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纱线设备,尤其是指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
背景技术:
尼龙拉链缝合机主要功能就是把尼龙布带和尼龙素链车缝在一起的机器,车缝过程中需要底线和面线,车缝在一起就成为拉链半成品尼龙拉链白胚。
就目前而言,尼龙拉链缝合机采用张力器均不能达到理想效果,目前行业主要采用夹片式和双边交叉式,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夹片式纱线张力器主要通过弹簧来调整张力大小,首先,生产过程存在无法标准化生产,同一生产工艺在不同设备之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很大差异性,经常出现不良品如拉链中隙、缝线位置插入深浅不一致的问题,主要原因是纱线张力不一致造成的,其次,设备操作员任意动手改变弹簧松紧,从而影响纱线张力大小,故通过弹簧来控制纱线张力一致性难度较大和无法实现标准化作业。
2、双边交叉式纱线张力器这种行业应用很少,双边交叉式可以通过配配重单元来实现纱线张力器标准化生产,但是存在很大跳动,发生这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用料存在间断料,缝针向下运动时用料,然后退回,这种上下运动往复式运动,导致纱线张力值波动范围很大,并且增断纱频率大幅度增加,严重影响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其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纱线跳动不良的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包括进纱轮及出纱轮,还包括张力控制组件,所述张力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座、设于所述安装座上的前张力轮及设于所述前张力轮一侧的后张力轮,所述进纱轮、所述后张力轮、所述前张力轮及所述出纱轮分别间隔横向布置于所述安装座上,所述前张力轮与所述后张力轮的转动方向为所述进纱轮向所述出纱轮方向转动,所述前张力轮及所述后张力轮上间隔绕设有一纱线本体,所述进纱轮将所述纱线本体传送至后张力轮上侧,所述纱线本体由所述后张力轮上侧沿所述后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上侧,所述纱线本体由所述前张力轮上侧沿所述前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下侧,所述纱线本体由所述前张力轮下侧沿所述前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后张力轮下侧,所述纱线本体由所述后张力轮下侧沿所述后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后张力轮上侧,所述纱线本体再由所述后张力轮上侧沿所述后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上侧,所述纱线本体再由所述前张力轮上侧沿所述前张力轮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出纱轮。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本体在所述前张力轮及所述后张力轮上的间隔缠绕的圈数为至少三圈。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本体之间相距间距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纱线本体由所述进纱轮及所述出纱轮带动,所述纱线本体通过与所述前张力轮及所述后张力轮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所述前张力轮及所述后张力轮转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纱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第一垫块及设于所述出纱轮与所述安装座之间的第二垫块,所述出纱轮与所述安装座的距离大于所述进纱轮与所述安装座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安装座包括左夹板及设于所述左夹板一侧的右夹板,所述左夹板上设有第一装配孔及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一侧的第二装配孔,所述左夹板与所述右夹板相连接,所述左夹板与所述右夹板之间形成一开放的第一空间,所述前张力轮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前张力轮另一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夹板上,所述所述后张力轮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后张力轮另一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夹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前张力轮包括第一固定螺栓、设于所述前张力轮一端的第一轴承、设于所述前张力轮另一端的第二轴承、设于所述第二轴承一侧的第一垫片及于所述第二轴承相同一端设有第一圆槽,所