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01244阅读:7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及其编织工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及其编织工艺。



背景技术:

采用袜机一体编织的袜子主要包括罗口、袜筒、袜跟、袜身以袜头(即袜前根)。如申请号201410167380.8,名称为“灯笼袜的生产方法”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中,公开了一种灯笼袜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的织造过程如下:按从罗口至袜尖的顺序进行,1)罗口圈按高度1.2cm、宽度6cm起线,由主梭中的一把梭子和橡筋梭子同时进线,按10圈同方向完成织造;2)袜筒全长13.5㎝,宽7.2㎝,共织77圈;其中先织的1.5㎝是由主梭中的一路中的一把梭子进线完成7圈同方向织造,接下灯笼部分10.0㎝长度是由主梭子中的4路8把梭子同时进8种颜色的线,每把梭子独立往复运动,织成宽度为2cm的条状灯笼组织,形成8种颜色的灯笼式样的主体,共织50圈,8种颜色线可根据个人喜好及客户要求变换,长条形状带组成灯笼结构的边,每一个宽度2cm,每相邻带状间距1.5cm,在罗口处连接,保证了接口处无线头;条状灯笼组织下部的2.0㎝是通过主梭的1路中的一把梭子同向转动形成的,共织20圈;3)袜跟采用主纱4路中的一路进线织造,颜色可根据不同要求设定;4)袜底与袜面采用主纱4路中的4把梭子同时进线织造,往复运动,形成4种颜色,190余圈的袜底,并在4路的交接点形成孔洞,分别在袜底处形成长2cm、宽0.5cm的镂空结构,袜面形成长0.7cm、宽度0.2cm镂空结构;5)袜尖采用主纱4路进线织造,缝头采用手工对目缝头方式,产品无漏针出现,平整舒适;并蒸汽定型机定型,参数为压力0.13mpa、温度120℃、保压时间5s。

再如,申请号为200320124552.0,名称为“一种织针袜”公开了一种针织袜,其包括上筒、下筒、袜底、袜头,袜头上设有缝头线。

以袜子对应脚后跟的位置为后,对应脚趾的方向为前,传统的这类袜子的缝头线沿左右方向设置。当袜子需要制作成鞋子时,袜子需要定型、套楦并与鞋底粘接在一起。此时,缝头线被鞋楦拉伸裸露鞋底的左右两侧,影响了鞋子的美观,传统的做法是,另外通过贴片(如tpu块)将露出的缝头线遮住,此操作会增加整个鞋子的制造时间,降低鞋子的生产效率。

鉴于此,本案发明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制作鞋子、能够提高鞋子加工效率、保证鞋子美观的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袜机一体编织鞋面的编织工艺,其具有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

