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服装制造工具,特别是一种双层捆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捆条是指制衣包边时缝的布条,经常用在文胸、上衣、裤子上,用于装饰使产品更加美观。自古以来,爱美是每个女人的天性,对漂亮的衣服都毫无抵抗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女性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精致,特别是内衣领域,在原来只是追求舒适的基础上,更加追求美观,因此,各种款式的文胸也层出不穷,而其中一些款式通常会用到捆条做装饰,例如采用六角网纱制作的捆条,效果非常美观;制作这种捆条的过程却十分繁琐:首先,需要将六角网纱分别通过缝纫机分别单针辑成上捆条和下捆条,上捆条较窄,下捆条较宽,且每种捆条通过缝纫机前需要线分别对折两层;再将两种捆条的中心线相对上下相搭,最后进行整烫,完成成品。整个制作过程全都是由主观意识来控制,且六角网纱非常柔软,导致制作过程很难控制,需要工时120s/件,费时费力。
因此,发明人潜心研究,发明了一种双层互搭拉筒装置,通过将两条六角网纱分别穿过拉筒后直接折叠互搭一次完成,再通过缝纫机一次缝制成型,制作出来的成品外观非常平整,无需整烫,而且整个工序只需60s/件,效率提高100%。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一种双层捆条成型装置,它包括第一拉筒、第二拉筒、固定板、支撑板、第一连接板和支架,所述第一拉筒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支撑板垂直安装在固定板上,且支撑板顶部支抵在第一拉筒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第二拉筒焊接在第一连接板另一端上,并悬置在第一拉筒的上方,所述第一拉筒包括:第一成型器、第一托板、第一压板、稳定器和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压板装置在第一成型器内,所述第一托板安装在第一成型器的第一布料入口上,所述第二连接板一端安装在第一布料出口底部,并与第一成型器间形成160°~170°的夹角α,所述稳定器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所述稳定器为扁管状,其一端安装在第二连接板的另一端上,稳定器一侧与固定板一侧边焊接,稳定器另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相对应的针槽,所述第二拉筒包括第二成型器、第二托板和第二压板和出料嘴,所述第二托板安装在第二成型器的第二布料入口上,所述第二压板装置在第二成型器内,所述出料嘴安装在第二布料出口上,所述固定板设置有定位件,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一端垂直设置有折边,所述折边顶部焊接在出料嘴底部,使第一连接板与第二拉筒间形成10°~15°的夹角β,第一连接板上还设置有与定位件相对应的第二滑孔,第一连接板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定位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成型器包括第一直通道 和第一卷边通道,所述第一直通道的宽度自第一布料入口至第一布料出口逐渐减小,所述第一直通道的两第一侧壁分别自第一布料入口至第一布料出口逐渐上向内翻卷°形成第一卷边通道,其中一第一侧壁靠近第一布料出口一端的第一顶角悬置在第一直通道中心线的上方,另一第一侧壁靠近第一布料出口一端的第二顶角越过第一直通道的中心线,并悬置在第一顶角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布料出口的宽度为第一布料入口宽度的1/2。