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3944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衣物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利用热泵向滚筒内部供给热风的衣物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对衣物进行洗涤的洗涤机、对衣物等进行烘干的烘干机或对衣物等进行洗涤及烘干的洗涤烘干机。

具有烘干功能的衣物处理装置为了洗涤及烘干而在壳体内部设置有用于投入衣物等的滚筒,按照在滚筒内部使洗涤物的水分蒸发,并对排出的高温多湿的空气进行处理方式,可分类为循环式和排气式。

在循环式的情况下,从滚筒内部排出的高温多湿的空气在热交换机进行热交换之后,未向壳体的外部排出,而是重新向滚筒提供来进行循环,借助热交换机来使空气中的水分凝缩。

在排气式的情况下,从滚筒内部排出的高温多湿的空气直接向壳体的外部排出来被废弃。

使用于投入于滚筒的洗涤物的烘干之后从滚筒排出的空气可包括来自衣物等的洗涤物的棉绒(lint)等异物。

这种异物在通过衣物处理装置的机械结构要素时,可引起故障或者在向外部排出时可对外部的空气造成污染。

因此,使从滚筒排出的空气通过过滤器,借助过滤器来对异物进行过滤。

但是,微细的棉绒或异物通过过滤器来堆积在热交换机的空气流入部。若这种微细的棉绒等的异物按规定水平以上堆积在热交换机,则在空气通过热交换机时,因堆积的异物而导致产生空气的流动阻抗,由此存在风量减少,烘干性能降低的问题。

以往,用户打开盖,直接利用清扫道具来去除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棉绒,但这种方法存在需要使盖分离和结合的麻烦,而且还存在产生粉尘的问题。

并且,作为去除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棉绒的另一方法,现有技术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包括清扫单元的衣物处理装置。专利文献1的衣物处理装置包括借助外力来启动,用于去除附着于热交换机的棉绒的清扫单元,简便地去除棉绒等的异物。根据清扫单元,借助用户通过向壳体的外部露出的操作部来进行的手动操作或机械力来施加的外力被传递到棉绒去除部的刷子(brush),借助手动或外力来使刷子刷热交换机的前面,以物理方式去除棉绒等的异物。但是,在上述的现有专利文献1的情况下,存在需要将借助手动的操作力或机械力的外力提供到向壳体的外部露出的操作部的不便。

专利文献1:韩国公开专利第10-2014-0050984号(2014年04月30日)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如下的衣物处理装置:无需打开壳体的盖或者无需向外部提供手动的操作力或外力,也可以自动去除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棉绒等的异物。

为了达成本发明的这种目的,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可包括:壳体;滚筒,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提供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蒸发器,通过使制冷剂与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上述空气除湿;以及异物清扫单元,通过向上述蒸发器喷射水来清扫附着于上述蒸发器的异物,上述异物清扫单元包括设置有喷射孔的喷嘴部,该喷嘴部将由洗涤水供给部供给的洗涤水以使该洗涤水以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上述蒸发器的喷射面的方式向上述蒸发器的喷射面喷射。

上述异物清扫单元可包括:洗涤水供给部;以及喷嘴部,将由洗涤水供给部供给的上述洗涤水以使该洗涤水以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上述蒸发器的洗涤水喷射面即垂直面的方式向上述洗涤水喷射面喷射。

