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5709阅读:2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品染色及印花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印花主要由筛网印花和数码印花,筛网印花主要包括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的速度较快,但花色亮度较低,花型分辨率较差,印制的面料发硬,手感较差,而且采用的染料环境污染较大;数码印花虽然解决了花型分辨率和清晰度的问题,但印花速度较慢,一般只有10m2/h,而且,受数码印花机的限制,印花幅宽有限,同时多数只能在涤棉等面料上印制,纯棉类则无法实现印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设计了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上设有调色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调色机构由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一号龙门架、设置在一号龙门架横梁上的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和增稠剂桶、设置在一号龙门架横梁下方的矩形箱、设置在矩形箱内夹角处的一组微型旋转电机、设置一组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的一组转动杆、设置在每个转动杆上的螺旋叶、设置在矩形箱下表面的出料口和设置在出料口上的出料阀共同构成的,所述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和增稠剂桶上均设有排料口,所述每个排料口通过导管与设置在矩形箱上表面的开口固定连接,所述一组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通过矩形箱内侧表面分别与所对应的转动杆固定链接,所述工作台上设有二号门型架,所述二号门型架横梁两端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组伸缩气缸,所述一组伸缩气缸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所述安装架内侧表面 嵌装有镍网,所述二号门型架横梁上装有出料头,所述二号门型架横梁中心处设有机械刷手,所述安装架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所述出料头通过导料管与出料阀固定链接。

所述烘干系统由设置在工作台一侧的方形箱体,设置在方形箱体一侧的方形开口、设置在方形开口处的电子挡门、设置在方形箱体内的两组层板和设置在每个层板之间的热电阻丝共同构成的,所述工作台另一侧设有研磨机,所述方形箱体一侧设有控制器A,所述控制器A上设有市电接口,所述市电接口与控制器A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A与烘干系统电性相连。

根据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一侧设有控制器B,所述控制器B侧表面设有电容触摸屏,所述控制器B下方设有市电接口,所述市电接口与控制器B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B与色浆调色系统电性相连,所述工作台上表面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上表面嵌装多个受力板,所述多个受力板一侧设有多个红外线接收器,所述多个受力板数量为10-20个,所述多个受力板数量与多个红外线接收器数量相匹配。

所述工作台的横截面为圆形。

所述一组微型旋转电机与水平面夹角为°45。

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制作的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印花主要由筛网印花和数码印花,筛网印花主要包括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圆网印花和平网印花的速度较快,但花色亮度较低,花型分辨率较差,印制的面料发硬,手感较差,而且采用的染料环境污染较大;数码印花虽然解决了花型分辨率和清晰度的问题,但印花速度较慢,一般只有10m2/h,而且,受数码印花机的限制,印花幅宽有限,同时多数只能在涤棉等面料上印制,纯棉类则无法实现印花。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 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的烘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工作台;2、一号龙门架;3、颜料桶;4、丙烯酸乳液桶;5、蓄水桶;6、增稠剂桶;7、矩形箱;8、微型旋转电机;9、转动杆;10、螺旋叶;11、出料口;12、出料阀;13、排料口;14、导管;15、开口;16、二号门型架;17、伸缩气缸;18、安装架;19、镍网;20、出料头;21、机械刷手;22、红外线发射器;23、导料管;24、方形箱体;25、方形开口;26、电子挡门;27、层板;28、热电阻丝;29、研磨机;30、控制器A;31、市电接口;32、控制器B;33、电容触摸屏;34、传送带;35、受力板;36、红外线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描述,如图1-4所示,一种品黄印花色浆制备及其印花工艺装置,包括工作台(1),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调色机构和烘干机构,所述调色机构由设置在工作台(1)上的一号龙门架(2)、设置在一号龙门架(2)横梁上的颜料桶(3)、丙烯酸乳液桶(4)、蓄水桶(5)和增稠剂桶(6)、设置在一号龙门架(2)横梁下方的矩形箱(7)、设置在矩形箱(7)内夹角处的一组微型旋转电机(8)、设置一组微型旋转电机(8)旋转端的一组转动杆(9)、设置在每个转动杆(9)上的螺旋叶(10)、设置在矩形箱(7)下表面的出料口(11)和设置在出料口(11)上的出料阀(12)共同构成的,所述颜料桶(3)、丙烯酸乳液桶(4)、蓄水桶(5)和增稠剂桶(6)上均设有排料口(13),所述每个排料口(13)通过导管(14)与设置在矩形箱(7)上表面的开口(15)固定连接,所述一组微型旋转电机(8)旋转端通过矩形箱(7)内侧表面分别与所对应的转动杆(9)固定链接,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 二号门型架(16),所述二号门型架(16)横梁两端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组伸缩气缸(17),所述一组伸缩气缸(17)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18),所述安装架(18)内侧表面嵌装有镍网(19),所述二号门型架(16)横梁上装有出料头(20),所述二号门型架(16)横梁中心处设有机械刷手(21),所述安装架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22),所述出料头(20)通过导料管(23)与出料阀(12)固定链接;所述烘干系统由设置在工作台(1)一侧的方形箱体(24),设置在方形箱体(24)一侧的方形开口(25)、设置在方形开口(25)处的电子挡门(26)、设置在方形箱体(24)内的两组层板(27)和设置在每个层板(27)之间的热电阻丝(28)共同构成的,所述工作台(1)另一侧设有研磨机(29),所述方形箱体(24)一侧设有控制器A(30),所述控制器A(30)上设有市电接口(31),所述市电接口(31)与控制器A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A(30)与烘干系统电性相连;所述工作台(1)一侧设有控制器B(32),所述控制器B(32)侧表面设有电容触摸屏(33),所述控制器B(32)下方设有市电接口(31),所述市电接口(31)与控制器B(32)电性相连,所述控制器B(32)与色浆调色系统电性相连,所述工作台(1)上表面设有传送带(34),所述传送带(34)上表面嵌装多个受力板(35),所述多个受力板(35)一侧设有多个红外线接收器(36),所述多个受力板(35)数量为10-20个,所述多个受力板(35)数量与多个红外线接收器(36)数量相匹配;所述工作台(1)的横截面为圆形;所述一组微型旋转电机(8)与水平面夹角为45°。

