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属于纺织加工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纬编针织是以一根或若干根纱线同时沿着织物的横向,循序地由织针形成线圈,并在纵向相互串套成为纬编针织物;纬编可分为单面和双面两类。纬编针织物的形成工艺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供纱阶段,即纱线以一定的张力输送到纬编针织机的成圈编织区域;其次是编织阶段,即纱线在编织区域按照各种不同的成圈方法形成纬编针织物;第三是卷取阶段,即把纬编针织物从成圈区域引出,给以一定的引拉张力,卷绕成为一定的卷装形式。纬编织机一般是圆环形排针或直行排针,分别称为圆机(也称针织机)或横机,成圈核心部件为钩针或舌针,所用纱线原料为筒子纱。筒子纱是将管纱经过络筒工艺成形的筒纱;现代络筒工序要求高速、自动化,自动化络筒速度高达1200米/分钟,导致络筒时纱线磨损程度严重升级,实践显示管纱经自动络筒之后,纱线毛羽总量呈现3-6倍的增加,其中4毫米及4毫米以上毛羽增加幅度更大;筒纱毛羽过多、过长,不仅在针织过程中毛羽纠结一起形成纱疵,造成织物外观品质下降,而且长毛羽易缠绕织针,造成织针断裂而破坏,大幅降低纬编针织效率。
针对上述纱线毛羽带来的纬编针织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案有:改善纬编针织用纱毛羽性能、改进纬编工艺和技术。其中改善纬编针织用纱毛羽性能主要是解决络筒工序纱线毛羽增加过多的问题。虽然可以通过烧毛的方式解决筒纱毛羽问题,但是烧毛会带来原料损失和浪费,在原料成本不断上升的现状下,工厂一般不轻易使用。虽然减磨、上蜡等工艺优化能一定程度降低络筒毛羽增加,但目前使用较多的方法是采用减少络筒纱线毛羽装置;虽然相关专利文献有很多,但采用的基本原理相同,即在纱线在络筒机上仅采用对前进中的纱线进行解捻-加捻方式,使纱线表面毛羽卷绕在纱线表面,达到减少毛羽的目的。代表性的专利文献有:欧洲专利号为EP 0 866 014 A2,公开日1998年09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Auto 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身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美国专利号为US 6 374 588 B1,公开日2002年04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Hairiness controlling device and winder,该申请公案采用络筒工艺流程中回转假捻盘的机械作用,使游离纤维沿纱线的捻向贴伏到纱体主干上来,以减少纱线毛羽;欧洲专利号为EP 1 146 002 A2,公开日2001年10月17日,发明创造名称为Automatic winder and hairiness suppressing device,该申请公案利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旋转气流的力学作用,使毛羽重新包覆到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但从原理上分析,单凭气流的包缠作用,其包覆效果不好;欧洲专利号EP 1 013 803 A2,公开日2000年06月28日,发明创造名称为Hairiness suppressing device for automatic winder,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当旋转的纱线经过控制板(regulating plate)时,使纤维包缠在纱身上,以减少毛羽;中国专利号为ZL 99127507.1,公开日2000年07月0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自动络筒机的毛羽倒伏装置,该申请公案同样使用空气涡流管,通过气流使纱线旋转,不过该专利通过在装置两端加装控制器,以保证纱线沿自身轴线回转产生假捻效应,提高减少纱线毛羽的效率。除此之外,中国专利号为ZL 200710052991.8,公开日2008年01月23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减少成纱毛羽的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一种采用假捻熨烫的方式,对络筒及针织过程的纱线进行在线贴附和包缠纱线毛羽,极少部分毛羽卷入纱体,实现络筒或针织过程中抑制纱线毛羽增长的目。