洗涤水供给部可包括:洗涤水供给管,以直水式供给洗涤水,使洗涤水供给部和喷嘴部相连接;洗涤水供给阀,设置于洗涤水供给管,来开闭流路。

上述异物清扫单元包括用于控制上述洗涤水供给阀,选择性地向上述喷嘴部供给洗涤水的控制器。

本发明相关的衣物处理装置可包括:壳体;滚筒,设置于上述壳体的内部,用于提供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蒸发器,使制冷剂与从上述滚筒排出的空气进行热交换来对上述空气进行除湿;异物清扫单元,向上述蒸发器喷射水来对附着于上述蒸发器的异物进行清扫,上述异物清扫单元包括喷嘴部,在上述喷嘴部设置有喷射孔,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式向上述蒸发器的喷射面喷射由洗涤水供给部供给的洗涤水。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衣物处理装置可包括:管体,用于收容上述蒸发器;以及管盖,用于覆盖上述管体的上部,上述喷嘴部在底面设置有多个结合孔,在上述管盖的内侧面,多个结合凸起向下方向凸出形成,分别插入于上述多个结合孔,上述喷嘴部通过将贯通上述多个结合孔的多个结合凸起的下端部融化而一体结合于上述管盖的内侧。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嘴部可以为上部面由开放的盒子形态形成的上部开放型。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嘴部能够以与蒸发器的喷射面的上端部相接触的方式配置。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嘴部在管盖的内侧面能够以沿上述壳体的前后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射孔的中心线能够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蒸发器的喷射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嘴部本身可以朝向上述蒸发器的喷射面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扭曲的方式形成,上述喷射孔的中心线能够以按上述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蒸发器的喷射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喷嘴部的底面能够以朝向上述蒸发器的喷射面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的方式形成,上述喷射孔的中心线能够以按上述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蒸发器的喷射面的方式形成。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上述管盖还可以包括凸起部,上述凸起部朝向横跨上述管盖的内侧面和两侧侧面的方向凸出形成,来封堵上述喷嘴部的入口侧面的两侧端部与管盖之间的缝隙。

根据本发明相关例,在上述管盖的内侧面可以设置有凹陷而成的密封槽,使上述喷嘴部的上端部插入。

根据如上构成的本发明,具有如下的效果。

第一,通过在喷嘴部自动喷射水的方式,去除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棉绒等的异物,由此可减少热交换机中的流动阻抗,提高烘干性能。

第二,必要时,向热交换机的空气流入部自动喷射洗涤水,可以简便地对堆积在热交换机的棉绒等进行清扫。例如,无需打开壳体的盖,不提供借助手动操作或机械力等的外力也可以对热交换机的棉绒进行清扫。

附图说明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b为示出在图1a的壳体内部配置有热泵模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1c为示出图1b的pcb机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图1d为示出图1b中的空气的移动路径的立体图。

图2为示出图1c的热交换管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图3a为图1b的热泵模块的俯视图。

图3b为图3a的a-a剖视图。

图4为示出图3b的喷嘴部的放大状态的剖视图。

图5a为图3b的管盖的底面立体图。

图5b为图3b的管盖的仰视图。

图6a为示出将图4的结合凸起熔化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6b为示出将图4的结合凸起熔化之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嘴部的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嘴部的还有一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相关的具有热泵模块的衣物处理装置进行更详细的说明。在本说明书中,即使是互不相同的实施例,针对相同、类似的结构,标注相同、类似的附图标记,其说明由前面的说明所替代。只要上下文中没有明确不同的意思,在本说明书中使用的单数的表现包括复数的表现。

图1a为示出本发明的衣物处理装置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1a所示的壳体10由六面体形状形成。壳体10包括形成六面体的上部面的顶盖10a、形成六面体的两侧侧面的侧盖10b、形成六面体的前方面的前盖10d、形成六面体的后方面的后盖10e以及形成六面体的下部面的底盖10c。

在前盖10d设置有用于向壳体10内部投入衣物等的洗涤物或干燥对象物的投入口。并且,为了开闭上述投入口而在前盖10d设置有圆形的门11。门11的左侧侧面借助铰链结合,右侧侧面可向前后方向进行旋转。在门1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按压式锁定装置,若将门11的右侧端部按动一次,则使门11关闭,再按动一次,则使门11解除锁定。

并且,在前盖10d的右侧上端设置有电源按钮12,可接通或断开衣物处理装置的电源。

在门11的上端部形成有显示部13。显示部13可显示衣物处理装置的当前工作及模式等。在显示部13设置有触摸式操作板,为了执行洗涤及烘干功能,可选择或解除各种功能。

在洗涤桶17的下部及壳体10的底面之间,抽屉式洗剂供给部以能够引出及插入的方式设置。在前盖10d的下端部,下部盖14借助下部铰链结合,可向上下方向进行旋转。

图1b为在图1a的壳体内部配置热泵模块的状态的立体图。

在壳体10的内部设置有圆筒形的洗涤桶17。在洗涤桶17的前方面形成有为了投入和引出洗涤物及干燥对象物而与前盖10d的投入口相连通的投入口。在洗涤桶17的内部设置有中空部,用于储藏洗涤水。密封圈17a以从洗涤桶17的投入口向前盖10d的投入口延伸的方式沿着圆周方向形成,防止储藏于洗涤桶17的洗涤水向洗涤桶17的外部泄漏,可防止滚筒18旋转时对洗涤桶17产生的振动传递到壳体10。密封圈17a可由橡胶等的振动绝缘部件构成。在洗涤桶17的上部后侧形成有空气出口171,空气可从洗涤桶17排出。在洗涤桶17的密封圈17a的上部形成有空气入口172,空气可向洗涤桶17流入。