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包括由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体,鞋面体呈具有一开口的筒体,鞋面体包括罗口部、袜筒部、袜跟部、袜身部以及袜头部,在袜头部设有缝头线,以鞋面体形成袜跟部的位置为后,以鞋面体形成袜头部的位置为前,所述缝头线沿前后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头部对应脚掌底部的位置设为底部,相对的位置设为面部,所述缝头线设置在所述袜头部的底部且位于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头部由第一编织块、第二编织块、第三编织块、第四编织块以及第五编织块围成,以第一编织块靠近所述袜身部的一端为后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前端,第一编织块具有位于所述袜头部的面部的罩面部和位于所述袜头部的底部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第二编织块呈三角形,第二编织块的第一边缘连接于第一连接块,第二编织块的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袜身部上,第三编织块呈三角形,第三编织块的第一边缘连接于第二连接块上,第三编织块的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袜身部上,第四编织块和第五编织块均呈三角形,第四编织块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连接在第一编织块的前端,第五编织块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连接在第一编织块的前端,第二编织块的第三边缘和第三编织块的第三边缘连接在一起并构成所述缝头线的一部分,所述第四编织块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五编织块的第三边缘连接在一起并构成所述缝头线的另一部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身与所述第二编织块的第二边缘之间还设有第一矩形连接块,所述袜身与所述第三编织块的第二边缘之间还设有第二矩形连接块。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的编织工艺,包括由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体,鞋面体呈具有一开口的筒体,鞋面体包括罗口部、袜筒部、袜跟部、袜身部以及袜头部,在袜头部设有缝头线,以鞋面体形成袜跟部的位置为后,以鞋面体形成袜头部的位置为前,袜头部的编织工艺依次包括:a、编织罗口部;b、编织袜筒部;c、编织袜跟部;d、编织袜身部;e、编织袜头部;袜头部包括第一编织块、第二编织块、第三编织块、第四编织块以及第五编织块,采用至少具有三路进梭区、针筒可以正反转的袜机进行编织,三路进梭区分别设为第二路、第三路以及第四路,第三路下梭编织开始第一编织块,第二路下梭开始编织第二编织块,第四路下梭开始编织第三编织块,并使得第一编织块、第二编织块以及第三编织块与所述袜身部对应衔接,利用针筒的正反转完成第一编织块、第二编织块以及第三编织块的编织,第二路进梭开始编织第四编织块,第四路下梭开设编织第五编织块,并使得第四编织块和第五编织块与第一编织块的前端衔接,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第二编织块和第三编织块连接在一起和将第四编织块和第五编织块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沿前后方向的缝头线。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机为高乐斯s1袜机,所述针筒配置120枚织针,所述袜机包括均匀配设在所述针筒的周沿的四路进梭区,四路进梭区设为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以及第四路,第一路和第三路配置5把梭子,第二路和第四路配置4把梭子。

本发明的鞋面用于鞋子中,不会出现缝头线裸露在鞋底的左右两侧,能够保证鞋子的美观,制作鞋子使无需再另外通过贴片遮盖缝头线,能够提高鞋子的加工效率。

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后,通过袜机一体编织袜头部并通过缝合形成沿前后方向的缝头线,其能够提高鞋面的制作效率,同时该鞋面用于鞋子制作中,能够提升鞋子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鞋面的侧视图;

图2为本发明中鞋面的仰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四路进梭区配合生克片和生克罩的结构简图;

图4为本发明中织针在全针位、半针位以及不起针三种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5为本发明中编织示意图;

图中:

