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衣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5168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洗衣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洗衣机。



背景技术:

目前,波轮洗衣机主要通过洗涤时波轮的转动排挤水流,使水流通过过水流道板上升至顶部喷流腔体,并从喷流口喷射回内筒内,从而对衣物进行强化清洗。然而,相关技术中的波轮洗衣机的平衡圈下板结构设计不合理,上升的水流进入顶部喷水流道腔体后向两侧的流量过大,造成腔体两端水量过大,中间区域水量较小,水流流量分布不均匀的现象十分严重,且过大的水流量不利于两端喷出水流的正常交汇,导致中间为小流量、无力度的片状水流,交汇处为喷射高度大、力度强的柱状水流,使得对衣物的清洗能力有限,且过高柱状水流容易打击衣物产生水花溅射的现象,不利于保证洗衣机的线路安全和筒内卫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洗衣机,该洗衣机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安全性高、卫生性好、出水均匀且洗净比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包括外筒;内筒,所述内筒设在所述外筒内且与所述外筒间隔开布置,所述内筒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过水流道板,每个所述过水流道板与所述内筒的内侧壁限定出过水流道;波轮盘,所述波轮盘可转动地设在所述内筒的底部且与所述内筒的底部限定出隔水腔,所述隔水腔与所述过水流道导通,所述波轮盘的朝向所述隔水腔的一侧设有排水筋;平衡圈组件,所述平衡圈组件设在所述内筒的上方且与多个所述过水流道板的上端分别限定出多个喷流腔,每个所述喷流腔与所述过水流道导通且每个所述喷流腔内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分水导流筋,每个所述过水流道板上端的内周沿与所述平衡圈组件的下端的内周沿限定出与所述喷流腔导通的喷瀑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利用过水流道板与平衡圈组件限定出与过水流道导通的喷流腔,并且过水流道板上端的内周沿与平衡圈组件的下端的内周沿限定出与喷流腔导通的喷瀑口,从而使得隔水腔内的水流通过过水流道上升至喷流腔并通过喷瀑口喷出冲洗衣物,增加了洗衣机的洗净比,提高了衣物的清洗质量,此外,在过水流道板上设置多个间隔开布置的分水导流筋,通过分水导流筋的分水作用,精确控制喷流腔腔体内各部位的水流流量均匀化,进一步达到均匀冲洗衣物的目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环形喷瀑板与平衡圈组件之间的连接结构,极大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洗衣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个所述分水导流筋沿所述内筒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每个所述分水导流筋沿所述内筒的径向延伸。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分水导流筋的内端的切线和经过该点与圆心的假想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0°<α≤3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分水导流筋的数量为N,30≤N≤5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过水流道板包括:第一流道板,所述第一流道板沿所述内筒的轴向延伸且与所述内筒的内侧壁限定出所述过水流道,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下端位于所述波轮盘的下方且与所述内筒的内侧壁相连;第二流道板,所述第二流道板与所述第一流道板的上端相连且与所述平衡圈组件的下端限定出所述喷流腔,每个所述分水导流筋与所述第二流道板在上下方向间隔开,所述第二流道板设有与所述过水流道和所述喷流腔导通的通水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道板形成为沿所述内筒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道板在所述内筒的径向上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上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且所述通水口设在所述第二流道板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内圈沿的轮廓线形成圆弧形,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外圈沿的轮廓线形成弧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外周沿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平衡圈定位槽,所述平衡圈组件的下端设有与所述平衡圈定位槽适配的弧形卡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相邻两个所述弧形卡筋之间设有隔流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衡圈组件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平衡圈定位孔,所述平衡圈组件通过多个连接件与所述外筒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衡圈组件包括:平衡圈上板;平衡圈下板,所述平衡圈下板的上端与所述平衡圈上板相连,所述平衡圈下板的下端与每个所述过水流道板的上端卡接相连以限定出所述喷流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衡圈下板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形成环形;多个导水板,每个所述导水板的外周沿与所述第二流道板卡接相连;压水斜板,所述压水斜板的一端与所述导水板的内周沿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内周沿的上方,所述压水斜板沿所述内筒的径向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延伸且所述压水斜板的自由端与所述第二流道板的内周沿限定出所述喷瀑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导水板的内轮廓线形成半径为R的弧形,且R满足:10mm≤R≤20mm。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瀑口的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β,50°≤β≤8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喷瀑口的开口尺寸为H,1.5mm≤H≤3mm。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俯视图;