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直通道内装置有第一托板,第一直通道与第一托板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成型器包括第二直通道和第二卷边通道,所述第二直通道的宽度自第二布料入口至第二布料出口逐渐减小,且第二布料入口向上卷曲40°~45°,第二直通道的两第二侧壁分别自布料入口至布料出口逐渐下向内翻卷°形成第二卷边通道,其中一第二侧壁靠近布料出口一端的第三顶角与另一第二侧壁上相对应的第四顶角相互搭叠,并自上而下分别悬置在第二布料出口下方,第二侧壁上分别设有向内翻折180°的第二内翻边218,形成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三顶角一侧的第二限位部长度大于另一第二侧壁上的第二限位部长度,所述第二托板两侧向上弯折90°形成槽体,其一端安装在第二成型器的第二布料入口上,用于支撑布料进入第一直通道和第一卷边通道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料入口的宽度小于第一布料入口的宽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通道的长度小于第一直通道的长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直通道内装置有第一托板,第二直通道与第二托板间设置有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布料出口的宽度为第二布料入口宽度的一半。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焊接在第一拉筒的第一布料进口上。
本发明通过将两条六角网纱分别穿过拉筒后直接折叠互搭一次完成,再通过缝纫机一次缝制成型,制作出来的成品外观非常平整,无需整烫,而且整个工序只需60s/件,效率提高100%,还能防止两种六角网纱相互干扰,从而避免了加工的失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拉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图2的A-A向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拉筒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图4的B-B向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图4第二布料出口的C-C向剖视图;
图例:1.第一拉筒;11.第一成型器;111.第一直通道;112.第一卷边通道;113.第一布料入口;114.第一布料出口;115.第一侧壁;116.第一顶角;117.第二顶角;118.第一内翻边;12.第一托板;13.第一压板;14.稳定器; 141.针槽;15.第二连接板;2.第二拉筒;21.第二成型器;211.第二直通道;212.第二卷边通道;213.第二布料入口;214.第二布料出口;215.第二侧壁;216.第三顶角;217.第四顶角;218.第二内翻边;22.第二托板;23.第二压板;24.出料嘴;3.固定板;31.第一滑孔;32.定位件;4.支撑板;5.第一连接板;51.折边;52.第二滑孔;53.紧固件;6.支架;61.限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但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层捆条成型装置,它包括:第一拉筒1、第二拉筒2、固定板3、支撑板4、第一连接板5和支架6,所述固定板3固装在缝纫机的工作台上,所述第一拉筒1固装在固定板3上,所述支撑板4垂直安装在固定板3上,支撑板4顶部支抵在第一拉筒2底部,所述第一连接板5固装在固定板3上,所述第二拉筒2焊接在第一连接板5的一端,并悬置在第一拉筒1的上方。所述支架6焊接在第一拉筒1的第一布料进口113上。
所述第一拉筒1包括:第一成型器11、第一托板12、第一压板13、稳定器14和第二连接板15,所述第一成型器11包括第一直通道111 和第一卷边通道112,所述第一直通道111的宽度自第一布料入口113至第一布料出口114逐渐减小,且第一布料出口114的宽度为第一布料入口113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一直通道112的两第一侧壁115分别自第一布料入口113至第一布料出口114逐渐上向内翻卷180°形成第一卷边通道112,其中一第一侧壁115靠近第一布料出口114一端的第一顶角116悬置在第一直通道111中心线的上方,另一第一侧壁115靠近第一布料出口114一端的第二顶角117越过第一直通道111的中心线,并悬置在第一顶角117的上方,第一侧壁115上分别设有向内翻折180°的第一内翻边118,形成第一限位部,位于第一顶角117一侧的第一限位部长度大于另一第一侧壁115上的第一限位部长度,所述第一托板12安装在第一成型器11的第一布料入口上,用于支撑布料进入第一直通道111和第一卷边通道112内,所述第一压板13为梯形,其长底边的两端分别焊接在两第一侧壁115上,短底边延伸至第一布料出口114处,且第一压板13与第一直通道111底部间设置有间隙,第一压板13用于将布料紧贴在第一直通道111上,保证布料运行顺畅,所述六角网纱带经第一布料入口进入中通道112与第一压板12之间,六角网纱两侧边分别进入各自相对应的第一卷边通道112对折后,相互搭叠,形成宽捆条,所述第二连接板15一端固装在第一布料出口114底部,且其与第一成型器11形成160°~170°的夹角,所述稳定器14为扁管状,其一端的底部固装在第二连接板15的另一端,稳定器14另一端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有相对应的针槽141,用于容纳缝纫机的机针。
