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洗衣机内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747阅读:328来源:国知局
一种洗衣机内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洗衣机内桶,特别是一种洗衣机无孔内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家用电器的需求量日益增长,与此同时的,人们对洗衣机的洗衣效果越来越重视,市场上主流的洗衣机多为有孔内桶式洗衣机,此类洗衣机由于设计原理限制,洗衣水长期在洗衣机内桶与外桶间滞留,易对洗衣机内桶外壁与洗衣机外桶内壁造成污染,由此,无孔内桶洗衣机的技术便开始发展。

CN205062486公开了一种竖筒洗衣机,包括外壳,外壳内设外筒和内筒,外筒底部安装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内筒的底部,其特征在于:内筒的内壁上均匀设置数根洗涤筋,洗涤筋为S型或者横向的V型。本实用新型中,洗涤时驱动电机转动带动内桶先进行顺时针转动,内桶壁上的洗涤筋拨动洗涤液和洗涤物同时进行顺时针转动,运行一定时间后,驱动电机反向旋转带动内桶进行逆时针转动,当S型的洗涤筋带动洗涤物转动的力度也较大,接触面积大,摩擦力强,去污效果比较好;拨动洗涤物时,上部、下部和洗涤筋的中部拨动不同步,形成压力差,从而促进洗涤物翻转。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洁紧凑、制造成本低廉和使用简便的优点。

CN203878365提供了一种滚筒洗衣机。包括箱体,箱体内设有内桶和外桶,外桶与箱体之间设有门封,内桶与驱动装置相连,所述的内桶为无孔内桶,且所述的内桶为桶底处直径小、桶口处直径大的锥形桶,内桶的桶口处向内呈弧形收拢,所述的门封上设有进水导管,进水导管的一端与洗涤水快速加热装置相连,进水导管的另一端穿过门封伸入内桶内,所述的外桶上设有排水口及水压检测装置。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内桶为无孔内桶,通过设置在门封上的进水导管实现内桶进水,并通过内桶自身的形状在脱水过程中实现排水,这样可以避免在内、外桶之间存水,大幅节约了洗涤用水量。

以上公开的技术内容里均没有解决本申请中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洗衣机内桶。

具体地,本申请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洗衣机内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洗衣机内桶包括:

桶身,所述桶身成圆筒形,在其衣物投放一端设置有上周缘;

桶底,所述桶底与所述桶身固定连接,设置在桶身衣物投放处的另一端;

桶底支撑部件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固定连接在所述桶底的下部,且向所述的桶身轴向下方延伸;

平衡环,所述平衡环与设置在桶身的衣物取放口一端的上周缘固定连接。

所述桶身包括洗衣桶外壁,所述洗衣桶外壁上设置有安装区域。

所述的安装区域上预留设置有安装孔。

所述的安装孔数量大于等于1,且当安装孔数量大于1时则安装孔为对称设置。

所述的安装孔数量为4个,且当相邻两个安装孔相连接时呈矩形。

所述的桶身通过安装区域安装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

所述的安装区域除安装孔外,无额外孔的设置。

所述的安装区域数量大于等于2,且安装区域为对称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及效果在于: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洗衣机内桶可储水,避免二次污染,同时保证了可根据现场需要在洗衣机内桶内加设循环水道,投料系统等装置,又不会因为增设此处的安装区域造成洗衣桶在工作时不稳定,并且还减少了对洗衣机内桶外壁以及洗衣机外筒内壁的污染,从而避免了洗衣时,洗衣水将污物再次从洗衣机内外筒之间带至待洗衣物来,从而避免了再次污染,提高了对衣物的洗涤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衣机内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洗衣机内桶的侧视图。

附图标注说明:为进一步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各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给出了以下附图标记,并加以说明。

1.平衡环,2.桶身,3.桶底支撑部件,4.外侧周壁,5.桶圈结合部,6.支撑部件结合部,7.支撑部件外周部,8.支撑部件底座,9.加强结构,10.桶底,13.桶圈,14.上周壁,15.侧周壁,16.桶圈排水孔,17.桶身本体,18.坡面过渡,1701.洗衣桶外壁,1702.引流槽,1703.泄水孔,1704.桶侧壁槽,1800.洗衣机内桶,1801.上周缘,1802.下周缘,1803.引流区域,1804.安装区域,1806.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中的内容,下面结合附图来对发明内容进行更好的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洗衣机内桶所述洗衣机内桶包括:洗衣机内桶,所述洗衣机内桶包括:洗衣机内桶1800,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800包括:上周缘1801、下周缘1802,以及设置在桶体中间部分的引流区域1803与安装区域1804。

所述的引流区域1803与安装区域1804二者相邻排列。

所述的上周缘1801上设置有脱水孔1805。所述脱水孔1805均匀的轴向设置在上周缘1801上。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上设置有安装孔1806。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可使洗衣机内桶1800上安装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除安装孔1806外,无额外脱水孔设置,这样的设置更有利于水集中到内桶的上周缘排出。

