熨烫机、熨烫设备及熨烫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01403阅读:651来源:国知局
熨烫机、熨烫设备及熨烫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熨烫机、熨烫设备及熨烫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开始把目光转向穿着,对服装的要求变得越来越高。但是,衣物在加工制作过程中或者洗涤之后,通常会形成褶皱,为了提高衣物的外形质量,故需要对褶皱部位进行熨烫。

目前,市场上较为常见的对衣物进行熨烫的设备主要有:电熨斗和挂烫机等。在利用电熨斗对衣物进行处理时,操作者通常需要先将褶皱的衣物置于水平的熨衣板上,然后手持电熨斗,使电熨斗的熨烫表面紧贴衣物,并来回按压,以利用电熨斗提供的热量和压力,使衣物上褶皱的部位软化、舒展。这种熨烫方式虽能除去衣物上的褶皱,但劳动强度较大,一次熨烫操作下来,操作者往往腰酸背痛,而且,这种熨烫方式还极易引发烫伤风险。而挂烫机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但是,由于这种熨烫方式需要操作者一直手持熨烫头,并对悬挂的衣物反复熨烫,一次熨烫下来,也会使操作者手臂酸痛,劳动强度依然较高,且熨烫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熨烫机,以解决现有熨烫设备操作强度较高且熨烫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熨烫机,包括烫板、熨烫滚筒、用于控制所述熨烫滚筒动作的驱动装置和用于为衣物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

所述熨烫滚筒和所述烫板均安装在底座上,且所述熨烫滚筒能够相对所述烫板开合和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底座包括相对设置的支臂和安装在各所述支臂上的摇臂,所述支臂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摇臂与所述支臂铰接。

所述烫板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上,所述熨烫滚筒与各所述摇臂枢接。

所述烫板为弧形板,且所述烫板的弧形与所述熨烫滚筒相匹配。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熨烫滚筒动作的动力组件、用于向所述动力组件发出动作信号的控制组件和用于对所述控制组件发出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安装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用于驱动所述熨烫滚筒转动的熨烫电机和用于驱动所述摇臂转动的开合电机,所述熨烫电机设置在所述熨烫滚筒的内部,且所述熨烫电机和所述开合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支撑座、控制滚筒、用于控制所述熨烫滚筒开合的第一感应组件、用于控制所述熨烫滚筒转动的第二感应组件和用于阻碍所述控制滚筒动作的阻尼件,所述支撑座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所述控制滚筒架设在各所述支撑架上,且所述控制滚筒能够相对所述支撑架上下运动和转动。

所述控制滚筒包括中心轴、枢接在所述中心轴两端的转盘、设置在两所述转盘之间的固定架和包覆在所述转盘外部的脚踏滚筒,所述控制滚筒通过所述中心轴架设在所述支撑架上的滑槽中,所述固定架固设在所述中心轴上。

所述第一感应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中心轴一端部上的第一触发元件和用于对所述第一触发元件进行感应的第一控制元件;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安装在所述支撑座上,且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所述第二感应组件包括固设在所述转盘上的第二触发元件和用于对所述第二触发元件进行感应的第二控制元件;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安装在所述固定架上,且与所述控制器信号连接。

进一步的,其中一所述转盘上固设有一齿圈,所述齿圈与所述转盘同轴设置,所述第二触发元件包括与所述齿圈啮合传动的齿轮,所述第二控制元件包括用于感应所述齿轮转动圈数的旋转编码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或者,所述第一控制元件和/或所述第二控制元件与所述控制器无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用于提供热蒸汽的锅炉、用于为所述烫板加热的加热板、用于为所述锅炉供水的水箱和用于为水流提供动力的水泵。

所述锅炉设置在所述烫板内部,所述烫板上设置有与所述锅炉连通的蒸汽孔。

所述水箱与所述锅炉的补水口连通,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水箱与所述锅炉连通的补水管路上。

所述水箱与所述控制组件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对所述水箱中的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感应装置。

所述水位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水箱出水管路上的两个金属件,各所述金属件均固设在所述出水管路的内部,且两个所述金属件间隔设置,两个所述金属件之间形成用于使水流通过的水流通道,所述水流通道与所述水箱及所述锅炉均连通,两个所述金属件均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进一步的,还包括用于输送衣物的送料板,所述送料板设置在所述烫板的边沿。