10-罗口部20-袜筒部

30-袜跟部40-袜身部

41-面部42-底部

50-袜头部51-第一编织块

510-罩面部511-第一连接块

512-第二连接块52-第二编织块

53-第三编织块54-第四编织块

55-第五编织块56-缝头线

57-第一矩形编织块58-第二矩形编织块

61-第一路挡梭板62-第二路挡梭板

63-第三路挡梭板64-第四路挡梭板

71-生克罩72-生克片

80-织针90-针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

参照图1至图5,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包括由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体,鞋面体呈具有一开口的筒体,其形状与袜子相似,该鞋面体通过后续进一步加工(定型、套楦等工序)并固定在鞋底上,从而可以形成鞋子。鞋面体包括罗口部10、袜筒部20、袜跟部30、袜身部40以及袜头部50,在袜头部50设有缝头线56,以鞋面体形成袜跟部40的位置为后,以鞋面体形成袜头部50的位置为前,所述缝头线56沿前后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头部50对应脚掌底部的位置设为底部42,相对的位置设为面部41,所述缝头线56设置在所述袜头部50的底部42且位于中部。缝头线56从靠近袜身部40延伸至接近袜头部50的前端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头部50由第一编织块51、第二编织块52、第三编织块53、第四编织块54以及第五编织块55围成,以第一编织块51靠近所述袜身部40的一端为后端,相对的另一端为前端,第一编织块51具有位于所述袜头部50的面部41的罩面部511和位于所述袜头部50的底部42的第一连接块511和第二连接块512,罩面部511、第一连接块511和第二连接块512一体编织成型。第二编织块52呈三角形,第二编织块52的第一边缘连接于第一连接块511,第二编织块52的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袜身部40上,第三编织块53呈三角形,第三编织块53的第一边缘连接于第二连接块512上,第三编织块53的第二边缘连接于所述袜身部40上。第四编织块54和第五编织块55均呈三角形,第四编织块54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连接在第一编织块51的前端,第五编织块55的第一边缘和第二边缘均连接在第一编织块51的前端,第二编织块52的第三边缘和第三编织块53的第三边缘连接在一起并构成所述缝头线56的一部分,所述第四编织块54的第三边缘与所述第五编织块55的第三边缘连接在一起并构成所述缝头线56的另一部分。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身与所述第二编织块52的第二边缘之间还设有第一矩形连接块57,所述袜身与所述第三编织块53的第二边缘之间还设有第二矩形连接块58。第一矩形连接块57和第二编织块52一体编织成型,第二矩形连接块58与第三编织块53一体编织成型。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的编织工艺,包括由袜机一体编织的鞋面体,鞋面体呈具有一开口的筒体,鞋面体包括罗口部10、袜筒部20、袜跟部30、袜身部40以及袜头部50,在袜头部50设有缝头线56,以鞋面体形成袜跟部的位置为后,以鞋面体形成袜头部50的位置为前,袜头部50的编织工艺依次包括:a、编织罗口部10;b、编织袜筒部20;c、编织袜跟部30;d、编织袜身部40;e、编织袜头部50;其中,罗口部10、袜筒部20、袜跟部30以及袜身部40均可以采用常规的编织工艺,袜头部50包括第一编织块51、第二编织块52、第三编织块53、第四编织块54以及第五编织块55,采用至少具有三路进梭区、针筒90可以正反转的袜机进行编织,三路进梭区分别设为第二路、第三路以及第四路,第三路下梭编织开始第一编织块51,第二路下梭开始编织第二编织块52,第四路下梭开始编织第三编织块53,并使得第一编织块51、第二编织块52以及第三编织块53与所述袜身部40对应衔接,第二编织块52的一边缘连接在第一编织块51上,第三编织块53的一边缘连接至第一编织块51上,利用针筒的正反转完成第一编织块51、第二编织块52以及第三编织块53的编织,第二路进梭开始编织第四编织块54,第四路下梭开设编织第五编织块55,第四编织块54和第五编织块55结构呈等腰三角形,并使得第四编织块54两个边缘分别与第一编织块51的前端和第二编织块52的一边缘衔接,第五编织块55的两个边缘与第一编织块51的前端和第三编织块53的前端衔接,通过缝合的方式将第二编织块52和第三编织块53连接在一起和将第四编织块54和第五编织块55连接在一起并形成沿前后方向的缝头线56。在实施例中,第一编织块51采用较硬的纱线进行编织,保证鞋面体的稳定性,第二编织块52、第三编织块53、第四编织块54和第五编织块55采用较柔软的纱线,保证鞋面体的底部平整性和舒适性。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袜机为高乐斯s1袜机,所述针筒80配置120枚织针80,所述袜机包括均匀配设在所述针筒80的周沿的四路进梭区,四路进梭区设为第一路、第二路、第三路以及第四路,第一路和第三路配置5把梭子,第二路和第四路配置4把梭子。参照图3,其显示生克罩71、生克片72以及挡梭板的相对位置,挡梭板与梭子的位置对应,生克片72的作用在于成圈,生克罩71的作用在于控制生克片72,第一路挡梭板61、第二路挡梭板62、第三路挡梭板63以及第四路挡梭板64即对应四路进梭区。图4,织针在全针位、半针位以及不起针三种状态织针80的位置图,半针织状态进行集圈编织,全针位进行成圈编织,不起针不编织。

本发明的袜头部50具体可以采用如下方式进行编织:

整个鞋面体全长22cm,宽11.2,共织546圈,第413到第546圈进行袜头部50的编织,共编织了134圈。在第413圈的时候,第三路的第3把梭子下梭,第78针的时候起针吃第三路第3把梭子的纱线。第413圈的时候,第三路的针数编织范围是第78针到第120针和第1枚针到第43枚针。第413圈的时候,同时第二路的第3把梭子与第四路的第3把梭子与第三路的第3把梭子几乎同时下梭。第二路的编织区域为第42枚针到第61枚针,第四路的编织区域为第60枚针到第79枚针,第三路的编织区域如上第78枚针到第120枚针到第1枚针继续转到第43枚针。按此工作区域分布,全部做正反转往复运动6圈。在第419圈的时候开始,第三路工作区域保持不变,第二路与第四路的起针工作区域,与第三路连接的部分保持不变,相对的另一侧针数区域呈递减趋势,呈现一个倒v型的形状。此递减趋势文字详细文字描述如下:在第419圈时,第三路针数区域不变,第二路针数区域从42-60,变成42-59,第四路针数区域从60-79,变成61-79其中第60枚针不起针不吃线。第420圈时,第三路不变,第二路区域42-61,第四路63-79,其中第62针不起针。第421圈时同第419圈。第422圈同420圈。第423圈第二路42-60,第四路61-79。第424圈第二路42-59,第四路62-79。第425圈,第二路42-60,第四路61-79。每四圈相当于一个循环,如上,每一个四圈的循环里,有一个奇数行偶数行的小循环。第425圈-第428圈,第429-432圈,...如此递减,第二路的区域向左边递减,每四圈向左递减一针的区域,在这四圈里,奇数行最右边不起针,偶数行即反转行时最右边比奇数行最右边多起了一针半位针,起连接加固的作用。第四路的区域则向右边的方向递减,每四圈向右边递减一针的区域,在这四圈里,偶数行最左边比奇数行最左边多起了一针半位针,起连接加固的作用。第二路和第四路的编织区域,是从第413圈-476圈,共织了64圈。第476圈的时候,第二路和第四路编织结束退梭。此时,第476圈时,第二路的编织区域为第42-45针,第四路的编织区域为第76-79针。

第477圈的时候,第三路继续编织,左边1-44针,右边78-120针,每两圈即每两行递减两针的针数。第三路的左边区域向左边递减,第三路的右边区域向右边递减。如第477圈第三路左边1-44,右边78-120,左边偶数行最右边最后一针是第三路的半位针,右边奇数行最左边最后一针是第三路的半位针。每两圈一个循环,各自向左右递减两针。第477圈左边1-44,右边78-120,第478圈左边1-45,右边77-120.第479圈左边1-43,右边79-120,第480圈左边1-41,右边81-120针。以此类推,第三路的区域编织到第516圈的时候结束退梭。此时第516圈的时候,第三路的左边区域针数区域是1-7,右边区域针数是114-120针,其他区域的针数都不起针不吃线。第517圈的时候,第二路的第3把梭子,和第四路的第3把梭子,下梭工作。第二路到第28枚针的时候开始起针吃线,28-32枚针,第四路从第88枚针到第93枚针,第518圈,第二路27-34,第四路87-94,第519圈,第二路26-34,第四路86-94,第520圈,第二路25-36,第四路85-96,第521圈,第二路24-36,第四路84-96,第522圈时,第二路23-38,第四路83-98,第523圈时,第二路22-38,第四路82-98,第524圈时,第二路21-40,第四路81-100,第525圈时,第二路20-40,第四路80-100,第526圈时,第二路19-42,第四路79-102,....依次类推。到542圈时,第二路与第四路工作结束退梭,此时,第二路区域第8枚针-第56枚针,第四路区域第76枚针-113枚针。第543圈-整个袜头结束第546圈,为缝头线,至于废纱机头线则不在此图中显示,在链条程序文件中。

本发明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