上述减少纱线表面毛羽的方法和装置,共同点在于将纱线毛羽通过气流或机械形式倒伏、重新包缠在纱干上,大量实践表明这种倒伏、重新包缠的毛羽存在三大特点:该毛羽倒伏、重新包缠的方向与纱线运动方向相反,致使筒纱在纬编工序退绕针织成圈时,倒伏、重新包缠的毛羽与纱线方向相同,极易被重新刮出而反弹出来;整个毛羽倒伏、重新包缠过程中,都没有积极有效地握持作用,毛羽倒伏、重新包缠结构松散,纱线表层致密化程度没有改善,但降低的毛羽经受摩擦易于再次反弹;同时毛羽缠绕到纱体时,因纤维聚集,降低毛羽后的纱线粗节、棉结等纱疵大幅增加。针对该问题,中国专利号为ZL 201410204503.0,公开日2014年05月15日,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积极握持旋转式改善纱线表层结构的方法,该申请公案提供一种采用负压吸附握持纱线表层毛羽,同时将握持毛羽旋转地紧密缠绕在纱线主干上;实践证明该方法有效解降低纱线表层毛羽,但仍没有解决毛羽包缠方向与纱线运动方向相反、毛羽包缠产生纤维聚集而导致纱线粗节、棉结等纱疵大幅增加等技术难题。
目前改进纬编针织工艺和技术主要是有二种方式:第一种是将上述络筒工序的降毛羽技术及装备简单引入到纬编针织工序,但是仍存在致命技术难题:上述络筒工序所用的降毛羽技术仅仅是一定程度上降低毛羽,达不到彻底消除毛羽的目的,所制成的针织物经过多次水洗、煮漂之后,织物内纱线毛羽又会大幅反弹;其次这种技术引入与嫁接仍旧存在如前所述的毛羽缠绕方向、致密度、集聚产生纱疵等致命的顽固问题;由此可见,简单引入络筒工序的降毛羽技术尚无法实现多毛羽筒纱原料的超光洁纬编针织。第二种方式是通过上蜡减小摩擦、给湿消除静电、通蒸汽定型纱线等措施,优化纬编针织工艺。显然第二种方式仅仅从减摩、热定型、消除静电等优化纬编针织工艺,没有针对性地解决纱线表面毛羽造成的纬编针织问题,无法实现多毛羽纱线原料的超光洁纬编针织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技术需求,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其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包括在纬编针织机每一根纱线针织机构上,从放置在纱架上的筒纱卷装退绕下来的纱线,依次经引纱管、给纱机构的张力器、过渡管、储纱器进入编织机构的导纱器,通过导纱器将纱线引入到编织机构的编织区,在编织区成圈机件作用下,编织成针织织物,针织织物通过牵拉卷取机构从编织区引出,卷绕到卷布辊上,本发明采用在纬编针织机的给纱机构的过渡管和储纱器之间设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由浆液槽、护盖、第一沾浆槽轮、第二沾浆槽轮、连通管、基板、第一烘干槽轮、第二烘干槽轮组成,浆液槽的槽口朝上,浆液槽内对称设有第一沾浆槽轮、第二沾浆槽轮,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的轮槽槽底上部轮廓线高于浆液槽的槽口,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的轮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的轮槽垂直于浆液槽的槽口平面,浆液槽的槽口上方设置护盖,护盖朝向过渡管出纱口的的一端与浆液槽槽口前端铰接,护盖在铰接处开有导纱孔,导纱孔低于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轮槽槽底轮廓线的上水平切面1-5毫米,浆液槽的下方设置连通管,浆液槽前端朝向过渡管,浆液槽后端固定设置基板,基板上表面固定对称设有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分别由加热座和自重压盘构成,加热座的一端为绝热端,绝热端与基板固定连接,加热座的另一端为加热端,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的加热端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加热端面中心设有圆杆,自重压盘活动套装在圆杆上,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与加热端面吻合,该吻合面与第二沾浆槽轮轮槽垂直,且与第二沾浆槽轮轮槽槽底轮廓线的上水平切线同平面,在基板上设置导纱钩,导纱钩位于第二烘干装置和储纱器之间,导纱钩的导纱孔与第一烘干装置和第二烘干装置加热端面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