本实施方案的特点为,工作台上设有调色机构和烘干机构,调色机构由设置在工作台上的一号龙门架、设置在一号龙门架横梁上的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和增稠剂桶、设置在一号龙门架横梁下方的矩形箱、设置在矩形箱内夹角处的一组微型旋转电机、设置一组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的一组转动杆、设置在每个转动杆上的螺旋叶、设置在矩形箱下表面的出料口和设置在出料口上的出料阀共同构成的,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和增稠剂桶上均设有排料口,每个排料口通过导管与设置在矩形箱 上表面的开口固定连接,一组微型旋转电机旋转端通过矩形箱内侧表面分别与所对应的转动杆固定链接,工作台上设有二号门型架,二号门型架横梁两端设有伸缩端向下的一组伸缩气缸,一组伸缩气缸伸缩端上固定连接有安装架,安装架内侧表面嵌装有镍网,二号门型架横梁上装有出料头,二号门型架横梁中心处设有机械刷手,安装架一侧设有红外线发射器,出料头通过导料管与出料阀固定链接,装置既克服了筛网印花中花色不鲜艳和花型清晰度不高的问题,同时又克服了数码印花中产量低、幅宽有限的缺陷,印花幅宽得到提高,印花速度较快,一般可达到3000m/h,采用的颜料和基料均为无污染的绿色染料,对环境没有污染,绿色印染,生态排放,调色融合快,烘干效果强。

在本实施方案中,装置上设有控制器,按动电源开关,装置启动,装置上的龙门架的横梁上设有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增稠剂桶,颜料桶用来放染料;丙烯酸乳液桶用来放丙烯酸乳液;蓄水桶用来放装水;增稠剂桶用来放增稠剂,并且颜料桶、丙烯酸乳液桶、蓄水桶和增稠剂桶里的液体会从排料口连接的导管进入横梁下方的矩形箱内,同时矩形箱内的微型旋转电机转动,旋转端上的转动杆上的螺旋叶就会旋转,然后搅拌矩形箱内的混合形成的液体,之后就会形成色浆,搅拌好之后,打开出料阀,色浆就会从出料口通过导料管进入到出料头内,通过出料头把色浆撒到镍网上,然后机械刷手滑动,把色将均匀的刷到镍网上,安装架上红外线发射器就会把信号发送给受力板上的红外线接收器,固定好物品位置后,通过伸缩气缸上下伸缩,镍网接触到物品,然后就会完成印花了,非常的简单实用。并且装置一侧是设有烘干机构的,打开电子挡门,把物品放进烘干机里,烘干机里设有层板,每个层板上放一个物品,然后关上电子挡门,按动烘干机控制器上的电源开关,电阻丝就会慢慢产生热度,然后烘干印花,物品的印花就完成了,而且装置本身对环境没有污染,用起来非常的简单,调色效果也明显提升。

上述技术方案仅体现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选技术方案,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其中某些部分所可能做出的一些变动均体现了本实用 新型的原理,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