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800为可储水式内桶,材料为不锈钢。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一种洗衣机内桶,所述的洗衣机内桶1800包括:桶身2,所述桶身成圆筒形,在其衣物投放一端设置有上周缘1801;

桶底10,所述桶底10与所述桶身2固定连接,设置在桶身2衣物投放处的另一端;

桶底支撑部件3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3固定连接在所述桶底10的下部,且向所述的桶身2轴向下方延伸;

平衡环1,所述平衡环1与设置在桶身2的衣物取放口一端的上周缘1801固定连接。

所述的平衡环1包括:桶圈13和桶圈结合部5两部分,所述桶圈13包括上周壁14、侧周壁15和外侧周壁4,所述的上周壁14靠近洗衣桶外壁1701一侧设置有圆弧形过渡,且在圆弧形过渡上开设有排水孔16。

当洗衣水没有通过泄水孔1703完全排出时,则洗衣水可通过设置在圆弧型过渡上的排水孔16进行排出动作,以免洗衣水再次落入洗衣机内桶1800中,影响甩干效果,同时也防止了洗衣水落下时带落其他的污物,影响衣物的洗净效果。

其中桶圈结合部5与桶身2的上周缘1801固定配合,桶圈结合部5与桶圈13的侧周壁15和外侧周壁4之间卡接,所述的上周壁14上预留有螺纹孔,通过该螺纹孔实现桶圈13与桶圈结合部5的螺纹固定连接。

所述桶圈13与桶圈结合部5之间在安装时可先将侧周壁15、外侧周壁4预卡接安装在桶圈结合部5上,这么做是为了先将桶圈13预安装在桶圈结合部5上,起到一个固定、定位的作用,以方便之后通过上周壁14上预留的螺纹孔实现与桶圈结合部5之间的最终固定安装。

所述桶身2包括上周缘1801、桶身本体17、下周缘1802三个部分,所述上周缘1801与所述平衡环1的桶圈结合部5相配合,且上周缘1801下方位置还设置有至少两层坡面过渡18,上周缘1801与坡面过渡18共同与平衡环1的桶圈结合部5配合,最终达到固定作用。

所述的坡面过渡18下方为桶身本体17,所述的桶身本体17上方靠近坡面过渡18沿桶身本体17径向均匀设置有泄水孔1703,且泄水孔1703开孔方向朝向洗衣桶外壁1701,在泄水孔1703下方相邻设置有引流区域1803与安装区域1804,所述的引流区域1803与安装区域1804下方为桶侧壁槽1704,桶侧壁槽1704下方相邻设置有下周缘1802。其中通侧壁槽1704在径向方向上起到一个加强固定桶身2的作用。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上预留设置有安装孔1806,且所述的安装孔1806数量大于等于1,如果需要设置多个安装孔1806时则设置位置应相互对称。所述桶身2包括洗衣桶外壁1701,所述洗衣桶外壁1701上设置有安装区域1804。

所述的安装孔1806数量为4个,且当相邻两个安装孔1806相连接时呈矩形。

所述的桶身2通过安装区域1804安装过滤盖板或回水盖板。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除安装孔1806外,无额外孔的设置。

所述的安装区域1804数量大于等于2,且安装区域1804为对称设置。

除具有更好的固定效果之外还可防止洗衣内桶重心偏移,避免造成在洗衣内桶工作时产生偏心力,使得洗衣机在工作时产生抖动、剧烈碰撞等现象,减少洗衣机在工作时对机体的损耗,从而延长洗衣机使用寿命。

所述的引流区域1803设置在桶身本体17上,且引流区域1803设置在桶身本体17的洗衣桶外壁1701一侧,所述的引流区域1803包括引流槽1702,引流槽1702均匀的同桶体本体17轴向方向设置在洗衣桶外壁1701上,所述的引流槽1702为四边均带有引水倒角的长条形引流槽体,相应的所述的引流槽1702在洗衣桶内壁上会形成形状与引流槽体相匹配的凸起,甩干时凸起可以对甩干水起到一个引流的作用,使得甩干水可以更快的到达内桶上方的泄水孔1703,进而通过泄水孔1703排出桶外。且泄水孔1703设置的位置与凸起的位置为相互交错设置,这样可使甩干水排出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所述的桶底支撑部件3包括:支撑部件结合部6、支撑部件外周部7、支撑部件底座8和加强结构9。其中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6先与桶身2下部的桶底10进行套接,预安装固定之后二者通过螺纹进行进一步固定工作。

所述的支撑部件外周部7呈圆环形,且外径小于桶身2外径,所述的支撑部件结合部6与支撑部件外周部7为一体成型结构,目的在于加强桶底支撑部件3的整体强度,且降低在生产时的生产成本,减少生产时的生产环节。

加强结构9:设置在支撑部件外周部7上,且垂直桶底方向均匀设置有加强结构9,所述的加强结构9可选用与桶底支撑部件3材料相同的加强筋,加强结构9与支撑部件外周部7为一体成型结构,且加强结构9由靠近支撑部件结合部6一侧至支撑部件底座8斜面过渡,宽度由宽至窄线性变化。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