所述第二拉筒2包括:第二成型器21、第二托板22和第二压板23和出料嘴24,所述第二成型器21包括第二直通道211和第二卷边通道212,所述第二直通道211的宽度自第二布料入口213至第二布料出口214逐渐减小,且第二布料入口213向上卷曲40°~45°,所述第二布料入口213的宽度小于第一布料入口111的宽度,第二布料出口214的宽度为第二布料入口213宽度的一半,所述第二直通道212的长度小于第一直通道112的长度,第二直通道212的两第二侧壁215分别自布料入口213至布料出口214逐渐下向内翻卷180°形成第二卷边通道212,其中一第二侧壁215靠近布料出口214一端的第三顶角216与另一第二侧壁215上相对应的第四顶角217相互搭叠,并自上而下分别悬置在第二布料出口214下方,第二侧壁215上分别设有向内翻折180°的第二内翻边218,形成第二限位部,位于第三顶角216一侧的第二限位部长度大于另一第二侧壁215上的第二限位部长度,所述第二托板12两侧向上弯折90°形成槽体,其一端安装在第二成型器21的第二布料入口213上,用于支撑布料进入第一直通道211和第一卷边通道212内,所述第二压板23为梯形,其悬置在第二直通道211内,其长底边固装在第二托板23位于第二布料入口213的一端上,短底边悬置在第二布料出口214内,且第二压板23与第二直通道211底部间设置有间隙,第二压板23用于将布料紧贴在第二直通道211上,保证布料运行顺畅,所述六角网纱带经第二布料入口213进入第二中通道212与第二压板23之间,六角网纱两侧边分别进入各自相对应的第二卷边通道212对折后,相互搭叠,形成宽捆条,所述出料嘴24为扁管,其一端安装在第二布料出口214上。
所述固定板3一侧与稳定器14一侧固定连接,固定板3上设置有第一滑孔31和定位件32,所述第一滑孔31的长度方向与布料的传送方向相垂直,所述定位件32的连线方向与第一滑孔31长度方向垂直。
所述支撑板4为直角三角形,其的直角边垂直安装在固定板3上,且支撑板的斜边支抵在第一成型器11的底部。
所述第一连接板5的一端垂直安装有折边51,所述折边51上焊接有第二拉筒2的出料嘴24,所述第一连接板5所在平面与第二拉筒2的第二直通道211间形成10°~15°的夹角,所述第一连接板5上设置有与定位件32相对应的第二滑孔52,并通过紧固件53固定在固定板3上,且第二拉筒2的出料嘴24的出口与第一拉筒1的稳定器14上的针槽141相对应。
所述支架6为矩形框体,其一长边框焊接在第一托板12的底部,另一长边悬置在第一托板12的上方,且另一长边框上还垂直这只有两个相间隔的限位柱61。
使用时,通过固定板3将第一拉筒1安装到缝纫机上,并调整好位置,是缝纫机的机针位于稳定器的针槽141内,再将第二拉筒2通过连接板5安装在固定板3上,并将第二拉筒2出料嘴24与针槽141相对应,将用作下捆条的宽六角网纱自第一布料入口113进入到第一拉筒1的第一成型器11内,宽六角网纱的中部通过第一压板13压紧在第一直通道111内,宽六角网纱的两侧边分别进入第一卷边通道112内,在宽六角网纱不断向第一布料出口114运动的过程中,其两侧边分别在第一内翻边118的限制下,沿第一卷边通道112向上向内翻折,并在第一布料出口114处相互搭叠,形成下捆条,并进入稳定器14中,而同时,用作上捆条的窄六角网纱经过第二托板22后更顺畅的进入到第二拉筒2的第二成型器21内,窄六角网纱的中部通过第二压板23压紧在第二直通道211内,窄六角网纱的两侧边分别进入第二卷边通道212内,在窄六角网纱不断向第二布料出口214运动的过程中,其两侧边分别在第二内翻边218的限制下,沿第二卷边通道212向下向内翻折,并在第二布料出口214处相互搭叠,形成下捆条,并进入出料嘴24中,下捆条和上捆条在针槽141相互搭叠,并通过缝纫机针一次性完成缝制,缝制完成的捆条外观平整,无需整烫,而且效率提高100%,另外,通过支架6可以将窄六角网纱限制在两个限位柱61之间,使窄六角网纱自支架6上方通过,而宽六角网纱可以从支架6中穿过,更加方便工人加工,提高了工作效率,防止两种六角网纱相互干扰,从而避免了加工的失误。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方式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