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织提花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711阅读:631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织提花布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面料生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针织提花布。



背景技术:

提花针织物采用提花组织织成的带有浮线的针织物。针织是利用织针把各种原料和品种的纱线构成线圈、再经串套连接成针织物的工艺过程。针织物质地松软,有良好的抗皱性与透气性,并有较大的延伸性与弹性,穿着舒适。针织产品除供服用和装饰用外,还可用于工农业以及医疗卫生和国防等领域。针织分手工针织和机器针织两类。提花面料又可分为家纺用料和时装面料,早在古丝绸之路,中国丝绸就以提花织造的方式名扬世界。

公告号为CN202519430,公告日为2012.11.7的中国专利《精纺针织提花布》,一种精纺针织提花布,其特征在于:它由一根低弹丝、一根精纺毛纱和一根 T/R 纱加捻针织而成,所述低弹丝为300D低弹丝,所述精纺毛纱为36S/1 精纺毛纱,所述T/R纱为21ST/R。本实用新型精纺针织提花布,既具有精纺机织面料的外观和立体感,又具有针织面料的柔软、吸湿透气性和抗皱性。

上述实用新型通过一根低弹丝、一根精纺毛纱和一根T/R纱加捻针织而成,具有立体感和柔软性,但是其在夜晚使用时,由于布料本身不具有反光作用,所以肉眼不易捕捉到,不易被察觉,易引发安全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警示作用的针织提花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织提花布,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设置有凸起的花纹层,所述花纹层形成有多个的空腔,所述空腔的中部设置有固定在基布层上的金属圆珠,环绕所述金属圆珠周向分布有固定在基布层上的亮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基布层上设置带有空腔的花纹层,使布料更加美观,在花纹层中设置金属圆珠,具有一定的反光作用,便于被肉眼捕捉到,而在圆珠周边分布有亮片,也具有反光效果,使布料更加容易被观察到。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纹层由多根螺旋缠绕的羊毛纤维编织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纹层由多根螺旋缠绕的羊毛纤维编织而成,羊毛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和丰满度,使布料具有一定的手感,在使用时更加舒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亮片中部设置有通孔,所述亮片通过所述通孔缝制在基布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亮片通过通孔缝制在基布层上,实现对亮片的固定,亮片的稳定性提升,不易掉落,提升了亮片的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金属圆珠外壁延伸设置有连接环,所述金属圆珠通过所述连接环缝制在基布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金属圆珠通过圆环缝制在基布层上,实现对金属圆珠的固定,提升了金属圆珠的稳定性,使金属圆珠不会轻易掉落,提升了耐久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花纹层通过粘结剂粘合在基布层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花纹层通过粘结剂粘结在基布层上,实现对花纹层的固定,提升了加工效率,对花纹层的固定效果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花纹层有羊毛纤维编织而成提升了布料的手感和美观度,通过粘结剂实现花纹层和基布层之间的连接,操作方便,快捷;花纹层中的空腔实现对亮片和金属圆球的放置作用,亮片和金属球具有良好的反射光线的作用,便于被观察到,金属球上的连接环便于将金属球缝制在基布层上,亮片也是通过中部的通孔缝制在基布层上,对金属圆球和亮片的固定比较牢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金属圆珠的示意图;

图3是亮片的示意图;

图4是羊毛纤维的示意图;

图中:1、基布层;2、花纹层;3、空腔;4、金属圆珠;5、亮片;6、羊毛纤维;7、通孔;8、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针织提花布,包括基布层1,基布层1由棉纤维编织而成,具有较好的透气吸湿性能,人体的触感比较舒适。

在基布层1上设置有凸起的花纹层2,如图4所示,花纹层2由多根螺旋缠绕的羊毛纤维6编织而成,羊毛纤维6具有有弹性好、吸湿性强、保暖性好等优点,针织提花布的透气吸湿性能不会被影响。

花纹层2通过粘合机粘结在基布层1上,粘结剂为苏州金龙精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的涂料印花粘合剂,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能和稳定性,实现将花纹层2固定的作用。

在花纹层2中形成多个空腔3,在空腔3中部设置有金属圆珠4,金属圆珠4具有金属的光泽度,在受到遇到光线时能很好地将光线反射出去,易被观察到,从而可以被人察觉,如图2所示,在金属圆珠4上设置有一连接环8,金属圆珠4通过连接环8缝制在基布层1上,实现对金属圆珠4的固定。

在金属圆珠4的周边分布有亮片5,亮片5的亦具有一定的关泽度,光线照射在亮片5上后易被反射,从而便于被察觉。如图3所示,在亮片5的中部设置通孔7,亮片5可以通过通孔7缝制在基布层1上,实现对亮片5的固定作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