图3是沿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是图3中B部的放大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未装配内筒和外筒时洗衣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又一剖视图;

图7是图6中C部的放大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平衡圈组件和过水流道板的组装图;

图9是图8中D部的放大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平衡圈下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过水流道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平衡圈下板的俯视图;

图1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的平衡圈组件的俯视图;

图14是沿图13中的E-E线的剖视图;

图15是图14中F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100:洗衣机;

10:外筒;

20:内筒;

30:波轮盘;

31:隔水腔;33:排水筋;

40:平衡圈组件;

41:平衡圈下板;42:平衡圈上板;

411:卡槽;412:弧形卡筋;413:平衡圈定位孔;414:分水导流筋;

415:隔流筋;416:本体;417:导水板;418:压水斜板;

50:过水流道板;

51:过水流道;52:喷瀑口;53:喷流腔;

55:第一流道板;

551:固定孔;

56:第二流道板;

561:通水口;562:翼端定位柱;563:平衡圈定位槽;564:内圈沿;

565:外圈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1至图15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100。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包括外筒10、内筒20、波轮盘30和平衡圈组件40。具体而言,内筒20设在外筒10内且与外筒10间隔开布置,内筒20的内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过水流道板50,每个过水流道板50与内筒20的内侧壁限定出过水流道51,波轮盘30可转动地设在内筒20的底部且与内筒20的底部限定出隔水腔31,隔水腔31与过水流道51导通,波轮盘30的朝向隔水腔31的一侧设有排水筋33,平衡圈组件40设在内筒20的上方且与多个过水流道板50的上端分别限定出多个喷流腔53,每个喷流腔53与过水流道51导通且每个喷流腔53内设有多个间隔开布置分水导流筋414,每个过水流道板50上端的内周沿与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的内周沿限定出与喷流腔53导通的喷瀑口52。

换言之,该洗衣机100主要由外筒10、内筒20、波轮盘30和平衡圈组件40组成,外筒10内限定出容纳腔,容纳腔内设有内筒20,内筒20沿外筒10的轴向(如图3所示上下方向)延伸,且内筒20与外筒10之间设有间隙,内筒20可旋转的设置在外筒10内部,内筒20的底部设有波轮盘30,波轮盘30大致形成为圆形结构,且波轮盘30可绕其中心轴旋转,波轮盘30与内筒20的底部之间限定有隔水腔31。

其中,内筒20的内侧壁设有过水流道板50,过水流道板50沿内筒20的轴向延伸,且过水流道板50与内筒20的内侧壁之间限定出过水流道51,多个过水流道板50沿内筒2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例如,如图5所示,四个过水流道板50沿内筒20的周向均匀地间隔开布置,过水流道51的底部与隔水腔31连通,同时,波轮盘30的下端(即朝向隔水腔31的一侧)设有多个排水筋33,从而利用波轮盘30旋转带动排水筋33旋转,进而将内筒20的隔水腔31内的水流排挤至过水流道51中。

进一步地,平衡圈组件40的截面大致形成为环形,平衡圈组件40设在内筒20的上方且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与多个过水流道板50的上端限定出多个喷流腔53,多个喷流腔53分别与对应的过水流道板50和内筒20的内侧壁限定的过水流道51导通,每个过水流道板50上端的内周沿与平衡圈组件40下端的内周沿限定出喷瀑口52,喷瀑口52的一端与内筒20连通,另一端与过水流道51连通,另外,每个喷流腔53内设有多个沿平衡圈组件4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分水导流筋414,从而利用分水导流筋414的分水作用,精确地控制整个喷流腔53内各部位水流流量均匀化,避免了过水流道板50顶部两端水流流量过大、中间区域水流较小的不均衡喷射现象,达到均匀冲洗衣物的目的。