述第一圆槽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通过第一固定螺栓将两端装有所述第一轴承及所述第二轴承的所述前张力轮和所述第一垫片固定于所述右夹板上,其中所述第一垫片使得所述前张力轮不与所述右夹板相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后张力轮包括第二固定螺栓、设于所述后张力轮一端的所述第三轴承、设于所述后张力轮另一端的所述第四轴承、设于所述第四轴承一侧的第二垫片及于所述第四轴承相同一端设有第二圆槽,所述第二圆槽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螺栓将两端装有所述第三轴承及所述第四轴承的所述后张力轮和所述第二垫片固定于所述右夹板上,其中所述第二垫片使得所述后张力轮不与所述右夹板相接触。
进一步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右夹板一端的延伸块、挂设于所述第一圆槽及第二圆槽上的拦阻带、设于所述拦阻带一端的固定单元及与所述固定单元相连接的配重单元,所述延伸块所设位置与所述出纱轮所设位置同侧,所述拦阻带一端与所述延伸块相连接,所述拦阻带另一端通过固定单元与所述配重单元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出纱轮一侧设有断线感应器,所述断线感应器一侧设有缝合机,所述纱线本体与所述断线感应器相连接,所述纱线本体与所述缝合机相连接。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将纱线本体绕设于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可以消除纱线本体的跳动,当纱线本体于所述前张力轮上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为一圈时虽然纱线本体有一点跳动,但当纱线本体于所述前张力轮上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为二圈及三圈时基本消除纱线本体跳动不良的情况,从而稳定了纱线张力值,同时减少中断纱线频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使得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更合理性。
2、在本发明中,通过改变纱线本体在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至少三圈从而改变纱线张力值的大小再配合相应的配重单元的重量,使得其符合最佳张力值范围,从而使得标准化作业得到实现,实现标准化生产。
3、在本发明中,通过配重单元和纱线本体在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来控制纱线张力,从而消除同一生产工艺在不同设备之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拉链中隙、缝线位置插入深浅不一致的不良情况,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产品合格率。
4、在本发明中,通过设置长度不一致的第一垫块及第二垫块,使得所述纱线本体绕设于所述前张力轮与所述后张力轮上时纱线本体之间不在同一纵向平面上,使得纱线本体缠绕数圈后不发生纱线之间的缠绕,提高纱线张力值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包括进纱轮2及出纱轮5及张力控制组件9,所述张力控制组件包括安装座16、设于所述安装座16上的前张力轮3及设于所述前张力轮3一侧的后张力轮4,所述进纱轮2、所述后张力轮4、所述前张力轮3及所述出纱轮5分别间隔横向布置于所述安装座16上,所述前张力轮3与所述后张力轮4的转动方向为所述进纱轮2向所述出纱轮5方向转动,所述前张力轮3及所述后张力轮4上间隔绕设有一纱线本体1,绕设方式由图1所示,所述进纱轮2将所述纱线本体1传送至后张力轮4上侧,所述纱线本体1由所述后张力轮4上侧沿所述后张力轮4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3上侧,所述纱线本体1由所述前张力轮3上侧沿所述前张力轮3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3下侧,所述纱线本体1由所述前张力轮3下侧沿所述前张力轮3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后张力轮4下侧,所述纱线本体1由所述后张力轮4下侧沿所述后张力轮4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后张力轮4上侧,所述纱线本体1再由所述后张力轮4上侧沿所述后张力轮4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前张力轮3上侧,所述纱线本体1再由所述前张力轮3上侧沿所述前张力轮3转动方向传送至所述出纱轮5。所述纱线本体1在所述前张力轮3及所述后张力轮4上的间隔缠绕的圈数优选为至少三圈,所述纱线本体1之间相距间距相等。所述纱线本体1由所述进纱轮2及所述出纱轮5带动,所述纱线本体1通过与所述前张力轮3及所述后张力轮4之间所产生的摩擦力带动所述前张力轮3及所述后张力轮4转动。
参照图2。上述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还包括设于所述进纱轮2与所述安装座16之间的第一垫块202及设于所述出纱轮5与所述安装座16之间的第二垫块502,所述出纱轮5与所述安装座16的距离大于所述进纱轮2与所述安装座16的距离。