针织时,浆液槽通过连通管注满浆液,加热座外接电源,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的加热端端面温度升至120-180℃,从放置在纱架上的筒纱卷装退绕下来的单纱,依次经引纱管、给纱机构的张力器、过渡管,单纱呈张紧状态以1-6米/分钟继续前进,经入护盖的导纱孔进入盛满浆液的浆液槽,依次经第一沾浆槽轮的轮槽、第二沾浆槽轮的轮槽,附着在转动轮槽槽壁上的浆液部分粘附在运行的单纱表面,同时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轮槽槽壁渐进式集拢抚贴纬纱毛羽至单纱主体,运行出第二沾浆槽轮的单纱进入第一烘干装置的加热端面和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之间,加热面协同自重压盘预烘和匀整单纱表面,运行出第一烘干装置的单纱进入到第二烘干装置加热端面和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之间,加热面协同自重压盘充分烘干定型单纱表面结构,烘干定型后的上浆单纱经导纱钩输出,进入编织机构的导纱器,通过导纱器将纱线引入到编织机构的编织区,在编织区成圈机件作用下,编织成光洁的针织织物。
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其优点在于:本发明采用在纬编针织机的每一根纱线对应的给纱机构的过渡管和储纱器之间设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从筒纱卷装退绕下来的单纱,依次经引纱管、张力器、过渡管、护盖的导纱孔进入盛满浆液的浆液槽,依次经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的轮槽,附着在转动轮槽槽壁上的浆液部分粘附在运行的单纱表面,同时第一沾浆槽轮和第二沾浆槽轮轮槽槽壁渐进式集拢抚贴纬纱毛羽至单纱主体,大幅提高纬纱表面光洁度;运行出第二沾浆槽轮的单纱进入第一烘干装置的加热端面和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之间,加热面协同自重压盘预烘和匀整单纱表面,抑制纬纱条干恶化,最终提高针织布面光洁和均匀度;本发明实质上是在纬编针织过程中在线对单纱表层上浆,仅需第一烘干装置、第二烘干装置就能快速烘干,最大限度降低上浆浆液用量、烘干时间,表面微量的浆料粘附毛羽,避免纱线完全上浆带来的纱线刚度增加,维持了针织纱线的柔软度,同时微量的浆料将纱线毛羽粘附固定在单纱主体上,提高了纱线纤维强力利用率,增加纱线强度,有效解决了纱线强度较低引起的针织断头率高、多毛羽短纤纱针织效率低的问题。本发明方法操作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见附图。
一种在线单纱表面上浆的针织方法,本发明采用在纬编针织机的每一根纱线对应的给纱机构的过渡管4和储纱器12之间设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单纱表面上浆装置由浆液槽5、护盖6、第一沾浆槽轮7、第二沾浆槽轮8、连通管、基板13、第一烘干槽轮9、第二烘干槽轮10组成,浆液槽5的槽口朝上,浆液槽5内对称设有第一沾浆槽轮7、第二沾浆槽轮8,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槽底上部轮廓线高于浆液槽5的槽口,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轴在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垂直于浆液槽5的槽口平面,第一沾浆槽轮7与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槽底为半圆弧形,对经过轮槽内的纱线表面毛羽进行立体集拢附贴作用,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垂直于浆液槽5的槽口平面,浆液槽5的槽口上方设置护盖6,护盖6朝向过渡管4出纱口的的一端与浆液槽5槽口前端铰接,护盖6在铰接处开有导纱孔,导纱孔低于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槽底轮廓线的上水平切面1-5毫米,使得从导纱孔引入纱线始终与于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槽底保持紧密贴合运行,浆液槽5的下方设置连通管,浆液槽5经连通管与装满相同水平高度浆液的主浆槽连通,主浆槽浆液水平面高度通过浆液高度监控器控制自吸泵抽吸浆液,注满后溢出的浆液再次回流到自吸泵抽吸浆液中,最终控制浆液槽5内始终住满浆液;浆液槽5前端朝向过渡管4,浆液