在洗涤桶17的内部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设置有圆筒形的滚筒18。滚筒18在内部设置有用于收容洗涤物及干燥对象物的收容空间,在滚筒18的前方面以与洗涤桶17的投入口相连通的方式形成有投入口。在滚筒18的外周面形成有多个贯通孔,洗涤水或空气可通过贯通孔出入于滚筒18与洗涤桶17之间。在滚筒18的内部以朝向圆周方向隔开间隔的方式设置有飘升机,可以使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翻滚。例如,当洗涤时,向洗涤桶17供给的洗涤水通过贯通孔向滚筒18的内部流入,随着滚筒18的旋转,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被洗涤水浸湿而进行洗涤。并且,在进行烘干时,向洗涤桶17的内部供给的热风通过贯通孔向滚筒18的内部流入,随着滚筒18的旋转,投入于滚筒18的内部的洗涤物的水分借助热风而蒸发,来对洗涤物进行烘干。

热泵模块100借助一体型外壳120实现蒸发器111、压缩机113、冷凝器112及膨胀阀114的模块化。为空气提供动力的循环风扇130及对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的气液分离器115也可借助一体型外壳120以一体方式安装。

模块化的热泵模块100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与顶盖10a之间。

一体型外壳120可由用于在内部收容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热交换管部121和用于支撑压缩机113的压缩机底部122构成。

热交换管部121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前方,起到在内部收容并支撑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作用,并起到循环管的作用,上述循环管形成与洗涤桶17相连接,使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

压缩机底部122起到支撑压缩机113的作用,使压缩机113悬挂于洗涤桶17的上部及壳体10的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

上述一体型外壳120能够分别以前后方向支撑于例如前方框架15等壳体10的前方面和作为壳体10的后方面的后盖10e的上部。热交换管部121的前方面与前方框架15的后部面相接触,借助螺丝等紧固部件紧固。压缩机底部122的后方面与后盖10e的前方面相接触,借助螺丝等紧固部件紧固。

一体型外壳120以与洗涤桶17的上部外周面具有间隔的方式配置,可防止当滚筒18旋转时由滚筒18产生的振动通过洗涤桶17传递到热泵模块100。并且,可防止由压缩机113产生的振动通过压缩机底部122传递到洗涤桶17。

并且,随着借助一体型外壳120来使形成热泵循环的蒸发器111、压缩机113、冷凝器112及膨胀阀114等实现一体化,可实现热泵系统的配置空间的紧凑化和优化。

热泵模块100通过吸入由滚筒18排出的空气,使空气与蒸发器111进行热交换,通过蒸发器111来吸收上述空气的热,并去除空气中的水分(热泵模块100的除湿功能)。并且,热泵模块100使由蒸发器111排出的空气与冷凝器112进行热交换,通过冷凝器112向重新供给到洗涤桶17的内部的空气排放经由冷凝器112的制冷剂的热(热泵模块100的热源供给功能)。

热泵模块100包括用于吸入由滚筒18排出的空气的循环风扇130。循环风扇130能够以一体型设置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

在热泵模块100的右侧面下端部设置有排放软管19。一体型外壳120的热交换管部121设置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与壳体10的右侧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热交换管部121的底面以越向右侧越低的方式设置。并且,以由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的蒸发器111产生的冷凝水可向热交换管部121的外部排水的方式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下端形成有排水口。排水口与排放软管19的一端部相连接,排放软管19的下端部与排水泵相连接。排放软管19在一体型外壳120的右侧侧面以靠近循环风扇130的方式设置。排水泵配置于洗涤桶17的下部。例如,利用水来洗涤蒸发器111及棉绒过滤器之后,完成洗涤的脏的洗涤水可沿着热交换管部121的底面向右侧侧面移动,通过排放软管19、排水泵及排水软管向壳体10的外部排出。从滚筒18排出的空气通过蒸发器111时因被蒸发器111流失热而凝缩的冷凝水也可以通过上述排放软管19来向外部排出。