洗衣机100在工作时,波轮盘30驱动内筒20中的水流旋转,揉搓内筒20中的衣物,波轮盘30的排水筋33排挤隔水腔31内的水流,使水流从隔水腔31进入过水流道51,通过过水流道51上升至顶部后,在喷流腔53和喷瀑口52限制下向喷流腔53的两侧移动,在分水导流筋414的分水作用下,水流在向两侧移动过程中逐步剥离、消弱,使得喷流腔53内各区域水流流量更加均匀,进而各区域水流从喷瀑口52喷出,从上而下均匀冲洗衣物,同时,过水流道51内的水流被排出以使隔水腔31形成负压腔,内筒20中的水流补充到隔水腔31中,从而使得外筒10中的水流形成循坏水路。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100,利用过水流道板50与平衡圈组件40限定出与过水流道51导通的喷流腔53,并且过水流道板50上端的内周沿与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的内周沿限定出与喷流腔53导通的喷瀑口52,从而使得隔水腔31内的水流通过过水流道51上升至喷流腔53并通过喷瀑口52喷出冲洗衣物,增加了洗衣机100的洗净比,提高了衣物的清洗质量,此外,在过水流道板50上设置多个间隔开布置的分水导流筋414,通过分水导流筋414的分水作用,精确控制喷流腔53腔体内各部位的水流流量均匀化,进一步达到均匀冲洗衣物的目的,相比于相关技术中的环形喷瀑板与平衡圈组件40之间的连接结构,极大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多个分水导流筋414沿内筒2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每个分水导流筋414沿内筒20的径向延伸。

参照图12,多个分水导流筋414设在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且沿内筒2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每个分水导流筋414沿内筒20的径向延伸,并且分水导流筋414的长度沿喷流腔53的周向从中部向两端逐步减小,从而使得进入喷流腔53的水流向喷流腔53两侧移动时,在分水导流筋414作用下逐渐过渡、剥离,进而使得喷流腔53内各区域水流流量更加均匀。

其中,每个分水导流筋414的内端的切线和经过该点与圆心的假想连线之间的夹角为α,0°<α≤30°。

具体地,如图12所示,每个分水导流筋414内端的切线与圆心假象连线的夹角α为0°-30°,例如,夹角α可以是10°,也可以是15°或3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调整分水导流筋414内端的切线与圆心假象连线的夹角,以保证喷流腔53内水流流量的均匀性以及水路通畅。

可选地,分水导流筋414的数量为N,30≤N≤50。

参照图12,分水导流筋414的数量为30-50,具体地,可以是30,也可以是40或50,例如,在本实施例中,平衡圈组件40与过水流道板50间限定出4个喷流腔53,每个喷流腔53内的分水导流筋414的数量为10,且沿喷流腔53两端对称布置,从而保证喷流腔53内的水流流量的均匀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过水流道板50包括第一流道板55和第二流道板56,第一流道板55沿内筒20的轴向延伸且与内筒20的内侧壁限定出过水流道51,第一流道板55的下端位于波轮盘30的下方且与内筒20的内侧壁相连,第二流道板56与第一流道板55的上端相连且与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限定出喷流腔53,每个分水导流筋414与第二流道板56在上下方向间隔开,第二流道板56具有与过水流道51和喷流腔53导通的通水口561。

具体地,如图3和图11所示,过水流道板50主要由第一流道板55和第二流道板56组成,第一流道板55沿内筒20的轴向方向(如图11所示上下方向)延伸,且与相应位置的内筒20的内侧壁限定出过水流道51,第一流道板55的下端边缘位于波轮盘30的边缘的下方,第一流道板55与内筒20的内侧壁相连,从而使过水流道51的结构稳定。

进一步地,第二流道板56设在第一流道板55的上方,第二流道板56与第一流道板55的上端相连,从而利用第二流道板56与平衡圈组件40下端之间限定出喷流腔53,每个喷流腔53分别与对应的过水流道板50和内筒20的内侧壁限定的过水流道51导通,并且,每个分水导流筋414与第二流道板56在上下方向间隔开,从而在保证喷流腔53内水路通畅的同时,使得喷流腔53内各部位的水流流量均匀,同时,第二流道板56的中部设有通水口561,从而利用通水口561将相应位置的过水流道51和喷流腔53导通,进而使得水流通过过水流道51进入通水口561,进而进入喷流腔53,从与喷流腔53导通的喷瀑口52喷出,对内筒20中的衣物进行冲洗,提高洗衣机100的洗净比。

有利地,第二流道板56形成为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板。

参照图11,每个第二流道板56大致形成弧形板,且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从而使得第二流道板56与平衡圈组件40限定的喷流腔53形成为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的弧形腔体,进而使得通过过水流道51进入喷流腔53的水流能够沿弧形腔体流动,从而保证从喷瀑口52喷射的水流均匀,形成扇面水流,进而对衣物的喷射覆盖面积。