槽5后端固定设置基板13,基板13上表面固定对称设有第一烘干装置9、第二烘干装置10,第一烘干装置9、第二烘干装置10分别由加热座和自重压盘构成,加热座的一端为绝热端,绝热端与基板13固定连接,加热座的另一端为加热端,加热端可采用中国专利公开号CN201245734Y,公开日2009.05.27,发明创造名称为一种熨烫纺纱装置,或采用其它形式的加热装置,如电阻丝等其它加热结构,采用电加热结构时,定向加热端通过引线外接低压安全电源,使得第一烘干装置9、第二烘干装置10的加热端端面温度升至120-180℃,第一烘干装置9和第二烘干装置10的加热端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加热端面中心设有圆杆,自重压盘活动套装在圆杆上,自重盘与加热端端面之间所经过的纱线支数越高、自重压盘重量越轻,纱线支数越低、自重压盘重量越重;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与加热端面吻合,该吻合面与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垂直,且与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槽底轮廓线的上水平切线同平面,在基板13上设置导纱钩11,导纱钩11位于第二烘干装置10和储纱器12之间,导纱钩11的导纱孔与第一烘干装置9和第二烘干装置10加热端面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使得经导纱钩11导出前的纱线始终保持在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内、第一烘干装置9和第二烘干装置10的自重盘与加热端端面之间运行,单纱表面上浆装置通过基板13固定安装在张力器3、过渡管4和储纱器9所在的基架14上,单纱表面上浆装置在纬编针织横机或纬编针织圆机的基架14上都可安装;
具体工作时,见图1。
纱线针织时,浆液槽5通过连通管注满浆液,浆液根据纬纱品种不同而定,当纬纱为涤纶短纤纱、涤棉混纺纱、棉腈纶混纺、锦纶短纤纱等含有合成纤维的纱线时,浆液选择改性淀粉与PVA混合浆料、或者PVA化学浆料溶液;当纬纱为棉纱、麻纱、黏胶等纤维素纤维纱线时,浆液选择淀粉或改性淀粉浆料溶液;当纬纱为羊毛纱时,浆液选择啫喱水溶液或丝胶溶液;并维持浆液平面高于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槽底下部轮廓线,加热座外接电源,第一烘干装置9、第二烘干装置10的加热端端面温度升至120-180℃,从放置在纱架1上的筒纱卷装退绕下来的单纱,依次经引纱管2、给纱机构的张力器3、过渡管4,单纱呈张紧状态以1-6米/分钟继续前进,经入护盖6的导纱孔进入盛满浆液的浆液槽5,依次经第一沾浆槽轮7的轮槽、第二沾浆槽轮8的轮槽,附着在转动轮槽槽壁上的浆液部分粘附在运行的单纱表面,同时第一沾浆槽轮7和第二沾浆槽轮8轮槽槽壁渐进式集拢抚贴纬纱毛羽至单纱主体,单纱表面毛羽被顺直地粘附在单纱纱体主干上,从而消除了单纱表面毛羽,大幅提高单纱表面光洁度;运行出第二沾浆槽轮8的单纱进入第一烘干装置9的加热端面和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之间,加热面协同自重压盘预烘和匀整单纱表面,特别是受自重压盘的自调节压持作用,充分集拢顺直地粘附在单纱表面的毛羽得到进一步匀整处理,使得毛羽粘附在纱体形成粗节时,自重压盘被顶开而脱离与纱体较细部位接触,此时粗节部位压强增加,粗节部位的多余浆料被碾压到较细纱体处,从而均匀了纱线条干均匀度,抑制了表面上浆的单纱条干恶化;运行出第一烘干装置9的单纱进入到第二烘干装置10加热端面和自重压盘的压纱面之间,加热面协同自重压盘充分烘干定型单纱表面结构,使得毛羽均匀粘附在单纱表面的结构得到充分的烘干粘结定型,烘干定型后的上浆单纱经导纱钩11缠绕到储纱器12上,再经储纱器12进入编织机构的导纱器,通过导纱器将纱线引入到编织机构的编织区,在编织区成圈机件作用下,编织成光洁的针织织物,针织织物通过牵拉卷取机构从编织区引出,卷绕到卷布辊上。本发明方法运用在Ne40英支棉单纱进行横机织造时,浆液槽5通过连通管注满浓度为8%的改性淀粉浆液,加热座采用电加热结构,通过引线外接电源,将第一烘干装置9、第二烘干装置10的加热端端面加热至135℃,自重压盘重量选用6g;与对应的未进行单纱浆纱的传统纬编针织织物面料相比,本发明方法针织断头率降低了10%,针织效率提高了27.2%,所形成的纬编针织面料表面毛羽大幅下降,光洁度显著提高,漂洗烘干后的织物耐磨性提高2个等级,针织面料的透气性提高11.7%,针织物面料拉伸断裂强度提高了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