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弹涤纶面料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41781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加弹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环保新型面料按照以下步骤制备而得:

1)、原材料

选取270Dtex/384f的本色POY为经线以及纬线;

2)、喷淋油剂

选用油剂喷淋装置进行喷淋油剂,每克布料含油剂0.05-0.1克;

所述油剂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组分构成:加氢石蜡基油40-45份,加氢环烷基油10-12份,复合抗静电剂2-3份,集束剂3-5份,酚基抗氧剂1-2份,柔软剂1-3份,纳米硅油3-5份,氮气若干;

所述油剂的制造工艺为:

a、首先在反应釜中加入加氢石蜡基油以及加氢环烷基油,加热到120-130℃,加入纳米硅油,进行30-40min的搅拌;

b、冷却至35℃,放入复合抗静电剂以及集束剂,分2段温度区的控温方式进行加热,第一温度区的温度由35℃加热至45℃,维持至少30min,第二温度区的温度由45℃加热至60℃,时间控制在20-25min;

c、在反应釜中充入氮气保护,再而加入酚基抗氧剂以及柔软剂后,在2min内降温至50℃,继续搅拌30-40min,自然冷却,即得油剂成品;

3)、坯布织造

选用分条整经机进行分条整经;

穿综;

选用喷水织机进行经线与纬线编织,即得POY坯布;

4)、加弹、烘干

将加弹设备内的加热滚轮温度调整为180℃-190℃,送POY坯布进加弹设备的速度为10-12m/min,送坯布速度超喂5%-10%,即得DTY坯布;

5)、酸处理

将步骤4)制得的DTY坯布放入一号处理容器,加入0.6-1.8g/L的冰醋酸,控制一号处理容器温度为45-60℃,酸处理时间8分钟;

6)、脱氧处理

将酸处理完成的坯布从一号处理容器中取出,放入到二号处理容器内,往二号处理容器内加入0.12-0.18g/L的除氧酶,控制二号处理容器温度为40-45℃,脱氧处理时间为8分钟;

7)、染色

采用二浴法在染色机内进行染色,使用分散染料,染色温度为140℃,染色时间为35分钟;

8)、二次烘干

将生产机器内的烘箱温度调整为180℃—190℃,生产机器的速度为15-30m/min,速度超喂20%-30%,坯布总体停留在生产机器内的时间为60~90秒,二次烘干过程中加入吸湿排汗助剂;

出生产机器后,分3段温度区的控温方式进行冷却,第一温度区的温度由180-190℃逐渐降低至80℃,时间控制在23-25分钟;第二温度区的温度由80℃逐渐降低至30℃,时间控制在35-40分钟;第三温度区的温度由30℃逐渐降低至-2℃,时间控制在23-25分钟;

9)、检验

根据GB/T22849-2009、GB18401-2003“B”类进行检验;

10)、成品入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弹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弹设备包括支撑系统、加热滚轮、电机以及限位滚轮;

所述支撑系统包括支腿、第一销轴、第二销轴;

所述加热滚轮包括第三销轴,第一滚轮以及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三销轴可旋转的套装在所述第一销轴上,所述第一滚轮包括第一壁部、第二壁部第一底部、第二底部以及加热电阻丝,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均成圆形设计,所述第二壁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内部,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为同芯设计,所述第一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右端,所述第二底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的左端,所述加热电阻丝设置在所述第一壁部以及所述第二壁部的中间,所述加热电阻丝一端与所述第一底部连接,所述加热电阻丝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底部连接,所述第一壁部与所述第二壁部之间灌满油,所述第一滚轮固定套装在所述第三销轴上,所述第一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三销轴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滚轮的左端,所述第三销轴左端还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右端设有第一圆齿;

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加热滚轮的后端,所述电机通过皮带与所述凹槽相互配合带动所述加热滚轮转动;

所述限位滚轮包括第二滚轮以及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滚轮可旋转套装在所述第二销轴上,所述第二限位块设有与所述第一圆齿相互配合的第二圆齿,所述第二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滚轮的右端,所述第二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平行、对应设置,所述加热滚轮通过所述第一圆齿与所述第二圆齿相互配合带动所述限位滚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一种加弹涤纶面料的制备方法制得的一种加弹涤纶面料。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