一体型外壳120还可以包括配置于热交换管部121与压缩机底部122之间的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气液分离器115安装于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

控制部不仅控制热泵模块100的整体工作,而且还控制衣物处理装置的整体工作。控制部可由以高度小于横向长度及竖向长度的扁平的长方形盒形态构成的印刷电路板(pcb)机壳19、内置于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内部的印刷电路板以及安装于印刷电路板的电气/电子控制部件构成。

图1c为示出图1b的印刷电路板机壳的固定结构的背面立体图。

印刷电路板机壳19可利用洗涤桶17的上部与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之间的空间,沿着对角线方向(以前盖10d为基准物时)配置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

在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情况下,相比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与左侧侧盖10b之间的空间,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横向长度更长,由此回避与其他结构要素的干扰,为了以紧凑方式一同构成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与热泵模块100,优选地,以前盖10d为基准物时,从壳体10的中央上部朝向左侧面下侧方向配置印刷电路板机壳19。这是因为,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位于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从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向下侧方向形成的空间大于壳体10的中央上部与洗涤桶17的上部之间的空间,使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右侧面以与热泵模块100的左侧面相向的方式配置,使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左侧面以朝向壳体10的左侧侧盖10b的方式沿着对角线方向配置。

印刷电路板机壳19能够以在壳体10的内部得到稳定支撑的方式设置有在印刷电路板机壳19的上部面一侧凸出形成的固定凸起191。固定凸起191的上端部可由钩形状形成。并且,在壳体10可设置有固定部件192,为了支撑印刷电路板机壳19,固定部件192从前盖10d的上端部一侧向后盖10e的上端部一侧长长地延伸。上述固定凸起191的上端部以卡止在固定部件192的侧面的方式支撑,由此印刷电路板机壳19在壳体10的左侧面边角及热泵模块100之间稳定地得到支撑并紧凑地配置。

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与热泵模块100电连接,在衣物处理装置的成品组装之前,能够以模块为单位检查热泵模块100的性能。如上所述,由于印刷电路板机壳19为了检查热泵模块100的性能等而与热泵模块100相连接,因此优选地,印刷电路板机壳19以靠近热泵模块100的方式设置。

因此,随着印刷电路板机壳19沿着对角线方向以靠近热泵模块100的侧面的方式配置并与热泵模块100的侧面相连接,印刷电路板机壳19能够与热泵模块100一同紧凑地设置于壳体10的内部。

图1d为示出图1b的空气的移动路径的立体图。

热交换管部121的左侧端部以通过洗涤桶连接管1711与形成于洗涤桶17的上部后侧的空气出口171相连通的方式连接。在洗涤桶连接管1711的下部形成有波纹管,用于放置当滚筒18旋转时通过洗涤桶17传递的振动传递到热交换管部121。

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相连接的风扇管部131。在风扇管部131的内部收容并支撑循环风扇130,循环风扇130吸入向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流入的空气。风扇管部131以使热交换管部121与洗涤桶17的密封圈17a的上部相连通的方式连接。

用于空气循环的循环流路可通过洗涤桶连接管1711、热交换管部121及风扇管部131来形成。滚筒18内部的空气从洗涤桶17的上部的后方排出,通过洗涤桶连接管1711向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流入,经由收容于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的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从热交换管部121排出的空气被循环风扇130吸入,通过风扇管部131来重新供给到洗涤桶17及滚筒18的内部。

图2为示出图1c的热交换管部的内部结构的立体图。

若根据功能按区间来分类,则热交换管部121可由引导空气的流入的循环连接管1211、安装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的热交换机安装部1212以及向循环风扇130传递空气的风扇连接管1213构成。

循环连接管1211在热交换机安装部1212的左侧侧面朝向洗涤桶17的空气出口171以大角线方向延伸,空气引导件1211a在循环连接管1211的内部以垂直方式凸出形成,可以顺畅地引导空气的移动。

蒸发器111安装于作为热交换机安装部1212的上游侧的左侧,冷凝器112安装于作为热交换机安装部1212的下游侧的右侧,向热交换管部121流入的空气按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的顺序依次通过。

