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1559阅读:1323来源:国知局
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印花中,助剂与染料一起混合于浆料中形成色浆,一起染印到纺织品面料上的,而对于数码印刷来说,因浆料颗粒较大以及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因而不能与染料一起混合从打印头的喷嘴中喷出,因此,面料需要预先进行上浆处理后,才能在数码印花机上打印图案花型。

由于目前纺织用的上浆机存在许多不足,例如,上浆不均匀,织布上的浆液容易脱落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需要提供一种上浆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该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中的固定筒起到了一个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在进入浆液时发生褶皱,之后的挤压筒能把浆液牢牢的压紧在布料的两边,挤压筒和上浆筒设置在箱体内,能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灰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右侧设置有放布筒,所述箱体的右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所述箱体的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固定筒,所述箱体的内部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浆筒,所述箱体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挤压筒,所述箱体左侧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所述箱体左侧设置有收布筒,所述箱体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存放浆液的容腔,所述箱体的底面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配合所述容腔。

优选地,所述容腔的顶部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的导板,所述导板位于所述挤压筒的正下方,所述导板顶面的靠近前、后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挡板;通过设置导板能把挤压筒挤压出的浆液全部收集到容腔内,两侧的挡板使得浆液不会从前、后两侧位置留到地面上。

优选地,所述上浆筒的三分之一浸在所述容腔的浆液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保证布料充分的上浆。

优选地,所述容腔的前端面设置有观测槽,所述容腔的右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接有加料管,所述加料管连接有加料箱;通过设置观测槽,能清楚的看到浆液使用的情况,方便及时补充浆液,以免浆液太少导致上浆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中的固定筒起到了一个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在进入浆液时发生褶皱,之后的挤压筒能把浆液牢牢的压紧在布料的两边,挤压筒和上浆筒设置在箱体内,能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灰尘,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容腔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参阅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纺织用的上浆机,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的右侧设置有放布筒101,所述箱体1的右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进料口102,所述箱体1的内部靠近右侧的位置处设置有两个固定筒103,所述箱体1的内部靠近底部的位置处设置有上浆筒104,所述箱体1内部靠近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挤压筒105,所述箱体1左侧面中间位置处设置有出料口106,所述箱体1左侧设置有收布筒107,所述箱体1的底部位置处设置有存放浆液的容腔2,所述箱体1的底面设置有通孔108,所述通孔108配合所述容腔2。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容腔2的顶部左侧的位置处设置有倾斜的导板201,所述导板201位于所述挤压筒105的正下方,所述导板201顶面的靠近前、后侧的位置处设置有挡板202;通过设置导板能把挤压筒挤压出的浆液全部收集到容腔内,两侧的挡板使得浆液不会从前、后两侧位置留到地面上。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上浆筒104的三分之一浸在所述容腔2的浆液中;通过这样的设置能保证布料充分的上浆。

本实用新型中一个较佳的实施例,所述容腔2的前端面设置有观测槽203,所述容腔2的右侧面靠近顶部的位置处设置有第一通孔204,所述第一通孔204连接有加料管205,所述加料管205连接有加料箱206;通过设置观测槽,能清楚的看到浆液使用的情况,方便及时补充浆液,以免浆液太少导致上浆不均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其中的固定筒起到了一个固定和支撑的作用,防止在进入浆液时发生褶皱,之后的挤压筒能把浆液牢牢的压紧在布料的两边,挤压筒和上浆筒设置在箱体内,能有效的阻挡外界的灰尘,本装置的结构较为简单,成本较为低廉,适合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