可选地,第二流道板56的两端分别设有翼端定位柱562,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设有与翼端定位柱562适配的卡槽411。

具体地,如图7、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流道板56大致形成为弧形板且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弧形第二流道板56的两翼端设有翼端定位柱562,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与第二流道板56的形状、尺寸相对应,并且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相应位置设有与翼端定位柱562适配的卡槽411,从而利用卡槽411与翼端定位柱562的配合作用,使得多个喷流腔53处于同一平面,同时,在外围周向的内筒20的内侧壁的紧箍作用下,使得喷流腔53不易产生径向移动,进而使得底部水流受波轮盘30的排挤,经由过水流道51到达喷流腔53,能够保持均匀、完整的片状瀑布水流从喷瀑口52喷射返回内筒20,对衣物进行均衡冲刷洗涤。

有利地,第二流道板56的外周沿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平衡圈定位槽563,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设有与平衡圈定位槽563适配的弧形卡筋412。

参照图4、图10和图11,第二流道板56沿内筒20的周向延伸,第二流道板56的上端设有平衡圈定位槽563,且平衡圈定位槽563沿第二流道板56周向长度方向延伸,平衡圈组件40的下端设有弧形卡筋412,并且弧形卡筋412的形状、尺寸与第二流道板56上的平衡圈定位槽563的形状、尺寸相对应,从而利用平衡圈组件40的弧形卡筋412与第二流道板56的平衡圈定位槽563配合作用,形成喷流腔53,从而使得多个喷流腔53在竖直方向上不发生移动,保证喷流腔53的均一性,同时,也极大的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产品生产成本。

优选地,相邻两个弧形卡筋412之间设有隔流筋415。

具体地,如图12所示,相邻两个弧形卡筋412之间设有隔流筋415,从而利用隔流筋415的引导和限制作用,避免相邻喷流腔53内的水流发生对冲,进而既可以保证整圈水流呈完整扇面喷出,对衣物进行冲刷洗涤,提高洗衣机100的洗净比,又可以保证洗衣机100的卫生以及线路安全。

其中,第二流道板56在内筒20的径向上的宽度、沿其长度方向上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且通水口561设在第二流道板56的中部。

具体地,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流道板56的宽度沿第二流道板56的周向长度方向由中部向两端逐渐减小,并且通水口561设在第二流道板56的中部,平衡圈组件40下端的宽度沿平衡圈组件40下端的周向长度方向由中部想两端逐渐减小,从而使得平衡圈组件40下端与第二流道板56相适配,形成由中部向两端腔体体积逐渐减小的喷流腔53,从而降低通过通水口561进入喷流腔53的水流的阻力,使得水流更加顺畅。

进一步地,第二流道板56的内圈沿564的轮廓线形成圆弧形,第二流道板56的外圈沿565的轮廓线形成弧形。

参照图4和图11,第二流道板56的内圈沿564轮廓线形成为圆弧形,第二流道板56的外圈沿565轮扣线形成为弧形,同时,平衡圈组件40下端的内圈沿轮廓线和外圈沿轮廓线与第二流道板56的内轮廓线和外轮廓线相对应,从而利用第二流道板56的外圈沿565与平衡圈组件40的外圈沿配合,保证过水流道51的腔体的密闭性,利用第二流道板56的内圈沿564与平衡圈组件40的内圈沿配合,形成沿内筒20周向延伸的喷瀑口52,进而使得水流呈扇面喷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内筒20的内侧壁设有四个沿其周向均匀间隔开的过水流道板50。

具体地,如图5所示,内筒20的内侧壁设有四个过水流道板50,且四个过水流道板50沿内筒20的周向均匀间隔开布置,从而使得四个喷流腔53组合后大致形成为沿内筒20周向延伸的环形腔体,进而保证完整、均匀的片状瀑布水流从喷瀑口52喷射到内筒20内,对衣物进行均衡冲刷洗涤。

其中,过水流道板50的朝向内筒20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孔551。

如图5所示,过水流道板50上朝向内筒20内侧壁的一侧设有多个固定孔551,例如,在本实施例中,过水流道板50朝向内筒20内侧壁一侧设有两个固定孔551,从而利用固定孔551将内筒20与过水流道板50固定连接,进而保证过水流道51的结构稳定,避免过水流道板50在竖直方向上移动。