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均可以由多个传热板110b和制冷剂管110a构成。为了扩张热交换面积,传热板110b与制冷剂以朝向与空气的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具有缝隙的方式密密麻麻地隔开并垂直配置,空气经过多个传热板110b之间,通过传热板110b向制冷剂管110a进行传热。制冷剂管110a为了与空气的热交换,在内部以使制冷剂流动的方式形成有制冷剂流路。制冷剂管110a为一个管,制冷剂流入到管的内部来与空气进行热交换。制冷剂管110a为了增加制冷剂流路的长度而贯通传热板110b,沿着上下方向以s字形态曲折地形成。

在蒸发器111的上游侧的上端部设置有异物清扫单元140,可向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喷射洗涤水。异物清扫单元140为了去除堆积在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部的棉绒等的异物而设置。异物清扫单元140可由喷嘴部141构成,上述喷嘴部141在底面设置有喷射孔1411a,通过喷射孔1411a来向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喷射洗涤水。喷嘴部141包括由朝向与空气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长长地延伸的四角形盒子结构形成的喷嘴本体1411。在喷嘴本体1411的一侧面形成有洗涤水供给管142,洗涤水可向喷嘴本体1411内部供给。

图3a为图1b的热泵模块的俯视图,图3b为图3a的a-a剖视图。

参照图3a,下侧为与洗涤桶17的前方部及前盖10d相近的一侧,上侧为与洗涤桶17的后方部及后盖10e相近的一侧。下侧的热交换管部121以朝向洗涤桶17的前方部的方式配置,上侧的压缩机底部122能够以朝向洗涤桶17的后方部的方式配置。在热交换管部121与压缩机底部122之间可配置有膨胀阀114及气液分离器115。气液分离器115设置于使蒸发器111与压缩机113相连接的制冷剂排管,起到对于从蒸发器111排出的制冷剂中的气态制冷剂和液态制冷剂进行分离之后,仅向压缩机113传递气态制冷剂的作用。气液分离器115安装在与压缩机底部122的左侧侧面形成为一体型的气液分离器安装部123。

参照图3b,图3b为从前盖10d观察热交换管部121的形状,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蒸发器111和冷凝器112以左右方向隔开的方式安装。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洗涤桶17的上部空间,热交换管部121的左侧靠近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从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朝向右侧侧盖10b延伸。并且,热交换管部121的底面可沿着洗涤桶17的上部外周面以圆弧状形成。在此情况下,由于相比于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与顶盖10a之间的高度空间,沿着洗涤桶17的外周面越向右侧,洗涤桶17的右侧外周面与顶盖10a之间的高度空间越大,因此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以在洗涤桶17的上部中央向右侧隔开的方式配置,相比于蒸发器111,冷凝器112向下方向进一步延伸,由此高度可增大。借此,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洗涤桶17的上部空间,通过进一步提高热交换效率来提高烘干性能。

在热交换管部121的右侧侧面设置有风扇管部131。

在风扇管部131的内部收容并支撑风扇电机132和叶轮133。在风扇管部131的右侧侧面安装有风扇电机132,叶轮133以能够旋转的方式安装于风扇电机132的左侧。叶轮133与风扇电机132的旋转轴相连接,从风扇电机132接收动力来进行旋转,吸入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空气来向洗涤桶17及滚筒18的内部送出。

热交换管部121可由管体121a和管盖121b构成。管体121a在内部收容和支撑蒸发器111及冷凝器112,管盖121b覆盖管体121a的上部,与管体121a一同使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空气与外部空气绝缘。即,以使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空气不与热交换管部121的外部空气相混合或进行热交换的方式以与外部空气隔开的方式对内部空气进行密闭,使仅有热交换机110的制冷剂与空气进行热交换。

在热泵模块100设置有异物清扫单元140。异物清扫单元140包括用于喷射洗涤水的喷嘴部141。喷嘴部141设置于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侧的上部。喷嘴部141可以设置于管盖121b的内侧的上部面。喷嘴部141向蒸发器111的前端面空气流入侧面喷射水来去除堆积在蒸发器111的棉绒等的异物。