本发明熨烫机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烫板、熨烫滚筒、驱动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驱动装置用于控制熨烫滚筒动作,以实现熨烫滚筒相对烫板的开合和转动动作,加热装置用于提供熨烫衣物时所需的热量,以使衣物上的褶皱部位软化。并且,熨烫滚筒和烫板均安装在底座上。

当需要对衣物的褶皱部位进行熨烫时,将衣物放置在熨烫滚筒与烫板之间,开启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相对烫板闭合,即:使熨烫滚筒与烫板接触,此时,衣物与熨烫滚筒和烫板均接触;然后,利用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转动,并带动衣物同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即完成了衣物的熨烫;熨烫完成后,关闭驱动装置即可。

该熨烫机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相对烫板打开、闭合和转动,以实现衣物的上料动作、熨烫压力的施加和熨烫过程中衣物的同步输送,在熨烫滚筒的旋转过程中,便完成了对衣物的熨烫,大大降低了人工的参与程度。在放置好一件衣物后,并控制烫板下压后,使用者就可以整理下一件待熨烫的衣物,而不必等到上一件衣物熨烫完成,大大缩短了衣物的熨烫施加,从而提高了衣物的熨烫效率。而且,该熨烫机在工作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极大地缓解了操作者使用传统熨烫设备进行熨烫时身体的疲劳度。此外,该熨烫机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服装行业中衣物的抚平熨烫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熨烫设备,以解决现有熨烫设备操作强度较高且熨烫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熨烫设备,包括用于控制动力组件动作的控制面板和上述熨烫机。

所述控制面板与动力组件电连接。

本发明熨烫设备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设置控制面板和上述熨烫机,其中,控制面板与动力组件电连接。相应的,该熨烫设备具有上述熨烫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过向控制面板输入控制信号,以直接驱动熨烫滚筒的动作,实现了对熨烫滚筒多种方式的控制,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控制组件失效而导致的熨烫机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形。

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熨烫方法,以解决现有熨烫设备操作强度较高且熨烫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的熨烫方法,利用上述熨烫设备对衣物进行熨烫,包括如下步骤:

s1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打开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相对所述烫板打开;

s20:开启所述加热装置;

s30:将待熨烫的衣物放置在所述烫板上;

s4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闭合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压紧在所述烫板上;

s5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转动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转动,对步骤s30中的衣物进行熨烫。

本发明熨烫方法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相应的,该熨烫方法具有上述熨烫设备对衣物进行熨烫处理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熨烫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熨烫机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开合电机未示出;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熨烫机中控制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控制组件除去脚踏滚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控制组件除去脚踏滚筒后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熨烫方法中对衣物进行熨烫的过程示意图。

图标:10-熨烫滚筒;20-烫板;30-底座;40-开合电机;50-控制器;60-控制组件;70-水箱;80-送料板;31-支臂;32-摇臂;61-支撑座;62-控制滚筒;63-第一感应组件;64-第一弹性件;65-导柱;66-固定架;67-转盘;68-第二感应组件;611-支撑架;612-滑槽;631-第一触发元件;632-第一控制元件;671-连接板;672-第二弹性件;673-齿圈;681-第二触发元件;682-第二控制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均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熨烫机,包括烫板20、熨烫滚筒10、用于控制熨烫滚筒10动作的驱动装置和用于为衣物提供热量的加热装置。其中,熨烫滚筒10和烫板20均安装在底座30上,且熨烫滚筒10能够相对烫板20开合和转动。

当需要对衣物的褶皱部位进行熨烫时,将衣物放置在熨烫滚筒10与烫板20之间,开启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10相对烫板20闭合,即:使熨烫滚筒10与烫板20接触,此时,衣物与熨烫滚筒10和烫板20均接触;然后,利用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10转动,并带动衣物同步旋转,在旋转过程中即完成了衣物的熨烫;熨烫完成后,关闭驱动装置即可。

