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工装,尤其涉及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
背景技术:
目前在布料(该布料可以是棉布、皮革等)包胶条后并同时与其他布品合缝工艺中,需手工将胶条包于布料内,再通过缝纫机与其他布品合缝,该手工作业方式不仅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合缝过程中,胶条易发生偏移,降低合缝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该工装无需人手按压胶条,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可以保证合缝品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包括用于对折外部缝料的槽管和导向槽体,槽管由第一锥状面和第二锥状面围合形成,第一锥状面的凹部与第二锥状面的凹部朝向一致,该槽管的两端管口分别被配置为第一入料口和第一出料口,该第一出料口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对接;导向槽体固定于槽管外壁且沿第一锥状面的中心线延伸;导向槽体与第一锥状面围合成一通腔,通腔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入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第二出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位置对应且位于第一出料口内。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还包括固定于槽管端部的压板,该压板沿第一出料口方向伸出并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平行,可以 防止布料和胶条位置偏移,而且能保证布料的平整性。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还包括固定于槽管端部的支撑件,该支撑件沿第一入料口方向伸出,可以很好的支撑布料并防止布料在第一入料口堆积。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的支撑件为一弯曲杆,弯曲杆的一端固定于槽管端部,弯曲杆的另一端沿第一入料口方向伸出,可以节省成本,降低支撑件的重量,方便安装。
优选的,上述的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的弯曲杆杆体具有多个第一V形部和第二V形部,第一V形部和第二V形部依次连接,可以使布料在进入第一入料口时保证完全展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槽管两端设置第一入料口,并使槽管由第一锥状面和第二锥状面围合而成,且第一锥状面的凹部与第二锥状面的凹部朝向一致,可使从第一入料口进入的布料在槽管的第二入料口出来时呈对折状态;通过在沿第一锥状面的中心线外壁设置导向槽体,并使导向槽体和槽管外壁围合形成通腔,通腔的一端开有供胶条进入的第二入料口,通腔的另一端设置的第二出料口与第一出料口位置对应且位于第一出料口内,如此,在送入布料时同时将胶条送入通腔内,使得对折后的布料从第一出料口出来时其内部已经夹有胶条且胶条位置固定,而第一出料口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对接,可使使布料和胶条从第一出料口一出来就可以与压脚处固定好的外部布品合缝,从而不仅可以防止胶条在对折好的布料内位置偏移,而且可以保证合缝品 质;上述工装,还可以无需人工按压胶条,即可方便实现布料包胶条后与外部布品合缝,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沿图1中A-A方向的俯视图;
图中:1、槽管;11、第一入料口;12、第一出料口;13、第一锥状面;14、第二锥状面;2、导向槽体;3、通腔;31、第二入料口;32、第二出料口;4、压板;5、弯曲杆;51、第一V形部;52、第二V形部;100、布料;200、胶条;300、压脚。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请参见图1和图2,一种布料包胶条工装,包括用于对折布料100的槽管1和导向槽体2,槽管1由第一锥状面13和第二锥状面14围合形成,第一锥状面13的凹部与第二锥状面14的凹部朝向一致,该槽管1两端管口分别被配置为第一入料口11和第一出料口12,该第一出料口12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300对接;导向槽体2固定于槽管1外壁且沿第一锥状面13的中心线延伸;导向槽体2与第一锥状面13围合成一通腔3,通腔3的两端分别为第二入料口31和第二出料口32,第二出料口32位于第一出料口12内。
操作时,将布料100展开使布料100的一端沿第一入料口11进入槽管1,由于槽管1是由第一锥状面13和第二锥状面14围合而成,且第一锥状面13的凹部与第二锥状面14的凹部朝向一致,因此,布 料100进入槽管1后会随第一锥状面13和第二锥状面14的形状逐渐弯曲,而当布料100从第一出料口12出来时,布料100已对折好。在将布料100放入槽管1时,同时将胶条200沿第二入料口31送入通腔3内,胶条200输送方向如图1中的H1至H2方向所示。由于该通腔3是由导向槽体2和槽管1外壁围合形成,且导向槽体2是沿第一锥状面13的中心线设置的,导向槽体2远离第二入料口31的端部形成的第二出料口32与第一出料口12位置对应且位于第一出料口12内,因此当对折好的布料100从第一出料口12出来时,胶条200可以很好的位于对折好的布料100内部指定位置,从而简单方便实现布料100包胶条200工艺。而第一出料口12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300对接,可以使布料100和胶条200从第一出料口12一出来就可以与压脚300处固定好的外部布品进行合缝,从而不仅可以防止胶条200在对折好的布料100内位置偏移,而且可以保证合缝品质;而采用上述工装,可以无需人工按压胶条200,即可方便实现布料100包胶条200后与外部布品合缝,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为了防止合缝时,布料100和胶条200位置偏移,并保证布料100的平整性,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在槽管1端部还固定有一压板4,并使该压板4沿第一出料口12方向伸出且与外部缝纫机的压脚300平行,如此,可使压板4对从第一出料口12出来的布料100和胶条200起到一定的按压作用,不仅可以防止布料100和胶条200位置偏移,而且能保证布料100的平整性,从而进一步提高合缝品质。
在将布料100从第一入料口11送入槽管1时,为了很好的支撑布料100并防止布料100在第一入料口11堆积,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施例中在槽管1端部固定了一支撑件,并使该支撑件沿第一入料口11伸出,如此为送入槽管1的布料100可以展开放置于支撑件上,从而也避免了布料100在第一入料口11的堆积。而为了节省成本,降低支撑件的重量,以方便安装,还可以将支撑件设置为一弯曲杆5,并使弯曲杆5的一端固定于槽管1端部,弯曲杆5的另一端沿第一入料口11方向伸出。进一步的,为了使布料100在进入第一入料口11时保证完全展开,本实施例中还将弯曲杆5的杆体设置为具有多个第一V形部51和第二V形部52,并使第一V形部51和第二V形部52依次连接,如此,当将布料100展开放置于弯曲杆5上时,第一V形部51和第二V形部52之间由于交错排布,可使弯曲杆5杆体保持平稳,而杆体上展开的布料100不会因合缝过程中因布料100移动导致杆体剧烈抖动,从而可使布料100在进入第一入料口11时保持展开状态。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根据以上描述的技术方案以及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以及形变,而所有的这些改变以及形变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