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2907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穿线装置,尤其是一种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为了解决采用穿线器通过手工方式进行穿线中所带来的穿线效果不理想,费时费力的问题,市面上就出现了一种自动穿线装置,该种自动穿线装置在穿线过程中,将穿线器下拉到机针的位置,然后转动开口销将开口销卡入到凹槽内,接着采用穿线器进行穿线,穿线完毕后,将开口销转出凹槽,在穿线杆复位簧的作用下,穿线器上升复位,完成穿线操作,操作简单,能够快速进行穿线操作,但是这类自动穿线装置结构过于复杂,特别是实现整体运转的导向板,导向板内开有与开口销配合使用的凹槽,但是该导向板制作难度比较大,而且槽宽不一致,作用于内的开口销容易卡死在凹槽内,如此一来该自动穿线装置就无法继续实现其功能,事故频发率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使用方便的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能够快速进行穿线操作,操作简单,省时省力,能够提高缝纫机的工作效率,满足缝纫机的使用需求,而且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方便快捷。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包括摆针架、针杆、机针、穿线器、穿线杆、穿线拉杆复位簧,摆针架上设有利用穿线杆转动连接于摆针架上穿线拉杆,穿线拉杆内侧壁固定有供穿线杆插于内的上插杆部和下插杆部,上插杆部内为中空设置,上插杆部的外壁上开有与上插杆部内互通且呈弧形设置的槽口;穿线杆上插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开口销和第二开口销,其中第一开口销滑动连接于槽口内,穿线器插于穿线杆底端并与第二开口销呈卡接配合。这样,固定在穿线拉杆上的上插杆部和下插杆部不仅便于拉线杆活动连接于内,而且上插杆部内开设槽口使得第一开口销从原来的垂直运动转变成现在的跟随弧形轨迹滑动,同时槽口弧形的设置使得槽口的内径均为一致,使得第一开口销滑动于内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整个自动穿线装置运行流畅,而且槽口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造价成本低,使用效果好。第二开口销的设置不仅起到定位作用,而且起到增加穿线器安装紧固性的作用。

进一步完善,穿线杆上套有置于穿线器内且穿过下插杆部的穿线器复位弹簧。这样,利用穿线器复位弹簧具有自复位性的特点使得穿线器在受外顶力上移后可实现自动复位,无需人工调整,方便快捷。

进一步完善,针杆上插有针棒抱。这样,针棒抱的设置使其自身在转动过程中可带动针杆做上下运动,实现针杆的作用,方便快捷。

进一步完善,针杆上插有穿线器限位板。这样,用于限制穿线器的使用位置。

进一步完善,针杆活动连接于摆针架内,机针插于针杆底端。这样,针杆活动连接的设置使得针杆可实现水平旋转以及上下运动,便于机针走针。

进一步完善,针杆底端安装有针夹头,针夹头上旋有将机针紧固安装于针杆上的夹螺钉。这样,针夹头配合上夹螺钉使得机针牢固安装于针杆底端,使得机针在使用过程中使用稳定性好。

进一步完善,穿线杆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钩线拉杆复位簧的外耳部。这样,便于钩线拉杆复位簧的设置。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使用效果好,通过在穿线拉杆上设置上插杆部,并在上插杆部内开设槽口使得第一开口销从原来的垂直运动转变成现在的跟随弧形轨迹滑动,槽口弧形的设置使得槽口的内径均为一致,使得第一开口销滑动于内时不会出现卡死现象,整个自动穿线装置运行流畅,而且槽口的结构简单,便于实现,造价成本低,使用效果好,值得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穿线复位状态的左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穿线复位状态的右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穿线准备状态的左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穿线准备状态的右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穿线进入状态的左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穿线进入状态的右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线穿至机针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摆针架1,针杆2,机针3,穿线器4,穿线杆5,穿线拉杆复位簧6,穿线拉杆7,上插杆部8,槽口8-1,下插杆部9,第一开口销10,第二开口销11,穿线器复位弹簧12,针棒抱13,针夹头14,夹螺钉15,外耳部16,穿线器限位板1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参照附图1:这种塑料拉杆型自动穿线装置,包括摆针架1、针杆2、机针3、穿线器4、穿线杆5、穿线拉杆复位簧6,摆针架1上设有利用穿线杆5转动连接于摆针架1上穿线拉杆7,穿线拉杆7内侧壁固定有供穿线杆5活动连接于内的上插杆部8和下插杆部9,上插杆部8内为中空设置,上插杆部8的外壁上开有与上插杆部8内互通且呈弧形设置的槽口 8-1;穿线杆5上插置有上下分布的第一开口销10和第二开口销11,其中第一开口销10滑动连接于槽口8-1内,穿线器4插于穿线杆5底端并与第二开口销11呈卡接配合。穿线杆 5上套有置于穿线器4内且穿过下插杆部9的穿线器复位弹簧12。针杆2上插有针棒抱13。针杆2上插有穿线器限位板17。针杆2活动连接于摆针架1内,机针3插于针杆2底端。针杆2底端安装有针夹头14,针夹头14上旋有将机针3紧固安装于针杆2上的夹螺钉15。穿线杆5外侧壁上固定有用于钩线拉杆复位簧6的外耳部16。

在使用时,针杆2固定在摆针架1上,针夹头14、针夹螺钉15和机针3固定在针杆2 上;穿线器限位板17和针棒抱13穿进针杆2;穿线杆5活动连接在摆针架1上,第一开口销10和第二开口销11固定在穿线杆5,穿线拉杆7、穿线器复位弹簧12和穿线器4穿进穿线杆5;穿线拉杆复位弹簧12钩到穿线拉杆7的外耳部16上;第一开口销10在上插杆部8的槽口8-1内滑动和旋转,穿线器复位弹簧12和12穿线拉杆复位弹簧6起复位的作用,穿线器限位板17有第二开口销11在上下方向定位作用(穿线杆5轴向定位)。

实施例2:

穿线复位状态:由图2、3所示

图3:第一开口销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底下时,穿线器4处于穿线复位位置;

图2:第一开口销10和穿线器限位板17不发生关系。

实施例3:

穿线准备状态:由图4和5所示

图5:第一开口销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底下时,穿线器4处于穿线准备位置;

图4:第一开口销10由穿线器限位板17定位(18穿线器轴向定位)。

实施例4

穿线进入状态:由图6和7所示

图7:第一开口销10的位置置于槽口8-1最顶上时,穿线器4处于穿线进入位置;

图6:第一开口销10由穿线器限位板17定位(穿线器4轴向定位),且第一开口销10 在槽口8-1内滑动和旋转,完成从槽口8-1最底下到最顶上的动作。

穿线步骤:

图2:请关闭电源开关,将机针3上升到最高位置

图4:穿线拉杆7下拉(A)

图6:穿线拉杆7继续下拉,穿线器4按箭头方向完成穿线动作(B)

图6:将线按箭头方向从上到下穿线,将穿线器4上的穿线钩钩住线(C)

图2:穿线拉杆7松开,穿线器4复位回到最开始的复位位置

图8:顺利完成穿线,线已经穿过机针3针眼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通过参考优选的实施例进行了图示和描述,但是,本专业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在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内,可作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各样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