图4为示出图3b的喷嘴部141的放大状态的剖视图。

如图4所示的喷嘴部141可由上部面开放,前后部面和底面密闭的盒子形态的喷嘴本体1411形成。使喷嘴本体1411的上部面开放的理由在于,为了在使空气向蒸发器111流入时减少流动阻抗。这是因为,若以一边使喷嘴本体1411的高度维持相同,一边使喷嘴本体1411的上部面密闭的方式形成,则能够以相当于上部面的厚度的尺寸使喷嘴本体1411的内部空间缩小,若以一边使喷嘴本体1411的内部空间的体积维持相同,一边使喷嘴本体1411的上部面增加,则以相当于上部面的厚度的尺寸,使空气流路的高度缩小,作用为空气的流动阻抗。

喷嘴本体1411以相邻的方式设置于蒸发器111的上游侧的上端。这是为了,当空气流动时,防止在喷嘴本体1411的后方面(以空气移动方向为准时为下游侧面)产生涡流。因此,喷嘴本体1411以几乎没有与蒸发器111的缝隙的方式相接触,来防止因涡流而产生的流动阻抗。

在喷嘴本体1411的底面可以形成有用于喷射洗涤水的喷射孔1411a。喷射孔1411a的中心线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倾斜于作为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的垂直面的方式形成。在此情况下,根据喷射孔1411a的中心线与蒸发器111的垂直面之间的角度,喷射角度α会有变化。

喷射孔1411a的喷射角度α是堆积在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的棉绒等的异物的去除效率的重要因子。优选地,喷射孔1411a的喷射角度α为相对于蒸发器111的垂直上部面,朝向上游侧方向(逆时针方向)2°至10°。作为喷射孔1411a的中心线与蒸发器111的垂直面之间的角度的喷射角度α最佳为3°。

当超出上述喷射角度α的范围的情况下,异物去除效率可降低。例如,上述洗涤水的喷射角度α越大,即,洗涤水的喷射方向与空气移动方向更近,不管能否增加可使洗涤水在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向空气移动方向分离异物的力,只是异物与洗涤水一同在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垂直面)进一步进入蒸发器111的内侧,而对借助重力来向热交换管部121的底面排水造成不利影响。并且,洗涤水的喷射角度α越小,即,洗涤水的喷射方向越接近于垂直线,从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抖落异物的力与重力相加在一起,可使洗涤水和异物沿着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流下,通过冷凝水排水口向排放软管19排出。

在管体121a的下部面凸出形成有支撑凸起121a1,可支撑蒸发器111的下部,支撑凸起121a1可防止空气向蒸发器111的下部面与管体121a的底面之间的缝隙流入。借此,被吸入到热交换管部121的内部的空气无需迂回蒸发器即可通过蒸发器111,由此可提高蒸发器111的热交换及除湿效率。

图5a为图3b的管盖的底面的立体图,图5b为图3b的管盖的仰视图。

喷射孔1411a可在喷嘴本体1411的底面朝向与空气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隔开配置。并且,喷射孔1411a能够以在喷嘴本体1411的底面靠近后端部的方式配置,使喷射孔1411a与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的上端部相邻。借此,通过多个喷射孔1411a,洗涤水可以均匀地向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喷射。

虽未图示,喷射孔1411a能够以一直线形态连续形成,而不是形成为多个。

在如图5a所示的管盖121b的后方侧面设置有与喷嘴部141相连通的洗涤水供给管142。洗涤水供给管142可借助供水管以直水式与洗涤水供给部145相连接。直水式洗涤水供给部145是指,通过向普通住宅供给的上水道排管的水龙头和供水管相连接,水并非储藏于规定的储藏空间,而是通过供水管直接供给。在供水管设置有洗涤水供给阀143,可以选择性地开闭洗涤水流路。

洗涤水供给阀143可体现为电子电磁阀,接收控制器144的控制信号来实现开闭动作。

控制器144可根据向壳体10的操作板输入的输入信号或工作模式,借助已输入的程序,必要时可控制洗涤水的供给时间及供给量。

在如图5b所示的管盖设置有凸起部121b3,用于防止空气向喷嘴部141的两端部与管盖121b的侧面之间流入。凸起部121b3在管盖121b的两侧侧面向内侧凸出形成,防止空气向喷嘴部141的两侧端部与管盖121b之间的缝隙流入。若被吸入到热交换管部121的空气向喷嘴部141的两侧端部与管盖之间的缝隙流入,则可以不通过蒸发器111而选择迂回,这样就降低蒸发器111的热交换及除湿效率。上述凸起部121b3在管盖121b的内侧面向下方向凸出的长度小于喷嘴部141的高度。借此,空气可经由凸起部121b3,容易地流动到喷嘴部141,使空气的流动阻抗最小化。