所述安装座16包括左夹板12及设于所述左夹板12一侧的右夹板13,所述左夹板12上设有第一装配孔16及设于所述第一装配孔16一侧的第二装配孔17,所述左夹板12与所述右夹板13相连接,所述左夹板12与所述右夹板13之间形成一开放的第一空间19,所述前张力轮3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19,所述前张力轮3另一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一装配孔16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夹板12上,所述所述后张力轮4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19,所述后张力轮4另一端通过穿过所述第二装配孔17的方式安装于所述左夹板12上。
所述前张力轮3包括第一固定螺栓301、设于所述前张力轮3一端的第一轴承302、设于所述前张力轮3另一端的第二轴承303、设于所述第二轴承303一侧的第一垫片304及于所述第二轴承303相同一端设有第一圆槽20,所述第一圆槽20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19,通过第一固定螺栓301将两端装有所述第一轴承302及所述第二轴承303的所述前张力轮3和所述第一垫片304固定于所述右夹板13上,其中所述第一垫片304使得所述前张力轮3不与所述右夹板13相接触。第一垫片304的作用是使所述前张力轮3与所述右夹板13之间增加一个间隔防止所述前张力轮3与所述右夹板13之间磨擦。
所述后张力轮4包括第二固定螺栓401、设于所述后张力轮4一端的所述第三轴承402、设于所述后张力轮4另一端的所述第四轴承403、设于所述第四轴承403一侧的第二垫片404及于所述第四轴承403相同一端设有第二圆槽21,所述第二圆槽21设于所述第一空间内19,通过所述第二固定螺栓401将两端装有所述第三轴承402及所述第四轴承403的所述后张力轮4和所述第二垫片404固定于所述右夹板13上,其中所述第二垫片404使得所述后张力轮4不与所述右夹板13相接触。其中第二垫片404的作用是使所述后张力轮4与所述右夹板13之间增加一个间隔后防止所述张力轮4与所述右夹板13之间磨擦。
上述一种尼龙拉链缝合机纱线张力器,还包括设于所述右夹板13一端的延伸块14、挂设于所述第一圆槽20及第二圆槽21上的拦阻带8、设于所述拦阻带8一端的固定单元7及与所述固定单元7相连接的配重单元6,所述延伸块14所设位置与所述出纱轮5所设位置同侧,所述拦阻带8一端与所述延伸块14相连接,所述拦阻带8另一端通过固定单元7与所述配重单元6相连接。所述拦阻带8优选为牛皮绳,所述固定单元7优选为标准砝码橡胶套,所述配置单元6优选为标准砝码。
所述出纱轮5一侧设有断线感应器10,所述断线感应器10一侧设有缝合机11,所述纱线本体1与所述断线感应器10相连接,所述纱线本体1与所述缝合机11相连接
参照图1。本方案的生产工作流程:
1、纱线本体1从张力控制组件9上的进纱轮2进入传送至后张力轮4上。
2、纱线本体1在前张力轮3及后张力轮4上缠绕,纱线本体1在前张力轮3及后张力轮4上的缠绕方式如图1所示。
3、纱线本体1在前张力轮3及后张力轮4上的缠绕圈数和配套的相应标准砝码6按照生产工艺所需的纱线张力来确定。
4、纱线本体1从出纱轮5传送到缝合机的断线感应器10,最后到缝合机11把尼龙布带和尼龙素链车缝在一起。
其中纱线张力值的控制方法,主要通过标准砝码6来控制,其次通过改变纱线本体1在前张力轮3及后张力轮4缠绕圈数的多少,可以微小量的改变纱线张力值大小,使其符合最佳张力值范围。
本方案所称纱线本体为底线与面线的统称。
本发明结构简单、实用性强,通过设置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将纱线本体绕设于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可以消除纱线本体的跳动,当纱线本体于所述前张力轮上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为一圈时虽然纱线本体有一点跳动,但当纱线本体于所述前张力轮上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为二圈及三圈时基本消除纱线本体跳动不良的情况,从而稳定了纱线张力值,同时减少中断纱线频率,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质量,使得生产线设备自动化更合理性。
通过改变纱线本体在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至少三圈从而改变纱线张力值的大小再配合相应的标准砝码的重量,使得其符合最佳张力值范围,从而使得标准化作业得到实现,实现标准化生产。
通过标准砝码和纱线本体在前张力轮及后张力轮上的缠绕圈数来控制纱线张力,从而消除同一生产工艺在不同设备之间生产出来的产品存在拉链中隙、缝线位置插入深浅不一致的不良情况,提升产品质量和稳定产品合格率。
通过设置长度不一致的第一垫块及第二垫块,使得所述纱线本体绕设于所述前张力轮与所述后张力轮上时纱线本体之间不在同一纵向平面上,使得纱线本体缠绕数圈后不发生纱线之间的缠绕,提高纱线张力值的稳定性。
上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发明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发明保护范围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