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嵌花机,具体地说是一种应用在嵌花机上的缶毛纱嘴。
背景技术:
嵌花机是目前嵌花产品编织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设备,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嵌花机的性能也得到了不断发展,但是现有嵌花机的专用添纱嘴存在以下问题:1)在 织嵌花产品时,两根纱线同时喂入,在织物表面不能完全保证某根特定的纱线完全显露在 织物的一面,而另一根纱线显现在织物的另一面,即不能实现添纱效果编织。2)无法在嵌花 机上同时编织两种颜色(或两种成份 )的纱线,且使一种颜色(或成份)的纱线显现在织物的一面,而另一颜色(或成分)的纱线显现在织物的另一面。
此外,目前市面上针织衫的衫脚袖口和针织裤的裤脚,为了穿着舒适有相当高比例都需要缶毛,但目前市面上的纱嘴只是单纱嘴,没有缶毛功能。目前的纱嘴管体,虽然可以进行两种纱线的出线,但是由于两种纱线都在同一个纱嘴管体内,容易造成混乱、相互缠绕的问题,不利于产生的正常进行。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同时出面纱和底纱的安装在嵌花机上的纱嘴。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嵌花机缶毛纱嘴,包括纱嘴管体,纱嘴管体上部具有面纱进口,纱嘴管体下端具有面纱出口,所述纱嘴管体内设有底纱管体,底纱上端为底纱进口,该底纱管体下端出口与纱嘴管体下部侧壁连通,纱嘴管体下部设有底纱出口,该底纱出口和面纱出口的出线方向相异。
所述纱嘴管体下部设有倾斜面,底纱管体下端的底纱出口位于该倾斜面上。
所述底纱出口由固定在纱嘴管体下部的压环及设置在该压环与面纱出口之间的倾斜出线面构成。
所述纱嘴管体的外壁上设有间隔设置上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该上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均呈左右平行平面卡持定向面。
所述上休止卡持位和下休止卡持位均为规则或者非规则的多边形。
所述纱嘴管体上还设有间隔设置的上编织定向卡持位和下编织定向卡持位。
所述上编织定向卡持位和下编织定向卡持位设在上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之间。
所述上编织定向卡持位、下编织定向卡持位、上休止定位卡持位和下休止卡持位的定位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纱嘴管体内部再设置一个独立的底纱管体,从而使得两种纱线在出线的时候不会混合,面纱和底纱具有单独的通道,保证生产的连续进行,具有缶毛功能,应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附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嵌花机缶毛纱嘴,该纱嘴安装在嵌花机上,受到编织纱嘴座的卡持。该纱嘴包括纱嘴管体1,纱嘴管体1下端具有面纱出口8,纱嘴管体1上部具有面纱进口,所述纱嘴管体1内设有底纱管体2,底纱管体2上端为底纱进口,底纱管体2下端为底纱出口,该底纱管体2下端的底纱出口与纱嘴管体1下部侧壁连通,纱嘴管体1下部设有底纱出口7,该底纱出口7和面纱出口8的出线方向相异,即底纱出口和面纱出口不是位于同一通道,从而实现将面纱和底纱从不同的通道引出的目的。底纱管体与面纱管体属于两个独立的管体,底纱经底纱管体中穿过,面纱则从面纱管体中穿过,两种纱线不会混合。底纱管体固定在面纱管体中。
纱嘴管体1下部设有倾斜面5,底纱管体2下端的底纱出口位于该倾斜面5上。底纱出口7由固定在纱嘴管体1下部的压环6及设置在该压环6与面纱出口8之间的倾斜出线面9构成。该压环可以是在纱嘴管体上直接成型而成。底纱经底纱出口出来后再穿过该压环从底纱出口引出。
此外,纱嘴管体1的外壁上间隔设置有上休止定向卡持位31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32,该上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均呈左右平行平面卡持面。上休止卡持位和下休卡持位均为规则或者非规则的多边形,可以更好的进行卡持,保证定向卡持不会转动。
纱嘴管体1上还间隔设置有上编织定向卡持位41和下编织定向卡持位42。上编织定向卡持位和下编织定向卡持位设在上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下休止定向卡持位之间。所述上编织定向卡持位、下编织定向卡持位、上休止定位卡持位和下休止卡持位的定位方向一致。
本实用新型中,设置上下休止定向卡持位和上下编织定向卡持位,其在工作始终保持一个方向不转动,使其不会相互缠绕;两条独立的走纱通道,分别为面纱通道和底纱通道。面纱从纱嘴管体内穿过,并且面纱出口中穿出。底纱从底纱管体内穿过,并从底纱管体下端出口穿出,然后穿过底纱出口引出。由于底纱出口与面纱出口分属不同通道,因此两种纱线不会混合,保证正常生产。通过该两个纱出出口,实现缶毛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创造构思的前提下,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