该熨烫机通过设置驱动装置,使熨烫滚筒10相对烫板20自动打开、自动闭合和转动,以实现衣物的上料动作、熨烫压力的施加和熨烫过程中衣物的同步输送,在熨烫滚筒10的旋转过程中,便完成了对衣物的熨烫。在放置好一件衣物后,并控制烫板20下压后,使用者就可以整理下一件待熨烫的衣物,而不必等到上一件衣物熨烫完成,大大缩短了衣物的熨烫施加,从而提高了衣物的熨烫效率。而且,该熨烫机在工作过程中,基本无需人工干预,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从而极大地缓解了操作者使用传统熨烫设备进行熨烫时身体的疲劳度。此外,该熨烫机结构简单,方案易于实现,对服装行业中衣物的抚平熨烫具有重要意义。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熨烫滚筒10的外壁上可以包裹有缓冲结构,具体的,缓冲结构可以是布包裹软性耐热材料或其他形式的材料。通过设置缓冲结构,可以保证衣物的熨烫均匀性,大大提高了衣物的熨烫效果。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设置在烫板20的内部,以将热量传递至烫板20与衣物相接触的表面,从而实现熨烫衣物的目的。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烫板20可以为弧形板,且烫板20的弧形与熨烫滚筒10相匹配。通过设置弧形结构的烫板20,大大增加了衣物与烫板20的接触面积,使得衣物能够与烫板20和熨烫滚筒10充分接触,从而提高本实施例熨烫机的熨烫效率和熨烫效果。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底座30可以包括相对设置的支臂31和安装在各支臂31上的摇臂32,具体的,支臂31固定安装在底座30上,摇臂32与支臂31铰接。并且,本实施例中,烫板20和熨烫滚筒10均安装在两支臂31之间,且烫板20固定安装在底座30上,熨烫滚筒10与各摇臂32枢接。此外,本实施例中,熨烫滚筒10设置在烫板20的上方。

通过将熨烫滚筒10设置在烫板20的上方,在对衣物进行熨烫时,将衣物放置在烫板20的上表面,使衣物跟随熨烫滚筒10的转动不断向前输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熨烫滚筒10在下、烫板20在上而造成的衣物边缘下垂,而导致的衣物边缘缠绕的不利情形,从而大大提高了本实施例熨烫机的工作可靠性。而且,通过将高温的烫板20设置在下方,以使其远离操作者,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被烫板20烫伤的风险,从而提高了本实施例熨烫机工作时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熨烫滚筒10也可以设置在烫板20的下方,其只要是通过这种设置形式,能够实现熨烫滚筒10对烫板20上的衣物的熨烫即可。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驱动装置可以包括用于驱动熨烫滚筒10动作的动力组件、用于向动力组件发出动作信号的控制组件60和用于对控制组件60发出的信号进行处理的控制器50。具体的,控制器50安装在底座30上,动力组件包括用于驱动熨烫滚筒10转动的熨烫电机(熨烫电机在图中未示出)和用于驱动摇臂32转动的开合电机40。其中,熨烫电机设置在熨烫滚筒10的内部,且熨烫电机和开合电机40均与控制器50电连接。并且,本实施例中,开合电机40可以安装在支臂31上,且开合电机40的动力输出端通过连杆机构将动力传递至与支臂31铰接的摇臂32上,从而控制摇臂32的转动,进而控制熨烫滚筒10的开合动作。

通过向控制器50输入动作指令,然后,控制器50对输入的动作信号进行处理,并将开合信号输出至与其电连接的开合电机40上,开合电机40动作,驱动摇臂32转动,从而控制熨烫滚筒10的打开;当衣物放置在烫板20上后,再控制开合电机40,使其以与上述相反的方向转动,驱动熨烫滚筒10闭合;最后,控制熨烫电机,使其驱动熨烫滚筒10转动,并带动衣物同步转动,从而实现对衣物的熨烫处理。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60可以包括支撑座61、控制滚筒62、用于控制熨烫滚筒10开合的第一感应组件63、用于控制熨烫滚筒10转动的第二感应组件68和用于阻碍控制滚筒62动作的阻尼件。其中,支撑座61包括相对设置的支撑架611,控制滚筒62架设在各支撑架611上,且控制滚筒62能够相对支撑架611上下运动和转动。

具体的,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控制滚筒62可以包括中心轴、枢接在中心轴两端的转盘67、设置在两转盘67之间的固定架66和包覆在转盘67外部的脚踏滚筒。其中,控制滚筒62通过中心轴架设在支撑架611上的滑槽612中,固定架66固设在中心轴上。第一感应组件63包括固设在中心轴一端部上的第一触发元件631和用于对第一触发元件631进行感应的第一控制元件632,第一控制元件632安装在支撑座61上,且与控制器50信号连接。