其中,平衡圈组件40的外侧壁设有多个沿其周向间隔开布置的平衡圈定位孔413,平衡圈组件40通过多个连接件与外筒10连接。

参照图3和图5,多个平衡圈定位孔413设在平衡圈组件40的外侧壁上且沿平衡圈组件40的周向间隔开布置,平衡圈组件40的上端通过多个连接件与外筒10连接,从而利用平衡定位孔与内筒20的定位作用保证过水流道板50在竖直方向上无法上下移动,进而维持了喷流腔53在竖直方向上位置的唯一性,另外平衡圈定位孔413与内筒20底定位孔和内筒20的配合也使得整个内筒20部装空间位置唯一。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平衡圈组件40包括平衡圈上板42和平衡圈下板41,平衡圈下板41的上端与平衡圈上板42相连,平衡圈下板41的下端与每个过水流道板50的上端卡接相连以限定出喷流腔53。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平衡圈组件40主要由平衡圈上板42和平衡圈下板41组成,平衡圈上板42设在平衡圈下板41的上端,平衡圈下板41的下端与每个过水流道板50的上端卡接相连,从而使得平衡圈下板41与过水流道板50上端之间限定出喷流腔53,进而在保证二者连接可靠性的同时,简化结构,降低了工艺复杂度和产品生产成本。

其中,平衡圈下板41包括本体416、多个导水板417和压水斜板418,本体416形成环形,每个导水板417的外周沿与第二流道板56卡接相连,压水斜板418的一端与导水板417的内周沿相连且位于第二流道板56的内周沿的上方,压水斜板418沿内筒20的径向由外至内向下倾斜延伸且压水斜板418的自由端与第二流道板56的内周沿限定出喷瀑口52。

参照图3和图4,平衡圈下板41主要由本体416、多个导水板417和压水斜板418组成,本体416大致形成为圆环形结构,每个导水板417的外周沿(如图4所示,靠近内筒20边沿的一端)卡接在第二流道板56的顶部,每个导水板417的内周沿(如图4所示,远离内筒20边沿的一端)连接压水斜板418的一端,压水斜板418靠近内筒20中心轴的一侧向下倾斜。

也就是说,压水斜板418在内筒20径向方向上,从内筒20的外侧边沿到内筒20的中心轴线,压水斜板418的水平高度逐渐降低,压水斜板418的自由端(如图4所示的内端)与第二流道板56的内周沿之间限定出喷瀑口52。

由此,利用压水斜板418的倾斜布置方式控制喷流腔53内水流的喷射角度以及喷射方向,并且限制喷瀑口52的高度,从而间接控制水流流量,进而使得水流从喷瀑口52喷射时,水流向下冲洗衣物,既可以防止水流溅出,又可以保证水流的喷射强度。

可选地,导水板417的内轮廓线形成半径为R的弧形,且R满足:10mm≤R≤20mm。

具体地,如图4所示,导水板417朝向喷流腔53的一侧表面形成为弧形曲面,也就是说,导水板417的下侧面形成为弧形曲面,且在内筒20径向方向上,从内筒20的外侧边沿到内筒20的中心轴线,导水板417的下侧面形成水平高度逐渐升高的曲面,从而利用导水板417的曲面引导水流,降低通过通水孔进入喷流腔53的水流的阻力,使得水流更加顺畅,进而顺势流向喷瀑口52的方向,既可以减轻水流对导流板的损伤,又可以增加水流从喷瀑口52喷出的强度。

其中,弧形曲面的半径可以是10mm,也可以是15mm或20mm,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的设计需求做出适应性调整。

可选地,喷瀑口52的轴线与内筒20的轴向的夹角为β,50°≤β≤80°。

参照图4,喷瀑口52的轴线与内筒20的横截面所在的水平面的夹角可以是50°、60°或者80°,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设计需求选择喷瀑口52的设置角度,以保证合理的喷射角度,进而保证衣物清理效果。

可选地,喷瀑口52的开口尺寸为H,1.5mm≤H≤3mm。也就是说,喷瀑口52的开口尺寸可以是1.5mm,也可以是2mm或3mm,从而通过调整喷瀑口52的开口尺寸保证喷瀑口52喷射水流的喷射强度。

由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100,通过对喷瀑口52的倾斜角度、结构尺寸等进行优化设计,可以精确地控制喷流腔53腔体内各部位的水流流量和喷流强度,进一步达到均匀冲洗衣物的目的,实现洗涤效果的可控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洗衣机100的其他构成以及操作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可知的,在此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