图6a为示出将图4的结合凸起熔化之前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图6b为示出将图4的结合凸起熔化之后的状态的放大剖视图。

喷嘴部141以一体方式与热交换管部121的管盖121b相结合。喷嘴本体1411的上部面可借助管盖121b来被密闭。为了维持喷嘴本体1411与管体121a的气密而形成有密封槽121b2,喷嘴本体1411插入并压接于密封槽121b2。

在管体121a的内侧的上部面,多个结合凸起121b1朝向与空气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隔开配置,可从管体121a向直下方凸出形成。在喷嘴本体1411的底面,以使上述结合凸起121b1贯通插入的方式形成有贯通孔1411b。贯通孔1411b朝向喷嘴本体1411的长度方向相互隔开配置。

参照图6b,贯通喷嘴本体1411的底面而插入的结合凸起121b1的下端部借助具有加热器的热压粘合机等压接来熔化。熔化的结合凸起121b1的下端部借助热而熔化,来封堵喷嘴本体1411的贯通孔1411b与结合凸起121b1之间的缝隙,可防止喷嘴本体1411从管盖121b脱离。

图7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嘴部的再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7的喷嘴部241与图4的实施例不同,喷嘴部241本身以倾斜于蒸发器111的垂直面的方式设置或者喷嘴部241的前方面和后方面以垂直的方式形成,喷嘴部241的底面可以朝向蒸发器111,相对于水平面以按预先设定的角度α倾斜的方式形成。

例如,喷射孔2411a的中心线能够以相对于喷嘴本体2411的底面直角或垂直的方式形成。喷射孔2411a的内周面以中心线为基准相互呈对称,能够以圆锥形态形成。在喷嘴本体2411的底面以倾斜于水平面的方式形成的情况下,喷嘴本体2411的高度可以随着从前方面(上游侧)越向后方面(下游侧)变得越小。喷射孔2411a以与蒸发器111的空气流入面(垂直面)相邻的方式形成,以与喷嘴本体2411的底面呈直角的方式形成。在此情况下,喷射孔2411a的中心线与蒸发器111的垂直面所形成的喷射角度α优选为2°至10°范围。并且,喷射角度α最佳为3°。随着过度大于上述的喷射角度α范围,借助包含有异物的洗涤水与蒸发器111的传热板110b之间的凝聚力,洗涤水及异物越向蒸发器111的内侧扩散,从而可导致异物去除效率降低;随着过度小于上述喷射角度α范围,可因喷射孔2411a的成型误差而导致洗涤水未能到达蒸发器111而直接向蒸发器111前方下侧排水。

图8为示出本发明的喷嘴部的还有一结合结构的剖视图。

在管盖221b的内侧上部面,滑动引导件221b1以相向的方式朝向直下方向凸出形成。滑动引导件221b1可朝向空气移动方向隔开,能够以与空气移动方向相交叉的方向长长地形成。在滑动引导件221b1的前方面(上游侧)或后方面(下游侧),凸出台肩221b2可朝向长度方向形成。

在喷嘴本体3411的上端部内侧的两侧侧面可以分别形成有引导槽3411b,喷嘴本体3411能够以沿着上述滑动引导件221b1插入来进行滑动的方式相结合。在此情况下,滑动引导件221b1的凸出台肩221b2插入于喷嘴本体3411的引导槽3411b,使喷嘴本体3411与管盖121b相结合。

在此情况下,上述引导槽3411b可形成于滑动引导件221b1,上述凸出台肩221b2可形成于喷嘴本体3411。并且,适用于图8的喷嘴本体3411的滑动引导件221b1的结合结构也可以适用于图4的喷嘴部141。

与图7相同,喷射孔3411a的中心线能够以与喷嘴本体3411的底面呈直角或垂直的方式形成。

以上说明的具有热泵模块100的衣物处理装置并非限定于如上所述的实施例的结构和方法,各个实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以选择性地组合构成,使得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各种变形。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