第二感应组件68包括固设在转盘67上的第二触发元件681和用于对第二触发元件681进行感应的第二控制元件682。其中,第二控制元件682安装在固定架66上,且与控制器50信号连接。并且,第二感应组件68至少为一组。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感应组件68为两组,各组第二感应组件68分别设置在中心轴轴线所在铅垂面的两侧,且两个第二触发元件681分别安装在两个转盘67上,两个第二控制元件682的感应部背离中心轴的轴线设置。

请继续参照图3和图4,本实施例中,阻尼件可以包括用于阻碍控制滚筒62上下运动的移动阻尼件和用于阻碍控制滚筒62转动的转动阻尼件。

具体的,移动阻尼件包括导柱65和套设在导柱65外部的第一弹性件64,导柱65的一端与中心轴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贯穿支撑座61设置,第一弹性件64位于中心轴与支撑座61之间。并且,移动阻尼件可以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中心轴的两端。转动阻尼件包括第二弹性件672和固设在转盘67上的连接板671,第二弹性件672的一端与连接板671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固定架66固定连接。并且,转动阻尼件为两组,且各组转动阻尼件分别设置在中心轴轴线所在铅垂面的两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在各组转动阻尼件中,连接板671可以为两个,两个连接板671可以分别设置在中心轴轴线的两侧,以保证各转盘67的受力均衡,具体设置位置请参见图4。

该控制组件60对熨烫机的控制过程为:踩下脚踏滚筒,第一触发元件631与第一控制元件632接触,第一控制元件632将开合信号传递至开合电机40,以驱动摇臂32转动,从而实现熨烫滚筒10的闭合动作;然后,在脚踏滚筒踩下的状态下,转动脚踏滚筒,此时,脚踏滚筒的转动动作输出至与其固定连接的转盘67上。当脚踏滚筒向前转动时,右侧转盘67上的第二触发元件681与第二控制元件682接触,该第二控制元件682将转动信号传递至熨烫电机,以驱动熨烫滚筒10转动;当脚踏滚筒向后转动时,左侧转盘67上的第二触发元件681与第二控制元件682接触,该第二控制元件682将转动信号传递至熨烫电机,以驱动熨烫滚筒10反向转动。当一件衣物熨烫完毕后,松开脚踏滚筒,熨烫滚筒10打开,可以将下一件待熨烫的衣物放置在烫板20上,并重复上述控制流程即可。

通过设置移动阻尼件和转动阻尼件,实现了对控制滚筒62位置的限定,在操作者未施加动力的状态下,可以使控制滚筒62迅速复位,从而对衣物的熨烫做准备。

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两组第二感应元件,并通过控制脚踏滚筒向前转动和向后转动,实现了熨烫滚筒10不同方向的转动,使得操作者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对熨烫滚筒10的转动方向进行控制,从而大大增强了本实施例熨烫机的功能性和使用便捷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控制组件60中的第二感应组件68可以是上述行程开关的设置形式,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设置形式,还可以采用其他设置形式,如:在其中一转盘67上固设有一齿圈673,且齿圈673与转盘67同轴设置,第二触发元件681包括与齿圈673啮合传动的齿轮,第二控制元件682包括用于感应齿轮转动圈数的旋转编码器,具体如图5所示。

该第二感应组件68的控制原理为:当脚踏滚筒向前转动时,右侧转盘67上的齿圈673也向前转动,同时,与齿圈673啮合传动的齿轮转动,并将转过的角位移输出至与其连接的旋转编码器上,随后,旋转编码器根据齿轮转过的角度,将角位移信号输出至控制器50中,进而控制熨烫电机驱动熨烫滚筒10动作;当脚踏滚筒向后转动时,熨烫电机则以与上述转动方向相反的方向对熨烫滚筒10进行驱动,从而实现熨烫滚筒10两个方向的转动,以满足客户不同的使用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根据操作者的使用需求对熨烫电机的转动速度进行设置。如:可以根据旋转编码器上的控制触点,将对脚踏的向前转动和向后转动设置若干调节档位,通过控制脚踏滚筒向前或者向后的转动距离,从而实现对熨烫电机转动速度的控制。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当操作者把脚放置在脚踏滚筒上进行操作控制时,以人脚与脚踏滚筒垂直为准,脚尖所指的方向为“前”,脚跟所指的方向为“后”。

此外,当第二感应组件68采用上述旋转编码器的结构形式时,控制组件60可以只包括移动阻尼件。这样的设置,大大简化了控制组件60的结构和零件设置,不仅便于制造和装配,而且大大降低了本实施例熨烫机的制造成本。

