缩,整体体积降低,在压力和自身重力作用下,盖体11沿着缸体2内壁向下滑动,使待处理物料与盖体11下部始终处于挤压接触状态。

在处理过程中,把手12拉起时,压盖1通过安装孔13会沿着固定柱3一直向下滑动,此时压盖1与固定柱3之间为滑动连接,压盖1处于自落状态;当到达适宜位置时,松开把手12,则卡槽12a与固定柱3外壁的螺纹槽31螺纹连接,此时压盖1与固定柱3两者处于卡死状态,即压盖1处于自锁状态;当待处理物料收缩时,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卡槽12a随着螺纹槽31向下滑动,直至落在适宜位置后,待处理物料在缸体2和盖体1之间始终处于挤压状态。

盖体11与缸体2之间的空间始终处理变化状态,这种变化是随着待处理物料的体积变化而变化的,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压盖1随着物料体积的减小而下移,使物料表面的压力基本处于恒定状态,有利于促进处理液与待处理物料充分、均匀的接触,确保了处理液的处理效果,并避免了因待处理物料上方空间较大所引起的处理液外溢现象。

盖体11厚度有限,为避免固定柱3的晃动,可在安装孔13下方的盖体11上设置导筒15,导筒15与安装孔13一致,固定柱3与压盖1的接触面增加,安装稳定度和牢度提高,并为固定提供了缓冲和导向路径,有利于密封性的提高。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把手12成对设置,包括把手一121和把手二122,把手一121一端通过转轴一141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二122中部,并位于把手二122的安装端上方;把手二122一端通过转轴二142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一121中部并悬空位于把手一121的安装端上方,卡槽12a位于把手一121中部,把手二122上与卡槽12a相对的一面设置为弧形片12b;分别通过把手一121、把手二122的握持端将对应的把手提起,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分离,压盖1上下滑动,此时为自落状态;把手一121、把手二122放下,卡槽12a、弧形片12b分别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的螺纹槽31咬住,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固定柱3形成固定连接,位置固定,此时为自锁状态。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把手12与盖体11之间设置有承片16,承片与盖体13固定连接,把手12一端通过转轴14安装在承片16上,另一端作为握持端,其中部与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12a。承片16外壁套装于弹簧17,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承片16底部和盖体11顶部固定,用于复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导筒15自上而下内径逐渐增加,固定柱3与压盖1的接触面增加,安装稳定度和牢度提高,并为固定提供了缓冲和导向路径,有利于密封性的提高。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把手12成对设置,包括把手一121和把手二122,把手一121一端通过转轴一141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二122中部,并位于把手二122的安装端上方;把手二122一端通过转轴二142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一121中部并悬空位于把手一121的安装端上方,卡槽12a位于把手一121中部,把手二122上与卡槽12a相对的一面设置为弧形片12b;分别通过把手一121、把手二122的握持端将对应的把手提起,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分离,压盖1上下滑动,此时为自落状态;把手一121、把手二122放下,卡槽12a、弧形片12b分别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的螺纹槽31咬住,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固定柱3形成固定连接,位置固定,此时为自锁状态。

把手12与盖体11之间设置有承片16,承片与盖体13固定连接,把手12一端通过转轴14安装在承片16上,另一端作为握持端,其中部与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12a。承片16外壁套装于弹簧17,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承片16底部和盖体11顶部固定,用于复位。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设置和工作原理相同,区别在于:把手12成对设置,包括把手一121和把手二122,把手一121一端通过转轴一141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二122中部,并位于把手二122的安装端上方;把手二122一端通过转轴二142与盖体11连接,另一端作为握持端穿过把手一121中部并悬空位于把手一121的安装端上方,卡槽12a位于把手一121中部,把手二122上与卡槽12a相对的一面设置为弧形片12b;分别通过把手一121、把手二122的握持端将对应的把手提起,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分离,压盖1上下滑动,此时为自落状态;把手一121、把手二122放下,卡槽12a、弧形片12b分别与待安装的固定柱3的螺纹槽31咬住,卡槽12a、弧形片12b与固定柱3形成固定连接,位置固定,此时为自锁状态。

把手12与盖体11之间设置有承片16,承片与盖体13固定连接,把手12一端通过转轴14安装在承片16上,另一端作为握持端,其中部与安装孔13对应的位置设置卡槽12a。承片16外壁套装于弹簧17,弹簧17的两端分别与承片16底部和盖体11顶部固定,用于复位。

固定柱3与压盖1的接触面增加,安装稳定度和牢度提高,并为固定提供了缓冲和导向路径,有利于密封性的提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