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632和第二控制元件682可以通过数据线与控制器50连接,以实现信号的输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第一控制元件632和第二控制元件682可以通过上述有线方式与控制器50信号连接,但不仅仅局限于这种信号连接方式,还可以采用其他信号连接方式,如:第一控制元件632和第二控制元件682可以采用无线方式与控制器50信号连接,具体的无线连接方式可以是蓝牙连接或者红外连接等。通过这种无线连接形式,使得操作者可以根据使用便捷度,将控制元件放置在任意位置,以便于对熨烫机的控制。故其只要是通过这种信号连接方式,能够实现第一控制元件632和第二控制元件682向控制器50的信号输入即可。

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包括用于提供热蒸汽的锅炉、用于为烫板20加热的加热板、用于为锅炉供水的水箱70和用于为水流提供动力的水泵。具体的,锅炉设置在烫板20内部,烫板20上设置有与锅炉连通的蒸汽孔。并且,水箱70与锅炉的补水口连通,水泵设置在水箱70与锅炉连通的补水管路上。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加热板可以为云母片式加热板。当然,加热板也可以为其他材质形式,在此并不对加热板的材质进行限定。

该熨烫装置工作时,开启水泵,此时,水泵将水箱70中的水抽至锅炉中,锅炉利用自身的加热作用,将水变为热蒸汽,并通过烫板20上的蒸汽孔排出,进而实现对衣物的熨烫。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水箱70与控制组件60可以为可拆卸式固定连接。这样的设置,使得控制组件60的重量大大提高,从而使得控制组件60能够较为稳定地设置在地面上,而不致因自重较小而被随意移动位置。此外,通过将水箱70与控制组件60固定连接,还可以便于操作者将脚放置在水箱70上,以缓解脚掌长时间悬置而带来的疲劳感,从而大大增加了本实施例熨烫机的控制舒适度。此外,当需要为水箱70加水时,水箱70与控制组件60之间的可拆卸式固定连接方式,可以方便地将水箱70移走以进行加水操作,从而大大降低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此外,本实施例中,该熨烫机还可以包括用于对水箱70中的水位进行检测的水位感应装置。具体的,水位感应装置包括设置在水箱70出水管路上的两个金属件,各所述金属件均固设在出水管路的内部,且两个金属件间隔设置,两个金属件之间形成用于使水流通过的水流通道,并且,该水流通道与水箱70及锅炉均连通,两个金属件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50电连接。

该水位感应装置的检测原理为:当水箱70中有水时,两个金属件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有水流通过,两个金属件导通;当水箱70中没水时,两个金属件之间形成的水流通道没有水流通过,两个金属件无法导通,此时,控制其发出警报,提示操作者为水箱70加水。

请继续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中,该熨烫机还可以包括用于输送衣物的送料板80,具体的,送料板80设置在烫板20的边沿。

通过设置送料板80,以将操作者和温度较高的烫板20隔开,大大降低了操作者被烫板20烫伤的风险,进一步提高了本实施例熨烫机的工作安全性。此外,当操作者向烫板20放置衣物时,送料板80的设置,也对操作者的手腕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操作者手腕长时间悬空而造成的酸痛感。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熨烫设备,该熨烫设备包括用于控制动力组件动作的控制面板和上述熨烫机。具体的,控制面板与动力组件电连接。

相应的,该熨烫设备具有上述熨烫机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通过向控制面板输入控制信号,以直接驱动熨烫滚筒10的动作,实现了对熨烫滚筒10多种方式的控制,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因控制组件60失效而导致的熨烫机无法正常工作的情形。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熨烫方法,该熨烫方法利用上述熨烫设备对衣物的褶皱部位进行熨烫,包括如下步骤:

s1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打开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10相对所述烫板20打开;

s20:开启所述加热装置;

s30:将待熨烫的衣物放置在所述烫板20上;

s4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闭合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10压紧在所述烫板20上;

s50:向所述驱动装置输入转动指令,使所述熨烫滚筒10转动,对步骤s30中的衣物进行熨烫。

相应的,该熨烫方法具有上述熨烫设备对衣物进行熨烫处理时的所有优势,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于熨烫方法的步骤标记仅用于说明该熨烫方法所包含的步骤,并不代表熨烫方法的实际顺序,如:也可以先将待熨烫的衣物放置在烫板20上,然后再开启加热装置,故其只要是包括上述步骤的熨烫方法,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